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即1就是1,2就是2。数也有序列性或等级性,如1<2<3;数也具有等距性,1和2,2和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总是相等的。
什么是测量
“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例如,用秤量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的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是以相等的小单位构成刻度,把尺子的零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看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即得出长度。而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如智力测验,就是根据智力理论编制,以得分多少衡量智力水平。
01
那么,心理测量中使用的量表一般是什么量表呢?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兴趣、态度等来说,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而且,在心理测量中,相等单位也是很难获得的。不过,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这种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02
心理测验是了解人的工具,一般作名词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作动词使用。
01
等距量表的数值加或减一个常数或用一个常数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量表上的数值可以转换为另一个具有不同单位的量表上的数值,而且几个不同单位的数值可以转换到一个量表上以便于比较。
02
㈣等比量表
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此种量表在物理测量中容易见到,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所得的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如体重:甲80公斤,已40公斤,我们既可以说甲的体重比乙多40公斤,也可以说甲的体重是乙的2倍。
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
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 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虽然我们不能像身高、体重那样来量,但是它必定会反映在人的某种行为之中,于是我们就可能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测量来推测他的某种心理属性。
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05 总结与反思
心理测验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
心理测验在心理学、教育和临床等领域 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人们了解个体的 心理特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为个 体差异的评估和分类提供了客观依据。
VS
局限
心理测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验的信 度和效度问题、标准化问题、文化偏见和 伦理问题等。此外,心理测验的结果只能 提供参考,不能作为绝对标准。
随后,心理测量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并广泛应用于教育、职业、临床等领域。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和应用不 断深入,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心理测量的早期发展
心理测量的早期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到中叶。这个时期,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 泛的发展和推广。许多标准化心理测验被开发出来,如韦氏智力测验、明尼苏达多相态人格问卷等。 这些测验在教育、职业、临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个体差异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兴趣和性格测验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以便更好 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和职业方向。
职业领域
职业能力测验
用于评估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帮助企业了解求职者的技能 和经验,以便更好地选拔适合的人才。
人格和价值观测验
用于评估求职者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帮助企业了解求职者的个性 特点和工作态度,以便更好地匹配职位和人才。
心理症状量表
03
用于评估患者的心理症状严重程度,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和康复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康复计划。
04 心理测验的未来展望
心理测验的科技化发展
人工智能与心理测
验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 的心理测验工具,提高测验的准 确性和效率。
在线心理测验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心理测验 的在线化,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 行心理测验。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txt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湖南版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
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
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
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6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的出现要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6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已经成为风俗。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美国的盖塞尔(A?Gese11)到本世纪20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颜之推还根据心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强调客观了解心理的可能,在《名实篇》中写道,“人之虚实真假在于心,无不见乎迹。
心理咨询的历史与发展

一、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概念(一)咨询咨询(counsel)古已有之。
我国古代,许多诸侯都聘请一些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古罗马教会亦曾选择一些有专门知识的人帮助主教并提供意见。
人们的身体出了毛病时会去咨询医生;个人的权利被人侵犯时会去咨询律师;学生有学习困惑时会向老师请教……。
事实上,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从人类出现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咨询。
在我国,“咨询”一词最早载于《书·舜典》中:“咨十有二牧,询于四岳”。
《说文》解释为“访问于善为咨”,即向真诚可信的人询问或求教。
《现代汉语词典》(2005)对“咨询”一词的解释是:询问;征求意见。
在英语中,counsel (动词)源于拉丁语cinsuitato,有商讨、劝告、征求意见、寻求信息等意思。
counsel的动名词counseling有咨询之义。
国外有学者认为:咨询是指受过训练的咨询者(counselor)和来访者(client)之间的一种职业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关系,尽管有的时候这种关系超过两个人。
咨询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有意义的过程解决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帮助来访者理解和澄清其生活观点,学会达到自己确定的生活目标。
雷伯(Reber)认为,咨询是一个试图用谈话、测验、指导、建议等过程帮助一个人解决问题、计划未来的一般术语。
对照中外文献对咨询的理解,可以发现其共同点:咨询是指一方向另一方征求意见,寻求帮助。
(二)心理咨询自从1938年威廉森(E.G.Williamson)首次提出counseling(咨询)一词后,心理咨询这一朝阳行业一直都在蓬勃发展,然而到底心理咨询是什么,似乎至今仍无公认的定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42)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关系能给予来访者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开放自己,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入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
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看成是一种帮助人的过程,强调人际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性,相信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达到自我改变。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心理测量的前提:①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②确定测量的内容③在对心理内容的特性或差异性阐述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测量方法(一)个体差异及其可测性思想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二)心理测量的实践活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施奥-瑞克将我国三国时期魏国人刘邵的《人物志》译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并在美国年销量100万册。
诸葛亮情境测验的使用:选拔将领时给予其500士兵,观察其完成任务的情况。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贡献:①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
②分类式的,如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③注重对人做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④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价值。
二、现代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①工业革命后,有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需要②教育的需求,如法国的义务教育(二)心理测量的早起探索者威廉-冯特(德):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观察行为的做法对现代标准化测验严格执行指导语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高尔顿(英):统计学的奠基人,最早提出“相关”的概念。
同时是优生学创始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差异是可测量的。
对希特勒发动二战有很大的影响。
詹姆斯-卡特尔(美):师从冯特,同时是高尔顿的助手。
最早提出“常模”的概念。
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比内(法):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
有三个版本,其中第二个是影响最大的。
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指出“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的头十年是比内的是十年。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刘易斯·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商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球。
01心理测量历史回顾

孔子的个性差异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论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孟子的心理测评思想
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可以知长短;物皆 然,心为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周朝的“试射”选拔
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 者,男人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以 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 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 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西方心理测量的历史回顾
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和训练的关注 冯特和实验心理学对心理测验的影响 高尔顿的贡献 卡特尔和早期心理测验 比纳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团体测验的产生 能力倾向测验 武德沃斯和人格自陈问卷 桑戴克和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 美国教育测验运动(1904-1929)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汉代考试方法:皇帝策试、“射策”
为了增加和不断扩充大批统治人才,汉代统 治者逐渐形成了察举、皇帝征召等方式的选 士制度。 皇帝策试:皇帝提出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 要求被举荐者口头或书面作答,评定其水平 高低。多用于考试各类举士。 射策:将各个问题分别写在竹简之上,由应 试者随意抽取作答。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思想与方法
孔子的个体心理差异思想 孟子的“心理可测”思想 我国古代先哲的“知人之法” 周代的“试射” 《六韬》:“知有八征”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 诸葛亮的“知人七法” 刘劭的“八观” 汉代考试、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 民间的“抓物试儿”(周岁试儿、抓周) 智力游戏工具:九连环、燕几图、蝶几图、七巧版
心理测量的历史

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一、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最初,人们用测量,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
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
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度。
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二、心理测量的先驱弗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
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
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
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师从冯特(W.Wundt)。
18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往来甚密,深受其影响。
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著名美国学者波林(,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是比内(A.Binet)的十年。
”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其助手西蒙(T.Simon)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
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
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
第一篇_心理测量的发展历史

2、编制中国本土的心理测验
张厚粲等人编制“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陈会昌编制“气质量表”
宋维真等人借鉴MMPI编制“心理健康测查表” 沙毓英、张锋等人编制“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 周步成编制“学业能力倾向测验”。
3、心理测验的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
1984年成立心理与教育测量专业委员会。 1994年该专业委员会制定《心理测验管理条 理》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并 在《心理学报》上颁布。 心理测量学方面的教材也层出不穷。如郑日 昌的《心理测量》(1987),戴忠恒的《教 育与心理测量》(1987),余嘉元的《教育 与心理测量》(1987),戴海崎等人的《心 理与教育测量》(1999)。
三、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949-1979,中国心理测量处于禁区状态。
1、修订国外的心理测验
修订国外著名的智力测验包括:龚耀先主持“韦克 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的修订工作;林传鼎、张厚粲 主持“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修订工作;吴天 敏出版“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张厚粲主持 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戴忠恒修订“一般能 力倾向测验”。 修订国外著名的人格测验包括:刘绍衣等人修订 16PF问卷;宋维真修订MMPI;龚耀先修订EPQ问卷; 吴文源修订SCL-90量表。
1、高尔顿的贡献
高尔顿(Francis Galton)爵士
“个体差异心理学之父”。心 理测验的基本功能与考察、评 价个体差异相联。 1869年在《遗传的天才》中首 次提出智力是正态分布的; 1884年创立“人类测量实验 室”,收集了大量人类简单心 理过程的测量资料; 创立统计学,发展了计算相关 系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内的10年(20C头10年则是比内的10年)。
✓比内是心理测验的鼻祖。
✓1905年出版的智力测验有30道题目,侧重于
测量判断,推理和理解方面,测验结果是以答
对的题数,没有一个客观的分数来评价智力水
平。 教学ppt
9
教学ppt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10
教学ppt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11
教学ppt
– 2、高尔顿的10年(19C80年代是Galton的10年) – (1)创造术语:测验(test),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相关(correlation) – (2)先驱:评定量表、问卷法、自由联想技术 – (3)统计方法:创造了分析个别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 – (4)测量仪器:高尔顿棒、高尔顿哨等 – (5)建立:“人体测量学实验室” – (6)观点:感官辨别力可以估量一个人的智力,二者成正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回顾
一、中国是心理测验的故乡 二、西方是当代心理测量的主要阵地 三、近代心理测量和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四、近20年来我国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教学ppt
1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一、中国是心理测验的故乡
✓共识依据
– 理论基础
1.思想基础:心理的差异性(性相近,习相远) 2、心理特质的可测性:“权轻重,度长短,物皆
教学ppt
第一章完 下一章:第二章,心理测量和测验的一般介绍
19
表。
教学ppt
17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中国早年从事心理测验的心理学家
✓陆志韦 智力测验 ✓肖孝嵘 人格测验 ✓艾伟 学科测验 ✓张耀翔 识字测验
教学ppt
18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四 、近20年来我国 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 测验的种类越来越齐全 – 测验对象以儿童为主 – 问卷测验形式居多 – 测验越来越普及
比。
教学ppt
7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3、卡特尔的10年(注此卡特尔J M不 是16PF的卡特尔R B。)
✓师从冯特 ✓(1)系统介绍个别差异。 ✓(2)培养出众多学生(如桑代克) ✓(3)创造术语:心理测验(mental
test)
教学ppt
8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二)第一个科学心理量表
✓科学心理测量的创始人是比纳Binet)。1905 年他与助手西蒙编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验----比 纳-西蒙智力量表。
✓至此,从1905年比内--西蒙量表开始, 到陆军甲、乙种测验都是智力测验。
教学ppt
16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三、近代心理测量和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 1916年比纳量表传入中国 –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
理测验课。 – 1921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合著《心理测验法》 – 1922年费培杰翻译比纳-西蒙量表 – 1924年陆志韦等人修订了中国版的比纳-西蒙测验 – 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 – 1932年《测验》创刊 – 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再次修订比纳-西蒙智力量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12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1908年量表:智力创新表达——智力年龄
– 1908年比纳对测验做了修订,把题目按年龄来 分组,并以智龄来报告测验的结果。
– 被试特征:3——13岁
✓1911年量表:被试用了智龄。
教学ppt
13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5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二 西方是当代心理测量的主要阵地
✓当心理测量界完成理论储备后(即个性的 差异性,可测性),万事俱备,只欠社会 需求这个东风。
教学ppt
6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一)心理测量的三位先驱
✓ 三位先驱:冯特、高尔顿、卡特尔J M
– 1、冯特的贡献 在实验中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严格控制实验情境——标准化
然,心为甚”(孟子)
– 实践表现
儒学思想:选拔。如科举制;考试内容,如四书, 五经,六艺
测评技术与工具:“左手划方,右手划圆”;周岁 试儿
教学ppt
2
✓工具
博弈 九连环 八阵图 七巧板
教学ppt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3
教学ppt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4
教学ppt
比 内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被各国翻译和修订, 其中最成功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 订的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这个量表 不仅使内容更完善,而且还改进了评价 指标,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教学ppt
15
旅心游理心测理量学学
(三)个别测验——团体测验突进
✓形成于军事领域
– 陆军A式量表(文字测验) – 陆军B式量表(非文字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