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代表诗人有哪些?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的运河诗

晚泛舟而过,当时白马湖一派春的气息,“春水满湖 雁一声(《过广陵驿》),引发了他的秋日愁思。除了景
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即使没有看到月亮,但是 色,扬州让萨都剌念念不忘的还有美酒。扬州历代都
办完公事之后,萨都剌返回南方,再次乘舟经过 梁山泊,写下了关于梁山泊的第二、三首诗,诗名为 《再过梁山泊有怀志能二首》。其一云 :“故人同出不 同归,云水微茫入梦思。记得题诗向叶上,满湖风雨 似来时。”其二云 :“灯火官船夜睡迟,满湖风露袭人 衣。无端惊起沙头雁,明月芦花各自飞。”这两首诗主 要是表达对好友观志能的思念,观志能与自己一同赴 北,但没有一起回来。第一首主要回忆了上次经过梁 山泊自己芦叶题诗之事。第二首除了表达对友人的思 念之外,更是描写了梁山泊初春(夜晚)的景色。因 思念友人,诗人在舟中迟迟不能入睡,梁山泊上吹起 了风,惊起了芦花中的水鸟,在明月中各自飞去。
小楼四首》其四),雪天仍在营业。景色优美,交通便 月明中。”(《邵伯舟中》)
利,城市繁荣,居住在淮安的朋友也过着闲适的生活,
邵伯往南,就到了东南重镇扬州。元代几次对扬
“万事归来好,淮阴二亩园。教儿书满架,遇客酒盈 州段运河进行了治理,恢复了长期中断的运河漕运,扬
樽。”(《过淮安畅曾伯都事幽居》)萨都剌登岸拜访之 州也几乎成了时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萨都剌往来
代士人眼中的运河风光。
(1000)、天禧三年(1019)、熙宁十年(1077)、元丰五
一、从大都到徐州以北
年(1082)等,黄河五次决口,河水不断流入梁山泊, 使 其 不 断 扩 大,广 袤 数 百 里。 黄 河 水 也 带 来 了 大 量
至 元 三 十 年(1293),通 惠 河 开 通,连 接 通 州 与 泥沙,淤积在湖底。根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的运河诗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的运河诗作者:陈静来源:《档案与建设》2021年第02期摘要: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由于为官与经商,他曾南来北往数次行走在大运河上,留下了大量且系统的与运河有关的诗歌。
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窥探元代对运河的治理,了解运河的变迁,看到一个元代士人眼中的运河风光。
关键字:萨都剌;大运河;诗;元朝;梁山泊;黄河萨都剌,字天赐,号直斋,是元朝著名诗人。
“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称赞他的诗“最长于情,流丽清婉”。
[1]他的生卒年与所属民族,学术界聚讼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最通常的说法是他出生于1272年,卒于1355年,回族人。
由于为官与经商,萨都剌大半生在河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辗转,南来北往数次行走在大运河上,留下了大量且系统的与大运河有关的诗歌。
本文沿着元代大运河线路,整理了萨都剌与大运河相关的诗歌,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窥探元代对运河的治理,了解运河的变迁,看到一个元代士人眼中的运河风光。
至元三十年(1293),通惠河开通,连接通州与大都(今北京),积水潭成为大运河漕运终点码头,繁盛一时。
靠近这里的街区,酒楼林立,吸引着京城的文人雅士以及各方游客。
萨都剌《京城春暮》一诗中“小海银鱼吹白浪,层楼珠酒出红霞。
”[2]两句就是对这片酒楼的形象歌咏。
运河经过通州,到达直沽口(今属天津),经清州(今属河北青县)、沧州、陵州(今山东德州),再经过高唐州、东昌路(今山东聊城),就到达东平路。
萨都剌对这一段运河及运河沿岸城市的描述不多,只有《过高唐》《吴桥县古河塘》等诗。
前者是萨都剌在高唐发现元文宗太子燕帖古思之墓,描写了“残雪覆碧草,凄风吹未消。
”“荒陵斜照里,松柏晚萧萧。
”的荒凉景色,寄寓了对逝者的同情;后者为萨都剌经过陵州与沧州之间的吴桥县所作。
吴桥县在宋朝以前为黄河故道,后来黄河改道,这里“古来黄河身,而今作耕地。
都邑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运河到东平路之后,纵穿梁山泊而过,萨都剌在此留下了有关于梁山泊的七绝诗三首。
描写西部风土人情的词语

描写西部风土人情的词语只介绍重点哈~西部蒙古族那达慕盛会: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盛会。
每年7月中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畔,都要举行3天到一周的那达慕盛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
盛会期间,草原上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表演和竞赛,文艺团体表演精彩节目。
这里既是牧民物资交流场所,又是牧民夏季文化娱乐中心。
许多牧民选择这个吉日举行婚礼,为盛会增添欢乐气氛。
赛里木湖畔是我国著名的高原草场,海拔2100多米,这里依山临水,森林茂密,风景如画。
西部新疆塔吉克婚礼:塔吉克族婚礼被称为高原上的婚礼。
婚礼要举行3天。
第一天新郎和新娘各自在家里打扮和准备,男女两家忙忙碌碌,喜气洋洋。
第二天娶亲,新郎骑上高头大马,由亲朋好友的护驾,弹起民族乐器,浩浩荡荡来女方家迎亲,并送一只大肥羊,女主要让新郎喝下两碗放奶油的牛奶,表示女方的盛情。
新郎下马后,新娘的奶奶要向新郎肩上撒些面粉,表示祝福。
进屋后,新郎要向新娘赠送礼品,并交换戒指。
尔后,女方要丰盛食品招待来宾,并举行赛马、刁羊等娱乐活动。
第三天早晨,新郎新娘同骑一匹马回婆家。
到门前时,婆婆要给儿媳两碗酥油牛奶,儿媳喝完才能下马。
这天,男女引吭欢歌,婆娑起舞,心情欢乐,直到太阳落山。
只介绍重点哈~西部蒙古族那达慕盛会: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盛会。
每年7月中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畔,都要举行3天到一周的那达慕盛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
盛会期间,草原上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表演和竞赛,文艺团体表演精彩节目。
这里既是牧民物资交流场所,又是牧民夏季文化娱乐中心。
许多牧民选择这个吉日举行婚礼,为盛会增添欢乐气氛。
赛里木湖畔是我国著名的高原草场,海拔2100多米,这里依山临水,森林茂密,风景如画。
西部新疆塔吉克婚礼:塔吉克族婚礼被称为高原上的婚礼。
婚礼要举行3天。
第一天新郎和新娘各自在家里打扮和准备,男女两家忙忙碌碌,喜气洋洋。
[赛亚卜-苦难造就的伟大诗人]苦难出诗人
![[赛亚卜-苦难造就的伟大诗人]苦难出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6c01760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75.png)
[赛亚卜:苦难造就的伟大诗人] 苦难出诗人上世纪中叶的贝鲁特,是阿拉伯世界政治的边缘,却是阿拉伯文学与诗歌的中心。
1957年春季,年仅31岁、却已在贝鲁特《诗歌》杂志上发表大量优秀诗作的赛亚卜应杂志之邀,前往贝鲁特做为期十天的诗歌之旅。
三十多年后,当年《诗歌》的主编之一、现已蜚声世界诗坛的阿多尼斯,还清晰记得赛亚卜与一帮诗友在他家中坐而论诗的情形:“我们有的坐在藤椅上,有的紧挨着坐在餐桌上,有的干脆席地而坐,聆听赛亚卜朗诵诗歌。
他的声音从隐秘的深处发出,仿佛发自一节同阿拉伯历史一样漫长的芦苇。
他来自巴士拉,一位历史学家称这城市为‘世界的心脏’,他的朗诵,把我们带到了诗歌的心脏。
”赛亚卜的贝鲁特之行,对于阿拉伯新诗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象征意义,因为他在交谈、演讲、采访中,得以较全面阐述了自己的诗学观。
赛亚卜如是说:“如果我要为当代诗人设计一个形象,那最合适的就是我脑海里圣约翰的形象:他两眼中露出神的启示,看到‘七宗罪’如同一条巨大的章鱼盘绕着世界。
”在这日益沉沦的世界里,诗歌“应该向灵魂揭露缠绕着它、试图将它扼杀的‘七宗罪’的章鱼巨爪。
然而,只要生命持续,获得拯救的希望也就与生命同在。
希望在于灵魂的苏醒,这正是新诗孜孜以求的目的。
”诗人应起到类似预言家的作用,在这个“僵化、冰冷、没有诗意、被非诗歌的价值主导的世界里”,诗歌的任务是“创造一个自由、美、善的价值占主导的人道的世界”,并通过一些方式,给人带去温暖与慰藉。
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便是神话,“神话依然保留着热度,因为它不属于这个世界”。
通过神话,诗人“构建起可以挑战金与铁的逻辑的世界。
”同时,诗人也可以创造“新的神话”。
赛亚卜的诗学见解既让聚集在贝鲁特的阿拉伯先锋诗人们感到震动,又让他们因为觅得知音而倍受鼓舞。
在阿多尼斯等人此后的理论著述和诗歌创作中,赛亚卜的影响依稀可辨。
因此,在覆盖于阿拉伯大地的政治灰烬之下,又燃起了诗歌的火苗,那便是理想与精神的火苗。
撒扬娜拉徐志摩诗歌

撒扬娜拉徐志摩诗歌撒扬娜拉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文学作品。
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没有名词性主语,全由描述性句子构成,全部是描述一种瞬间的神态,尤其“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语道出了东瀛女子柔弱的美丽,而“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则将有情人别离时的复杂心情一语道破,两句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小编带来撒扬娜拉徐志摩诗歌。
沙扬娜拉1一首——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词句注释1、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2、娇羞:形容少女害羞的样子。
3、珍重:特别重视而爱护。
4、蜜甜:犹很甜。
5、忧愁:为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
文言译文最是温柔一低头,凉风不胜水莲羞。
一声殄重殷勤道,贻我心头蜜样愁。
文学赏析诗人以日常用语“再见”为题,巧妙地捕捉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镜头,极为生动地写出了一瞬问的感受。
这首诗虽只五行四十八个字,内容却很丰富。
日本女郎与朋友告别时,娇羞答答,含情脉脉的神态,低头鞠躬、优美动人的冈姿,都得到了十分真切的表现。
她一刹那间的情绪、动作、语言像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
一个令人过日难忘的特写镜头,再现出了日本妇女的民族性格。
日本的女性,温柔多情,善良谦恭,有许多美德。
徐志摩选择美好的事物,运用形象的比喻,热情地赞扬了她们。
诗人把妙龄少女低头道别的羞怯姿态,比作一朵在凉风中摇曳多姿的水莲花。
以花喻人,并不新鲜,但在这里,水莲花洁白素雅的形象同美丽纯真的少女形象,相互映衬,给人以美感。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这看似平淡的诗句,却写得真切传神,在重叠反复的字行里,读者可以听到那女郎缠绵不尽的情话,看到了她那眷怀依恋难以割舍的感情。
诗人用富于表现力的笔,绘声绘影地描绘了一个呼之欲出的人物。
成功地抒发了一种恨别伤离的情绪。
徐志摩说过:“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
著名边塞诗人有哪些

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作品赏析——探寻盛唐气象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边关将士戍守疆土,保家卫国,涌现出一批以描写边塞生活、战争场景和戍边将士情感为主题的诗人,史称“边塞诗人”。
他们的诗歌,豪迈奔放,雄浑壮阔,既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也抒发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展现盛唐边塞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一、高适:边塞诗歌的开山鼻祖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渤海人,是盛唐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岑参并称“高岑”。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艰苦生活。
他不像一些诗人那样仅仅描写边塞的景色,而是将边塞的自然环境与战争、政治、人物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篇。
高适的边塞诗歌,常常以写实的笔法描绘边塞的景象,例如《燕歌行》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象,就将边塞的寒冷和肃杀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又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别董大》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就将送别友人时的悲凉气氛渲染得十分到位。
高适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也表达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
高适代表作品赏析:•《燕歌行》:此诗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悲壮的氛围闻名,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将士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诗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更是千古名句,被后世无数诗人所传诵。
•《别董大》: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诗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凄凉而动人,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塞上听吹笛》:这首诗以听笛声起兴,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和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二十一世纪“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评选落下帷幕

二十一世纪“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评选落下帷幕作者: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1期“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评选揭晓,吉狄马加(彝族)、晓雪(白族)、阿尔丁夫·翼人(撒拉族)、舒洁(蒙古族)、木斧(回族)、阿尔泰(蒙古族)、列美平措(藏族)、南永前(朝鲜族)、娜夜(满族)、何小竹(回族)十位诗人获此殊荣。
屠岸、喇海青、韩作荣、叶延滨、王必胜、吴泰昌、张清华、敬文东等为获奖者颁奖,洪烛、周占林、潇潇等参加颁奖活动。
此次评奖活动历时一年,组织者从中国当代民族诗人创作群体中评选出了十位,他们分属于九个民族,代表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获奖诗人诗歌集《中国当代十家民族诗人诗选》在颁奖仪式上举行首发式。
老诗人屠岸欣然为该书作序,在序言中他写道,自古至今,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与汉族作家共同谱写着光辉的中华文学史。
他认为,当今中国新诗界出现“双轨”现象:一方面,老中青三代诗人努力创作,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有些人走入诗歌误区,号召颠覆崇高,颠覆英雄,颠覆传统,颠覆语言。
作为当代新诗诗人队伍中一支生力军,许多少数民族诗人抵制诗的堕落,坚守真善美的底线,在弘扬本民族特色的同时,把视野拓展到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以至于全人类,他们身上同样寄托着中国新诗的希望。
本书主编、诗人韩作荣表示,在他看来,中国文学史大抵是以汉语为中心的文学史,它不应当将一些出自少数民族的伟大作品排除在外。
而获奖的这些诗人都是在中国当代诗坛或在本民族中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诗人。
从他们的创作中,不难看出不同母语所生发的青枝翠叶,体现的民族基因与精神尊严。
而这部选集只是个开始,以后每年都将编选一部民族诗人诗歌集,持之以恒,将形成一套有诸多代表性的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
评论家李敬泽则用“黄金少数”来形容这些获奖诗人和他们的创作,他认为,少数民族对于汉语的贡献并未得到充分的意识,这种贡献至今不曾停止,当诗人们在我们的文化中备遭质疑和嘲笑时,这些诗人们依然保持着“诗歌的荣誉”,庄重地体认自己的使命:记忆,想象,咏唱,传承。
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边塞诗人简介边塞诗人是指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
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1、高适(700年—765年),汉族。
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20岁西游长安(今陕西西安),功名未就而返。
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
后漫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
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岑参同游梁园(今河南商丘),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
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1)别董大2)燕歌行3)塞下曲4)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5)蓟中作6)蓟门行五首7)除夜作8)登陇9)别韦参军10)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2、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
天宝三年进士。
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
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撒拉族代表诗人
阿尔丁夫·翼人,又名容畅,英文名:Aldingfu-yiren,当代著名诗人。
祖籍青海循化,撒拉族。
曾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现任大型文化季刊《大昆仑》主编、世界伊斯兰诗歌研究院中国分院院长、青海大昆仑书画院院长、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
主要作品有:长诗《耶路撒冷》《母语:孤独的悠长和她清晰的身影》《遥望:盛秋的麦穗》《漂浮在渊面上的鹰啸》《沉船》《神秘的光环》《撒拉尔:情系黑色的河流》、《光影:金鸡的肉冠》《错开的花:装饰你无眠的星辰》《蜃景:题在历史的悬崖上》,《西部:我的绿色庄园》、代表作《被神祇放逐的誓文》等。
阿尔丁夫翼人的创作实践已纳入屈原开创的“史入诗”空间史诗传统,被誉为“高原上的诗魂”、“民族精神的诗歌化石”。
作品曾获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文学奖、第四届中国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奖”、“第十一届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文学奖”等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
诗作被译成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波斯语、马其顿语、罗马尼亚语、阿拉伯语等。
作品入选《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经典作品赏析•高等院校选修课教材》《中国新诗300首》、《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2014年12月版)、历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与会诗人作品选》、波斯语《世界诗歌之窗》(2010年5月伊朗出版)、《世界诗选》(以色列出版),罗马尼亚语、英语、法语,德语、印度语、葡萄牙语、马其顿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十二种外文版《中国当代十家诗人诗选》等百余种国外出版的重要诗歌选本。
自2010年起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先后出访伊朗、美国、以色列、南非等国。
并受邀接见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接见时总统高度称赞享誉伊斯兰世界的《黄金诗篇》,说它是:“诗的黄金。
虽只寥寥数语,却传达出无尽的星空都遮蔽不住的神秘”。
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国际人道主义大奖颁奖典礼暨国际诗歌论坛”上。
接见巴勒斯坦内阁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及乌干达女王等国际政要。
秋夫:原名韩文麟,撒拉族,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伊麻目村人。
1934年出生,16岁从事文学创作,先后担任《青海日报》、《青海湖》编辑。
曾发表《二月的庄子羞了》、《共和国的赞歌》、《秋夫诗九首》、《走向迷宫》等诗歌和《旗台堡妇女站起来》等报告文学作品,出版诗集《秋夫诗选》,作品《给共和国的赞歌》、《秋夫诗选》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语诗人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