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小蓝》
小班教案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

小班教案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绘本故事并根据情节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述。
2.能够通过手工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并根据情景表达功能进行创作。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绘本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材料颜料、调色盘、画笔、画纸、简易胶带、剪刀、塑料袋游戏用具球、绣球、玩具车、魔方等三、教学步骤1. 故事讲解教师先介绍小蓝和小黄,结合绘本中的图片进行简单的故事讲解。
引导小班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加强小班学生的理解力。
2. 手工创作教师呈现颜料、调色盘、画笔、画纸等材料,指导小班学生根据故事中描述的情景,进行手工创作。
具体操作方法为:教师指导学生将两个颜料涂到调色盘中,随后再通过混色将两个颜色融合成绿色。
接下来,请学生将手指沾上调好的颜色,用手指在画纸上描绘出小蓝和小黄的情景活动场景。
3. 功能表达活动引导小班学生对故事场景进行情境还原,运用生活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述。
同时,教师可以让小班学生通过拾色棒等工具,在视觉上表达出各个场景的色彩。
4. 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童话玩具,如球、绣球、玩具车、魔方等,让小班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小活动小游戏,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的培养。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小班学生可以通过手工活动,实现对故事情境的再现,并培养对生活中场景的观察力。
在功能表达活动中,小班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口语表达和色彩表现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合作完成一些小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增强自信心。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内容,感知色彩的奇妙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情节。
2. 色彩的认知和搭配。
3. 绘画活动的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内容,感知色彩的奇妙变化。
2. 难点: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小蓝和小黄》若干份,供幼儿阅读。
2. 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 准备音乐、课件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绘本《小蓝和小黄》,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色彩变化。
2. 讲述:教师讲述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奇妙变化。
3. 讨论: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和色彩的看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 示范:教师展示绘画作品,示范色彩的搭配和绘画技巧。
5. 创作: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色彩作品。
6. 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7.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创作乐趣。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色彩,拍摄照片或绘制作品,在下一次活动中分享。
9. 拓展: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开展家庭色彩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感受色彩的魅力。
10. 评价:通过幼儿的作品、表现和参与度,对幼儿的色彩认知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小蓝和小黄,再现故事情节。
2. 开展色彩主题的集体舞活动,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色彩的变化。
3. 邀请家长参与色彩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创作色彩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对绘本《小蓝和小黄》故事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范文(精选8篇)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范文(精选8篇)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篇1活动目标:1.愿意看看、听听、讲讲,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2.感受蓝、黄两色“拥抱”后的变化,体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1.《小蓝和小黄》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2.用蓝色、黄色卡纸撕好“小蓝”和“小黄”的形象。
3.幼儿学习资源三第10-12页。
活动过程:1.认识好朋友。
教师出示卡纸“小蓝”和“小黄”,引导幼儿和两位好朋友打招呼。
2.集体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小蓝和小黄的家。
“看,家里有谁?为什么觉得他是爸爸(妈妈)?”小蓝和小黄的拥抱。
“咦,这是谁?小蓝和小黄呢?怎么不见了?小结:哦,原来他们拥抱在一起变成小绿了。
小绿会去哪里呢?3.小蓝和小黄回家。
“爸爸妈妈怎么不认识自己的宝宝了呢?这可怎么办?”小结:小黄、小蓝很难过。
苦呀哭,他们的眼泪流出来,各自收拢起来就变成了小蓝和小黄。
4.在音乐背景下自主阅读。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包三第10-12页。
我的好朋友。
“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是谁?找到好朋友拥抱一下吧。
活动反思:小班幼儿对于常见的颜色名称已有一定的认识也能说出它们的名称,而且也喜欢各种漂亮的颜色。
而在这节语言活动课中,通过小黄和小蓝的故事让幼儿学会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了解蓝色与黄色在一起能变成绿色的道理。
在理解故事中幼儿对于我所提问的问题都能用故事中的语句来回答,学习欲望比较强,积极性高。
由前面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在最后的环节中都能亲自尝试,而且参与涂色,对折接压,观察颜色的变化,幼儿的实验结果让他们开心极了,觉得真有意思,原来蓝色和黄色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好奇心强是他们的天性,而从中所变现出来的也是她们最纯真的笑容。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阅读教案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颜色,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让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颜色,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小蓝和小黄》、画纸、画笔、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绘本《小蓝和小黄》,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讲述: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蓝和小黄的颜色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友谊。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颜色,以及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让幼儿初步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4. 操作:教师分发画纸和颜料,指导幼儿动手实践,尝试混合两种颜色,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
5. 展示: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颜色混合的喜悦。
五、作业:1. 完成一幅颜色混合的画作。
2.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学到的颜色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颜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在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挖掘幼儿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颜色主题的创意绘画活动,让幼儿运用所学的颜色知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2. 开展颜色认知游戏,如“颜色猜猜猜”、“颜色配对”等,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七、评价与反馈: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颜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对他们的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3.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颜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
设计意图:
绘本故事很有趣,颜色与颜色的碰撞发生的变化,能很好的吸引幼儿引起兴趣,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请幼儿来大胆的表达,并能清楚的表达。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看画面想象、猜测故事的情节。
2、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及蓝色和黄色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PPT《小篮和小黄》、蓝色黄色颜料、调色盘、棉签、画有花的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蓝和小黄,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朋友,瞧,这是谁?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蓝。
小蓝有一个好朋友,看是谁?他们俩的身上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二、欣赏幻灯片《小蓝和小黄》,理解画面。
(一)播放图片,幼儿猜测故事情节。
儿童绘本故事 小蓝和小黄故事简介

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 一起游戏,一起上课。
一天,小蓝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溜出去找小黄。从家里找到外面,找了许久,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黄。小蓝和小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去了公园,钻隧道,爬山,后来累了,就回家了。
可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蓝呀。”回到小黄家,小黄的爸爸妈妈妈也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黄呀。”
“绿”很伤心,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哭呀哭呀,最后全都变成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蓝,黄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黄,两个人高兴了:“这回爸爸妈妈不会认不出来了!”
Hale Waihona Puke 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的家,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直到这时,爸爸妈妈才总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他们一起去小黄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两家的父母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变成了“绿”。而小黄和小蓝,则在外面和好朋友一直玩到吃晚饭。
幼儿园小班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案

幼儿园小班《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内容,感知色彩的奇妙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友谊,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感知色彩的变化,培养色彩认知。
2. 理解故事主题,学会分享和友谊。
难点:1. 引导幼儿用色彩表达情感。
2.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小蓝和小黄》若干份,每人一份。
2. 准备彩色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准备音乐、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色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颜色。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色彩的变化。
3. 色彩认知:教师展示彩色纸和画笔,引导幼儿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4. 绘画活动: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用颜料进行绘画创作,尝试创作出小蓝和小黄的友谊画面。
5. 分享与交流: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讲述作品中的故事。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色彩,拍摄照片或绘制简单画面,下节课分享。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以“友谊”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下节课展示。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色彩认知的掌握情况,观察他们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能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以及是否能够理解并实践故事中的友谊主题。
教师也应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收集幼儿的作业(如家庭作业和绘画作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时要注意肯定幼儿的进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色彩主题的亲子活动,如家庭色彩日记,记录一家人的色彩生活。
2. 开展“色彩友谊周”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色彩来表达友谊,如为朋友画一幅画、送给朋友彩色手链等。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教案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认识颜色,了解蓝和黄两种颜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 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绘本《小蓝和小黄》故事内容简介《小蓝和小黄》是一个关于颜色混合的故事。
讲述了小蓝和小黄两个颜色宝宝在玩耍过程中,意外地混合成了绿色,他们共同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作的经历。
2.2 教学活动安排1. 听故事《小蓝和小黄》。
2. 讨论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颜色,了解颜色混合原理。
3. 颜色绘画活动:让学生运用蓝和黄两种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颜色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颜色。
2. 演示法:展示颜色混合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颜色混合原理。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颜色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手段1. 绘本《小蓝和小黄》: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为学生提供绘画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颜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3.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4.2 评价方法1. 观察法: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品展示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准备1. 准备绘本《小蓝和小黄》若干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阅读。
2. 准备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
3. 准备颜色混合演示道具,如水、杯子、滴管等。
5.2 教学资源利用1. 利用绘本《小蓝和小黄》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颜色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绘本:《小蓝》
XX小班绘本《小蓝》活动背景:《小蓝》是根据绘本《小蓝和小黄》改编的,内容以小蓝在幼儿园的一天为核心,阐述了从小蓝上幼儿园,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最后回家的一个简单故事情节,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
绘本一共五页,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并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便于孩子观察理解。
小班的孩子,活动设计将数学音乐等领域巧妙的结合,让孩子通过这一活动,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并且喜欢幼儿园。
活动目标:观察图片内容,尝试用简单的句子讲述小蓝在幼儿园的情况。
体验小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感受小蓝的快乐。
活动准备:制作大的绘本一本。
活动组织一观察封面,知道绘本名称,引出主题:出示绘本:小蓝:这是谁?叫什么名字?小蓝家里会有谁呢?(引出主题)二阅读绘本,理解图书内容:出示图(一)提问:小蓝家里有谁?你从哪里看出这是爸爸呢?爸爸和妈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请你亲一下爸爸!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并进行推理。
设计意图: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虽然是小班的孩子,但还是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另外亲一亲,很温馨的场面,让孩子学习如何表达爱。
出示图(二):()继续阅读图书,设计主要提问:小蓝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
小蓝就跟着爸爸慢吞吞地想幼儿园走去。
来晚了,它坐哪里合适呢?设计意图:磨磨蹭蹭上幼儿园的情形就是小班孩子的写照。
从画面红绿黄紫整齐的座位排列中孩子们很快确定右手的一个空缺正好给小蓝坐。
巧妙隐藏了空间知觉的培养。
()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呢?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教育。
()谁是老师呢?设计意图:渗透比较大小的教育,中间最大的那个肯定是老师嘛。
()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呢?设计意图:渗透了颜色的认知,小红,小孩,小绿小紫,小桔,小咖?这里孩子卡壳了,老师装作耳朵凑到图片前听,然后说,它告诉我它叫咖啡!非常亲切,很尊重颜色宝宝其实就是对儿童尊重,同时也让孩子跳出思维的定势,不一定都要小。
出示图(三):()主要提问:现在它们在干什么?设计意图:从变化的一圈自由队形中可以看出是跳舞或唱歌。
()请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唱《袋鼠妈妈》的歌。
(将音乐领域和语言领域有机结合。
)()数一数,少了谁?小蓝到哪里去了?设计意图:引导幼儿关注细节—小蓝被树叶遮住大半了。
()小蓝为什么不来唱歌?原来怕唱的不好听,没关系,我们一起帮它唱。
设计意图:针对小班儿童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大胆参与活动的教育。
出示图(四):()主要设计提问:现在颜色宝宝来躲猫猫了。
他们都躲在哪里呢?设计意图:从前有个老教材叫《小猫在哪里》,就是训练幼儿上下前后里外的方位的,我在这里巧妙的渗透了。
幼儿找到后老师把宝宝一个个贴成整齐的两列,呈现一一对应的形态,再次渗透数学教育。
()啊呀,小蓝摔倒了,腿刮破了,怎么办?设计意图:进行健康自我保护的教育,如幼儿回答涂药水贴创可贴等。
出示图(五):()主要提问:颜色宝宝两个两个抱在一起干什么?原来在相亲相爱。
设计意图:请个别幼儿来抱老师,亲老师。
学习抱的紧才是爱的深。
然后请幼儿找个朋友抱抱。
情感的体验。
()爸爸妈妈来接了,和朋友飞吻告别。
设计意图:最后渗透情感社会性教育,让孩子和小蓝一起体验快乐。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