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与除法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第【1】篇〗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用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算式。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说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师:老师要先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出示口算卡片,指生答(挑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规范认真的书写是每一个同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光语文上要规范书写,数学亦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的书写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班也涌现出了数学书写之星,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看看他们的作品吗?师:好,那大家必须接受考验,闯过三关,找到三把金钥匙,有信心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上一节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课。

三、检查复习知识点与指导练习。

1、我会说师:不计算,只说运算过程,你会说吗?指生说2、计算师:知道了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你能准确无误的计算这两道题吗?试试看指生到台前做。

学生讲解师:能不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做题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这些问题,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

能做到吗?指生到黑板上做订正答案,及时反馈。

出示错题,让学生找错误。

并说说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3、解方程师:看来,刚才这道题太简单了,没有难住大家。

下面老师就要增加一点难度了,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师:你能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吗?指生说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本题,订正反馈师:恭喜大家,拿到了第一把金钥匙。

有信心拿到第二把吗?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李俊小学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李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析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内容中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使学生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通过两个实例从而揭示了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

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优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今天,是我们班郑光霞同学的生日,她的好朋友们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

她把生日蛋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如何分呢?(学生过生日吃蛋糕导入本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件)板书:分数与除法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1、引入题(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

把6个蛋糕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2)口答列式,教师板书:6÷3=2(个)(设计意图:通过这道整数除以整数,商是整数的题目,为下面两道例题提供依据,并搭起解题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分数与除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分数与除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分数与除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图示方法和数线图方法表示分数。

2.能够根据实际情景,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3.能够用连加、连减和连乘来计算除法式。

4.能够解决有余数和有小数的除法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本质和基本概念。

2.计算分数之间的大小和大小比较。

3.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数的乘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有小数的除法。

四、教学方法1.认知主导法。

2.课堂互动法。

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小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拓宽对分数的认知。

2. 教学设计(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定义:分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每一份都是等分的部分。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由两个数所组成,称为分子和分母。

分子表示被分成的若干份中所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分数的值大小比较:对于同一分母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大;对于同一分子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小。

•分数的化简:把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公因数后,得到的新分数与原分数相等,称为分数的化简。

(2)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对于相同分母的分数,直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对于不同分母的分数,先化成相同分母,再进行相加(减)。

•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3) 分数的乘除法•分数的乘法: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乘,得到的积就是它们的乘积。

•分数的除法:将两个分数相除,就是先将被除数的分子和除数的分母相乘,再将除数的分子和被除数的分母相乘。

如果分数不能整除,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形式。

•分数的乘除法练习。

(4)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除数 × 商 = 被除数,有余数的情况下,在最后的计算结果上加上余数就是答案,有小数的情况下,一般在商末尾加上“……”表示无穷循环小数。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练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数学是从生活中得出的经验和结晶,又服务于生活,那么我们的分数除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出发的应用。

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三)二、实施目标。

1、出示题目: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2、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中分率的单位“1”的量是谁?知道不知道?3、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4、交流作法。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导入方程的方法)5、教师指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解题。

对用其它方法解答的同学,只要合理进行表扬。

6、渗透用算术法解答此题。

7、教师:只要单位“1”的量不知道,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题目,一种是方程;一种是算数法。

三、巩固目标。

1、试一试第一题。

指名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针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辅导后进生。

指导学生分清两问的不同,认清乘法和除法的区别。

2、试一试第二题。

独立解答,全班订正。

四、课堂,教师和学生自评。

板书设计: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6X×÷=6÷X=6×X=27〖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P49l。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模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模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说教学准备:课件、圆片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常用分数来表示。

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回答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练习题:(1)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2)把9个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3)把1包饼干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包。

引入: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习题:(1)把18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2)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出示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3)师:1÷3表示什么意思?生:1÷3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生:1/3个。

(师板书)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个蛋糕,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3 。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

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

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

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生:2块,6÷3=2(块)。

(板书)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生:0.5块,1÷2=0.5(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就是2/7。

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7÷2=4÷2/7=2/7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拆分、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运算,对除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拆分方法,会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拆分方法,会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分数的拆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分数的拆分方法和分数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分数与除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

提问:“如果你要把一个蛋糕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就是除法的一种表达形式。

展示分数的拆分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准备要过生日呢?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边学数学,一边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好吗?【百度mp3】生日快乐:师:同学们请看,林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8个蛋糕)2、师:如果要把这8个蛋糕平均分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里面的4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师指名由那名生日的同学回答。

生:2个,8÷4=2(个)(师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将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现在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2)学生议论,教师巡视。

(巡视时找一组同位汇报)(3)生1:1÷4=0.25(个)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就要算1÷4得多少。

生2:1÷4=41(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第1个学生说得不好,再找第二个)(4)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5)师:请同学们拿着你们手上的圆,自己说一次分的过程。

(6)补充练习: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看谁学得最棒,老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平均分给7个人呢?(师提问时指着板书说)生回答,师同时板书。

(7)引出课题。

师:两个数相除,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究竟怎样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2、教学例2。

(1)把例1变例2。

师:刚才老师带了1个蛋糕平均分给你们4个人,今天我们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请问你愿意带1个蛋糕来吗?(生:愿意),你呢?你呢?好,现在有3个蛋糕。

教师在四人小组身边说完后,先改正板书,再用课件出示3个蛋糕。

师:现在将他们带来的3个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怎样列式呢?生:3÷4师:你能猜想一下它的结果吗?生:3÷4=43(个)(板书:43(个)?)(?号用红色笔板书) 师:大家的猜想都是这样吗?(2)师:他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四人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合作来分一分,剪一剪,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1、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蛋糕?2、你是怎样分的?(3)学生动手剪拼,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可用激励语言:这个小组合作得很好)(4)学生汇报,集体探究。

生1:一个一个分,把每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是1个蛋糕的41,每人可分得3个41个蛋糕,就是43个蛋糕。

(学生汇报分时,教师站在讲台与学生之间,听请学生的汇报,特别是“平均分”三字,教师订正时注意把圆摆正。

)师:小组的另外几个同学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对于这种分法有补充吗?对,这个小组1个1个地分。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分法吗?生2:把3个蛋糕摞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三个蛋糕的41,相当于一个蛋糕的43,就是43个蛋糕。

师:小组的另外几个同学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对于这种分法有补充吗?对,这个小组很聪明,三个一起分。

生3:先把2个蛋糕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得4个21个蛋糕,再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21个和41个蛋糕拼在一起,就是就是43个蛋糕。

生4: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41个蛋糕,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3个41个蛋糕,就是43个蛋糕。

(教师不可重复学生的汇报,注意引导)(5)课件演示分饼过程:师:刚才两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种方法:一个一个地分,把每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是1个蛋糕的41,每人可分得3个41个蛋糕,就是43个蛋糕;第2种方法:把3个蛋糕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每份占这三个蛋糕的41,相当于一个蛋糕的43,就是43个蛋糕。

师:全班齐读这句话。

生:3个蛋糕的41,就是1个蛋糕的43。

师:其实3个蛋糕的41,就是43个蛋糕,而1个蛋糕的43也是43个蛋糕。

(师指着投影说)(6)师:通过我们的合作,证明这个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3÷4=43(个),但要记得答数。

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中的填空并指着例2的过程图说一说分这3个蛋糕的过程。

(7)补充练习: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出2道题考考大家,把5个蛋糕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学生口答:5÷7=75(个)。

师:如果把7个蛋糕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又分得多少个呢?学生口答:7÷9=97(个)。

(分别请2名学生回答,师同时板书))3、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请独立观察思考。

(2)师:请同位交流。

(3)学生同位交流讨论。

(4)生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让学生拿着棒指着黑=白板的数字说)(学生能够说出“相当于”教师要表扬,学生没有说出“相当于”,教师待学生说完后订正)师板书:相当于。

师:再请1个同学说一说。

生2: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学生汇报时教师划线,板书时把第2、3组算式往下移)(5)师小结:请每个同学看着这些算式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板书)师: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什么?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师在板书上把另一端箭头补上)(激励)(6)师:如果用字母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谁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种关系。

生:b a b a =÷,b ≠0(师板书:ba b a =÷) 师:为什么b ≠0?生: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在b 不能为0。

师:这位同学非常细心。

对,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

(师板书b ≠0)4、质疑问难。

(1)师:请同学们看课本65和66页,画出重点知识,再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生1:如果商是整数,可不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一下这位同学?生:可以,但我觉得用整数表示比较合适。

师:对,像8÷4,它的商可以怎样表示?(板书:48) (3)生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知道?生:分数是一个数,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运算,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你真棒,掌声鼓励。

我们在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要用“相当于”来说。

(教师不要问:懂吗?)(4)生3:如果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应该怎样表示?师: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生:同样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比如9÷7,商应该用79表示。

(三)扎实训练,活用新知。

1、课本P50做一做:第1题。

(1)师:刚才同学们带来很多好吃的东西让我们共同分享,同学们都很团结,合作。

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有什么生日愿望呢?生:我希望得到很多不同的礼物。

师:现在这里有4份礼物,我们先看看第1份礼物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完成50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学生在课本中独立完成。

(3)师指名回答。

(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4)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仿照这3道题,自己写出几道等式。

(5)师:请同位互相检查,选其中1题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6)用钥匙打开礼物。

2、课本P52练习十二:第1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打开第2份礼物,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P51页练习十二第1题。

(课件出示)(2)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题目。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4)师:如果现在有2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个袋重多少千克?(课件出示)生:2÷3=32(千克)(课件出示答案) (5)用钥匙打开礼物。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1)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再看第3份礼物,先看看这道题。

(2)课件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1、9÷16=169 ( ) 2、1310=13÷10 ( ) 3、把4块月饼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54块月饼。

( ) (3)学生抢答,及时订正。

(第2小题,判断后改为正确的)(第3小题,判断后要求说出正确的一句话)(4)用钥匙打开礼物。

4、综合练习。

1)师:现在打开最后1份礼物,其实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课件出示)(2)出示题目:小明和小红都用包装带包装礼物,小明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1段,而小红用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3段,谁用的包装带长一些呢?(3)教师指名回答。

(4)师:你是怎样想的?生:把3米长的包装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1段,就是53米,而把1米长的包装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3段,也是53米,所以两个人用的包装带是一样长的。

(教师不要问超过2个人,第2个学生答不出师就引导)(5)教师课件演示小结。

(6)师:每个同学自己说说这句话:3米的51与1米的53同样长。

(7)用钥匙打开礼物。

(四)全课总结,拓展新知。

1、师: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吗?生:我学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求学生具体说)师:今天我们跟你庆祝生日,你感觉怎样?2、师: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样?你觉得同学们的表现怎样?你觉得老师表现怎样?课堂上你高兴吗?3、唱生日歌。

(五)时间调控性练习:课本P51:练习十二第2题。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分 数 与 除 法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0(≠=÷b b a b a 1 ÷4 = 0.25(个) 8 ÷4 = 2(个) 48 1 ÷ 4 = 41(个) 1 ÷ 3 = 31(个) 1 ÷ 7 = 71(个) 3 ÷ 4 = 43(个) 5 ÷ 7 = 75(个) 7 ÷ 9 = 97(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