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套教案第一章:色彩基础1.1 色彩的基本概念颜色与色彩的区别色轮的认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1.2 颜色的调配了解并实践三原色、三间色、互补色调配出不同的颜色,并进行实践练习1.3 色彩的运用学习色彩的冷暖、动静、明暗等属性运用色彩原理进行绘画实践第二章:素描基础2.1 素描基本概念了解素描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素描的基本要素(线条、形状、质感)2.2 素描工具与材料熟悉不同类型的铅笔、橡皮、画纸等工具学习正确的持笔姿势和绘画技巧2.3 素描的基本技巧学习如何观察对象,进行比例、结构、明暗的描绘实践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等基本训练第三章:绘画创作3.1 风景绘画学习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实践绘制不同风格的风景画3.2 人像绘画学习人像绘画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实践绘制不同表情、姿态的人物肖像3.3 创作练习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绘画创作练习学习如何构图、配色,培养个人风格第四章:雕塑基础4.1 雕塑基本概念了解雕塑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雕塑的基本要素(比例、结构、质感)4.2 雕塑材料与工具熟悉不同类型的雕塑材料(如泥、石膏、木头等)学习正确的雕塑工具使用方法4.3 雕塑的基本技巧学习如何观察对象,进行比例、结构、明暗的描绘实践雕塑头像、人体等基本训练第五章:设计基础5.1 设计基本概念了解设计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设计的基本要素(图形、色彩、排版)5.2 设计技巧与方法学习设计的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实践设计海报、标志、插画等基本训练5.3 设计创作练习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设计创作练习学习如何运用设计元素,培养个人风格第六章:摄影基础6.1 摄影基本概念了解摄影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摄影的基本要素(构图、光线、曝光)6.2 摄影器材与技术熟悉不同类型的摄影器材(如数码相机、单反相机等)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对焦、光圈、快门速度等)6.3 摄影创作实践学习如何观察对象,进行构图、光线、曝光的运用实践拍摄不同主题的照片,如人物、风景、静物等第七章:工艺制作7.1 工艺制作基本概念了解工艺制作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工艺制作的基本要素(材料、工具、技术)7.2 工艺制作技巧与方法学习工艺制作的原则(如创新、实用、美观等)实践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编织等7.3 工艺制作创作练习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工艺制作创作练习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和工艺,培养个人风格第八章:美术欣赏与批评8.1 美术欣赏基本概念了解美术欣赏的定义、作用及方法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8.2 美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学习美术批评的定义、原则及步骤实践分析、评价美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8.3 美术欣赏与批评的应用培养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参与美术欣赏与批评的交流活动,提高表达能力第九章:美术与生活9.1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学习如何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9.2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美术在设计、建筑、时尚等领域的应用实践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居布置、服饰搭配等9.3 美术与生活的互动参与美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培养美术兴趣和爱好,丰富生活体验第十章:美术考试指南10.1 美术考试概述了解美术考试的类型、内容和要求学习美术考试的备考策略和技巧10.2 美术考试题型与解答方法熟悉美术考试的题型和答题要求实践解答美术考试题目,提高应试能力10.3 美术考试注意事项与心理调节学习应对美术考试的注意事项,如时间管理、答题技巧等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色彩基础重点环节: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的理解与应用。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素描基础1.1 课题:认识素描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素描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选择。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素描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素描的魅力。
2. 讲解:介绍素描的定义和分类,如铅笔素描、炭笔素描等。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素描工具进行简单物体的基础素描。
4. 练习:学生自行尝试绘制简单物体的基础素描。
5. 总结:强调素描的重要性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 课题:光影与透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影和透视在素描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光影和透视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光影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引入:展示一些光影和透视运用得当的素描作品。
2. 讲解:介绍光影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如光影的来源、明暗对比等。
3. 示范:演示如何运用光影和透视绘制立体感强的素描作品。
4. 练习:学生自行尝试运用光影和透视进行素描创作。
5. 总结:强调光影和透视在素描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创作中注意观察和表现。
第二章:色彩基础2.1 课题:认识色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色彩的定义和分类。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选择。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色彩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
2. 讲解:介绍色彩的定义和分类,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色彩工具进行简单物体的基础色彩绘制。
4. 练习:学生自行尝试绘制简单物体的基础色彩。
5. 总结: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 课题: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在色彩应用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情感表达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运用得当的色彩作品。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素描基础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素描静物,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第二课时:色彩基础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配方法。
练习色彩搭配,培养审美素养。
3. 第三课时:图案设计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法。
创作简单的图案设计,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4. 第四课时:水墨画基础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水墨画创作,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5. 第五课时:现代艺术欣赏学习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欣赏和分析现代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演示绘画技巧。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3. 欣赏法: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技巧运用、表现力、创造力等。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笔、画纸、颜料、调色板、毛笔、墨水等。
3. 参考资料:现代艺术作品、绘画技巧视频等。
六、教学计划第六课时:雕塑基础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雕塑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七课时:摄影基础学习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练习摄影创作,培养审美观念和观察能力。
第八课时:设计基础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法。
创作简单的设计作品,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第九课时:建筑艺术欣赏学习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第十课时:美术作品欣赏与批评学习美术作品欣赏与批评的基本方法。
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观念和批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演示绘画技巧。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课时篇一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背影》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篇二一、教材分析: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19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
父子生隙。
19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
当时他的父亲朱鸿均在徐州任烟酒公卖局长的差事卸。
家庭经济陷入困顿。
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
《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与他父亲同车至浦口车站分手。
从文本看朱自清是抒写了在父病后不能侍候左右的歉疚进而表达作为儿子对父亲的眷念。
但是还有一个朱自清内衷的秘密:这就是朱自清想借此回忆使父子矛盾和解,朱自清对其父的纳妾很有意见内心很有不满绪。
加上妻子嫁到朱家后蒙受公婆尤其是作者庶母的委屈父亲还经常写信给朱自清说儿媳的不是;儿子不仅不批评媳妇反而写了记实小说《笑的历史》揭露了封建家庭礼教的苛严。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模板【五篇】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论美术作品,获取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课重点对美术作品的造型因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认识。
教课难点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论自己喜爱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课过程一、导入教师发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显现《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饭》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出示两幅作品教师发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必定的物质资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因素进行表现。
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因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别人沟通的艺术语言。
1 绘画的造型因素 1 线条造型因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觉并评论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线条既能够详细地描述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觉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因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一样。
认识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一样的色彩表达感情的。
3明暗造型因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觉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能够详细地描述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觉和思想感情。
2 认识绘画的三种不一样的表现方法1 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 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 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 赏识优异作品三、教师总结认识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赏识绘画和创建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情。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课目的 1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例。
2经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有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觉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促使学生审雅观的发展。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回答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
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
卷轴装:亦称“卷子装”。
通行于东汉至唐代。
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单面书写。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绘画的语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理解绘画外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历。
2.学会从外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才能。
教学重点:对美术作品的外型要素及外型艺术表现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本人喜爱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提征询: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学生答复:老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学生答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出示两幅作品老师提征询: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老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外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外型要素进展表现。
这些美术作品的外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展艺术表现或与别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线条外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本人的感受。
老师总结:线条既能够详细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外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
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外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本人的感受。
老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能够详细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三、老师总结理解了绘画的外型要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制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外型要素。
它能协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本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课题:绘画作品中的方式美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方式美以及掌握方式美的根本法那么。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具:幻灯片,教材,白纸,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们要来欣赏美术作品带给我们那些感受?并来分析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有哪些联系?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新授设计:一,青铜文化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称商周为青铜时代?2.青铜器是实用品吗?3.青铜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设计意图):如何来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句话,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入学习。
a司母戊方鼎商代后期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内刻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于国家博物院,是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已缺损一个,后来根据原有的又补上,耳部外侧雕刻着2只相对的猛虎,张着大口衔着人头,充满了神秘色彩。
b人面纹铜钺这件铜钺体型巨大,两面都雕刻着五官都突起,极力夸张狰狞可怕,令人望而生畏,据史书记载,钺是一种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用来砍杀。
c虎食人卣食人卣是青铜器珍品,造型取自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的后腿和虎尾支撑地面,构成卣的三足,虎前抓抱一人,人面朝虎胸蹲坐,虎口大张,齿牙森列,虎身有各种纹饰,以人兽为题材,表现了怪异的,虎是奴隶主的象征,人是奴隶的象征。
d莲鹤方壶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馆,壶盖呈双层盛开的莲花形,中间立一展翅欲飞的仙鹤,胡耳是两只龙型怪兽,通体雕有蟠螭纹,四角各立一小兽,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被誉为时代的象征,壶是古代酒具的一种,也是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诗经》中有记载“清酒百壶”,指的就是这类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笔墨千秋1.用毛笔蘸水、墨、色彩画于绢或宣纸上的传统风格绘画称为( A )。
A.中国画B.素描C.速写D.油画2.中国画按笔墨技法可分为( B)、写意和兼工代写。
A、山水B、工笔C、人物D、花鸟3.中国画按题材分类可分为( B )。
A 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B 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C 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 D.静物画、风景画、山水画4.中国画在观察认识上采取( A )的方法。
A 小中见大、以大观小 B.平行透视、焦点透视C.近大远小、近视远虚D.近高远低、近长远短5.中国画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那么墨色根据水分多寡,可以分为焦、浓、重、淡、( C )。
A、黒B、花C、清D、疏6.文房四宝指的是( B ),它也是绘制中国画时所必需的工具材料。
A.梅兰竹菊B.笔墨纸砚 D.琴棋书画 D.礼乐射御7.在中国画中,(B )和印章可深化主题,增加画面的形式美,起到点缀和平衡画面的作用,是中国书画中的各种题语的总称。
A.注释B.款识C.颜色D.笔墨8.中国画追求以画面气与势的表现、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变换、心与物的交融等方式营造特殊而隽永的( C )。
A.空间感B.立体感C.意境美D.透视性9.在中国画中,( A )是用笔工整细腻的描绘,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澈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物象。
A.工笔B.写意C.兼工带写D.泼墨10.在中国画中,( B )是通过简练的线条笔墨,描绘出物象的形神,表达深邃含蓄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
A.工笔B.写意C.兼工带写D.泼墨11.中国画《送子天王图》作者是谁?( B )A.黄公望B.吴道子C.郭熙D.马远《送子天王图》12.《清明上河图》是那位画家的作品( C )A、韩愰B、顾闳中C、张择端D、黄公望13.《五牛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A )A、韩愰B、顾闳中C、张择端D、黄公望14.《墨葡萄图》作者是谁?(C )A.黄公望B.赵孟頫C.徐渭D.张择端15.右图《墨葡萄图》按笔墨技法分,属于(A)画。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16.《出水芙蓉图》按笔墨技法分,属于( B )画。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17.《游鱼图》是哪位画家作品( B )A、韩愰B、朱耷C、张择端D、张大千18.《游鱼图》按中国画绘画题材分类属于(B)。
A.静物画B.花鸟画C.山水画D.人物画第二课梅竹言志《游鱼图》1.在中国画中画梅应该先画( A ),从而做到立意为先,分清主次。
A.枝干B.花芯C.花瓣D.花蕾2.中国画中,画竹竿的特点是( B ),只需弯节不弯干,节上左右生旁支。
A.中短两头长B.中长两头短C.中头一样长D.中头一样短3.“岁寒三友”是指( C )。
A.松竹柏B.梅兰竹C.松竹梅D.兰竹菊4.“四君子”是指( A )。
A.梅兰竹菊B.笔墨纸砚 D.琴棋书画 D.礼乐射御第三课寄情山水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A)的作品。
A.黄公望B.张择端C.韩愰D.顾闳中2.《富春山居图》按中国画绘画题材分类属于( C )。
A.静物画B.花鸟画C.山水画D.人物画3.中国画中传统山水画论有“三远”之说,即(D )。
A.平远、高远、长远B.高远、长远、深远C.平远、深远、长远D.平远、高远、深远4.中国画中,石分( B ),表现体积,轮廓左右要有浓淡之分,以表现阴阳向背。
A.两面B.三面C.四面D.五面5.在中国画中,画树先画( d ),起笔要确定树的姿态,分前后左右出枝。
A.树叶B.树根C.树冠D.树干6.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是( a )所画的(《游春图》)。
A、展子虔B、顾闳中C、张择端D、张大千第四课用画笔触摸细节1.列宾作品《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是一幅( D )。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2.艾轩作品《西藏女孩》是一幅( D )。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3.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是( A)。
A.列宾B.王式廓C.塞尚D.凡高4.绘画时,速写中以( C )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A.光影B.结构C.线D.体积5.( B )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一批现实主义画家所组成的艺术团体,以在俄罗斯各大城市进行巡回美术展览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从美术作品中受到教育而出名。
A.后印象派B.巡回展览画派C.超现实主义D.拉斐尔前派6.《血衣》是谁的作品( D )A.张择端B.赵孟頫C.黄公望D.王式廓第五课静物画有声1.在一幅静物画中( B )至关重要,即在绘画前应先考虑物体的定位,即何者为主,何者为次,画面的中心在哪部分。
A.透视B.构图C.结构D.光影《画具》2.右图为罗尔纯的油画静物作品《画具》,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构图方法?( C )A.水平线B.四边形C.三角形D.S线3.下图为苏巴朗油画静物作品《有壶的静物》,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构图方式?( A)A.水平线B.四边形C.三角形D.S线《有壶的静物》4.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题材的绘画称为( B )。
A.人物画B.静物画C.风景画D.山水画5.静物画中几何形构图有什么特点( C )A.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的感觉。
B.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特点。
C.构图给人以稳定,和谐,均衡灵活的感觉。
D.构图给人以冲突,对抗,动态的感觉。
6.静物画中S型构图有什么特点( A )A.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的感觉。
B.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特点。
C.构图给人以稳定,和谐,均衡灵活的感觉。
D.构图给人以冲突,对抗,动态的感觉。
7.静物画中水平线型构图有什么特点(B )A.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的感觉。
B.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特点。
C.构图给人以稳定,和谐,均衡灵活的感觉。
D.构图给人以冲突,对抗,动态的感觉。
8.凡高的作品《高更的椅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A.表达了作者对好友高更的思念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高更的愤恨之情。
C.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感情。
D.表达了作者欢快愉悦的感情。
9.李建忠的静物画作品《天伦之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B )。
A.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表达了祖孙同堂的幸福生活。
C.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D.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感情。
第六课 公益招贴作品1.( B )通常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呼吁和平等,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的问题,从而服务于公众利益。
A. 公共设施B.公益招贴C.公共标志D.公共场合2.招贴设计的构成要素是(A )。
A .图形、文字、色彩B.图形、文字、线条C. 文字、线条、色彩D.图形、线条、色彩3. 招贴画作品《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 A )。
A.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 4.招贴画作品《希望和平》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 D )。
B.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5.招贴画作品《斑马》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C )。
C.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6.招贴画作品《互动》中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 B )。
D.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7.在一幅招贴作品中,( C )要素在视觉的传达方面具有优越性。
艺术家常常打破常规,把不同时空、种类的形体重新组合,改变对象之间的自然形态,描绘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天伦之乐》《高更的椅子》 《和平总是姗姗来迟》 《希望和平》《斑马》《互动》A. 文字 B 色彩 C.图形 D.线条8.在一幅招贴作品中,( A )要素是交流思想。
表情达意的工具,它包括标题,标语,文案以及其他说明等。
A.文字 B 色彩 C.图形 D.线条9.在一幅招贴作品中,( B )要素可以增强招贴的艺术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使主体形象鲜明夺目,在瞬间快速传递给广大观众,并使之留下深刻印象。
A.文字 B 色彩 C.图形 D.线条10.( A )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提供清晰的视觉信息,准确传达特定主题。
A.招贴画B.静物画C.油画D.卡通画11.公益招贴作品《和平之人》作者是谁?(C )A. 达芬奇B.凡高C.毕加索D.高更第七课 远古的呼唤1.旧石器时代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其造型特点是(B )。
A. 细腻真实B.质朴简约B. C.优美华丽 D.复杂多变2.西班牙的( B )洞窟中的绘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之一。
A.莫高窟B.阿尔塔米拉C.龙门石窟D.麦积山石窟美术作品概览1.山西( d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最大的纯木结构建筑。
A.赵州桥B.佛光寺C.严华寺D.应县木塔2.( C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是封建王权的象征,它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和营造。
A.颐和园B.拙政园C.故宫D.圆明园3.( D )是古代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住宅多为二进院落,采用封火山墙、人字屋顶;青瓦白墙,色彩对比鲜明,建筑雕饰也相当精美。
A.颐和园B.拙政园C.故宫D.宏村《和平之人》《受伤的野牛》4.清代皇家园林( C )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典园林。
A.圆明园B.拙政园C.颐和园D.留园5.( B )是江南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A.圆明园B.拙政园C.颐和园D.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