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护理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标准。
一、脑卒中的急救措施1. 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脑卒中症状时,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病情和所在位置。
2. 保持患者安静:脑卒中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头部稍微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检查生命体征: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护人员。
4. 给予氧气:脑卒中患者常伴有缺氧症状,可给予氧气吸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5. 紧急药物治疗:根据脑卒中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 保持静息状态:脑卒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息状态,避免剧烈活动和刺激。
7.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措施1. 定期体位翻身: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导致压疮和肌肉萎缩,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肢体活动。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提供易咀嚼、易吞咽的软食或流质饮食,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3. 预防并发症:脑卒中患者易发生吞咽困难、尿潴留、肺炎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4. 意识状态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意识清醒程度、语言能力和运动功能等,记录并报告医护人员。
5. 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等,帮助恢复功能。
6.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7. 定期复查: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包括颅脑CT、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1. 病房环境卫生: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安全防护: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肢体无力或平衡障碍,护理人员需加强安全防护,避免跌倒和意外伤害。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从而导致脑功能伤害。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要点。
一、脑卒中的急救措施1. 发现脑卒中症状时,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及时送医。
2.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将患者平放在床上或者地上,保持头部稍微抬高的位置,以促进血液回流。
3.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赋予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让患者保持肃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脑部血流量。
4.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者呼吸住手,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
首先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下缘,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速度为100-120次/分钟。
5. 急救人员到达后,会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如赋予静脉溶栓治疗、输液、氧气吸入等。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意识状态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体位护理:脑卒中患者在卧床期间,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3. 呼吸护理:脑卒中患者可能浮现吞咽难点、咳嗽无力等问题,护理人员应匡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
4. 饮食护理: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根据医嘱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食物。
5. 尿液护理:脑卒中患者可能浮现排尿难点或者失禁等问题,护理人员应匡助患者定期排尿,保持尿液通畅。
6. 预防并发症:脑卒中患者容易浮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7. 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康复师的指导,匡助患者恢复功能。
8.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在病情期间可能浮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赋予关心和支持,匡助患者调整心态。
脑卒中急救措施

脑卒中急救措施介绍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意外导致的脑部供血中断或出血性病变,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
脑卒中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生命危险。
本文将介绍在遇到脑卒中急症时应该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以及对应的急救步骤。
急救措施1.保持冷静和安抚患者脑卒中发生时,保持冷静并安抚患者的情绪非常重要。
避免患者过度激动或紧张,这有助于控制血压,并减少对脑部的进一步损伤。
2.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脑卒中症状时,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通知医务人员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如在中国,急救电话号码是120。
3.确保通畅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非常重要。
仰卧患者的头部,确保头部处于舒适的位置,并打开口腔,清除口腔内的任何异物。
这有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
4.保持血流供应确保患者的血流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卧床患者应保持体位的平稳。
如果患者呕吐或咳嗽,应抬高患者的上半身,以减少食物或液体进入气道的风险。
5.尽快就医就医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
就医后,医务人员将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让患者进一步激动或活动。
急救步骤1.FAST评估法FAST评估法是判断脑卒中的重要工具,可帮助初级医务人员或普通人快速发现脑卒中症状。
FAST是由面部瘫痪(Facial droop)、手臂无力(Arm weakness)、言语困难(Speech difficulties)和时间(Time)4个英文词语的首字母组合而成。
2.体征检查在急救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
一般常见的体征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下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困难以及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这些体征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有助于确认诊断。
3.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在急救过程中,记录症状的持续时间非常重要。
脑卒中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是判断脑卒中类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初步判断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及时的急救和细致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以及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1. 呼叫急救:发现脑卒中症状,应即将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病情和患者的具体位置。
2. 保持患者平卧: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将患者平卧,保持头部稍微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3. 松解紧身衣物:脑卒中患者可能会浮现呼吸难点,应及时松解患者身上的紧身衣物,确保呼吸通畅。
4. 检查生命体征:急救人员到达后,会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查,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5. 赋予氧气: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缺氧的情况,急救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赋予适量的氧气,以维持氧气供应。
6. 心电监测:脑卒中患者可能浮现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急救人员会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7. 静脉通路建立: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可能会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赋予药物治疗或者输液。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保持通畅的气道:脑卒中患者可能浮现吞咽难点或者口水过多,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口腔,保持气道通畅。
3. 防止压疮:脑卒中患者往往活动能力受限,容易浮现压疮。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垫。
4.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脑卒中患者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过度进食。
5. 尿液管理:脑卒中患者可能浮现尿潴留或者尿失禁等问题,护理人员应定期匡助患者排尿,避免尿液滞留。
6. 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在稳定后,应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7.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会浮现情绪波动、焦虑或者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赋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关心。
卒中的急救流程

卒中的急救流程
卒中一般指脑卒中,急救流程如下:
1. 快速识别卒中症状:了解卒中的常见症状,如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言语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出现卒中症状,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3. 保持冷静并提供必要信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量保持冷静,向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症状描述。
4. 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5. 协助急救人员进行评估和治疗:急救人员到达后,会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
在他们的指导下,协助进行必要的治疗措施,如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
6. 尽快转运至医院:一旦确诊为卒中,患者需要尽快被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7. 医院内的急救流程: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卒中的急救时间非常重要,早期识别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因此,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出现卒中症状,应尽快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
同时,平时也要注意预防卒中的发生,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且危险性较高。
对于脑卒中患者,及时的急救和细致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损伤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要点。
一、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1.1 判断脑卒中的类型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判断脑卒中的类型对于后续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脑卒中的类型。
1.2 紧急呼叫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脑卒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治。
在通话过程中,应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告知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1.3 保持患者安静和平卧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安静和平卧。
平卧的姿势有助于减少脑部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
同时,还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1.4 解开患者的紧身衣物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此时应及时解开患者的紧身衣物,以减轻胸部的压迫感,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1.5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及时调整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2.1 建立有效的沟通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言语不清或失语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并尽量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帮助患者理解。
同时,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给予积极的回应。
2.2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尿路感染等。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尿布,并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迅猛,病情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及时的急救和科学的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的标准格式。
一、脑卒中患者的急救1. 确认病情:当发现疑似脑卒中患者时,应立即确认病情。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突然头痛、突然晕倒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脑卒中的征兆。
2. 呼叫急救:如果确认患者可能出现脑卒中,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以便他们提供及时的救治。
3. 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保持患者平卧,并确保周围环境安静,避免任何刺激。
4. 检查生命体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和血压。
记录这些数据,以便急救人员参考。
5. 切勿给予食物或液体: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给予食物或液体可能导致窒息。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切勿给予患者进食。
6. 解开紧身衣物:如果患者穿着紧身衣物,应尽快解开以保证呼吸通畅。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1. 保持通畅的呼吸道: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口水过多,容易导致呼吸道堵塞。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记录下来。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热、心率异常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3. 防止压疮:脑卒中患者常常卧床休息,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患者,保持皮肤清洁,使用特殊的床垫和垫子,以减少压力。
4. 协助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言语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提供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常常面临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并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肌肉无力、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
对于脑卒中患者,及时的急救和专业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和提高生存率。
一、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1. 保持患者安静:脑卒中患者需要保持平静,避免任何刺激。
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脑卒中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放置在侧卧位,头部稍微向一侧倾斜,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 松解紧身衣物:解开患者的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以便呼吸顺畅。
5.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6. 不给患者进食或喝水:脑卒中患者进食或喝水可能导致窒息或误吸,应暂时禁止进食和喝水。
7. 不要给患者服用药物:除非在医生指导下,不要给脑卒中患者随意使用任何药物。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措施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侧卧位、头部稍微向一侧倾斜等方法。
3. 防止感染:护理人员应注意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如定期更换床单、清洁患者的皮肤等,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4. 定期翻身: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压疮,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减少压力。
5. 保持患者的安全: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平衡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跌倒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6. 提供适当的营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护理人员应提供适当的饮食,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7. 促进康复: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运动训练、语言康复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三、护理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摘要]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
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
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
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院外急救措施
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
1.1准确判断病情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
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
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
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
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
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
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迅速转运与途中监护
在进行转运前应充分评价患者的情况,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给予各种必要措施使病情达到转运状态。
在转运过程中应正确地搬运患者[4]。
原则上脑卒中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早期的搬动病人可加重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在护送途中病人应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搬动病人应轻微进行移动,尤其注意对头颅的保护,减少振动。
但院前急救受现场环境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争取尽早将病人转运至医院。
转送前向病人家属或随车人员交代病人病情以及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同时与医院急诊
科联系,报告病情,使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
2.院内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适当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稳定他们的情绪。
病情严重的患者清醒多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拒绝治疗和护理,而有的患者则由于病情恢复缓慢而焦虑不安,易发怒。
此时护理人员应以良好的态度,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保持呼吸道畅通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给予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吸痰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宜太长,不超过15秒。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应控制在2~4升/分。
2.3采取合适的体位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时发生窒息。
尽量勿摇动患者头部,翻身时动作要轻柔。
烦躁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约束带约束肢体。
2.4严格控制体温
对高热持续患者应采取冰枕、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甩退热药或冬眠疗法。
重症脑卒中患者可选择两侧颈动脉处持续冰敷,保护脑细胞,减少死亡率。
2.5正确使用脱水剂
重症脑卒中急救治疗的关键是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也是主要的治疗原则。
使用脱水剂至关重要,一般采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或静推,每次125-250 ml,半个钟头内滴完,每6-8小时重复使用。
但要注意甘露醇可能导致的心肺肾功能衰竭,高龄患者应适当减少用量,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予甘油果糖与白蛋白及速尿交替使用,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2.6其他护理
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血压增高常提示颅内高压应在进行脱水和降压治疗。
准确记录患者特别是昏迷病人的24小时出入量。
脑卒中患者要预防口腔、肺部感染及褥疮的发生,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同时熬预防应激性淡疡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病人病情变化快,且带来的后果严重,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挽救病人的生命、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院内的后续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10
[2]高霞.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23.25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03-204
[4]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一19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