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荷花》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荷花》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荷花》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篇一: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荷花篇二:《荷花》第一课时公开课《荷花》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

评: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2.荷花又称莲花或者芙蓉,它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要和大作家叶圣陶一起走进这片荷花池,一起品味这一池的荷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带拼音)指名读,讲解莲蓬:出示莲蓬图,读好轻声花骨朵儿:这个词是儿化音,谁能读准它。

露出:它还可以读露(水)。

挨挨挤挤:生做动作,一个挨着一个,形容数量很多。

翩翩起舞:跳舞很轻快,很美。

读美。

3.去拼音,分行读词语,齐读词语4.指名分段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用四个字的词来概括板书:闻到花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成荷回到现实5.过渡: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品位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精读课文(一)精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赶紧”“跑”3、齐读第一段,读出作者迫不及待想看荷花的心情(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篇三:12.《荷花》第一课时教案12《荷花》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

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

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

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 教学目的: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才能。

训练学生的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的美妙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络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梦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1、读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2、激情再读。

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欢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第1自然段。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1、翻开书,用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交流。

【板书:叶花】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

【出示句子】(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2)交流:A、大① 指名说。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

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②指名说。

(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②指名说。

(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如今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

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活力的景象。

三年级《荷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荷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班级《荷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三班级《荷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快快拿去用吧!三班级《荷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同学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育同学观赏美、感受美的力气。

训练同学的观看力气,进展同学的想象力气,培育同学的奇怪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依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奇怪。

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同学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同学留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外形,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

学习第3段时,应留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奇怪无比。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

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同学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头,“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由于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

还可发散思维:假如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比,生疏荷花美。

同学学习时老师应留意对同学进行学法指导。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3 《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3 《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指定段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荷花的生长特点:介绍荷花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荷花的象征意义:讲解荷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高洁、廉洁等。

3.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课文,理解作者对荷花的描写及其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习荷花的生长特点、象征意义及课文内容。

3.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荷花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荷花的美丽。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荷花》2. 内容:荷花的生长特点、象征意义、课文解析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指定段落,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荷花绘画或写作活动。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案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共2000字以内,符合您的要求。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下面将对这个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一、导入- 图片展示:选择几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荷花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挨、胀、翩”3个生字,正确认读“清香,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指导书写“莲蓬”。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二、三自然段,通过引导学生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的方法来领略荷花的千姿百态,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品读二、三自然段,通过引导学生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的方法来领略荷花的千姿百态,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你们喜欢赏花吗?你最爱什么花?请简单的介绍介绍。

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花,老师特别喜欢荷花,说到荷花,我会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自古以来被人喻为花之君子,令很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爷爷也不例外。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一起去赏荷花。

透过文字去体会荷花的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按要求自学: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清香、碧绿、莲蓬、饱胀、破裂、仿佛、衣裳、蜻蜓、挨挨挤挤、翩翩起舞(2)指导书写“莲蓬”(上下结构,书写时重心相聚,比例得当)(3)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把段意串联起来也能准确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1、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创设语境。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揣摩思路。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在读中整体感知。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塘里荷花的各种美丽姿态以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内心感受。

文章虽然不长,但把荷花的形象描绘得非常动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那种情境之中。

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十分生动形象,表现力很强。

作者在观察、欣赏荷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美的享受,将自己的感受完全融于荷花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能根据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观察力、想象力,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不强。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荷花的各种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观察插图及教学媒体提供的情境了解荷花的美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品德情操。

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荷花的各种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荷花吗?谁来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

(板书课题:《荷花》)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爷爷。

(指名读、齐读)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在公园里看到了很多很多美丽的荷花,他想把自己看到的荷花用文字写下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荷花(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荷花(第1课时)》教案
差异教学策略运用
预 学 查 异
通过课前测查了解学生对荷花的初步印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大面积反馈了解学生能否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并能进一步梳理出课文脉络。对于学困生,教师需进一步帮扶。

自由读课文。


查询了解叶圣陶。

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一、预学查异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齐读课题。(板书:荷花)
2. 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3.让我们一起到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荷花图)
4.那么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初学适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出示要求)
出示句子: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注意读好排比句中的儿化音。
(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话,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注意停顿,读出赞叹的语气。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4、齐读课文。
四、拓学展异
1、这篇美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简介叶圣陶。
2、出示他的一些名言。
(1)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2)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左右结构的字:胀、仿、佛、蹈。
重点讲述“蹈”,要特别注意右边的笔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荷花》(第一课
时)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

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

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
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

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

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
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

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

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
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

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

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

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

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