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气的预防与防范措施
一氧化碳超限报警分析报告及防护措施

一氧化碳超限报警分析报告及防护措施需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报告:
一、超限报警原因分析
一氧化碳超限报警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炭、液化气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2. 热点区域内传感器或检测仪器的故障或损坏导致误报。
3. 通风不良或室内通风口被堵塞,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
4. 燃气设备老化、损坏,气体泄漏。
二、防护措施
为了预防一氧化碳超限,我们可以考虑以下防护措施:
1. 定期检测和维护燃气设备,避免设备老化或损坏导致气体泄漏。
家庭使用的煤气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维护。
2. 整理室内通风管道,保持通风畅通,避免堵塞或损坏。
3. 在家中使用煤气或其他燃料燃烧器时,应确保可通风的窗户和门保持打开。
4. 在煤气或其他燃料燃烧器旁边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及时监测一氧化碳危险浓度的出现,提醒您及时采取措施。
5.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会发出警报通知您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开启窗户或戴上呼吸面罩等避免危险。
三、应急处理方案
当一氧化碳超限报警时,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方案:
1. 如果因为燃气设备问题导致的超限,应立即关闭燃气,打开门窗通风,暂时停留在室外,直至浓度降低。
2. 如果由于室内空气流通不良引起,应立即打开窗户,关闭所有燃气器具,迅速逃离室内,必要时使用呼吸面罩。
3. 如果意识丧失,应将患者立即处于通风良好的空间,检查其呼吸、脉搏情况,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要预防一氧化碳超限,必须重视燃气设备的使用、通风条件以及一氧化碳探测器的安装和日常维护保养等防护措施,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一)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1.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
2.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要经常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煤炉要安装烟筒,烟筒接口处要顺茬接牢(烟筒粗的一头朝向煤炉),严防漏气;烟筒口最好开在下风向,伸出室外的烟筒,最好加装遮风板或拐脖,防止大风将煤气吹回屋内;屋内务必安装风斗,风斗最好安装在门窗的上方。
4.正确安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定期检查炉具,维护和清扫烟筒、风斗,保持烟筒、风斗畅通。
5.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不要直接放在卧室;如条件允许,晚上睡觉前最好将炉具搬到屋外。
6.在低气压、相对湿度较大的雨雪冰雹天气等气象条件下,尽量不要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家中吃火锅时,最好不要使用煤、炭火锅,如果使用,最好放在通风的大厅或保持门窗适时打开通风。
7.家中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探测器正常运行。
(二)燃气、煤气热水器1.购买燃气、煤气热水器时,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热水器;须请专业人员安装,经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2.使用燃气、煤气热水器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洗浴时间切勿过长,使用完要检查热水器是否完全关闭。
3.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4.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热水器时,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探测器正常运行。
(三)燃气、煤气灶具及管道1.购买燃气、煤气灶具时,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热水器;须请专业人员安装,经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不要私自更改燃气、煤气管道设施。
2.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时,切记人勿远离,严防溢锅将灶火浇灭,导致燃气、煤气溢出,使用完要检查灶具是否完全关闭。
3.定期对燃气、煤气灶具的气罐、减压阀、皮管以及燃气、煤气管道进行检修,如发现有老化、破损、锈蚀、漏气、或关闭不严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和维修。
一氧化碳中毒的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的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的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家庭用火炉要安装烟筒:确保烟筒严密不可漏气,保持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滞留。
3.厂矿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维修以防漏气,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执行紧急任务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系好安全带,两人同时工作,以便彼此监护和互救。
4.生活中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保证使用柴火、炭火、煤火及燃气取暖的环境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
5.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心悸、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治。
7.教育学生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8.创作宣传材料:利用动画、歌谣等形式,生动形象地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置及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置及预防措施1、概述一氧化碳中毒在冬天非常常见,特别是寒冷的北方,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今天科普一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紧急处置及预防措施。
2、概念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或浓度虽低但吸入时间较长造成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多因猝受秽浊毒气所致。
本病发病急,病势险恶,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3、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一氧化碳中毒通常指煤气中毒,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
其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不溶于水,经呼吸道吸入可引起中毒。
与氧气相比,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更高,因此,当一氧化碳被人体吸入后,会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从而造成细胞死亡,甚至危及生命。
COHb水平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4、临床常见病因1、过去多是因为在室内使用植物燃料或煤球炉做饭或取暖时,未能注意室内通风所致;2、现在使用煤气做饭,若煤气灶老化、连接皮管老化或脱落,忘记将煤气灶开关关好或者没有关紧;或煤气灶火焰被吹灭未能及时关掉开关,均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3、家庭燃气热水器安装不当,热水器在燃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产生一氧化碳滞留在室内,如果在洗澡时浴室湿度过大,门窗关闭比较紧,空气得不到有效流通,也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4、夏季长时间待在未通风且开放空调的车内,也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5、在生产环节中,燃煤锅炉的散热系统发生故障,导致生产和转运煤气的设备发生泄漏,作业场所空气不流通,就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6、冬季种植蔬菜的密闭性塑料大棚中,采用煤炉取暖且没有完善的排烟设施,也会因为空气流通不畅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5、中毒机制1857年,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CIaUdeBernard)发现一氧化碳通过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进而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和组织氧分压(Pa02),造成组织缺氧。
怎样预防冬季煤气中毒

怎样预防冬季煤气中毒
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煤气中毒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煤气中毒的发生,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
一、保持通风良好
1.1 定期清洁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畅通。
1.2 在使用燃气设备时,保持门窗通风,避免煤气在室内积聚。
1.3 安装烟囱和抽油烟机,及时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
二、定期检查燃气设备
2.1 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燃气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2 定期更换老化燃气管道,避免燃气泄漏。
2.3 在使用燃气设备时,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避免燃气积聚。
三、正确使用燃气设备
3.1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长时间开启,避免一氧化碳超标。
3.2 使用燃气灶具时,要保持火苗清晰,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3.3 使用燃气取暖器时,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一氧化碳积聚。
四、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4.1 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
4.2 定期检查一氧化碳报警器的电池,确保其正常工作。
4.3 一旦一氧化碳报警器报警,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离开室内。
五、加强安全意识
5.1 教育家人煤气中毒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5.2 睡前不要使用燃气设备,避免因疏忽导致煤气中毒。
5.3 定期参加煤气中毒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加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预防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冬季煤气中毒的发生,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煤气中毒的预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常识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常识》
1、使用煤气时,要打开窗户或排风扇通风;
2、不能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
3、睡觉前,要检查煤炉是否封好,烟囱是否通畅;
4、尽量避免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
5、必须在屋内吃炭火锅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将炭火盆放置于通风不良处,如果同时使用空调等电器设备,则更容易发生危险。
6、可以自制简单实用的“救命药”:食醋1斤、铁锅1口(直径最好超过15厘米)、大口玻璃瓶1个(直径最好超过20厘米)。
把食醋倒入铁锅中,加热至沸腾,关火后迅速将装有食醋和铁锅的大口玻璃瓶套上一层塑料袋,扎紧瓶口。
待食醋冷却凝固成胶状物后,取下瓶子,即得到了“救命药”—醋酸钠晶体,这就是自制的“解毒剂”。
7、小心火烛,尤其在冬季取暖、用火时,要防止煤气泄漏。
8、应随身携带几个创可贴,以备不时之需。
9、晚间睡眠前务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0、严禁私自拆修煤气管道,以免因管道破裂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引起中毒。
预防煤气工作总结

预防煤气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
然而,煤气也带
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预防煤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煤气工作的总结和建议。
首先,要定期检查煤气管道和设备。
煤气管道和设备是煤气泄漏的主要来源,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检查管道是否有漏气现象,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理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
员工是煤气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
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的安全性。
因此,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熟悉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提高他们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另外,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例如煤气泄漏报警器、防爆灯具、防爆工具等,这些设备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起到及时警示和保护的作用,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煤
气事故的重要手段,可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总之,预防煤气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加强
设备配备,才能有效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各单位和个人都能重视这项工作,共同努力,做好预防煤气工作,让生活更加安全、舒适。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防范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点:
1.室内用煤火取暖时,应安装烟囱,烟囱结构要严密,排烟排气
良好。
2.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
3.使用管道煤气、天燃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
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使用液化石油气,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倒置、用热水浸泡,更不得用火加热,残液不要自行处理,要注意经常检查是否存在漏气的现象,阀门要关紧。
4.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长途行车,
如开内循环注意定期开窗通风。
5.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禁止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房间内。
应
将其安装在洗浴房间外靠近窗户的地方或室外。
总之,要严格控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源头,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遵守安全规定,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气的预防和防范措施一、安全防护措施(1)在生产、操作、施工中,如一氧化碳含量超过规定标准或氧含量不达标时,应佩戴呼吸器。
(2)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或煤气设备、管网发生泄漏时,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等隔绝式防毒面具,严禁冒险抢救或进入泄漏区域。
(3)进行煤气设备检查或危险作业,必须有监护人人员在场监护。
二、煤气事故的处理原则加强煤气管理,可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及时进行抢救,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及时报告和组织指挥①发生煤气中毒后要立即打电话通知厂调度、煤气防护站,将中毒人数、时间、地点、中毒程度及时报告。
②煤气防护站应尽快组织好抢救人员,携带救护工具、设施,迅速赶赴现场。
进入煤气区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先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的来源,防止煤气扩散。
同时要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排除过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注意:禁止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盲目指挥和强行施救,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③立即通知附近医院、卫生所或保健站派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④检测人员要赶到现场,采集空气样品,分析一氧化碳浓度,为医师诊断抢救患者提供依据。
⑤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指挥人应是企业领导。
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警戒,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抢救人员应绝对服从统一指挥和纪律要求。
三、煤气火灾事故的预防1、防止静电放电。
静电是由于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分离而产生的。
两种物体在发生摩擦之后就会产生和带有相反的电荷,如果带电体时绝缘体,就有积累电荷的条件而形成对其他物体的高压体。
当电压超过一定值时,最小点火能在0.3mJ以下,一般静电电压在3000V 以上就能将其点燃。
防止静电的措施有接地、跨接、控制流速和禁穿化纤等易带静电衣物等。
2、远离或隔离高温物质。
包括:采暖系统、加热装置、高温物料、热处理的赤热体等。
高温管线与煤气管线接近时,高温表面应采取隔热措施。
蒸汽采暖不应超过110度3、防止产生电火花。
包括:电路开启或切断、电气保险丝熔断、电线发生断路等。
防止产生电气火花的措施如下(1)空气鼓风机、煤气排放机同房布置时机房应用防爆型电机及其他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2)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架设栓拉电焊线、电缆。
(3)生产厂房电气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4)排送机、鼓风机、水泵不能带负荷开启。
(5)不能超过电机设备的额定负荷。
(6)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7)煤气作业的照明应在10m以外使用投光器。
(8)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开启、使用无线通讯设备等。
四、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1)对以爆炸的煤气设施,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煤气处理干净,防止二次爆炸。
(2)对出事的地点应加强警戒,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
(3)在爆炸地点40m以内禁止火源,以防发生煤气着火事故。
(4)迅速查明爆炸事故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准送煤气。
(5)一般爆炸事故发生后往往发生着火,因此不能把煤气切断,而应降压按着着火处理,待火熄灭后,在切断煤气以防再次爆炸。
(6)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生产煤气安全知识培训教材发生炉煤气是人工煤气的一个种类,因其经济便宜(0.4元/m?左右),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又是比较清洁的能源,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化工、玻璃、轻工、食品、纺织等工业企业。
但因其含有30%左右的CO和少量H2S而具有极强的毒性,且其爆炸极限范围较大(12.5%~75%),极易发生爆炸,是所有燃气中最危险的气源之一,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煤气着火爆炸等恶性安全事故,所以国家把煤气的生产和使用列为重要的安全监管对象。
因此,探讨如何确保发生炉煤气的生产和使用安,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气易发安全事故特性发生炉煤气是煤在发生炉内高温条件下,与炉底通入的气化剂(空气和蒸汽混合物)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生成的气体,其主要成份是CO、H2、H2S、SO2、CO2、N2、CH4等。
主要有毒成分是CO和H2S,其中CO无色无味,极容易造成血液中毒,H2S有臭鸡蛋气味,容易造成神经中毒;主要易燃易爆成分有CO、H2、H2S、CH4等。
因此,发生炉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有毒气体,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恶性安全事故主要是煤气中毒和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煤气中毒事故特性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份CO无色无味,被人体呼吸后,极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它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300倍,而结合后的碳氧血红蛋白的分离速度比氧血红蛋白的分离速度慢3600倍;碳氧血红蛋白一旦形成就不易离解。
因此,CO被人体呼吸后,极容易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妨碍了血液的携氧和供氧功能,吸入CO 达到一定量,血液输氧功能就会丧失,从而造成人体缺氧,出现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意识缺失、昏迷甚至死亡等现象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特性爆炸是系统的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爆炸可分物理和化学爆炸,煤气爆炸属化学性爆炸。
其特性是:当煤气和空气或氧气混合到一定程度(煤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2.5%~75%),遇明火或高温会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热量和产生大量气体,同时体积迅速膨胀,如果在密闭容器内,压力就会急剧上升,密闭容器就会被胀爆。
如果容器有泄压口或薄弱处(防爆装置),气体就会冲破薄弱处喷射而出,即产生爆喷,因此,煤气生产和使用设备若安装防爆装置,可有效减少爆炸对设备造成损坏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1、煤气易发安全事故的诱因及预防措施2、煤气中毒事故的诱因及预防措3、煤气中毒事故的诱因造成煤气中毒的诱因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煤气泄漏,二是不戴防护设备进入可能有煤气的设备内工作。
而造成煤气泄漏的主要原因有煤气管焊接质量差、煤气管蚀穿或断裂、法兰螺丝松动或垫片损坏、阀门的阀心密封损坏或压盖松动、丝扣连接处密封不严、水封缺水或煤气压力过大冲破水封等。
1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针对上述煤气中毒事故诱因,总的预防中毒原则是:首先从根本上考虑杜绝和防止煤气泄漏,其次考虑减少或控制煤气泄漏,再次考虑加强通风和采用煤气防护设备,同时严禁未佩戴防护设备进入可能有煤气的设备内工作。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采用密封、密闭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各种煤气设备、设施的泄漏,包括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维修等各个环节。
(2)新建成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必须按GB6222-2005有关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
(3)公司和车间安全员要经常巡查煤气设备,特别是容易泄漏煤气的设备,如各种阀门、法兰、水封和煤气管焊接点等,发现漏气及时处理,杜绝跑、冒、滴、漏(4)在煤气管阀门、法兰等容易泄漏煤气的地方挂上醒目的“小心中毒”的警示标语,提醒人们进入该区域注意煤气安全。
(5)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确保作业环境CO浓度小于24PPM;发生煤气泄漏检修,漏气不大时,要有专门的风扇吹扫,并且要站在上风方向上工作,漏气大时,需佩戴呼吸防护设备。
(6)容易泄漏煤气的部位或岗位要有手持式的CO报警仪或安装固定式的CO报警仪,有煤气泄漏就能及时发现。
(7)严禁在煤气管及阀门、法兰、水封等容易泄漏煤气的设备附近打盹或睡觉。
(8)设备检修时,应可靠隔断煤气来源(闸阀+水封或闸阀+盲板),且按规定吹扫置换煤气,同时检测设备内CO含量小于24PPM,氧含量大于19.5%,有专人监护,方可进入设备内工作,否则,必须戴防护设备才能进入设备内工作。
(9)根据煤气管道的腐蚀情况,每1-2年应对车间内的煤气管壁厚检测一次,以防煤气管蚀穿或断裂,造成大量煤气泄漏事故。
(10)接触和使用煤气的新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煤气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认识煤气的性质和危险性,自觉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2煤气爆炸事故的诱因及预防措煤气爆炸事故诱因根据煤气爆炸原理,煤气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爆炸性混合气体、高温或火源、密闭性容器(或相对密闭空间),三者缺一都不会产生爆炸。
实际煤气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后两个条件是常存在,只要第一个条件没有形成,即煤气在空气中的混合含量达不到12.5-75%,一般都不会产生爆炸。
因煤气含量小于12.5%时,遇火不燃烧,不爆炸,煤气含量大于75%时,只燃烧,不爆炸。
因此造成煤气着火爆炸事故诱因主要是密闭设备(或相对密闭空间)内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
虽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原因很多,但经分析总结,主要原因有二:一、煤气中混杂有空气,达到爆炸上限。
(1)煤气设备或系统负压,从不严密处吸入空气或空气倒流回煤气管道。
(2)煤气管道送气或转换设备时没有吹扫置换干净空气。
(3)煤气炉生产时炉况控制不好,煤气氧含量大于1%。
(4)热备用炉有部份火层熄灭,热备用炉转生产时,有空气从熄灭处进入炉内。
二、空气中混杂有煤气,达到爆炸下限。
(1)加热设备连续多次点不着火,造成点火设备内混杂有煤气。
(2)煤气泄漏进入相对密闭的设备或空间内。
(3)设备检修,没有吹扫干净,设备内残留有煤气。
(4)突然停电时,处理不及时煤气倒流回炉底空气总管。
3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总的预防原则是:针对煤气爆炸事故的诱因,要防止煤气爆炸事故的产生,关键是要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有煤气的设备要防止空气进入混合,有空气的设备要防止煤气进入混合。
如果不慎使设备内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需要马上排除,同时要严禁火源或高温。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煤气站应有保安电源(双路电源),当工作电源停电时,保安电源能自动接上。
(2)煤气站必须正压运行,严防负压生产,且炉底压力必须大于炉出压力,同时炉底空气总管应装止逆阀,防煤气倒流回空气管。
(3)热备用炉(炉内处于负压)、生产炉出口压力迅速降低或系统压力波动大时,严禁打开探火孔。
(4)发生炉煤气氧含量必须小于0.5%,才能接入管网。
当氧含量大于0.5%时,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氧含量(5)电捕焦油器或电捕轻油器的氧含量大于0.8%时,必须切断其电源(6)必须熟练掌握突然停电、停汽、停水时的应急处理程序,并严格执行。
(7)要经常巡查,确保各处水封溢流正常,各部压力、温度及汽泡水位处于正常范围内。
(8)煤气使用时应严防管道负压运行和空气倒流回煤气管道。
强制送风的燃烧设备,炉前煤气支管主闸阀后应设水封装置或其它逆止装置,以防空气倒流回煤气管道形混合性爆炸气体;煤气站炉底空气总管、煤气主管及所有分管末端都应安装放散管和防爆阀。
(9)要保证煤气设备和管道的严密性(投产前按GB 6222-2005有关规定进行气密性试压),防止万一出现负压时从不严密处吸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应经常巡查,发现泄漏及时处理,防止泄漏的煤气进入相对密闭空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