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优选材料]

浅析《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优选材料]

浅析《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优选材料]《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学生团队合作、友情、爱情以及逐梦之路的电视剧。

其中,女主角林道静是整部剧集的核心人物之一,她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心地善良、勇敢坚定的女孩子。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林道静这个角色形象。

首先,林道静的坚强和独立自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父母离异之后,她被迫离开了原本温馨的家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虽然这一切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很不容易,但是林道静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坚强地面对并且亲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例如,她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结交新朋友,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都展现了她的坚强和独立自主。

其次,林道静的善良和正义感也是她形象的特点之一。

她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对于学校里的不公不义事情总是挺身而出。

在电视剧中,她勇敢曝光了学校里的某个暴力事件,也积极帮助同学解决了不公平的待遇。

这些都展现了她的善良和正义感,也让周围的人们认识到了她的价值观。

再次,林道静的勇敢坚定也无疑是她的特点之一。

在电视剧中,林道静与其他角色一同组建了一个音乐社团,并在学校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这是她实现音乐梦想的一个关键步骤。

在筹备演唱会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妥协,始终坚定地追求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逐渐变得坚韧、愈发锐利,表达出新一代青年的自信、勇气和希望。

综上所述,林道静这个角色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并加深了对她的印象。

她的坚强、独立自主、善良、正义感和勇敢坚定这些特质,让她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角色形象。

而且,林道静不仅是一个可爱的少女,还是一个拥有能力和激情的音乐家和团队领袖。

她是一个勇于担当、努力实践梦想的年轻人,也是一面具有积极意义的标志旗帜,鼓舞着年轻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林道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当中的女主人公,《青春之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写的是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风云和事变,构成小说中主要人物生活道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这篇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如埋首故纸堆的余永泽,勇敢机智的卢嘉川,善良多情的江华等等。

然而这些人物的的塑造都离不开一个中心人物-—林道静,本文就林道静的形象塑造谈谈自己的看法。

林道静是一个放射着青春光彩的典型的女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分别从几个事件及人物中的关系对其进行塑造。

概括为三个阶段,三个人物。

在第一个阶段中是林道静从家庭里逃出来,抗婚逃往北戴河,这段时间,她孤独苦闷,无人倾诉,感觉到生活的艰难,刚从虎口里逃出来却又进入了另一个虎穴。

这是她与封建家庭的决裂,显示了她不屈服的性格,很有自己的想法。

现实的无奈让她很是受不了,于是她选择了大海。

这时他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开导鼓励她,她又重新对生活燃起了希望.在余永泽的帮助下她当了小学教员,并在课堂上传播爱国思想,这是她成为一个进步人士的开始。

但小学校长的顽固守旧,让她很是接受不了,于是她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列车。

这又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到更大的城市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到北平后,她与余永泽同居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直到卢嘉川的出现,她才又看到曙光。

第二个阶段就是她向无产阶级蜕变的过程。

在卢嘉川的引导下,林阅读进步书籍,接受先进思想.不顾余永泽的反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后来余永泽因为私心破坏革命,导致革命人士被捕,也使得林道静看出他是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值得自己对他的付出,于是他们彻底决裂,这是林道静的第二次决裂,与小家庭的决裂。

在与所有朋友都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林道静仍然坚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革命主张,散发传单,鼓舞青年关心国家命运。

她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可以不顾一切.在活动过程中,她被捕,下放到小学当教员,这时又有一个重要人物来到她身边——江华。

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

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

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青春之歌》是中国著名作家萧红的短篇小说,通过描绘青年学生林道静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所面对的艰难困苦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在小说中,林道静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通过三重人格学说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第一重人格是林道静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

小说一开始,林道静具有积极好奇、正义感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特点。

他热爱读书、学习,对理想社会充满向往。

在学校教师李老师的引导下,林道静开始觉醒,并积极参与学生运动,表达对不平等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他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到痛苦,但仍然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不断追寻真理。

第二重人格是林道静在革命进程中塑造的“反动青年”形象。

为了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面,他打入敌人内部,伪装成“反动青年”,完成了许多秘密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林道静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他学会了伪装、表演,逐渐失去了自我,成为所谓的“反动青年”。

这一变化无疑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摧残,使他陷入了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第三重人格是林道静的革命英雄形象。

在革命队伍中,林道静表现出坚定的信仰、悲壮的牺牲精神和英勇的战斗力。

他充满忠诚、勇敢和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最后的瞬间,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

通过三重人格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的碰撞。

他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到“反动青年”,再到革命英雄,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理摧残、斗争和嬗变的过程。

同时,他的内心世界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塑造。

这也凸显了林道静形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与此同时,通过三重人格解析,我们也可以看到萧红对于革命青年的深刻思考。

她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揭示了青年在革命进程中面临的心理冲突和煎熬。

革命事业的残酷和压力不仅外在地摧残了他们,同时也内在地打击着他们的真实自我和理想信仰。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

分析林道静的人物形象林道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当中的女主人公,《青春之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写的是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风云和事变,构成小说中主要人物生活道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这篇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如埋首故纸堆的余永泽,勇敢机智的卢嘉川,善良多情的江华等等。

然而这些人物的的塑造都离不开一个中心人物——林道静,本文就林道静的形象塑造谈谈自己的看法。

林道静是一个放射着青春光彩的典型的女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分别从几个事件及人物中的关系对其进行塑造。

概括为三个阶段,三个人物。

在第一个阶段中是林道静从家庭里逃出来,抗婚逃往北戴河,这段时间,她孤独苦闷,无人倾诉,感觉到生活的艰难,刚从虎口里逃出来却又进入了另一个虎穴。

这是她与封建家庭的决裂,显示了她不屈服的性格,很有自己的想法。

现实的无奈让她很是受不了,于是她选择了大海。

这时他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开导鼓励她,她又重新对生活燃起了希望。

在余永泽的帮助下她当了小学教员,并在课堂上传播爱国思想,这是她成为一个进步人士的开始。

但小学校长的顽固守旧,让她很是接受不了,于是她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列车。

这又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到更大的城市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到北平后,她与余永泽同居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直到卢嘉川的出现,她才又看到曙光。

第二个阶段就是她向无产阶级蜕变的过程。

在卢嘉川的引导下,林阅读进步书籍,接受先进思想。

不顾余永泽的反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后来余永泽因为私心破坏革命,导致革命人士被捕,也使得林道静看出他是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值得自己对他的付出,于是他们彻底决裂,这是林道静的第二次决裂,与小家庭的决裂。

在与所有朋友都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林道静仍然坚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革命主张,散发传单,鼓舞青年关心国家命运。

她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可以不顾一切。

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及其现实意义《青春之歌》是一部展现了青春与成长的中国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林道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令人深思,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林道静的形象,探讨她在电影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她所代表的现实意义。

首先,林道静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勇敢、坚强且聪明的女孩。

在电影中,林道静展现了她过人的才华和卓越的智慧,她拥有出色的数学天赋,对于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而在学业上,她始终保持着努力学习的态度,克服了许多困难,顺利考入名牌大学。

此外,林道静勇敢面对家庭的变故和逆境,她积极应对并帮助家人渡过难关。

她的坚强和勇气给了许多观众以启示,表达了青春的力量和奋斗的意义。

其次,林道静的形象在电影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她代表了年轻人的奋斗与成长。

林道静积极面对困境,不畏挫折,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所展现的坚持和决心,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品质的追求,都是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品质。

林道静的形象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青春是奋斗的时光,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此外,林道静也代表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

在电影中,林道静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与她的性别没有关系,但她始终表现出坚韧和毅力,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她的形象让观众认识到,女性并不需要依赖他人,她们有着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境。

这种形象对于现实社会中女性的价值和地位,具有积极的影响,呼吁对女性平等待遇和更多发展机会。

另外,林道静在电影中的形象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

她作为家中的长子,承担了家庭的重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许多家庭的问题。

林道静的形象让人们反思家庭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呼唤。

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扰,林道静的形象提醒人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和维护。

突破阶级定位 追求革命理想 电影《青春之歌》中员林道静形象分析

突破阶级定位 追求革命理想  电影《青春之歌》中员林道静形象分析

员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员林道静的外貌清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坚定而炯炯有神。她的衣着朴 素简洁,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然而,员林道静并不只是外表上的清新与阳光, 她的内心更是一个坚韧不屈的战士。
在性格方面,员林道静善良、纯真、独立且勇敢。她不畏强权,敢于反抗不 公,对自己的信仰充满坚定的信念。员林道静的勇敢和坚决,使她在革命的道路 上不断前行,最终成为一名为革命理想献身的战士。
在电影中,林道静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成功。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出 林道静内心的挣扎与坚定。影片制作水平也相当高超,场景还原度极高,使得观 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林道静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彰显了影片的真实与艺术感 染力。
林道静形象的现实意义在于,她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在 如今这个充满变革与竞争的时代,林道静身上的不服输、坚韧与热爱祖国的品质 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的人生历程提醒我们,面对困境与挑战时,我们要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林道静在面对感情与事业抉择时的表现,也给现代青年提 供了借鉴与思考。
《青春之歌》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林 道静的成长和奋斗,展现了青春的力量和抗日救亡的热情。它也通过林道静的爱 情经历,展现了革命与爱情的冲突和统一。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 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经典之作。
参考内容三
《青春之歌》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在历 史变革中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今天,我们不妨来重读这部作品,看看其中所 蕴含的革命精神与女性意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部作品的背景。在中国近代 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严峻形势。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之路。
其次,《青春之歌》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林道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知 识女性,她从个人主义的家庭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在党的培养下,她迅 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余永泽则是一个单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他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对林道静充满了关心和爱护;卢嘉川则是林 道静心目中的英雄式人物,他充满着革命激情和浪漫情怀,是人的代表;江华作 为一位成熟的革命者,具有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昂的斗志。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doc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doc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doc
《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在整部影片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林道静这一角色的形象非常复杂,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下面我将对他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林道静是这部影片中的一个“反叛分子”,他反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反对学校的旧有规矩。

他在学期初没有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拒绝担任班级干部,而是自己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来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不满。

这种反叛的行为让林道静在同学中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

其次,林道静很有正义感,他不会眼看着自己的同学受欺负而不管。

在学期末举行学校运动会时,林道静看到了一名同学被一位体育委员逼迫参加比赛,然而他明显不擅长这项运动。

林道静没有放任,而是全力支持这名同学,最终让他顺利赢得比赛。

这种正义感让林道静在同学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此外,林道静还是一个非常有组织能力的人。

他在组织足球比赛时,一开始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嘲笑和反对,但是他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组织能力,最终让足球比赛得到了成功的举办。

这种组织能力也让林道静在同学中有了更高的威望。

然而,林道静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说,他有时候过于自我,缺乏集体意识。

在组织足球比赛时,他不顾班级的大局,独自生硬地决定比赛时间和场地,导致与其他班级产生了矛盾。

这种行为让他的同学有些反感。

总的来说,林道静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

他反叛的一面让他在同学中很有影响力,但有时也会让他与集体脱节,导致一些冲突。

不过,他的正义感和组织能力也让他在同学中受到了很多的赞扬和支持。

林道静人物形象分析

林道静人物形象分析

林道静人物形象分析林道静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个放射着青春光彩的女知识分子形象。

下面是给大家的林道静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林道静人物形象分析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是一个中学生毕业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她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她对前途绝望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在她眼中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闯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生活的伴侣。

然而,渴望着“独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静并不满足于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

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来面目。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同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

终于,林道静斩断了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离开了余永泽,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林道静是我国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对林道静形象我们首行要分析定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林道静的出生环境是林道静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林虽然出身在一个大地主阶级家庭但她的生母却是一个佃户的孙女,林道静的思想同时受这一环境中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她具有地主阶级富于幻想又易于动摇的软弱性。

另一方面她又具有农民阶级的富于反抗的精神,这一精神又使她具有勇于抗争的刚强意志。

当她的养母让她走一条做官太太的生活道路时,她迈出了其性格发展的决定性的一步。

受卢嘉川的影响,林开始觉醒。

林道静由于性格中的;软弱性,必然会在刚步入社会不久,把自由知识分子余永泽当着自己的同路人,只有当她接触到卢嘉川后,才开始拉开与余永泽的距离;余永泽因嫉妒造成卢的被捕,使林道静开始真真的觉悟醒,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

文学形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而作家杨沫在《青春之歌》这部作品中用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画面塑造出的林道静的这一文学形象也不例外,同样具有文学形象的这些普遍性特征。

杨沫在《青春之歌》中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了大量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灵动的文学形象。

有在斗争中茁壮成长的女主人公林道静;爽朗热情、坚贞不屈的卢嘉川;稳健沉着、机智勇敢的江华;关怀战友、视死如归的林红;积极向上的徐辉、罗大方、许宁;庸俗自私的余永泽;贪图富贵享乐而沦为娼妓的白莉苹……还有其他形形
色色的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但是小说中塑造的这些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典型的还是女主人公林道静的形象。

作家在小说中刻意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来衬托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的成长和蜕变,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庞杂,但却安排得非常得当,把要表现和突出的都做得很到位。

没有给读者眼花缭乱,杂乱无章的感觉,反而让读者觉得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必不可少。

林道静这一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林道静是作
家精心塑造和想象的产物,寄托着作家的主观情思,有主观性。


时,作家塑造的林道静又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因此又有客观性。

作家曾深有感触地说过:“我要不是在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要不是在日本帝国主义节节进攻下,正当我个人失去学业、走投无路的时候,幸而遇见了中国共产党,我绝不会写出《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的,也不会塑造出林道静、卢嘉川、林红这些人物来的” 林道静不是我自己,但是有我个人的生活在内。

我的家庭和林道静出生的封建大地主家庭差不多,我的父亲也是像林道静父亲那样的人。

……读完中学后我就和剥削家庭决裂了。

我也到过北戴河,到处找不到职业,受尽失学失业的痛苦。

“那时,我苦闷、彷徨、走投无路,甚至愤而想自杀。

就在这时,我遇见了共产党员。

他们教育我、指引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于是,从此,我从一个忧郁、悲观、对人生失去希望的青年,很快地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奋斗目标、渴望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洪流中的革命青年……跳出了个人奋
斗的小圈子,大踏步走上了艰苦的革命战场。

” “我用林道静作为主角,一则因为我极其熟悉这样的人,再则就是为了表示我对党的刻骨铭心的感念。

”从作家自述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林道静这一文学形象实际就是作家的化身,寄托了作家想要通过她来表露的全部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体现了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作家在小说中安排的林道静的形象合情合理,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物性格的转变,而且林道静的性格转变反映了人们真切的
感受、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意向。

林道静向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努力和转变着,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小说刻画的林道静一直在转变,她出身于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她的生母因受穷凶极恶的林伯唐玩弄过生下她之后就被赶出家门被迫跳河自杀。

剩下的凶残泼辣的继母徐凤英因为看到林道静还有几分姿色,所以把她抚养长大,计划把她卖给有钱人家做小老婆捞上一笔。

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她没有一丝温暖,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她“乖僻”“执拗”“倔强” “顽强”的反抗性格。

她因继母即将要把她卖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做小老婆而离家出走,满怀希望的走向新的生活,但是却发现,迎接她的却是更暗无天日的一切。

“刚刚逃出那个要扼杀她的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笼,想不到接着又走进了一个更黑暗、更腐朽、张大血盆大口要吞食她的社会。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饱含浓厚的感情,写出了女主人公的辛酸遭遇与不幸,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孤苦无助、挣扎彷徨却又处处碰壁,直至对生活绝望打算自杀的文学形象,紧扣读者的心弦,勾起人们对林道静的坎坷遭遇与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接着,小说又写到跳海的林道静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救起,因此被他的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和浪漫缠绵的甜言蜜语感
动,心生爱恋,又在狭隘的报答“救命恩人”的情感支配下,答应了与余永泽同居的要求。

从此,作者的笔墨又把主人公带到了另外一种天地。

同居后,她整天生活在“涮锅、洗碗、买菜、做饭、洗
衣、缝补等琐细而又淡然无味的家务里”,
连当初“海阔天空遥想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

可是,没过多久,却又“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过来”C 看到了余永泽对待生活的无所追求、对待老佃户的厌恶恶劣、对待前途的投机取巧的态度,使她发觉,他并不像“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在时间和现实面前已渐渐消失殆尽,他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

虽然依然住在一起,可是她“心中感到说不出的失望和伤痛”。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林道静心里的转变。

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生活场景中的情节,通过描述女主人公心理的变化,来塑造她所要表现的形象。

之后,林道静在偶然的聚会上认识了共产党员卢嘉川,在和卢嘉川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后,她那“空虚的、窒息的心田”立刻荡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热情。

她心中涌起强烈的渴望,渴望和这些人“融合在一起”。

卢嘉川的谈话“给她的心灵开了一个窍门”似的,“每一句文化或者每一句简单的解释”都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她竟然有点不愿和这些关心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年轻人分别了!一旦回到冷清清令人压抑的住处,“一种沉
痛的感觉攫住了她的心”,活生生的鲜明对照下,她感到自
己和那些热情洋溢,爱国爱民的青年相比,她自己多么不幸!
这时的林道静,内心里的挣扎和苦闷翻山倒海,揪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都期待看到她的转变。

在经历了几番思想斗争和一些事情以后,她坚定了离开余永泽,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的决定。

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林道静开始并不懂革命的策略,只是空有一番热情,有自己一个人对革命的狂热,不与人民大众合作,不接近工农,身上还留有很多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在她看到林红英勇就义、江华领导农工们半夜抢收粮食等一系列事情之后,终于走向了成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还残留着的小资产阶级的不足,认清了中国的革命道路,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要和广大爱国学生和农民们联合起来,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干。

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文学形象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作者通过林道静这样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指明了中国新一代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投身到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才能实现自我人格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这个个别的人物形象提示警醒我们,强化、突出林道静的个别性,从而更显著、更充分地表达出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