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说课稿

合集下载

《牛郎织女》说课稿3

《牛郎织女》说课稿3

《牛郎织女》说课稿3《牛郎织女》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牛郎织女》,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带有神话色彩,编入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文内容符合小学毕业生的认知水平,便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从表达方式看,这篇课文与其他几篇都以记叙为主;在学习方法上与前一课没有割裂,可以继续学习记叙文的方法。

2、教学目标:本文是民间故事,所以将目标定位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积累词语;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性和对恶势力憎恶的感情。

在自主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达到生字词最大限度的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学生发言)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壮美而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以传统节日导入,学生既不陌生又颇感兴趣,容易激发好奇心,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又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故事历史背景及民间故事特点(由于民间故事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有些情节不易为今天的青少年读者所理解。

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产生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民间故事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自主解决生字新词。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从相识、相爱到被迫分离,最后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的爱情悲剧。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爱情故事充满好奇,容易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所打动,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民间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情观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牛郎织女说课教案模板(多篇)

牛郎织女说课教案模板(多篇)

牛郎织女说课教案模板(多篇)篇:牛郎织女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Created by 吴多立3/30/*****:18:48 AM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乡学年学题教创建日期:2007-1-11 15:36:00 镇西三十铺镇校王老庄学校级六年级科语文目《牛郎织女(一)》师吴多立第1 页共6 页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Created by 吴多立3/30/*****:18:48 AM《牛郎织女》说课稿一、教材说明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十七课的《牛郎织女(一)》。

《牛郎织女》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它讲的是勤劳善良的牛郎和织女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而不惜与天庭作对,但最终却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本课是这个民间故事的前一部分。

二、课时安排由于这篇课文属于阅读课文,篇幅虽长但故事情节又较为简单,所以我把它安排在一个课时完成。

但课前我已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1、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2、知道牛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受到这样的教育。

3、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呢?那是因为我知道,教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和品德教创建日期:2007-1-11 15:36:00第2 页共6 页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Created by 吴多立3/30/*****:18:48 AM 育,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能力。

以上三个目标分别从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三维一体的教育,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

四、重、难点这篇课文的重点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难点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些重点难点,在上课中我都将强调再强调,务必让学生真正弄懂。

五、教具准备在辅助教学上,我制作了关于本课字词的幻灯片,还准备了有关本课故事情节的教学录像片。

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不仅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于学生们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勤劳善良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并且相识和结婚的故事。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课文共21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牛郎的身世:哥嫂待他不好。

第二部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与牛相处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九至十三自然段)写了老牛牵线,结识仙女。

第四部分(第十四至二十一自然段)写牛郎织女互诉身世并结婚。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揣摩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正义感的;还要帮助学生从神话到科学的理解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

【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方法,读准“勤勤恳恳、好歹、稀罕、梭子、亲密、游泳”等词,写对“嫂子、床铺、剩饭、相依为命”等词语,掌握“落”的读音。

2.通过默读,指名读以及合作读等方式,了解故事梗概,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

3.以牛郎与老牛相处、与织女认识为主线,通过关键语句以及联系上下文感受牛郎、织女等人物的性格,有感情朗读。

4.通过想象,能把文章的故事情节说的更具体和形象。

5.学习复述课文,建立兴趣。

6.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善良勤劳的品的美以及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的复述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2.难点: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善良勤劳的品的美以及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板书:牛郎织女)二、检查词语,巩固基础(落实目标1)1.出示“嫂子、剩饭、床铺、亲密、成家立业、落在后面......”等词语,检查学生的词语掌握情况,及时纠正读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说课稿六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带有神话色彩,编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文内容符合小学毕业生的认知水平,便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从表达方式看,这篇课文与其他几篇都以记叙为主;在学习方法上与前一课没有割裂,可以继续学习记叙文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本文是民间故事,所以将目标定位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积累词语;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性和对恶势力憎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人物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三、说教法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通俗易懂。

如何把这样的文章教好呢?“浅文”需要“深教”,我们如果就文本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应该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因此,经过广泛的搜集与整合,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四、说学法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熏陶法,让学生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课题,师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

(相机板书)3、“现在有哪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牛郎织女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牛郎织女说课稿篇1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a、用“原来”练习造句。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 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牛郎织女》是一则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识、相爱,却被王母娘娘狠心拆散,只能隔着银河相望,最后在喜鹊的帮助下,每年七月初七相会的爱情悲剧。

这个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反抗。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对于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想象、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会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会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说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复述《牛郎织女》(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第26课《牛郎织女》(一),知道了这一课是以牛郎的童年、成人、结为夫妻为线索写的。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他们结婚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牛郎织女》(二),[板书课题:27牛郎织女(二)]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生:织女。

(板书:织女)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挺美满)师:“挺”是什么意思?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生讨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发什么愁?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小学语文号。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牛郎织女》(板书:课题、作者)。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通过一个穷苦的庄稼人牛郎,在老牛的的指点遇到偷偷下凡游玩的织女并相爱,结合在一起。

王母娘娘发现了织女下嫁,强行将织女抓回天庭。

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带着两个儿女飞上天庭追赶织女。

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天河,将牛郎织女分隔,只有每年七月初七两人才能鹊桥相会。

故事想象丰富,曲折动人,感人至深,是民间神话故事中的精品。

通过这段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以王母娘娘代表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

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本文学习重点是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本文可分为两个课时。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带有神话色彩,编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课文内容符合小学毕业生的认知水平,便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

2、教学目标:本文是民间故事,所以将目标定位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文章主旨。

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能够认读和识记七个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认读两个生字(舔、拽)。

(2)人文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情感的美好熏陶。

(3)能力目标: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且讲这个故事。

3、教学重难点:人物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 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农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思考深度不够,因此教学以阅读课文为主体,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条原则。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有科学道理的,把思考和读书结合起来,提倡“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朱熹)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晰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最后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说教法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保证语文课堂中学生边读边想的时间,把它作为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四、说学法
在自主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达到生字词最大限度的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七夕节八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端午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
以传统节日导入,学生既不陌生又颇感兴趣,容易激发好奇心,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又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2、人物认识
直观性教具的使用,用图片来介绍人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找出故事主要的人物和故事框架。

3、故事历史背景及民间故事特点
由于民间故事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有些情节不易为今天的青少年读者所理解。

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产生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民间故事的特点。

4、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自主解决生字新词。

(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主意识和习惯,并在合作中学会求助。


(2)检查自读情况
按照情节的发展,将故事分成四个相对清晰的部分,并概括内容。

(故事情节脉络清晰,重点训练学生对情节的概括归纳能力)
5、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再次从读中体会整个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

6、板书设计
13、牛郎织女
牛郎相识
相知老牛
相守
织女相离王母
(简洁明了,条理清楚的提炼课堂学习内容)
7、作业布置
(1)收集其他的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扩大课外的知识面)
(2)查一查“挣扎”“汹涌”等你不明白的词的意思
(3)家听七个课后字(自主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不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强调谈学生本人的感受,将文章情节和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挖掘独特的生活体验;要求书写理由,培养随时记录的习惯,从而培养写作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