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研究生

合集下载

衰老与肾纤维化之间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衰老与肾纤维化之间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39卷第3期20 2 1年3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 H I N E S E A R C H I V E S O F T R AD I T I O N A L C H I NE S E M E D I C I N EV〇l.39 No. 3Mar. 2 0 2 1D01:10. 13193/j. issn. 1673-7717.2021.03.031衰老与肾纤维化之间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朱婧婧1,何伟明2,高坤,陶佳音,刘不悔,孙伟(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细胞功能逐渐丧失的必然规律,这一现象集中显现在某一组织器官中,则可引起衰老性疾病。

中医尤其强调肾脏在衰老中的重要性,中医理论认为“肾气”的盛衰是调控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内在影响因素。

而肾纤维化是各种不同因素导致的慢性肾脏病终末期不可逆转的常见病理通路。

在肾脏中,衰老与结构和生理变化有关,肾脏衰老与肾功能下降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肾纤维化与衰老具有相关性,国内外研究发现衰老与肾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T G F-p/S m a d信号通路、W m信号通路及S〖R T通路等。

目前,衰老与疾病导致器官纤维化的关系受到高度关注,发现更多针对肾纤维化与衰老相关的治疗靶点,进一步促进对肾纤维化及衰老过程的相关药物的研发与筛选,可改变衰老细胞的微环境,优化干细胞的修复潜力、减少持续损伤、减轻肾脏纤维化,增加抗衰老和修复机制,为防治贤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

研究衰老相关的肾纤维化,对指导临床治疗衰老相关肾纤维化、减缓或逆转慢性肾脏病的进程、改善肾脏功能、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肾纤维化;衰老;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69.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034)1244)5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g i n g a n d R e n a l F i b r o s i sZ H U Jingjing' ,H E W e i m i n g2,G A O K u n.T A O Jiayin,LIU B u h u i,S U N W e i(1.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Jiangsu,China;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Jiangsu,China)Abstract :Aging i s an inevitable law of the gradual loss of cell function over time and this ph e n o m e n o n can be concentrated in a certain tissue and organ,which can cause aging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kidney in aging.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eficiency and excess of kidney Qi i s an intrinsic influen­cing factor that regulates the growth,development and aging of the body. Renal fibrosis is a c o m m o n pathological pathway that i s irreversible in the end stag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In the kidney,aging i s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and there i 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nal aging and decreased renal function. In recent years, m a n y studies have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renal fibrosis and aging. Studies at h o m e and abroad have found that the signaling pathways related to aging and renal fibrosis include T G F-p/S m a d signaling pat h w a y,W n t signaling pathway and S I R T pathway, etc. At pres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ing and disease leading to organ fibrosis is highly concerned. If more therapeutic tar­gets related to renal fibrosis and aging are found,i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screening of related drugs for renal fibrosis and aging. These breakthroughs will further change the micro -environment of aging cells,optimize the repair potential of stem cells,reduce persistent d a m a g e and renal fibrosis,and increase anti —aging and repair mechanisms. Moreover,these studies can provide n e w research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nal fibrosis and find out n e w entry 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 h e study of aging related renal fibro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clinical treatment of aging related renal fibrosis,slowing or reversing the progres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especially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Keywords:renal fibrosis;ag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衰老是机体在生长发育达到成熟后对外界适应力逐渐减 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的不可逆转的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丨774269)作者简介:朱婧婧(1994 -),女,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肾脏病临床。

D半乳糖诱导生物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模型的实验研究

D半乳糖诱导生物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模型的实验研究
became,action slack and lagging,less of the wcight'hair scoch and less luster and had more slee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DA contents of normal control group,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D-gal group,and the activity of SOD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D-gal group. 2.Cell Senesoence:After treatment with D-galatose,mesenchymal stem cells displayed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nges of cell senescence with the senescenctive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ical markers;80 percents of cells are X-Gal dye masculine,singal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 DNA damnification.flow cytometer shows 90 per cells stay in Go,G1,but S and Ge/M disapperd almost.While the comparison has not these senescencive phenomena.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MDA contents of normal control group,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D—gnl group,and the activity of SOD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衰老机制及其学说

衰老机制及其学说

衰老机制及其学说一、本文概述衰老,作为生命不可避免的过程,一直是生物学、医学及众多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衰老的机制及其相关学说,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复杂的生命现象,并为抗衰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将对衰老的定义、特点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介绍目前关于衰老机制的主要学说,包括基因调控学说、自由基学说、免疫学说等。

通过对这些学说的详细阐述,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衰老的生物学基础。

本文还将对衰老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衰老机制及其学说的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为抗衰老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衰老的生物学基础衰老,这个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其生物学基础深植于细胞、分子和遗传等多个层面。

在细胞层面,衰老主要表现为细胞功能的下降和死亡。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分裂和再生的能力逐渐减弱,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也发生变化,导致细胞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分子层面,DNA损伤、蛋白质修饰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都是衰老的重要标志。

DNA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累积,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修饰,以及代谢产物的堆积,都会对细胞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在遗传层面,衰老被视为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状,受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些基因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些基因被称为“衰老基因”。

端粒长度的缩短也被视为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结构,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会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

衰老的生物学基础还包括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减弱,对新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降低,这也是老年人更容易感染疾病的原因之一。

衰老还与细胞间的通讯障碍、线粒体功能下降、表观遗传改变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

衰老的生物学基础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涉及细胞、分子、遗传和免疫等多个方面。

对衰老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也为开发抗衰老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

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

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专业是一种针对智能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全新领域,它主要研究老年人的需求、行为和个性化服务,以及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专业的一些基本信息、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

一、专业介绍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专业是近年来中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新专业,主要涵盖老年学、健康管理、人机交互、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老年人照护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通过智能化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高级人才。

硕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2-3年,主要学习课程包括老年学概论、老年保健学、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服务管理、人工智能导论、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其课程涵盖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能够提高个人在智能安老及老年学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设置1.老年学概论老年学概论是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2.老年保健学3.老年疾病防治4.老年人服务管理5.人工智能导论6.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是智能安老及老年学理学硕士课程设置中的一门技术课程,主要介绍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提高对老年人生活数据的收集和应用能力,为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支持。

7.智能计算三、就业前景智能安老及老年学领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服务和照护行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趋势,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老年人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可以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生活照护、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智能化服务技术的研发、数据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长生不老研究

长生不老研究

长生不老研究长生不老,作为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之一,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兴趣和研究。

长生不老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涉及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

然而,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长生不老是可能的,因此长生不老研究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在生物学领域,长生不老研究主要涉及研究生物体的衰老过程以及寻找抗衰老的方法。

人体的衰老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细胞老化、DNA损伤累积、细胞功能下降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试图找到延缓衰老的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指出,减少摄入热量、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睡眠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延缓衰老过程。

在医学领域,长生不老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的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并没有找到能够阻止衰老的特效药物。

然而,研究人员仍然在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法,如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等,以延缓人体衰老的过程和提升人体健康。

遗传学在长生不老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已经发现,有些基因与衰老有关,比如Telomerase基因、SIRT1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表达与细胞老化速度有关,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基因治疗的方式来延缓衰老的过程。

尽管长生不老研究在各个学科都有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人体的衰老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多个系统和多个方面,因此很难找到单一的方法来延缓衰老。

其次,长寿基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验证。

此外,长生不老研究还存在伦理和道德问题。

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实现长生不老,可能会引发人口过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因此,必须慎重考虑长生不老研究的伦理问题,遵循科学道德准则。

总而言之,长生不老研究虽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但科学家们对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保持着热情。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延缓衰老的方法,提升人体健康。

然而,长生不老并非一个孤立的研究课题,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给予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伦理和道德问题。

生物学研究生个人工作总结

生物学研究生个人工作总结

生物学研究生个人工作总结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在生物学研究生学习的道路上走过了三个春秋。

在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日子里,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学研究生。

在此,我对过去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简要的总结,以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术研究研究生阶段,学术研究是重中之重。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明确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我以小鼠为实验模型,研究了细胞凋亡与衰老的关系。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衰老过程中细胞凋亡加剧的结论,为衰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我还参与了实验室的项目研究,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在学术成果方面,我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分别涉及细胞凋亡和衰老机制的研究,为学术领域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课程学习在研究生阶段,课程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认真参加了学院开设的各类课程,努力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积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探讨学术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课程学习,我对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能力生物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在实验室里,我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还掌握了高级实验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规程,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我还参与了实验室的仪器维护和管理工作,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做出了贡献。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研究生阶段,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是必备素质。

在实验室里,我与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在项目研究中,我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团队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此外,我还参与了实验室组织的各类活动,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提升了人际沟通能力。

植物衰老机理研究进展探讨

植物衰老机理研究进展探讨

植物衰老机理研究进展探讨作者:陈睿来源:《绿色科技》2012年第05期摘要:指出了植物的衰老与自生基因和外界环境中光、温度、水分、营养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其调控机制公认的主要有自由基理论和细胞的程序死亡理论。

分析了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探讨了建立操纵植物衰老的方法,在农业生产以及园林花卉、城市绿化、分子育种等众多实用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关键词:植物衰老;细胞程序死亡;衰老相关基因;自由基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睿(1986—),女,安徽人,云南省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Q945.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植物的衰老(senescence)是指细胞、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衰退,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1]。

如可以观察到身边植物的落叶、枯萎等植物衰老的现象。

衰老是生物体自然死亡前生理上的一系列衰退过程,是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植物的衰老对植物的生态适应、自然选择和内部生理机制的恢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如多年生乔木在秋季落叶,可减少在冬季水分和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护植株安全过冬的作用;草坪草在遇到暂时性胁迫如缺乏必需的矿质元素、极端温度、不合季节的水分供应以及机械创伤和病原菌入侵时,通过衰老机制,对不利环境做出响应,使伤害局限在特定组织内或进行“自我修剪”,待环境条件改善后重新恢复生长。

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对环境应答反应中一个必要的、主动的过程,是受内外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种器官或组织逐步走向功能衰退和死亡的变化过程[2]。

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开花植物有两类不同的衰老方式:一类是一生中能多次开花的植物,如多年生木本植物及草本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的生活周期,虽然叶片甚至茎杆会衰老死亡,但地下部分或根系仍然活着;另一类是一生中只开一次花的植物,在开花结实后整株衰老和死亡,这类植物称单稔植物。

所有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和一些多年生植物(如竹)都属于这类植物[1]。

2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1蛋白质显著下降许多实验证实,叶片衰老时,总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

肠道菌群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专题·肠道菌群专家简介:杨云梅,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老年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老年医学学位点负责人,浙江省增龄与理化损伤性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药理基地老年医学负责人,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发表SCI和国内一级期刊论文6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9本,主编杂志2本;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Email:1194070@zju.edu.c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1498)作者简介:竺越丽,博士研究生,Email:zhuyueli@zju.edu.cn肠道菌群与衰老的研究进展竺越丽,张勤,杨云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杭州310003[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衰老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

肠道菌群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均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将会导致许多疾病。

目前为止,肠道菌群与衰老关系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2型糖尿病和衰弱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以及衰弱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衰老;综述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1.03.003ResearchprogressbetweenintestinalmicrobiotaandagingZhuYueli,ZhangQin,YangYunmeiDepartmentofGeriatrics,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SchoolofMedicin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03,China[Abstract] Withtheaggravationofpopulationaging,aginghasgraduallybecomeaheatedtopicamongresearchers.Intestinalmicrobiotaisinvolvedinthenormalphysiologicalprocessinhumanbody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maintainingbodyhealth.Comparedwithyoungadults,thestructureanddiversityofintestinalmicrobiotahavechangedintheelderly.Andthesealterationswillleadtomanydiseases.Sofar,theexactmechanismsoftheassociationbetweenintestinalmicrobiotaandagingarestillunclearandshouldbefurtherexplored.Numerousstudieshaverevealedthatintestinalmicrobiotaiscloselyrelatedtotheoccurrenceandprogressionof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type2diabetes,frailtyandsoon.Thispaperhasmainlyreviewed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intestinalmicrobiota,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stinalmicrobiotaandaging relateddiseasesandfrailty,whichwillprovidenewideastopromotethehealthoftheelderly.[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microbiome;Aging;Review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1年6月第24卷第3期 ChinJClinHealthc,June2021,Vol.24,No.3 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与基因、环境等因素相关,表现为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DNA 合成抑制因子 (DNA synthesis inhibition factor)
抑制DNA 合成的起动
A. 生长停滞发生在细胞周期的G1期 B. 抑制年轻细胞DNA的合成 C. 抑制某些永生化细胞合成DNA 存在于衰老细胞的细胞膜上
(三)DNA 和衰老
1. 端粒、端粒酶和衰老
端粒(telomere):染色体末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复合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避免其发生 融合、降解、重组等变化。 碱基序列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相似性,富含鸟嘌呤碱基 DNA复制一次,端粒丢失50~200bp,增龄端粒长度 显著缩短。
四、其他衰老机制的研究
自体中毒学说
肾气学说 差误学说
适应调节学说
神经内分泌学说 密码限制学说
蛋白质变性学说 体细胞突变学说 应激学说
早衰症
第四节
抗衰老的探索
一、抗衰老的现代医学观念
(一)营养(nutrition)与抗衰老 能量限制 合理的饮食结构及某些营养素的摄入
能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 饮食限制(dietary restriction,DR) 食物限制(food restriction,FR),
但人例外
世界最长命公鸡
2.根据脑重量 脑重与体重的
比例同寿限有一定关系
logX=0.636 logZ -0.222 logY+1.035
(X=平均寿限,Y=成年平均体重, Z=脑重)
3.根据心率快慢 心率越快,寿命越短。 一生中总心跳次数是恒定的,在 5亿-10亿之间(但人不止)。如小 鼠寿命为1.5年,每分钟心跳1000 次,一生中心跳5亿多次。
8) 花了1个小时想起你的存折放在哪,高兴得跳了起 来,当落到地上的时候又忘了。
9) 站在十字路口等信号,可绿灯一亮却想不起来该
干什么了。 10) 撒完了尿出了厕所,太阳一刺眼想不起来自己刚 才尿没尿过,又回到厕所重新演练一番。 11) 半夜起来撒完尿后找不到床在哪儿,只好敲开邻 居家的门请他们帮忙把自己送上床去。 12)早晨起来后不停地在屋里走动找自己的外套,最
4.根据性成熟期 人寿限为性成熟期(14-15年)的810倍,平均寿限约为120-150岁, 灵长类寿限为性成熟期的6倍, 啮齿类则为30-50倍。
5.根据生长期
一般哺乳动物的寿限约为生长期
的5-7倍,人类生长期为20-25年,
寿限应为100-175岁。
6.根据细胞分裂代数和时间
平均寿限为细胞分裂代数和分裂间 隔时间的乘积。寿命长的动物的细 胞分裂代数较寿命短的动物为多。
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白细胞素
(NLK)产生和活性下降,IL-6、TGF-
β(β-转化生长因子)、IL-10活性增加。
(二) 衰老时免疫功能下降的机理
尚未系统阐明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整合作用损害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防御、自稳、监视) 失 调或减弱,导致老年人感染、自身免疫性 疾病及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T细胞功能:
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能力下降, 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及T细胞MHC(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的抗原识别变化。
B细胞:
绝对值有下降趋势 CD5+B细胞数上升
CD5-B细胞数下降
对外来抗原反应能力降低
对自身抗原的反应能力增加
3.衰老与细胞因子(cytokine)的变化
IL-2、IFN-r、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
3.脑内移植的抗衰老作用
提高衰老机体的某些低下功能,或纠正 某一些失常行为。 (1)下丘脑移植 (2)胆碱能神经元移植 (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移植 (4)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 (5)垂体移植 (6)松果体移植
二、抗衰老的传统医学观念
THANK YOU
4.核酸制剂 5.免疫调节剂
6.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7.膜稳定剂 8.大脑功能促进剂
(三)脑内移植(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抗衰老
供体年龄越小,移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1. 常用的移植方法: 组织块-脑室内移植法: 无大的损伤,但可供移植的区 域和存活神经元的数量都有影响。 分散细胞(或组织小块)-脑实质内移植法: 能多次多点协 同移植,提高成活率。 干细胞
二、自由基学说
free radical theory
增龄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自由基的副作
用所引起的。自由基的产生增多 ,清除自由
基的物质减少,清除能力减弱。
1.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生物膜的损伤
2.脂褐素(lipofuscin)的产生
3.核酸的损伤与变化
自由基引发的损伤有三种类型:
D. 提高肌力和肌肉运动量,加强心肌收缩力,
E. 抗衰老作用
(2)褪黑激素(Melatonin,MEL)
松果体分泌,调节人体的昼夜节律
①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② 增强免疫功能 ③ 抗衰老作用
(3)脱氢表雄酮:
性激素的前体,不具有生物活性。
老年病与DS的水平下降有关, 如:
高血脂症、肥胖、缺血性心脏病、大脑记忆 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肿瘤发病率升高、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
第二节
衰老的原因
衰老的标志
1) 出去买菜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偷都认识你。
2) 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有时连孕妇也起身给你让座。
3) 所有办理人寿保险的推销员见到你都绕着走。 4) 去问路的时候,你叫别人兄弟,对方却叫你叔。 5) 坐在广场的雕塑前面,鸽子有时会停在你的肩膀上。 6) 以前你觉得自己没有口才,现在你可以为家里的下 水道发表2个小时的演讲。 7) 看电视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葛优和赵忠祥简直就象 双胞胎。
DNA复制时,在DNA甲基转移酶作用下,S-腺苷蛋
氨酸的甲基转移到DNA分子中胞嘧啶环第5碳原子
上,生成甲基化的DNA。
作用: 阻止限制性内切酶对甲基化作用后位点的再
作用,以保护宿主DNA不被外来DNA的重感染。
4.染色质DNA(chromatin DNA)与衰老
(1) DNA合成与衰老:
DNA合成出现差错(数量、质量、位置)加速
不同种动物的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
端粒重复序列 5’-AGGGTT-3’ GGGGTTTT TTAGGG (A)GGGGTTAG
TTAGGG
不同种动物 人,线状真菌 蜗牛 拟南芥菜 裂殖酵母
人和其它脊椎动物
端粒酶(telomerase)
1984年发现,核内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是一种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老年病,它的发生与细胞 凋亡及衰老有关。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
科学研究院发现,肾上 腺素受体被激活,会诱 发并加重老年痴呆症 症状。揭示了AD致病 的新机制,并且提示 β 2-肾上腺素受体有 可能成为研发AD治疗 药物的新靶点。
2.移植物的作用机制及特点作用机制
手术产生的非特异性作用; 营养性作用; 合成的激素或释放的递质作用;
移植神经元长出纤维对靶区神经元予以再支配;
移植神经元和宿主脑之间建立相互纤维联系,使 二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功能有机统一; 移植物更完全地与宿主脑组织结合,参与整个神 经系统功能的调节。
移植物的作用特点:
区域特异性,同一神经组织植入不同脑区 其功能有别; 移植物特异性,不同的移植物所起的作用 不同; 功能特异性,衰老对抗体功能的影响有普 遍性,但并非每一衰退的功能都可为相应的 脑内移植而恢复。
人的1、4、6、7、11、18号染色体上都存在 与细胞正常衰老有关的“衰老基因”
EF-1α 、SIR2、 SIR2.1、Bcl-2 “长寿基因”
(二)细胞生长停滞现象
1.停滞蛋白(statin) 2.细胞凋亡(apoptosis)与衰老
1994年发现终末蛋白(terminin protein, Tp) Tp有三种分子形式 Tp90 90 KD存在于年轻的增殖细胞和静止细胞 Tp60 60 KD 存在于衰老细胞 Tp30 30 KD 存在于凋亡细胞
生理性衰老 正常衰老
病理性衰老 异常衰老
第一节 动物的寿命
Leonard Hayflick 教授用“生物钟”
来比喻生物寿命与遗传的关系。
动物寿命一般以平均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表示。
推算方法:
1. 根据个体大小 一般个体愈大, 代谢愈低,寿命愈长 大鼠为3年 猫15年 狗18年 猪20年 牛30年 马40年 象150年 鲸350年
衰老。
(2) DNA分子损伤修复和衰老:
衰老时DNA分子的损伤修复能力下降,致使损 伤的DNA积累,引起基因及其表达异常。
免疫:整体水平的监管 DNA修复:DNA水平的监管 虽然对衰老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能力是否下 降尚有争论,但已有人将此作为生物衰老指 征之一。
(四) 基因调控能力减退
衰老细胞中某些基因的可诱导性下降 细胞丧失生长能力是细胞衰老的特点 之一
免疫器官分二类
中枢性: 胸腺和骨髓
外周性: 脾脏和淋巴结
2.免疫衰老的细胞基础
免疫活性细胞数目的减少,细胞功
能或效率的降低以及各类细胞亚型
比例的变化。
T细胞:
绝对值明显减少,CD8+ T细胞下降 CD4+T细胞基本稳定,亚群改变: CD4+CD45RA+naiveT细胞减少 CD4+CD29+memoryT细胞增加
由基中介的伤害。
(3)β-胡萝卜素: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双键,容易
被氧化,抗氧化作用。
2.微量元素制剂
硒、锌、镁、铜、锰等
硒:非特异性抗氧化剂;对自由基和过氧化 脂质的清除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维生素E间有 协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