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作者:陆俊严耕

如果一个大众化的政府没有大众化的信息或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它不过是一出闹剧或一出悲剧的序幕或二者皆是。

[美]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①

电子政务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最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97%以上的地区和部门已建成了办公业务网,辽宁、上海、重庆等75%的地区建立了联接所辖各厅局和各地(市)、县的计算机网络系统,43%的国务院部门分别建立了覆盖本系统的办公业务资源网,85%以上的地区和部门建设了政府公众信息网。[1]但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总体状况却不那么令人满意,离电子政务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2002年下半年,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计世资讯完成了《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根据我国国情,其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为3 大类一级指标(网站内容服务指标、网站功能服务指标和网站建设质量指标)、10类二级指标和28类三级指标。其中网站功能服务指标权重最大。而网站内容指标中,政务公开权重最大。而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如所评估的36个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政府网站总平均分仅为5 分,属较差,不及格。10个城市的成绩在及格以上,占总数的2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达到了良好,占总数8%。没有政府网站的城市只有3个,也占8%,有网站的城市最低为2.4分。有学者据此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认为“总体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不平衡,拉低了总平均分。”[2]

我们认为,尽管网站功能服务指标权重最大(36个城市网站总平均分仅为3.6),但其中许多功能的发挥,如网上办公、网上监督和公众反馈等是与政务信息公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果没有相关政务信息的公开,是无法体现电子政府的很大一部分功能的。因此,我们考察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就不能不把视点和关注的焦点放在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性上。

一、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收听、观看、下载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为与制度。也就是说,政府信息公开包括行为和制度两个层面,行为以制度为依据。”②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指出:“电子政务不是现有政府的电子化,电子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它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更有效,更精简;2、更公开,更透明;3、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4、重新构造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协调,使企业和居民能更好地参与政府的管理。”[3]因此,我们在分析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主要的参照系就是上述标准和要求,与此对照,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着下述各种问题。

1.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有数据表明,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部门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80%的有价值的信息,3000多个数据库,但大部分都还是“死库”。[4](28) 而所谓“死库”(有人

甚至形象地把某些政府网站戏称为“亡站”[5]),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信息还处于“封闭”或静止状态,这是当前电子政务推进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书写、印刷和传输工具不够先进,而在于政府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的体制性缺陷。有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把工作领域看作自己的’领地’,把自己所掌握的公共信息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权力基础。依靠职权,千方百计地垄断信息,甚至用信息垄断寻租。这种错误的做法,因为认识的不清,在某些部门不但没有得到纠正,甚至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加以确认,对政府机构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危害。[6] 因此我们看到许多政府网站千篇一律的面孔:除了一些已经公开的纸介质文件和规范的内容外,再就是别的可以随意找到的官方网站上转载的大路新闻。

近年来,在我们周围发生了许多的事故”瞒报“事件,瞒报事故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重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而要从根本上杜绝各种”瞒报事件“的发生,就要建立现代民主政治所要求的”透明政府“。

[7]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政务网站信息公开程度低有很大的关系。

2.适用信息不多,针对性不强。众所周知,早在1999年初,由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中国电信牵头,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也因此成为”政府上网年“。经过几年的发展,”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4年过后,人们发现,一些政府网站还存在很多问题。据新华网报道,黑龙江省政府网站下的30多个省直厅局网站中,有的网站根本打不开,有的栏目显示:“此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条条忽闪着红色小图标“NEW”的“新闻”后面,还缀着1999年或2000年的字样。河北省11 个地级市政府网站的热线电话根本无法接通。浙江的大部分政府网站显示“该页无法显示”。[8]因此,我们看到许多政府网站实际成了没有多少有用信息的“空壳”。更多的政府网站还处于介绍政府部门、公布政府法规法令的水平上,距离“为公民办实事”、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9]

3.信息流向单一。政府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信息源,是信息的集中地,同时也是信息解释的权威。人们一般把电子政府(政务)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在起步阶段,电子政务主要实现的是政府内部的办公系统和政府信息的静态发布。在政府和用户的单向互动(第二阶段)以及双向互动阶段(第三阶段),政府的信息实现了动态发布,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网站完成日常事务。在前三个阶段中,政府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所改变的只是交流的手段。在第四阶段中,随着政府部门之间数据集成的实现,将实现由用户驱动到政府驱动的根本转变。而在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工作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10]所以现在人们所接触的许多政府网站仅仅是由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布一些信息的媒介,没有实现信息的反馈和互动。

4.获取信息代价较高,甚至出现行政信息商业化现象。有学者指出:“许多国家机构为了从其控制的信息中牟利,同时也为了逃避公众的指责,也愿意与信息中心甚至是一般性的商业信息开发机构合作,通过特许使用或者独家提供的方式,将政府信息提供给信息中心,由它们通过商业方式谋取利益。”[4](35)例如,某些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2003年全国高考成绩信息时,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把信息发布权以有偿形式委托给商业化运营的网站或电讯公司,考生则需通过付费方式获得相关信息。而免费提供的政务信息往往可能都是一些使用价值较低的信息。当然,目前关于政务信息该不该收费存在着种种意见和争论。但有专家指出,政府运作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政府掌握的信息理应属于“社会公有资产”,岂有再

向社会公众出售的道理?何况,由“社会公仆”组成的政府绝对不应当是营利机构,更不允许拿社会公有资产去谋一己之私利。所以目前我国所有的政府对外网站都是免费开放的。“问题是免费的午餐不怎么好吃。笔者曾浏览过多家省、市政府和国家部委办的网站,满意者有,但不是太多。速度慢还在其次,最让人吃不消的是信息短缺且严重陈旧,对信息的深加工更谈不上,检索工具亦不顺手,一副缺少专人维护的倦态,或者虽有’专人’却打不起精神来。”[11]

二、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影响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方面的,而是体制和观念方面的。

1.观念错位。造成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在思想上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行政权力中心”的思想在作祟。因为掌握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掌握权力。托夫勒指出,在现实社会和历史上,权力由暴力、财富和知识三种要素构成,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成为权力转移的中心。现今的人们将日益围绕着知识的分配而展开权力之争,而知识权力的转移与电子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信息权将成为政治权力的重要内容。[12](486-487)对权力的过分贪恋导致对信息“权”的垄断掌控,一部分人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不愿意放弃手中掌管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垄断权。“而观念和思想错位是与现今一些政府行政官员许多复杂的观念和心态有联系。”如与上述“行政权力中心”思想相关联的便是行政部门许多人没有充分认识信息的共享性特征,而以旧有的保守“占有”观点对待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众所周知,“信息交流与实物交流有本质的区别。实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必使另一方有所失。而信息交流不会因一方拥有而使另一方失去拥有的可能,也不会因使用次数的累加而损耗信息的内容。信息可共享的特点,使信息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14](17)如在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事件中,要求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和“透明度”的呼声日益强烈,而一些政府官员也正在此问题上表现失当而饱受舆论指责,甚至受到行政处分。

2.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政策法规不到位。“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任何人都有权请求公开一切行政机关所拥有的信息,而不论与请求信息的利害关系或者信息的使用目的如何。”[15](74)尽管我国已有一些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但只是散见于少数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条文中,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政务信息公开法或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法规,即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这样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想公开政务信息的网站无法可依,不想公开公共信息的部门不受制约。而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制状况,事关中国轰轰烈烈建设中的电子政务工程的生死成败。

还是在“非典”疫情发作之时,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理拉法兰在谈及解决之道时说,疫情并非不可以被控制,重要的是,“面对危机,政府惟一可行的选择就是要提高透明度”。2003年4月中旬,早在近一年前就开始起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被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正式进入立法程序。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法制司陈富智副司长表示,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旨在实现三方面意义:一是解决过去群众与政府掌握信息不对等、脱节的状况;二是增强透明度,便于民众监督政府行为,防治腐败;最后,便于群众参与,使决策民主化,推

动民主进程。[16]

3.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学者高度评价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认为“对于传统的官僚体制而言,电子政府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且是一个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不只是对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一种技术上的触动,而且是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全方位的冲击。”其具体表现为: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转化;行政过程由暗箱操作向行政公开转化;行政决策由集中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化;权力结构由集权式向分权式转化;行政机构由臃肿向精干转化;行政人员由管理型向管理知识型转化;政治民主由代议制民主向电子民主的转化。[17](72-74)当然,上述各种转变都是从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角色说的,问题恰恰是现状与电子政务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说不是完全相悖,至少还存在着不少距离。如我们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集权、决策不民主、行政过程暗箱操作等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

无论是社会常态时期,还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期,政府的信息管理能力和体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如“非典”事件就对我国政府及各部门的信息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2003年4月20 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坦承:北京市的医院之间“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信息互不沟通,资源不能整合”……从这些不难看出,政府部门信息管理机制和信息管理能力上存在着不足。公共信息也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基础,如果信息不透明,对发布的信息没有科学的解读,就难免引发民众的负面情绪,严重时会造成谣言四起,人心慌乱。[18]我国学者把“信息发布的透明度”看作是国家行政部门信息能力的要素之一。③我们认为,问题不是对数据没有一个清楚的统计,而是这些数据向大众公开的程度,以及如何引导公众对疫情的防范指导。当然,科学技术自身对“非典”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但信息公开能够在一定程度阻止其泛滥。

三、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1.侵犯了公众的信息权和知情权。电子政务为公众了解社会公共信息提供了快捷、方便的解决手段,由于政府网站提供的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低,公众的信息权和知情权受到了侵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用信息化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做法就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在信息管理中要做到公开、透明。[19]联合国1946年第59号决议把信息自由定义为“一项基本人权”,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信息公开法来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资格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不管你是出于商业竞争或个人目的。”负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公开程序”方面起草的中国政法大学王万华副教授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动通过官方网站、政府公报、出版单行手册等方式来公开信息;第二种是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申请人进行公开。[16]

2.妨碍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与有效性事实上是建立在对信息,对政务信息的了解程度基础之上的。行政信息越公开,越能够发挥其使用价值和实用性。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政务信息的广泛传播,能够使公众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增强主人翁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可是,行政信息使用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是不同的。同一个行政信息,不同的行政管理者由于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20]( 7)同样,我们认为,对公众而言,如果信息单一、陈旧、势必妨碍他们对事物进程的认识,势必使他们对公共事务逐渐失去兴趣和参与热情。目前政

府网上信息公开性差的现象,也是造成公民投身社会事务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有学者已经从SARS肆虐的案例分析中发现了信息透明度与SARS患病概率之间的关系。④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有效积极的信息披露,及时让民众参与,提高了政府和民众采取一致行动的信心和基础,[6]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进步。

3.形成了新的腐败现象。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表明:在2003年,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政府机构的IT投入将达到350 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7%。超过60%的政府部门2003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预算相对2002年将有所增加,其中近30%的政府部门2003年将大幅增加。2002年政府机构IT投入为230亿元人民币,其中硬件投入为230亿元人民币,软件投入达38亿人民币,IT服务的投入则达到了32亿元人民币。[21]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市场规模大约在18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22]

众所周知,计算机企业和网络公司投身于电子政务建设,其出发点与政府部门往往是不同的,它们寻求的主要是电子政务的“市场效益”。中国著名IT独立评论家方兴东指出:“中国信息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市场推动(包括资本市场)变成了政府推动!行政力量将是未来几年内信息化的第一推动力,政府开始为信息化’买单’。”“现在,用行政的手段和计划经济的机制来推信息化,其风险将格外突出。”“目前最大的风险来自三方面:首先,信息化会触发政府机构内部冲突。”“其次,信息化会成为’权力寻租’的借口。目前信息化是新生资源的要冲,不少人热衷于信息化,其意图其实在信息化之外。他们的作为会形成一个新的腐败源头和信息化’黑洞’。第三,当然是进行信息化本身的风险。”“如今,已经有人在忧虑:未来的腐败会不会大规模挥师信息化领域?中国未来的豆腐渣工程会不会出现在信息化领域?信息化会不会成为中国发展新的黑洞?”[23]在电子政务大潮中稍有不慎,就会留下一大批的信息化“半拉子”工程。实际上,在信息化建设中,投进几千万元,连个水漂也不打的案例也不是没有过。在以往的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化浪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巨资建设信息系统,建完后才发现根本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只好推倒重来;这样的项目确实有一些,但不是太多。第二种是IT设备,尤其是硬件设备一切要求技术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只有实际功能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第三种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有限。[24]

四、结论:以公开性为原则构建电子政务信息体系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正朝着“公平、公开、效率”的电子政务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应该以公开性为基本原则构建中国电子政务信息体系。

1.公开性是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维护公民权利的基本要求。

“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是以公民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的’知情权’为基础的,当代国外信息公开立法的发展趋势表明保障公众知情权已经成为政府的基本义务。”[15](74)我们认为,公共信息公开归根到底就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例如,被媒体喻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政府’阳光法案’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规定》,广大市民可依法行使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该《规定》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6项原则,即合法、及时、真实、公正、利益平衡和不收费。《规定》指出:政府是信息公开的义务人,老百姓是信息公开的权利人;遇到政府拒不履行公开义务时,”市民可以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为由,向广州市政府法制办提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5]

2.公开性是电子政务体制创新的重要保证

电子政务不仅是现实政务管理过程在网络上的延伸,也是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实施与现代社会事务的复杂性有关,而恰恰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处理越来越复杂的行政事务提供了条件。问题是如果信息不公开,电子政务则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唯有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即从行政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等方面实现充分公开,我们才能在电子政务的运作,即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有所创新。因此,实现政务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品质。衡量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判断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政务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19]

3.公开性能够真正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效性和廉洁性。

有些政府官员以信息安全为由拒绝政务信息的公开,这种理由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成立。首先,信息安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大量的信息,没有信息的网站最安全,但这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其次,电子政府的构建本身应该提供大量公众通过普通方式获取不到的信息,公众如果不依赖网络手段就能处理自己的事务,或通过网络所获利的信息与日常生活中其他方式获取的一样,那么何苦还要电子政务?因此,只有大量公开的信息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效性。现代政治学证明,社会的自主能力和信息的公开程度是成正比的。一个社会只有信息越公开,社会的自主能力和承受能力才会越高,社会才会越稳定。[6]电子政务还可催生廉洁政府,公众通过网络了解、参与和监督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防止政府人员利用信息垄断搞暗箱操作、滋生腐败。

4.公开性是电子政务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我们看到,有些政府官员以我国与发达国家政治体制存在差异为由拒绝政务信息的公开。我们承认有这种差别,甚至在很多地方存在本质性的差别,但这并不能成为封锁政务信息的理由。一是我们的政治制度应该更民主;二是西方国家许多有效政务方式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在美国等拥有相对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公开是一般原则,不公开才是例外。[26]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是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等政府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地与国际社会产生互动,许多社会事务相互交错,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如果我们的行政体制和电子政务不能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只能是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妨碍行政事务的完成。

注释:

①转引自[美]唐纳德·M·吉尔摩等著:《美国大众传播法:判例评析》(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月版,第387页。

②此定义参见褚松燕的文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③董小英、彭泗清认为,信息能力的核心是人,它的建立与培育直接受到五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对信息在国家行政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对信息搜集和发布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三是在文化层面对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发布的透明度和及时性以及信息共享价值的高度认同;四是在组织层面有高效协同的机构

来具体负责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传播;五是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层面)来支持信息的搜集与传播。[18]我们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能力的发展正是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④冯兴元指出,可以用图来表示透明度和SARS患病概率的关系。SARS患病概率在0(0%)和1(即100%)之间。信息透明度在0(0%)和100%之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有以下的相关性。参见冯兴元:《论政府信息透明度:从学习中提高》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 作者:陆俊严耕 如果一个大众化的政府没有大众化的信息或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它不过是一出闹剧或一出悲剧的序幕或二者皆是。 [美]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① 电子政务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最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97%以上的地区和部门已建成了办公业务网,辽宁、上海、重庆等75%的地区建立了联接所辖各厅局和各地(市)、县的计算机网络系统,43%的国务院部门分别建立了覆盖本系统的办公业务资源网,85%以上的地区和部门建设了政府公众信息网。[1]但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总体状况却不那么令人满意,离电子政务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2002年下半年,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计世资讯完成了《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根据我国国情,其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为3 大类一级指标(网站内容服务指标、网站功能服务指标和网站建设质量指标)、10类二级指标和28类三级指标。其中网站功能服务指标权重最大。而网站内容指标中,政务公开权重最大。而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如所评估的36个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政府网站总平均分仅为5 分,属较差,不及格。10个城市的成绩在及格以上,占总数的2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达到了良好,占总数8%。没有政府网站的城市只有3个,也占8%,有网站的城市最低为2.4分。有学者据此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认为“总体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不平衡,拉低了总平均分。”[2] 我们认为,尽管网站功能服务指标权重最大(36个城市网站总平均分仅为3.6),但其中许多功能的发挥,如网上办公、网上监督和公众反馈等是与政务信息公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果没有相关政务信息的公开,是无法体现电子政府的很大一部分功能的。因此,我们考察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就不能不把视点和关注的焦点放在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性上。 一、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收听、观看、下载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为与制度。也就是说,政府信息公开包括行为和制度两个层面,行为以制度为依据。”②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指出:“电子政务不是现有政府的电子化,电子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它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更有效,更精简;2、更公开,更透明;3、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4、重新构造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协调,使企业和居民能更好地参与政府的管理。”[3]因此,我们在分析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主要的参照系就是上述标准和要求,与此对照,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着下述各种问题。 1.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有数据表明,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部门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80%的有价值的信息,3000多个数据库,但大部分都还是“死库”。[4](28) 而所谓“死库”(有人

电子政务(春)作业答案

电子政务(春)作业答案

《电子政务》形成性考核册 电子政务作业1 (1)电子政务——为推动和适应社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万维网(INTERNET)技术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的迅速,高效,安全的运作,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提供方便,有效,迅速的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政务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新的政务运作过程。这种新的运作过程完全不同于传统政府的运作过程,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面应用。(2)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系统。 (3)办公自动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英文意思是Decision Support System,它是围绕着决策行动主体进行大支持管理人员进行非程序性决策的一种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以处

理非程序性决策为主;(2)是对管理人员的支持而不是代替;(3)系统本身要求具有灵活性,采用联机对话方式,以便利用人的经验和系统提供可供分析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目前的DSS一般由一个数据库、一个模型库以及复杂的软件系统构成。 (5)电子口岸——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简称电子口岸,是指与进出境贸易管理关联的国务院12个有关部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本部委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为基础建立的一个公共数据库,以期达到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跨部门、跨行业管理核查,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的国家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相互关系? 电子政务有四种基本模式: (1) G to G 模式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又称作G2G,它是指: 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之间;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2) G to E 模式 (Government to Employee )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而言,具有资源分类别、分级别、密级区别等特点,各个用户、各个部门拥有自主储存、使用和传递共享的资源。因此,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也必须对各种信息的储存、传递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我们认为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应在对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规划,全面考虑;其次,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如虚拟交换网络(VLAN)、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PKI技术等,并实现集中统一的配置、监控、管理;最后,应加强有关网络安全保密的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并予以严格实行。为了便于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和设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我们采取对网络分层的方法,并且在每个层面上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出符合具体实际的、可行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从系统和应用出发,网络的安全因素可以划分到如下的五个安全层中,即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系统层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1.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在进行网络系统安全方案设计、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综合性、整体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适应性、灵活性原则,多重保护原则,可评价性原则。 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物理层安全解决方案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 为了将不同密级的网络隔离开,我们还要采用隔离技术将核心密和普密两个网络在物理上隔离,同时保证在逻辑上两个网络能够连通。 (2)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防火墙安全技术建议: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是一个由省、各地市、各区县政府网络组成的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20xx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20xx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心和支持下。州信息化办公室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17大精神,以“服务党政机关、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作为创新管理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努力为实现“地大势强、富饶秀美、平安和谐”的目标服务。现将20xx年我州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办好两个窗口,推进政务公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0xx年,州信息化办公室将“办好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两个窗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州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 一是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州政府门户网站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及时

将州人民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人事任免、公开招考、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发布。对自治州八次党代会、十五届乌洽会参展、自治区电子政务会议等重大事件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全年共制作48个专题栏目。 二是网站栏目设置贴近群众,界面设计更具亲和力。20xx年我们对州政府网站进行了较大改版,注重开辟领导关心、公众关注、内容权威的栏目,从网站构架、栏目内容、信息发布、界面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力求实现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等功能。今年网站新开设了“热点导读”、“人事任免”、“为民服务”、“交通旅游”等栏目,对“巴州视频”、“领导之窗”等栏目进行了改进,做到静态内容权威准确,动态内容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群众。 三是继续坚持抓好“州长信箱”名牌栏目建设。“州长信箱”作为政府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便捷渠道,备受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本着政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建立了“州长信箱”办理通报制度,抽调专人负责信件办理工作,承办部门信件答复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年来答复群众来信977封(其中公开答复914封),办复率达95,事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构建和谐巴州发挥了积极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习题与答案

1、G to C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以下属于G to C电子政务的有()。 A.电子外经贸管理 B.社会保障服务系统 C.电子人事管理系统 D.电子税务系统 正确答案:B 2、电子政务内网运行的系统有()。 A.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B.行政执行系统 C.社会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D.经济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正确答案:B 3、电子政务外网上运行的系统有()。 A.宏观调控系统 B.公共管理和服务应用系统 C.行政管理业务系统 D.监督检查系统 正确答案:B 4、电子政务建设方法通常采用信息系统建设的()。 A.以上三种方法的结合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

正确答案:A 5、电子政务主要借助了()。 A.现代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卫星技术 B.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C.现代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网络技术 D.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内部效率模式模式的实现方式()。 A.内部综合信息支持 B.自动化流程 C.业务系统集成 D.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将政府内部的办公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A、B、C、D 2、电子政务的作用有以下哪些()。 A.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B.便于廉政建设 C.降低办公费用 D.更好地为民服务 正确答案:A、B、C、D 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在办公室手段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信息交换的网络化 C.信息资源少 D.信息资源安全性好 正确答案:A、B 4、在政府部门间实行电子政务的巨大变化是()。 A.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职责权利的界限 B.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文件传递的繁琐性 C.可以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以及部门之间传递信息 D.解决了部分共用信息的共享问题 正确答案:B、C、D 5、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正确的是()。 A.两网之间逻辑隔离 B.两网之间物理隔离 C.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D.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物理隔离 正确答案:B、C 三、判断题 1、政府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内容。(√) 3、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4、政府内网与政府外网要逻辑隔离。(×) 5、政府内网是以政府各部门的局域网为基础。(√) 四、填空题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 4.29首都网络安全日电子政务应用论坛分享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首次提出发展电子政务,打造高效、精简的政府运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的职能逐步偏向社会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系统的高效运作得到民众的肯定,但同时,各类业务通道的整合并轨也让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安全问题“开了口子“:“国家旅游局漏洞致6套系统沦陷,涉及全国6000万客户信息” “4.22事件,多省社保信息遭泄露,数千万个人隐私泄密” “国家外国专家局被曝高危漏洞,分站几乎全部沦陷” …… 一. 电子政务内网数据库安全面临的风险 虽然基于安全性的考虑,电子政务系统实行政务外网、政务专网、政务内网的三网并立模式,但通过对系统安全性能的研究,安华金和发现:当前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中的涉密数据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即使是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政务内网,一系列来自数据库系统内部的安全风险成为政府机构难以言说的痛。 风险一、数据库管理员越权操作: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权限虽低,但在数据库维护中可以看到全部数据,这造成安全权限与实际数据访问能力的脱轨,数据库运维过程中批量查询敏感信息,高危操作、误操作等行为均无法控制,内部泄露风险加剧。 风险二、数据库漏洞攻击: 由于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政务内网多数使用国际主流数据库,但其本身存在的后门程序使数据存储环境危机四伏,而使用国产数据库同样需要担心黑客利用数据库漏洞发起攻击。 风险三、来自SQL注入的威胁:

SQL注入始终是网站安全的顽疾,乌云、补天、安华等平台爆出的数据漏洞绝大多数与SQL注入攻击有关,内外网技术架构相同,随着政务内网的互联互通,SQL注入攻击构成政务内网的严重威胁。 风险四、弱口令: 由于账户口令在数据库中加密存储,DBA也无法确定哪些是弱口令,某国产数据库8位及以下就可以快速破解,口令安全配置低,有行业内部共知的弱口令,导致政务内网安全检查中发现大量弱口令和空口令情况,弱口令有被违规冒用的危害,即使审计到记录也失效。 传统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网络传输通道加密、PKI或增强身份认证、防火墙、IPS、堡垒机等技术形成应对策略,但对于核心数据库的防护欠缺针对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 电子政务内网数据库防护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护,在业务驱动的同时,保障政策要求同样重要,在此前提下,国家保密局于2007年发布并实施分级保护保密要求: 特别是对于系统中数据的保密,要求中明确指出:对于机密级以上的系统要从运行管理三权分立、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和测评要求,具体涉及以下三方面: 访问审计: 1、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数据库用户 2、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3、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4、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5、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6、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二、主动预防 1、通过三权分立,独立权控限制管理员对敏感数据访问。 2、应针对SQL注入攻击特征有效防护 3、应检测对数据库进行漏洞攻击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主动防御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

湖南警察学院 学生毕业实习调研报告 题目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 电子政务这个概念本身而言,尚存在不同的说法;经过几年的发展或淘汰,目前被经常使用,也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但是在很多表述中也有相当程度的重合。 从名称上,存在着诸如以下几种相近的称谓:“电子化政府”(李永刚、张成福等);“数字政府”(梁木生);“连线政府”、“网络政府”、“在线(on-line)政府”、“虚拟政府”(李绥州),“电子政府”(赵晖),等等,另外还有政府信息化等类似概念。 在这些说法之间,常常区分的不是那么明确,甚至常常是混为一谈的。有的学者从信息化的角度上,认为“电子政府”(或电子政务)是“政府工作信息化建设下的一个子概念”(姚江);也有说法,“电子政府”(或电子政务)一般也可通俗地称为“政府上网”(王颖);有的说法是,所谓政府上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等等。

“电子化政府又叫虚拟政府、网上政府或政府在线,而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政府上网’。”[1] “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2] 二、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概念 “与e-commerce一样,e-government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学者和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最近‘电子政府’的称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3]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是诸多说法中最需要加以明晰的两个概念。 诚如上文所言,从缘起上,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差异,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对 E-government这个英文名词中文翻译的差异。而在很多人的实际理解中,两者仅仅是翻译 )。 收并解决其部分需求,而将大部分信息传递到后台——实体政府,由其作出响应,具体处理各种事务,并通过“网上政府”反馈给公众,或者就处理结果直接与公众联系。电子政府是虚拟与实体的“无缝隙”结合,是人与组织与现代技术,在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统一体。 三、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比较和关系 对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两个概念分别做出一定的明确之后,也更容易明确两者的基本关系。把握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关键在于两者的范围或发展的阶段性。 1.范围的区分

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复习题(答案)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考试总复习题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的关键是哪一项(B) A家庭信息化B政府信息化C社区信息化D企业信息化 2、、网上政府采购属于"三网一库"中哪方面的内容:( C) A:业务网 B:资源网 C:公众信息网 D:电子信息资源库 3、“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A) A办公自动化B信息技术C电子政务D电子商务 4、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C) A社会B企业C政府D个人 5、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 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C超越时空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 6、我国是何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B) A 2000 B 1999 C 1998 D 1997 7、在信息化领域中,“CIO”的中文词汇是指(A) A信息主管B系统分析员C负责人D软件公司 8、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B) A金字塔结构B扁平化辐射结构C饼状结构D集中化结构 9、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属于什么问题?(A) A必然B短期C高技术D复杂而困难 10、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B) A 购买硬件设备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C项目监理D外包开发 11、网络世界中,实施政务公开,发布政务信息的最佳平台是(A) A政府门户网站B电话C报纸D广播 12、在信息化领域中,政府对公民的英文缩写是(C) A B to C B B to B C G to C D B to C 13、有关电子政务的广义解释正确的是(D) A政务电话网B工业网络化 C办公信息化D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的,并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14、通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不包括(D) A电子政务B远程教育C电子商务D网络电视 15、我国的国家信息中心的成立时间是哪年(A) A 1986 B 1988 C 1990 D 2000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有哪些(ABCD) A公众B企业C机关内部D其他政府部门 2、哪些是电子政务定义的内涵(ABD)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信息公开

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加速社会信息化,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同时电子政务的实现可产生强劲的示范辐射作用, 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全盘信息化,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共同构成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对所有政府机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精神,今后基本上要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就意味着,不仅政府要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而且公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主动要求政府公开一些需要知道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但要按照“基本内容公开,法定例外的不公开”的原则尽快向社会公开各种政府信息,而且要经常对已经公开的信息进行清理,剔除其中的虚假和错误信息,及时补充新信息和遗漏信息。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加入WTO之后的全球化趋势,公众的知情权被提得越来越多。2003年SARS来了以后,由于刚开始没有及时公开信息,公众议论纷纷,谣言满天飞,能够听到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在这样的危机事件面前,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主动公开了信息。后来的事态发展说明,这样的信息越公开,越有利于防止其后的恐慌情绪,越有利于恢复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经历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考验,政府信息公开真正走进普通公众的视野。2003年1月1日起,广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4年5月1日,《上海市信息公开规定》、《成都市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实施,接着,好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方面,都指出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更好的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如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指出:“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

电子政务(11018360)

一、基本概念 1、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概念。 答: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信息技术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信息产业指专门生产、收集、整理、传递信息,并制造各种信息设备的工业。分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信息产业指与电子计算机有直接关联的工业。包括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及制造、程序设计等行业。2、谈谈你对电子政务的理解。 答:在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政治制度下,“社会治理”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代表和领导人民掌握政权、运行治权的过程,是强调在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格局下,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人民群众各方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治国理政。“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层面。其中,“社会治理体系”是保障治国理政有效运行的各项制度所构成

的制度体系,“社会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现阶段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要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现代国家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和政府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电子政务作为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电子政务有助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并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电子政务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电子政务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新时期,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加快了简政放权的步伐,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 2、使政府服务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政府服务很难覆盖所有领域,而电子政务利用统一的信息资

电子政务暨信息公开工作会讲话稿

电子政务暨信息公开工作会讲话稿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是县政府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努力打造"数字富顺"的具体行动。前面,罗思远同志就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和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县正处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时期,处于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关键阶段,电子政务作为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先导工程,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实现社会信息资源享,增强行政透明度,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直接,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执政理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 总之,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突出重点,确保进度 (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一是要规范网络建设。要本着建享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发挥好公网络平台的效率,推进网络资源的享,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网站建设。在XX 月底前,依托电信网络,各镇乡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建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门户网站)。三是要确保网络安全。各镇乡、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确保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政府专网)的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等公众网络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专网专用。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要抓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梳理。各镇乡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全县规范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重梳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政府部门职能、业务事项的信息。二是要抓好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各镇乡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信息的填报工作,按照"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审核把关。三是加快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各镇乡政府要按照省、市、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平台,依托政府网站建设好信息发布平台。 三、强化措施,加强领导 (一)要高度重视。县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县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确定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尽快

电子政务考试习题答案复习进程

¥¥¥¥¥¥¥¥¥¥¥¥¥¥¥¥¥¥¥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考试总复习题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的关键是哪一项(B) A家庭信息化B政府信息化C社区信息化D企业信息化 2、、网上政府采购属于"三网一库"中哪方面的内容:( C) A:业务网 B:资源网 C:公众信息网 D:电子信息资源库 3、“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A) A办公自动化B信息技术C电子政务D电子商务 4、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C) A社会B企业C政府D个人 5、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 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C超越时空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 6、我国是何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B) A 2000 B 1999 C 1998 D 1997 7、在信息化领域中,“CIO”的中文词汇是指(A) A信息主管B系统分析员C负责人D软件公司 8、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B) A金字塔结构B扁平化辐射结构C饼状结构D集中化结构 9、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属于什么问题?(A) A必然B短期C高技术D复杂而困难 10、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B) A 购买硬件设备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C项目监理D外包开发 11、网络世界中,实施政务公开,发布政务信息的最佳平台是(A) A政府门户网站B电话C报纸D广播 12、在信息化领域中,政府对公民的英文缩写是(C) A B to C B B to B C G to C D B to C 13、有关电子政务的广义解释正确的是(D) A政务电话网B工业网络化 C办公信息化D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的,并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14、通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不包括(D) A电子政务B远程教育C电子商务D网络电视 15、我国的国家信息中心的成立时间是哪年(A) A 1986 B 1988 C 1990 D 2000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防范对策 马淑英

浅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防范对策 摘要:信息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范是电子政府建设的关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组成部分。在电子政务建设与体系发展整体驶入快车道,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府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信息安全意识、网络漏洞、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方面都凸现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风险。要着重从人才培养、安全技术和产品的选择使用、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呢过环节加以防范,切实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本文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视觉,浅析仙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一些防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安茜技术;防范对策 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但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包括黑鸡组织、犯罪集团或信息战时起信息对抗等国家行为的攻击,这就使得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分析当前电子政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性安全防范,对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安全的含义及其内容要求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涵盖了信息环境、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每题、数据、信息内容和信息应用等对多个方面的安全需要,包括信息不收威胁,信息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以及信息内容的安全等。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就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风险和获取最大安全利益,使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 1、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一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业务、轻安全”的思想,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可以抵御所有的外来侵袭。二是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的执行力不强。电子政务系统自启动运用以来,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重要的、机密文件还没有通过网络来处理,使得公务员和普通大众对信息安全问题关注不够,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也只是流于形式。三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流程的畅通性,忽略了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在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上思想意识有待加强。 2、IT产品及通信网络漏洞导致风险 一方面,IT产品单一性带来安全隐患。由于政府统一采购IT产品,造成信息系统中软硬件产品单一性,如同一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攻击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导致大规模网络安全时间的发生。另一方面,通信网络存在多方面的威胁。电子政务网络绝大多数是基于TCP/IP、NetBEUI,IPX/SPX等网络协议的通信网络,并非专为安全通讯而设计,本身就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威胁,因而会造成物理

电子政务作业

《电子政务》作业 1、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概念。 1、答: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 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 工后的再现,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受者具 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情报的总称。 信息按其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 的理解分以下3种:⑴、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处理的技术,因而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 ⑵、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⑶、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加通信技术加控制 技术。即”3C“技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技 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 施用等功能的技术。从”技术辅人率“的角度, 可以说,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 功能的技术。 信息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它不 但包括软件、数据库、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 线信息服务,还包括了传统的报纸、书刊、电 影和音像产品的出版,而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 的生产将不再包括在内,被划为制造业下的一 个分支。 2、谈谈你对电子政务的理解。 2、答: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 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 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 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谦洁、公平 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 务。 对于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⑴、电子政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电子政务是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 技术为基本技术基础的,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 技术与以往政务技术应用的最大不同点。 ⑵、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现代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的 自身调节能力来实现社会自身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引入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驾驭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适应信息化社会新的规 律和新特点,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⑶、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不断优化的信息化过 程 电子政务是经过政府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和优 化业务流程的政府信息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完 善政府能力的过程,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 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是 对传统政府的一声深刻的革命。 总之,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同政府管理思想相结合的 政府建设发展的过程。 3、简述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1)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2)政府改革的内在需要。 4、简述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区别。 (1)办公方式不同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最显着的区别。 (2)行政业务流程不同 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和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是与传统政务的重要区别。 (3)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 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又一重要区别。 或者:传统政府的特征是:实体性、区域性、集中管理、政府实体性管理、垂直化分层结构、在传统经济中运行 电子政府的特征是:虚拟性、全球性、决策权下放、系统程序式管理、扁平化辐射结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中运行。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介绍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介绍 根据国家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颁布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通常意义下的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由网络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公众服务层组成,信息安全与管理贯穿于各个层面中。我们提出了电子政务平台的总体框架,采用分层的思想对电子政务建设任务进行分解,以明确接口定义,并发建设,易于整合资源,缩短整体建设周期。 如图所示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分层逻辑模型,整个逻辑结构按照功能可以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同时,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监控和维护贯穿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各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是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政务信息及其它运行管理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平台,牵涉到互联网、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三个部分。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实现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区域网络交换管理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配套的基础软件和数据库等。 应用支撑层主要是针对电子政务平台的一些公共应用服务单元或特点进行归纳和抽象,建立相应的服务元素,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的模块化构件或服务,有效地简化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有助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优化设计。应用支撑层的内容主要包括多样化接入服务、统一的WEB公众门户服务平台、通用的电子政务构件、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工作流程管理、应用集成模块、统一的用户管理等。 应用层是整个电子政务体系面向最终用户的层面,主要包括面向公众服务的公众服务系统、面向政府决策支持的内部办公系统和内部业务系统,以及电子政务门户网站。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主要是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通用安全服务,包括各个层次的安全措施,和一个智能化的提供认证和授权的平台。 另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过程必须在国家相关电子政务的标准、政策、法规指导下进行。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6方案应用框架描述 结合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并针对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实际情况,规划出城市电子政务系统与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接口及数据交换模型。旨在深化政务关键业务重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政务公开,改进管理体制,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及更好的便民服务,实现高效、廉洁、公正、严明的政府行政体系。 针对一站式办公平台与业务协同信息模型图,其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结构总体设计如下:

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讲座上的讲话.docx

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讲座上的讲话 尊敬的王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政务评审组主任委员、国家软件评测中心主任王克照同志和省信息中心研究员王存祥同志来我市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刚才,王主任作了一场深刻而又通俗的讲座,使我们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电子政务的最新进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听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王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呈现良好态势。特别是去年在省信息产业厅、财政厅和保密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成为全省惟一县级信息化建设试点市。5月17日,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同防治“非典”的非常时期,我市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采用电视会议系统,召开了全市三夏生产暨防汛抗旱工作电视会议;7月份,我市全面建成了连接全市21个镇街、共110余个单位的大型城域网,实现了党政机关办公网互联互通;9月份,我市对《党政办公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同时开通了《视频服务系统》和《可视网络电话系统》,实现了面向全球400人同时在线的视频直播和可视通话;10月18日,我市成立了信息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了一条以政府注册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化经营和资本运作发展信息化,支持信息化的新路子。12月,“数字滕州”电子政务工程顺利通过了省信息产业厅组织进行的评审。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已处于全国县级市领先水平,并建议向全国县级推广。全市部分镇街和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短短一年间,我市的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一个运转灵活而有效的运行体制和一支强有力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得益于市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力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并带头应用。更是得益于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资金,创造了良好环境,给予了全方位的技

电子政务题库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试题库 (五)、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2、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重组行政组织结构,改善公共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办 公自动化、政府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 3、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电子化等方面。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 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4、办公自动化是指在办公室的职能中应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进行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辅助决策,减少或避免各种差错和弊端。办公自动化系统分为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三类。 通常,办公信息包括数据、文字、语音、图形和图像等,那么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处理的就是以上这些信息。 5、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6、政府创新:政府创新指的是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 形成新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过程。 7、政务流程:政务流程是一组相关的、结构化活动的集合,或者说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这些活动集合或链条为特定的公众提供 特定的服务或产品,这个流程是有目的的,并且有始有终。 8、政府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是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和行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绩效和服务品质,不是简单 的组织精简和结构重组。 9、政府内网:政务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的政务部门的办公网,它与该级别以下的政务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中运行国家 涉密信息、高度敏感内容、核心办公业务数据等。主要解决一定级别部门的内部办公问题,同时还负责这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政务内网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运行的是以核心和涉密业务为主体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效用和效率。 10、政府外网:政府外网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运行不涉及国家机密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所需的、与专业性服务相关的政务业务 网。该网与因特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并通过政府因特网的门户网站为社会直接提供服务。 11、政府信息:政府信息是指由或为政府而生产、收集、处理、传播或处置的信息。 12、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它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按照规定的标准、 程序和时限,将本单位办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事项,利用信息载体予以公开,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并接受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 13、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层次和机构的政府信息资 源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相互渗透、高度协同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的过程。 14、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部门精简和数据整合,将分属政府不同部门的业务受理网点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政务平台 上,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包括咨询、申报、交费、注册、审批、报关、投诉在内的一整套服务项目。 15、数字鸿沟:指的是由于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导致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产 业之间、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业已存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差距。 16、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的是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 的窃取、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7、数字签名:数字签名可以证明某则信息的确是有某个人发出来的,并且可以保证该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没有受到修改。在进行数 字签名时,先由一个hash算法从要发送的信息中得到一个定长的字符串,称为“信息摘要”, 然后对这个“摘要”用私有密钥进行加密以作为数字签名同时发送,从而保证信息是来自该发送者的。 18、数字证书:数字身份认证是基于国际PKI标准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证书相当于网上的身份证,它以数字签名的方式通过 第三方权威认证有效地进行网上身份认证,帮助各个实体识别对方身份和表明自身的身份,具有真实性和防抵赖功能。 19、网上交易:网上交易主要包括网上谈判、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等方面。 20、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 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21、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目的是保护网络不被他人侵扰。 22、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是监视网线的数据包并试图是否有黑客/骇客试图进入系统(或者进行拒绝服务攻击DoS)的一种系统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