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管电缆载流量计算

合集下载

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

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

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

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

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

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

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

电缆载流量口诀

电缆载流量口诀
(2)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 I% S8 D9 L, J5 l! ~1 L
当截面为10平方毫米穿管时,则载流量为10×5×0.8═40安;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9═45安;若是穿管又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7═35安。1 ?, f6 f/ e3 g3 c# i, G
(3)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这是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种条件都改变(穿管又温度较高)。则按①计算后打八折,再打九折。或者简单地一次打七折计算(即0.8 × 0.9=0.72,约0.7)。这也可以说是穿管温度,**折的意思。 F: z" j4 y" N3 K5 Y+ I; |$ R
例如 铝芯绝缘线)10 平方毫米的,穿管(八折)40 安(10 × 5 × 0.8 = 40)
铜线升级算。 1 o: u3 N( U6 Z0 a$ _4 E( B6 ?# ^& C
说明 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
1、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导体载流量的计算口诀 * Z5 L" m( o' U" z7 D
1. 用途:各种导线的载流量,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的载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铝或铜),型号(绝缘线或裸线等),敷设方法(明敷或穿管等)以及环境温度(25度左右或更大)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 也较复杂。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电缆的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

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是电缆设计和选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1.造成电缆温升的热损耗计算方法:热损耗是电缆运输电流时产生的热量。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热损耗:P=I^2*R其中,P是电缆的热损耗(单位是瓦特),I是电缆的电流(单位是安培),R是电缆的电阻(单位是欧姆)。

2.电缆允许载流量计算方法:电缆允许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允许载流量:Ic=k*S其中,Ic是电缆的允许载流量(单位是安培),k是电流的载流量系数,S是电缆的截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

3.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计算方法: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短时间内的最大电流。

它通常用于预防电流过载和电缆烧损。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Imax = k * S * √(t/td)其中,Imax是电缆的最大短时载流量(单位是安培),k是电流的载流量系数,S是电缆的截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t是最大短时负荷时间(单位是秒),td是电缆的定时器冷却时间(单位是秒)。

4.多芯电缆的载流量计算方法:对于多芯电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的总载流量:Itotal = ∑(Ii^2 * ni)其中,Itotal是多芯电缆的总载流量(单位是安培),Ii是每一芯线的电流(单位是安培),ni是每一芯线的导线数目。

需要注意的是,电缆的载流量计算还需要考虑因素如环境温度、电缆的安装条件、地下敷设深度等。

此外,载流量系数k的选择也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总结起来,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涉及到热损耗、允许载流量、最大短时载流量和多芯电缆的载流量四个方面。

这些计算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正确设计和选择电缆,确保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

导线的载流量

导线的载流量

导线的载流量
(参考件)导线载流量的计算公式
I z =K
a
K
t
K
j
K
g
式中:I
z
----导线的载流量
K
a
----电缆或穿管电线多根并列敷设校正系数,一般对穿钢管电线取0.9,对电缆取0.8;
K t ----环境温度校正系数,常用值见表1。

K
t
值也可按式计算:
K
t
=[(T
1
-T
)/(T
1
-T
2
)]1/2
T
1
---线芯最高工作温度
T
----工作环境温度
T
2
----额定工作环境温度
K
j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接电持续率校正系数,工作循环时间取为10min。

常用值见表2。

K
j
值也可按式计算
K
j
=[1-e-600/T)/1-e-600*JC/T)}1/2
式中:JC----接电持续率
T----导线发热时间常数,常用值见表3,A。

I
g
---电线电缆载流量的基准值,常用值见表3,A。

表1 导线载流量的温度校正系数K
t
表2 导线的接电持续率校正系数K
j
表3 导线载流量的基准值。

电缆电线的载流量计算口诀

电缆电线的载流量计算口诀

电缆电线的载流量计算口诀
1.环境温度考虑法
根据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载流量,可以使用下面的计算公式:
I = I_ref × K_T × K_C × K_P × K_A
其中,I为实际载流量,I_ref为参考载流量,K_T为温度系数,K_C 为拟合系数,K_P为土壤散热系数,K_A为海拔系数。

2.截面积法
I=K×S
其中,I为载流量,K为系数,取决于电线的材料和工作条件,S为电线的截面积。

3.电导率法
根据电线的电导率,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载流量:
I=K'×G
其中,I为载流量,K'为系数,取决于电线的材料和工作条件,G为电线的电导率。

4.等效电流法
通过将电缆电线与等效电阻串联,求得等效电流,然后根据等效电流和电缆电线的长度、散热条件等参数得出实际载流量。

计算载流量时,应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电缆电线的特性参数进行计算,以确保电缆电线的安全运行。

此外,为了确保电缆电线的安全使用,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线路长度:较长的线路会引起电压降低,需要在计算载流量时考虑
这个因素。

-散热条件:电缆电线在不同的散热条件下,其载流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散热系数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电缆电线的载流量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应参考相关的标准
和规范,确保电缆电线的安全运行。

220kV电缆电缆载流量计算书

220kV电缆电缆载流量计算书

Sc=2500mm 2导体直径 dc=61.9mm tic=2.0mm 导体屏蔽直径 Dic=66.4mm ti=24mm Di=114.4mm tiu=1.0mm Du=116.4mm tih=5.0mm Dh=126.4mm til=2.8mm Dl=147.0mm te=5.0mm De=157mm运行系统:三相交流系统,双回路,金属护套单点接地或交叉互联敷设条件:直埋土壤,平行排管敷设导体运行最高工作温度 θc=90℃环境温度:土壤中 θh=26℃标准环境温度θ0=20℃直埋环境热阻系数 1.2Km/w2 导体交流电阻已知:20℃导体直流电阻 R0=0.0000073Ω/m导体温度系数α=0.00393电缆允许最高工作温度θc=90℃最高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由下式给出: 各参数值代入,计算得:R'=9.308E-06Ω/m 2.2 集肤效应因数电源系统频率f=50HzKs=0.435Ω/m·HzXs 2=8·π·f·10-7·Ks/R'Xs 2=5.8726集肤效应因数Ys由下式给出:各参数值代入,计算得:Ys=0.15712.3 邻近效应因数Kp=0.37S=350mm(平行排管敷设电缆间距)Xs 2=8·π·f·10-7·Kp/R'Xp 2=4.995Ω/m邻近效应因数Yp由下式给出:对于三根单芯电缆,按平行排列方式:Yp=Yp=0.01122.4 交流电阻220kV电缆工程技术参数计算YJLW03 127/220kV 1×2000mm 2电缆载流量计算书1. 基本条件铝套直径1.2 电缆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和运行状况1.1 电缆结构绝缘直径绝缘屏蔽厚度绝缘屏蔽直径标称截面 导体屏蔽厚度绝缘厚度 肤效应及邻近效应有关,各参数计算如下。

R'=R0[1+α(θc-θ0)]Ys=Xs 4/(192+0.8*Xs 4)缓冲层厚度缓冲层直径 电缆额定载流量计算,即GB/T 10181-20001.3 计算依据铝套厚度PE外护套厚度PE外护套直径 导体损耗主要涉及到导体的交流电阻。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
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是:P=1.732UIX0.8。

一般铜线载流量是: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选择导线的原则:
1、近距离按发热条件限制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

2、远距离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要保证负荷点的工作电压在合格范围。

3、大负荷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4、安全载流量还要根据导线的芯线使用环境的极限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

电缆穿管载流量计算

电缆穿管载流量计算

电缆穿管载流量计算
电缆穿管的载流量计算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估算:
1. 电缆截面积:首先,确定每根电缆的截面积。

截面积是指电缆横截面的面积,通常以平方毫米(mm^2)为单位。

2. 电缆电流容量:根据电缆的截面积和材质,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标准,获取相应的电流容量数据。

电流容量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值,通常以安培(A)为单位。

3.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也是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材质和环境温度下,电缆的载流量会有所变化。

一般情况下,电缆的载流量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4. 散热条件:电缆散热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其载流量。

如果电缆在穿管过程中难以散热,那么其载流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缆穿管的载流量:载流量 = 电缆截面积乘电流容量乘 (环境温度修正系数) 乘 (散热修正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的载流量计算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例如电缆的安装方式、导体材料等。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ρ1--绝缘层热阻系数,K·m/W;聚乙烯绝缘及交联聚乙烯绝缘取4.0,充油电缆纸绝缘取5.0,油浸渍纸绝缘取6.0。

ρ2--外护套热阻系数,K·m/W;聚乙烯绝缘及交联聚乙烯绝缘取4.0
ρ3--电缆表散热热阻系数,K·m/W;金属取0.13,黄麻取0.09,聚乙烯取0.09。

ρ
3P --排管表散热热阻系数,K·m/W;取0.10。

ρt --防火槽盒表面散热热阻系数,K·m/W;取0.10。

ρS --在防火槽盒内砂的热阻系数,K·m/W;取2.0。

ρ5--土壤平均热阻系数,K·m/W;湿润土取0.8,一般土取1.0,干燥土取1.5,砂取2.0。

d 1--电缆导体外径,mm。

d 2--电缆绝缘层外径,mm。

d 3--电缆外护套内径,mm。

d 4--电缆外护套外径,mm。

d 5--电缆外包径(3根单芯扭绞成型的电缆取其络径),mm。

d 7--直埋敷设取电缆外包径,排管敷设取管子外径,mm。

Mp--在同一管孔内敷设电缆的根数,根。

η1--由金属屏蔽层引起的热阻降低率,铅包或铝包电缆用金属带的取0.6,用金属化纸的取0.8,无金属护套的其它电缆取1.0。

η2--土壤热阻降低率,直埋1根取1.0,直埋平列2根以上取0.9,排管1孔取1.0,2孔取0.9,3孔取0.85,4~6孔取0.8,7~11孔取0.75,
穿管电缆载流量计算(参考文献: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施工手册)
11~15孔取0.7,16~21孔取0.68。

L f--负载率,输配电线路取0.7,发电厂出线取1.0。

ε--介质系数,交联绝缘电缆取2.3,tanδ取0.001。

f--工频,Hz。

n--电缆芯数,芯。

U--线电压,kV。

T1--电缆持续运行允许最高温度,℃;纸绝缘电缆取60℃,交联电缆取90℃;充油电缆取85℃。

T0--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取当地气象部门认可的最高日气温,土壤温度见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施工手册P10页表2-1。

K01--导体绞合率,绞合股线数:N≤60时取1.02,N≥61时取1.03;圆实芯导体200mm2以下取1.02,250mm2以上取1.03。

K02--3芯电缆绞合率,一般橡胶、塑料、纸绝缘电缆取1.02,分割导体取1.01。

K03--加工紧压成型硬化率,取1.01
K04--导体最大电阻系数,紧压导体取1.01。

ρ--电阻系数,铜导体取0.017241,铝导体取0.028264。

A--电缆导体截面,mm2。

α--电阻温度系数,1/℃,铜导体取0.00393,铝导体取0.00403。

K S1--实芯导体的集肤效应系数,其中非割导体取1,4分割导体取0.44,6分割导体取0.39,7分割导体取0.37,各股线被覆绝缘取0.2 S--导体中心距(即电缆与电缆之间的中心距),mm。

t--导体最高使用温度,℃,纸绝缘电缆为70℃,交联电缆为90℃,充油电缆为85℃。

更多资源:上输配电线路论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