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考语文传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传记专项阅读习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传记专项阅读习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传记专项阅读习题带答案传记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因此多做练习提高传记的阅读技巧是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传记专项阅读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传记专项阅读原文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XX督,懂汉语,还会说XX方言,号称"ZG通'。

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

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GJ服务了36年。

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

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ZG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ZG近代少有的清官。

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XX 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

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XX,是鱼米之乡。

假如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XX,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

'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XX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日仍有鲜亮的价值。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XX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

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

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需执行的指令。

林则徐自到武昌,从水路进入XX省后马上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XX境内。

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

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优选份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优选份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优选份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11. B2.C3.D4.C5.⑴小福子⑵D 。

6.⑴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或24至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⑵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

⑶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

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李传鹏7.⑴人迹板桥霜⑵明月楼高休独倚⑶江入大荒流⑷贤者能勿丧耳⑸落花时节又逢⑹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__花。

8.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9.C 10.⑴偏爱⑵间或,偶然⑶主管,主政⑷封赏,赏赐。

11.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12.⑴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⑵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来赞赏你啊!13.⑴生活琐事自己的受蒙蔽⑵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14.⑵约我骑马⑶据不还马⑷归还白马15.⑴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所看到的情景。

⑵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

16.①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__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

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作客时,穆拉德德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

17.B 18.示例:此时,穆拉德红着脸,低着头,悄悄来到了父亲身边,在父亲耳边低语着什么。

19.⑴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功效。

⑵不能调换。

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

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甘肃兰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试题精校打印版(含答案详解)

甘肃兰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试题精校打印版(含答案详解)

2021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B)一、基础·运用(24分)学校准备组织以“读书为伴”为主题的图书展览活动。

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1.下面是展览活动的前言。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书籍是我们视接入载、心通四海的桥(liáng),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

历史念久,文明积累念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

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

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

在一番庄严肃(mù)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

(1)根据拼音,在文段横线中填入相应的汉字。

桥(liáng)__________肃(mù)_________(2)“神谕”中“谕”的意思是()A.告诉B.知道C.表明D.比喻2.下面文段是展览中某两个版块的引言。

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人物传记版块】如果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①读人物传记是一种更易于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甲]“同那些已经过世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

人都需要不断__________生活的动力,__________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

在这里,我们阅读人物故事,寻找心中的榜样,与勇敢的心灵为伴。

【走向科学版块】我们对世界进行的许多研究虽然都是真实的,却也是不全面的。

[乙]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停下来“流连”一下,回味一下,总结一下,看看是否漏过了什么重要的方向。

科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流连”一下,回头来看看: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

一部好的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使科学家个人的内心体验....成为社会思考,②人们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产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它的价值,使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能力,甚至开创新的视野。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2年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2年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2年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

”2007年的春天,池莉在酒店大堂一边看手机短信,一边果断总结。

这个终日白描物质的女人,自己却在恰当的时机看穿逃离,大约有十余年的时间,池莉不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不请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写书评,拒绝电视,关闭博客。

她在武汉市郊安家落户,自己种菜自己吃,满足于劳动后一身大汗,享受着与人世两不相争的快活:“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

”在生活中修行中国新闻周刊:你小说中的市井描写和你的清静生活差别很大,仿佛是一个人一边在茶馆说书,一边在庙里修禅。

这种转换会让你觉得不适吗?池莉:没有。

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我了。

我就是需要这样,我一直都很静,而且还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

海必须很深很静,才可以在表面翻腾出各种浪花,很浅的水都是泡沫。

作家要目光清澈,首先物质欲望要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自己达到了理想状态吗?池莉:修身养性不是一天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且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

中国式样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

作家看得越深越透越好,写得越像越客观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阅读,你通过什么途径来观察这种复杂生活呢?池莉:不需要什么刻意的途径啊!我就在生活。

生活对我来说无处不在。

不是你不出去就没有生活。

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来说,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可以达到生活的最深处;而一些生活现象与场景,在写作中就是技术性问题,很简单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吗?池莉:任何时代都有不被淘汰的作家,也都会有作家被淘汰。

作家和社会的变化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关键在于作家自己。

最好的作家无需把所有的职业都做完了再来写作。

他把握的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状态。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2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想象”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词汇。

这个词汇意味着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和xuàn()丽多彩……即使对科学研究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想象力都是弥足珍贵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②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

想象力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它是最活跃的、启发性的,是知识最有效的运动,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思维方式,打破陈规,____束缚,____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善于去想别人所未想、求别人所未求、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情,最终不断____创新发展。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uàn丽多彩停滞.不前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冲击扩充推行B.冲破扩充推行C.冲破扩展推动D.冲击扩展推动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写出修改意见。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小时候读过的红色经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星火燎原》。

这本书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书名,由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热血来撰写,被誉为“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

那些化作群星的英灵们,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被永久地封存在历史的琥珀中。

②透过文字,我们看见那一根根顶住天穹的脊梁和那一双双烛照人间苍茫的虎目,为人间定又着新的高度和广度。

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是:。

5.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①开出名为信念的花②这些文字早已生了根③深深地扎在中华大地之中④结出名为坚定的果实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6.想象力贵在独特。

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阅读红色经典的体验。

例句: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2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9分)看火车叶梓①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

②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

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

可能是半夜两点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

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

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

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

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

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

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

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

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

③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

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多半个小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

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

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

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解析)

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解析)

2023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附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基础·运用(24分)班级开展主题为“人与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文字与自然】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关于彩虹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就在甲骨文里: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句话说的是有一道彩虹出现在北边的天空中,一直_______到黄河里喝水。

甲骨文小景横书古人看见时隐时现的虹桥,于是浮想联piān(),把它看作有灵性的龙蛇类的神物,能够低头喝河水。

有人把它描述成两边各有一个头的神兽。

“虹”字最原始的写法就是对这种神兽形象的描绘。

后来,人们才把它改成了更容易读写的形声字,用“工”旁表音,用“虫”旁表意。

早期古文字里与天象、岁时有关的字身上有很多故事,这些字的形体特征和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观察和认识。

我们不仅能从中_______到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古人探索自然奥秘的恒心,以及_______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的不懈努力(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文字记载.()浮想联piān()(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延续领会寻求B.延续领略寻找C.延伸领会寻找D.延伸领略寻求(3)语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答案】(1)①.zǎi②.翩(2)D(3)身上有故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①空,记载(jìzǎi):把事情写在书册上。

②空,浮想联翩(fúxiǎng lián piān):形容一个又一个想法不断地涌现出来。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①空,“延续”的意思是:持续;继续。

“延伸”的意思是:延长伸展。

结合句子“饮于河这句话说的是有一道彩虹出现在北边的天空中”“一直”“到黄河里喝水”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彩虹”的意义延长伸展到黄河里喝水。

(word版)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文档

(word版)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文档

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A〕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花圃〔pǔ〕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g〕...B.稽首〔qǐ〕喑哑〔yīn〕吹毛求疵〔cī〕...C.慰藉〔jì〕枯涸〔hé〕骇人听闻〔hài〕...D.狡黠〔xiá〕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解析:A项,“棘手〞应读作“jíshǒu〞;C项,“慰藉〞应读作“wèiji è〞;D项,“锲而不舍〞应读作“qièérbùshě〞。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为难威摄广袤无垠B.荒唐孪生迫不急待C.亵渎真谛恪尽职守D.愧作褶皱咫尺天涯〔解析:A项,“威摄〞应写作“威慑〞;B项,“迫不急待〞应写作“迫不及待〞;D项,“愧作〞应写作“愧怍〞。

〕3.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兰州人对黄河奇石的喜爱表达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妙在。

A.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栩栩如生B.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浑然天成C.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千姿百态D.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浑然天成〔解析: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

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结合句意可知答案选D。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局部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的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平安焦虑的表达。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问题〞;B项语意重复,应删除“因为〞;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而是〞改为“更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中考语文传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

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

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

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

“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

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

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

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

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

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

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

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

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

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

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

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

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

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

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

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

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

”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

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

在派系
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矾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幽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6分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分
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A项“热爱耕种”属主观臆测。

C项“歼灭”错,原文是“击溃”。

E原文“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中的“此”指的是“1946年被委任为高参”后。

2①战前准备充分: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准备。

②士兵作战勇敢:刘放吾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秉承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

③部队训练有素:刘放吾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训练士兵,而且三个月一次实弹射击,士兵们射击命中率达到七成。

先概括再阐释,每点2分,共6分
3①从内容上看,刘放吾引用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既传达出“不顾身”的热血忠诚,也表现其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②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

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
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

每点2分,共6分
4①淡泊名利的态度;②踏踏实实的作风;③卓越的军事才能;④誓死报国的决心⑤对读书的热爱。

每答出一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给满8分为止。

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