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一改革与制度创新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答案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答案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度改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上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2)材料二中的“改变”是由谁领导的?为什么说这种“改变”是正确的?(3)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者、改革结果等方面分析上述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经有相同的经历与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后又于19世纪末,以日本为师,提出变法图强,企图挽救民族危亡,结果同样以失败而告终。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的共同命运是什么?中国在19世纪末向日本学习,掀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明治政府改革有什么显著特点?结果如何?(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的不同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 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综合提升课大概念一改革创新-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

综合提升课大概念一改革创新-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

材料三 商鞅变法损害了贵族的利益,故一开始就遭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在变法过 程中,贵族继续抵制,还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峻法坚决打 击。……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气焰。 材料四 迁都建议在北魏朝廷引起巨大震动,遭到许多鲜卑贵族大臣的反对。北魏 孝文帝(拓跋宏改为元宏)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还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促 进了民族交融。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私人开垦荒地即归私人占有”“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 团的世袭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为“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采取的措 施包括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 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2)题,据材料二“北魏实行改制时,在都城建制 方面除依循古礼外,还参照并仿效了南朝的做法”可知,北魏都城建制体现了民族交融。据北 魏时期体现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等回答即可。第(3)题,属于 开放性试题,围绕标题“毅力勇气•破旧立新”,寻找材料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如材料三中的“在 变法过程中,贵族继续抵制,还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峻法坚决打 击”以及材料四中的“遭到许多鲜卑贵族大臣的反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为元宏)力排众 议”等信息去论述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改革者必须勇敢地与顽固派作斗争,才能使改革取得 成功,从而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毅力勇气•破旧立新”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答:题目:毅力勇气•破旧立新。 论述: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守旧势力的利益,这就需要改革者拥有强大的毅力和魄力。商鞅变 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商鞅变法措施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措施——废除 旧贵族的世袭特权。这损害了贵族的利益,从“一开始就遭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在变法过程 中,贵族继续抵制,还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律”,乃至最终商鞅被车裂而死,都反映出贵族的强 势及对变法的阻挠与抵制。孝文帝改革同样如此,鲜卑贵族反对改革措施,甚至孝文帝的儿 子也极力反对。但是,商鞅和孝文帝力排众议,勇于和反对者作斗争,破旧立新,使改革得以 进行,并取得成功。可见,改革者必须勇敢地与顽固派作斗争,才能使改革取得成功,从而顺 应社会发展潮流。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制度创新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制度创新ppt

3、中央集权制
(秦始皇首创) (汉武帝大一统)
自称皇帝,至高无上的权 ⑴皇帝: 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丞相(行政) ⑵中央政权: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⑶地方:
郡县制
历史线索:制度
秦 统巩 治固 的和 措维 施护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政治 集权制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 思想 焚书坑儒 军 北 北修长城拒匈奴 事 南 南通灵渠平越疆
历史线索:制度
商鞅变法背景:
中国社会在发生历史巨变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 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 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历史线索:制度 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土地。
历史线索: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发展:
1、秦:郡县制 2、西汉:分封与郡县制并存。
刘邦为了战胜项羽,取得一批将领对自己 的支持,分封异姓王。成功之后立即削平 了异姓诸侯王。 “惩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分封同姓王。 “七国之乱”p54。“推恩令”
3、西晋:分封与郡县制并存。八王之乱p79
历史线索:制度
历史线索:制度
2、
分封制
(西周)
县制
(战国商鞅变法)
郡县制
(秦朝)
历史线索:制度 西周的 分封制内容: 周天子
周王根据血缘关 诸侯 系远近和功劳大 小,将宗亲和功 臣等分封到各地, 卿大夫 授予他们管理土 士 地和人民的权力, 建立诸侯国。但 平民 向周王进纳贡物, 奴隶 西周等级示意图 服从周王调兵。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训练课件)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训练课件)

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蕴含智慧: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原料易得,纸张成
本低;造纸方法易于推广,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问题1:请你仿照李华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补全下边卡片 空白处的内容。(3分)
12345678
人物:贾思勰
生活时代: 北朝(1分) ⁠
人生目标:造福百姓
主要贡献: 撰写《齐民要术》(1分) ⁠
A. 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 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12345678
点拨:根据表格内容信息可知,前秦苻坚和北魏孝文帝都 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如重用汉官、立学校、传授汉 文化、改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等,这些政策促 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因 此,这些政策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正确。儒学 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尊崇儒术”之后,排除A; 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排除B;休养生息 政策强调的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与表格中的汉化政 策无关,排除C。
期末复习提升——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
项目
概况
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选举 禅让
标准:贤德之人 (德才兼备); 继黄帝之后,用“禅 制
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世袭 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 制 下”变成“家天 下”, 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项目
概况
中央 集权 制度
西汉 巩固
汉武帝采纳“推恩”建议,解决了王国问 题;建立刺史制度;实行尊崇儒术,使儒家 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 柱。 影响: 巩固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三 改革与制度创新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三 改革与制度创新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 权,C项不恰当。
9.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战国历Biblioteka 的是( C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牛耕进一步推广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人
10.[2018考•南查京郡中县考制的]《作史用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 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B )
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12.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等民族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C )
A.商鞅
B.张骞
C.北魏孝文帝
D.班超
13.最近热播的历史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引起人们的广泛
关注,下列史料不能被导演组采用的是( C )
A.儒生的社会地位较前朝大大提升
B.地方上刺史权力较大 C.少数民族鲜卑人穿上汉服 D.昭君出塞的故事广为流传
封国人口和封国辖郡都要
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
多于中央
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而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
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他采 用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即允许诸侯 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推恩令的 实行,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图二中商鞅舌战的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商鞅变 法内容中的哪一项措施让他们最为恼火?分析这次变法与 秦始皇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有什么关系。 奴隶主阶级。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 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改革专题(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改革专题(共21张PPT)

点 (一 ) 建构思维导图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秦朝建立
(公元前221年)
北魏统一北方 (439年)
北魏迁都洛阳 (494年)
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 ) 建构思维导图
1、秦国落后 生产力发展
商鞅变法
秦国强大
2、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促进民族融合
(二)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 改革
• 2.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秦孝公死后,商 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 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商 鞅和孝文帝的什么精神品质? 说明了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用策略达到目的。
体现了他们敢于破旧立新、坚忍不拔的毅力、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
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据材料三,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为什么 他要这样做?
迁都洛阳;洛阳是古都,汉文化高,有利 于政权的封建化。
• 2.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 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 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在,直 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
(三)改革中体现了商鞅和孝文帝的什 么精神?
• 1.商鞅变法曾遭到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极 力反对,商鞅在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他们进行了一 场激烈的辩论,并且“立木为信”坚决变法。北 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 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他假装南征坚 决改革。

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

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
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改革与制度创新
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
概况
戊戌变法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 最终失败。
俄国农奴 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 革
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首先把经济改 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效果,80年代后 期,又把改革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使苏 联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 危机加剧。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匈牙利改革
1956年,卡达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 革和调整,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没有 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后期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改革与制度创新
改革
概况
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在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 局部调整,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
到改善,稳定了社会秩序。
改革与制度创新
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921年,列宁面对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新经济改革 不满,开展的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改革促进了
伯利克 公元前5世纪后期,伯利克里在雅典进行民主改革,雅典民主 里改革 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
商鞅 变法
概况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改革与制度创新
改革
概况
Hale Waihona Puke 北魏孝文 帝改革公元4世纪前后,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进行改革,加速 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三 与制度创新习题课件 人教

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三 与制度创新习题课件 人教

性质
北魏 _孝__文__帝__ 改革
公元5世 纪
学习汉族先 进文化,巩 固统治
少数民族封建 化改革
主要内容
影响
迁都洛阳,使用汉语; 促进了__民__族__交__融__,
改穿汉服;采用汉姓;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主题二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确立/实 制度
行的时期
概况
意义
尧舜禹时 期
禅让制
秦朝 郡县制
历代王朝地方行
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
政的基本模式
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确立/
实行的 制度
概况
意义
时期
___汉__武__帝___时期,为了解决
西汉
“推恩 地方诸侯王的威胁,颁布“ 中央大大加强
令”、 刺史制
推恩令”,使侯国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
了对__地__方____

小。还建立刺史制度,监视 的控制

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
扩大_统___治__范__围__;确
制 王__调___兵_____。受封者可以在自己 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
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代的贵族 级制度
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确立/实 行的时

制度
中央 秦朝 集权
制度
概况
秦实现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 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中央集权制
5. 【原因探究】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 是( )
A.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 诸侯争霸 C.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