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2)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高考文言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高频词汇汇总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法律类末减:比死一、刑降一等,死缓。

1.古代刑法: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槛阱、圜墙:牢房;仗:杖责,用棍子打。

二、官职人物类: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特征:特别征召。

汉代无科举,)髠(kūn:削发,剃光头。

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

皇帝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刖:砍脚跟官。

特,公牛。

敕:皇帝命令。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

治所:地方2. 法律名称:政府所在地;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指法律;三尺:假、理:代理;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假节:手及第:中举;班赐:皇帝的赏赐;不可推翻。

、刑具:3 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桎:脚镣;梏:枷锁;关三木:升官、降职了:枷:手铐;陟:升官。

授、拜:第一次当械:笼统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擢:升官。

迁:是右迁的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之刑具;索:绳子,捆人;官;转:是右转的省省略,升官;左迁:降职;钳:束颈的铁圈。

略,升官。

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4廷尉:汉代中理:秦代法官。

、法官: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央法官;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

出:议曹:办案人员;大掾吏:牢头,狱卒;右尊贵。

黜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从京城调到地方。

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辟:征召。

:罢免;(绌)坐镇:镇守边关;元城旦::、5罪犯名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谋:主犯。

三、常用实词从而加功:从犯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1.6、法律方面的词语:隐居。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词语归纳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词语归纳

⾼考语⽂复习⽂⾔⽂⾼频词语归纳 ⽂⾔⽂阅读教学中,学⽣除了熟练掌握《教学⼤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外,还应该关注⼀词多义、古今异义及通假字等⽂学现象。

下⾯店铺给⼤家带来⾼考语⽂复习⽂⾔⽂⾼频词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语⽂复习⽂⾔⽂⾼频词语(⼀)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些相关的政事,实⾏⼀定的政策,会引起各⽅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

1.诣:到,去。

2.劝:①⿎励,奖励;②受到⿎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步⾛,跑;⼜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告诉,报告。

常⽤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说坏话。

⾼考语⽂复习⽂⾔⽂⾼频词语(⼆) 1.害:嫉妒。

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 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往往是最⾼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点,阅读时就不⾄于认为下⽂中国君和主⼈公发⽣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之事可得闻乎”。

3.折:指斥,指责,驳斥。

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5.党:偏袒,伙同,包庇。

6.矫:假托,假传。

7.质:作⼈质;抵押。

8.次:①临时驻扎(⽤于军队);②住宿,停留(⽤于个⼈)。

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1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惩罚意义的词语。

1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12.多:赞扬,欣赏。

“⾼、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1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考语⽂复习⽂⾔⽂⾼频词语(三) 1.乡,通“向”:“侯⽣果北乡⾃刭”(《史记·魏公⼦列传》)。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役,苦力。

髠( kūn):削,剃光。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用朱色。

刖:砍脚跟:挖膝盖骨劓:割鼻子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据法律;:案件;具:理完,案件完放入宗卷,易不可以颠覆。

3、刑具:桎:脚;梏:手;枷:枷;关三木:手足都上刑具,明是重犯。

械:之刑具;索:子,捆人;:束的圈。

4、法官:理:秦朝法官。

廷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代地方法官;功曹、曹:案人;掾吏:牢,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有司、案司;相关法律部。

5、犯人名:城旦:正在服苦力的犯人。

元:主犯。

进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拘:捉拿;:捉拿。

(今将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抓住;株:株;:依法制裁,之于法;:或许批;榜、杖:杖;:告状;鞫:;:治、治理;:威,震;劾:劾,当面揭罪行;:揭人的私;勘:;:款。

金:金;楚:难过;坐:因⋯⋯犯法;当、:裁决;趣:通“促”敦促;“趣”小步快走;:或通“ ”,意冲犯;末减:比极刑降一等,死。

究:追;罔加:受法律制裁;阱、圜:牢房;二、官人物:特点:特征召。

代无科, 以地方官荐,孝廉,“秀才”即秀的人材。

皇帝或派人观察,而后合格者派牛来接其当官。

特,公牛。

敕:皇帝命令。

笏:朝板;:官腰,借指当官的人。

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么多;假、理:代理;班:皇帝的;及第:中;假:手中的符;官廨:官家属的住;升官、降了:擢:升官。

陟:升官。

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掉旧升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是右的省略,升官。

左即左迁,降;古代右比左尊,在上坐相反,指清代,才是左比右尊。

斥:被皇帝斥,降。

出:从京城到地方。

入:从地方到京城当官;黜():免;辟:征召。

坐:守关;三、常用1.:官告老;女子出嫁,宿;居。

2.不谷:寡人,侯王的自称。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考高频词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考高频词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考高频词汇总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考高频词汇总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考高频词汇总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内容为史传散文。

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

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

“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催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揭。

9.白:告,告。

常用于官吏之。

10.短:言,坏。

11.害:嫉妒。

12.:①听,听;②使知道,告⋯⋯知道。

于②要特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治者——国君,化了一点,就不至于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生的事件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来了呢?其就是“〞字在起作用。

如“桓晋文之事可得乎〞。

13.折:指斥,指,斥。

14.:①,怪;②,辞。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假托,假。

17.:作人;抵押。

18.次:①扎(用于);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品或税〕——由“送、运〞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表示意的。

21.坐:①因⋯⋯犯罪或,触犯;②,定罪。

○3因。

22.多:,欣。

“高、〞等字,假设,就是意,也意此。

23.少:批,,看不起。

是一些常的音。

我根本可以按照官行、他官〔官〕反、社会价三个面来掌握。

二、得重的特殊音1.:案件,案情。

:管案件。

2.脱:①副,表推,也、或;“事既未然,脱可免〞。

②,表假,倘假设、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考或官考核的等,如“高第〞就是高的等。

〔独的“最〞也可表示等〕4.独:假设在疑句中,表反,道、怎么。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推荐文档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劓:割鼻子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7.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二、官职人物类:特征:特别征召。

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

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

特,公牛。

敕:皇帝命令。

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

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升官、降职了:擢:升官。

陟:升官。

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

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诛:杀或者批评;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榜、杖:杖责; 讼:告状; 鞫:审问;一、 法律类 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摄:统治、治理; 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 讦:揭发别人的隐私; 勘:审查; 徙:做劳役,苦役。

劓:割鼻子髠(kūn ):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 2.法律名称: 赎:罚款。

赎金:罚金; 楚:痛苦;坐:因……犯罪; 当、论:判决;三尺:指法律; 按律:依照法律; 狱:案件;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 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究:追查;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 不可推翻。

3、刑具: 罔加:受法律制裁; 槛阱、圜墙:牢房; 桎:脚镣; 7.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1.诣:到,去。

梏:手铐; 枷:枷锁;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 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 功曹、议曹:办案人员; 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 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 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 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 在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二、官职人物类:特征:特别征召。

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

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

特,公牛。

敕:皇帝命令。

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

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升官、降职了:擢:升官。

陟:升官。

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

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

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

出:从京城调到地方。

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三、常用实词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

例:晚有儿息5.黑衣:贫民百姓,布衣。

6.古代衣服颜色有等级:黄,宫里,龙为皇帝、太子。

紫,图案为龙是诸侯,图案为蟒是非血缘王。

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

绿,县令。

白,读书人,白衣秀..;. 士。

蓝灰黑,老百姓。

赭,级别最低,褐色,泥土色。

赭衣,囚犯。

7.厄、卮,斗:古代酒杯。

8.箪:食具,笊篱。

9.唱喏(rě):打招呼。

10.抚礼:鞠躬。

11.敛衽:把衣服收拾好,表示严肃庄重的样子。

12.簪笔:敬礼。

13.磬折:鞠躬弯腰。

14.却行:后退几步,倒退而行。

迎聘礼貌。

15.侧行:侧身而行,表示恭敬。

16.避席:站起来迎接客人。

17.拂席:请客人入座。

18.稽(首):磕头。

19.上寿:敬酒祝寿。

20.谒:拜见。

21.赍:赠送。

22.赉:奖赏。

23.便避:低眉顺眼的样子。

24.聘:皇帝派人拜见诸侯,反义词是朝、觐。

25.贽:见面礼。

26.贷:借入出(钱粮);推卸,例责无旁贷;饶恕,宽恕,例严惩不贷。

27.访:寻问。

28.引:拉;延请;邀请。

29.次:驻扎;顺序。

30.易:交换;改变;看不起。

31.诟、詈、骂、谩:骂。

32.辄:往往,就;总是。

33.每:常常;每当。

34.遣:派遣;打发。

35.适:到;刚才;适逢。

36.第:只、仅仅;住宅。

37.微:如果没有;地位低下。

38.格:打斗。

39.冀:希望。

40.幸:皇帝到某地。

41.被:遭受,例如被冰雪。

42.吊:慰问,例形影相吊。

43.知:掌管;治理;担任;了解;懂的;明白。

44.谨:小心谨慎。

45.厄:穷困不得志;处境艰难。

46.穷:不得志。

47.猎:打猎。

有时候是打仗的委婉说法。

与“畋”一样。

48.白:告诉。

49.进退:做官,隐居。

50.弭:消除。

51.寻:不久;长度单位。

52.科索:科敛,收税。

53.市:买、卖。

54.悉:全,都。

55.督:担任都督;统率,指挥;责备,责罚,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56.甫:刚刚;男子美称。

57.下车:到任,例下车伊始。

58.上车:登车,离任。

59.单车:单枪匹马;驾一辆车,形容轻车简从。

60.距:通“拒”,抗拒,抵御,把守。

61.从事、执事、视事:官职;有职守之人,官员。

视事,动词指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62.乞骸骨:告老还乡,请求退休。

63.亲:父母。

64.劭:劝勉,自强,例老而益劭;美好,高尚,例年高德劭。

65.赠:追赠,人死后,朝廷追封。

66.谥:谥号。

67.即:于是,就;如果;接近,靠近。

68.存:看望,问候,例存候(存问,问候);抚恤,恤念,例存抚,存劳;思念,想念,例存乡,存思。

69.稽:稽查,调查。

70.俾:使,让。

71.遽:立刻,马上。

72.亟:急迫。

73.输:交给,下级对上级才用。

74.齐:治理得好。

75.让:责备,批评。

76.阳:通“佯”,假装;山南水北为阳。

77.矫:假托。

78.曼词:美妙动听的话。

79.交趾:脚踩到脚,比喻使者来来往往。

80.用:假如;因为,例用是、用此(因此,从此)。

81.属:名词,类,例之属;若属,你们;属文,写作(连缀)文章。

82.类:雷同。

..;.83. 短:批评,诋毁。

84. 多:表扬,赞美。

85. 少:批评。

86. 过:拜访;责备,批评。

87. 特:仅仅,只不过。

88. 彰、旌、显:表扬,表彰。

89. 表:表彰;文体,奏章。

90. 引决:决,通“诀”;自杀。

引节,为节操而死。

91. 曾:竟然。

92. 委:交给,上对下委以重任。

93. 莫:没有;没有人(谁);通“暮”。

94. 数:天数,命运;多次;列举罪状,数落。

95. 顾:回头看;四下看;难道;只是,可是。

96. 诚:真实,真诚;真的,确实,实在;果真,如果。

97. 脱:假若,如果;或许,偶尔;甚,很;轻慢,疏忽。

98. 兹:这;现在。

99. 发愤:抒发郁闷。

100. 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101. 恨:汉代是遗憾的意思,唐宋是怨恨。

102. 怒:生气;振奋,怒而飞。

103. 嫉:恨。

104. 卒:最终;死亡;士兵。

105. 望:怨恨。

怨望。

106. 倾:超过,权倾一时。

107. 当:判决;抵挡。

108. 均:比较,均之二策。

109. 靡:倒下;后退;浪费。

不。

110. 竟:最终,完成。

争着,竞争。

111. 唯:希望。

唯君图之。

112. 遇:对待。

礼遇,厚遇。

113. 汤:热水。

114. 涕:眼泪。

泗:鼻涕。

115. 倨:傲慢。

116. 伐:攻打。

117. 枉:白白的;屈驾,“枉用相存”。

118. 无:通毋;无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19. 抑:还是,或者。

120. 资:钱财;资助。

121. 率:全部,一概。

122. 比:并列。

123. 勤:辛劳。

124. 鬻:卖。

卖官鬻爵。

125. 告籴(di ):到处买粮,到处借粮。

126. 粜(tiao ):卖粮。

127. 祛:去除病魔。

128. 却:使…退却。

129. 始:刚刚;才。

130. 对策:回答皇帝的提问。

131. 化:教化,教育。

132. 志:记。

133. 知:明白;通“志”,记住。

134. 管理:知……务135. 檄:讨伐别人的文章。

136. 速:招致。

例:始速祸焉。

137. 汗青:史册。

138. 牍、牒:官府公文。

139. 帙:书信。

140. 见访:访问我。

见,我。

141. 不敏:谦辞,意为“不聪明的我”,例:敬谢不敏。

142. 不腆:谦辞,意为“不害臊的我”。

143.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

144. 钧座:相当于阁下,敬称。

足下:平级或低一级。

145. 走狗:狗,飞鹰走狗。

146. 丈人:老年男子的尊称。

147. 坟:汉代的意思是土堆。

坟典:典籍。

148. 抚:安抚。

149. 中国:中原地区。

陕西属于关中,函谷关以东才是中原。

150. 烈士:性格刚烈的人。

151. 可怜:可爱,例:可怜体无比。

可惜,例可怜焦土。

152. 徇:通殉,为……而死;砍头示众。

153. 爪牙:得力助手,褒义。

154. 无赖:褒义,活泼可爱。

小儿无赖。

155. 逢迎:热情迎接。

156. 党:贬义,结党营私;乡党。

157. 御:统治,例振长策而御宇内。

158. 如:到,往。

159. 北:失败,败北。

160. 营室:秦以前指简易的房子,后来成为宫殿。

161. 墅:唐以前是简易的房子。

..;.162. 忤、逆:冒犯。

163. 爱: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164. 渠:他,例如:渠会永无缘。

165. 敝:破旧。

166. 义:坚持道义,讲正义。

167. 国:国都。

诸侯,有国有家。

168. 从:使……跟从 169. 奇:以……为奇。

170. 盖:发语词,大概,原来。

171. 谤讥:背后议论。

172. 劝:勉励。

例:劝课农桑。

劝学。

173. 寻常:长度单位。

174. 见:被;我。

175. 别:另外的。

176. 致:招来,招致。

177. 信:讲信用;通“伸”,伸张。

178. 惮:害怕。

179. 某:自己,我。

代词,这里。

180. 壁:驻扎;壁垒。

181. 仓廪:粮仓。

182. 县官:官府;朝廷。

183. 翕然:纷纷的。

如翕然称快。

184. 愿:愿意;希望。

185. 恤:体恤。

186. 许:赞同;左右。

187. 并:一起。

188. 权:暂且(代理),权且,权宜之计。

代理:摄、署、假、监国。

189. 褊biǎn:心胸狭窄。

190. 壮:不讲道理。

191. 私:偏爱。

192. 窃:私下暗暗。

193. 讽:劝谏讽喻。

194. 厅事:办公室。

195. 涉猎:读书的范围。

196. 罪:治罪。

197. 向:先前,从前;假使。

198. 行、且:将要。

199. 制诰:皇帝的命令。

200. 省:反省,省亲。

201. 叹息:赞叹。

202. 祭酒:官员,相当于校长。

203. 去:离开;距离。

204. 造:到……去,造访。

205. 黠:狡猾,聪明。

206. 孤:死了父亲的孩子。

鳏寡孤独:207. 雅宜:应该。

208. 伺:窥伺,有企图。

209. 讫:完,收讫。

(迄:到,迄今) 210. 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211. 克:攻下来。

212. 但:只。

213. 没:通“殁”214. 俄:不久,俄而。

215. 无何:不久。

未几,不久。

既而,已而。

216. 乘:登上。

217. 书记:最小的官。

218. 妻:嫁给,将女儿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