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最后一片叶子》生命的思考

《最后一片叶子》生命的思考

《最后一片叶子》生命的思考《最后一片叶子》这个题材广为人知,是故事中的一片叶子代表一段美好生命的寓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枯萎中的老人,他看见窗外树上只剩下一片叶子,于是他开始思考有关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这个故事引发了许多关于生命的思考。

首先,故事中的老人的生活即将走向终点,他对于自己生命的存在感充满了怀疑和不安。

这让人们想起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生命的存在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就像叶子在风中摇曳,我们都明白生命的宝贵。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努力生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

其次,故事中的老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没有价值,因为他感到自己已经不再被人重视。

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老年人的态度。

我们应该更关注和尊重老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陪伴。

生命没有了关爱就像是失去了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给予他人温暖和关心。

另外,故事中的老人发现窗外只剩下一片叶子,他开始反思死亡的存在。

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事实,它的到来就像剥夺了我们一切。

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对死亡感到恐惧。

相反,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并充分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死亡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故事中的老人追求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创造生活的价值。

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用剩下的生命去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这表明了人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精彩和有意义。

总结起来,《最后一片叶子》这个故事引发了许多关于生命的思考。

它教会我们珍惜生命,关注老年人,积极面对死亡,以及追求梦想。

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拥有它的每一天,并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它的价值。

所以,让我们从《最后一片叶子》中汲取力量和启示,去过一种更加有意义和美好的人生。

“木桶故事”引发的思考

“木桶故事”引发的思考

“木桶故事”引发的思考A:年轻的我总是为后进生的管理而发愁,总是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总是认为他们一无是处,总是认为他们老给班级摸黑,总是给自己添乱、惹是生非,总是认为他们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快等等。

然而,但我读了“木桶的故事”之后,我才梦如出醒,才知道“野百合也有春天”,后进生也有美丽的春天与阳光。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位挑水工用两只木桶挑水,其中一只水桶有裂纹漏水,从小溪到他家有很长一段路,因此挑水到家时,每次只剩下半桶水。

而另外一只完好的桶到家时,总是满满的一桶水。

有一天,有裂缝的那只木桶对挑水工说:“我真感到羞愧,我想向你道歉,长时间来,我只能运半桶水,使你的工作价值得不到完全的体现。

”挑水工说:“别在意,我们一起出去走走。

”在挑水工的引领下,他们来到了每天挑水经过的路上,看到路边有美丽的花朵,高兴极了。

但是,不一会儿,有缺陷的木桶又悲伤起来,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因为它漏掉了一半的水。

挑水工问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只有你这一侧有鲜花,而另一侧没有?那是因为我知道你漏水,于是就在这一侧撒了些花种,而正是你漏出的水浇灌了它们,我才能采到美丽的花,装饰我的房间。

”(——参考《班主任》杂志2006 年第三期)敏感的我认为,肯定在挑水工的路上有一边长满了野草。

但我看完这个故事,才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才感到后进生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

只是我们不像挑水工那样壑智而已。

从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以下几点:首先,挑水工的聪明。

可以这样讲,挑水工是一个智者。

他有一颗宽容的心,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正是他的壑智,才让“裂缝的木桶”燃起重新评价自己的力量,重新拾起失落的心。

挑水工的做法,给教育后进生的方法上开启了一扇窗户:1、作为班主任应该多观察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后进生没有任何压制、监督、讽刺的状况下了解他们真实的自我,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扬起他们的希望风帆。

例如:后进生的一次作业进步、帮老师擦黑板、帮班长抱作业等等一些小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表扬。

语文《渔夫的故事》课后反思

语文《渔夫的故事》课后反思

语文《渔夫的故事》课后反思《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深富哲理和思考的文章。

通过描写一个渔夫的故事,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生活,追求真正的幸福。

在这个故事中,渔夫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他每天可以自由地去钓鱼,过着悠闲而自在的日子。

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位游客,他告诉渔夫,“你可以多钓一点鱼,然后把钓到的鱼卖掉,你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渔夫疑惑地询问:“然后呢?”游客告诉他,“然后你可以慢慢扩大生意,雇佣其他人来帮忙,最终你可以拥有一个大渔业帝国。

”渔夫问道:“然后呢?”游客继续说:“然后你就可以退休,过上幸福的生活。

”渔夫听完后,只是微笑着说:“我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渔夫的智慧和洞察力。

他拥有一种纯真的心态,知道如何去享受生活。

渔夫过上了充实而自由的生活,拥有真正的幸福。

而游客虽然有钱有权,却没有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故事通过这种对比,告诫我们追求真正的幸福,不要被功利和虚荣所迷惑。

我深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反思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大,很容易迷失方向。

我们常常被功利和物质所左右,追求名利和金钱。

一方面我们努力工作,赚取更多的钱,追求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也渴望自由和享受,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然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富足,而是源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渔夫拥有的那种自由和快乐,不是金钱能换来的。

虽然他的生活简单,但是他有信念,有热情,有梦想。

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用心去做,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

我意识到幸福并不是追求物质的过程,而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用心去做,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当我们真正追求自己内心的渴望,而不是随波逐流,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从这个故事中,我还学到了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忽略了眼前所拥有的。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享受生活中的小喜悦,感激身边的人和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心得感悟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心得感悟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心得感悟5篇第1篇示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卖火柴的经历。

这个小女孩的遭遇让人心碎,但也启发了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女孩,她身无分文,只能靠卖火柴来维持生计。

在漫长的冬夜里,她挨饿受冷,但一直坚持着卖火柴,希望能够卖出去几根换取一点食物和温暖。

然而她的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最终在饥寒交迫中离开了人世。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情。

在这个世界上,贫穷和苦难无处不在,有些人没有选择的能力,只能默默地承受着。

小女孩的命运让我意识到,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别人眼中我们或许已经很幸福了。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的不公,却很少去想象比我们更不幸的人,这种自私和狭隘的心态让我们失去了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

正是这种残酷的现实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小女孩虽然在世上无依无靠,但却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在最后的时刻,她看到了父母的微笑,得到了温暖的拥抱,被带入了一个完全没有苦痛的世界。

这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磨难并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更美好生活的一个过程。

只有经历过困难和痛苦,我们才能更加珍惜幸福和快乐。

故事最后一个场景更是让人动容。

小女孩在死去的瞬间看到了父母的微笑和拥抱,被带入了天堂。

这让我明白,即使在生活的最艰难时刻,只要我们心存善意和希望,就会得到对应的回报。

无论是对他人还是自己,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总会有一道光照亮前行的路。

通过这个童话故事,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也明白了坚持和希望的重要性。

无论生活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心存善意和希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愿我们都能像小女孩一样,在生活中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拥有一颗善良坚定的心,用爱洒满每一个人生活。

朝花夕拾中的故事中有哪些对人生的思考

朝花夕拾中的故事中有哪些对人生的思考

朝花夕拾中的故事中有哪些对人生的思考《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思考的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描述人物的遭遇、社会的现象以及鲁迅先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将从几个故事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探讨和思考。

故事一:《阿爸的笔》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回忆起自己父亲为他买笔的情景。

父亲虽然家境贫寒,但为了让作者能够读书,仍然竭尽全力购买了一支好笔。

这支笔象征着父亲对儿子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之爱是无条件的,他们为了子女的未来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同时,作为子女应该珍惜这份深情厚意,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

故事二:《狗的生活》这个故事以一只狗的视角展示了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狗生活的描写,鲁迅先生暗喻了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在狗的眼中,人类是残酷而无情的,而他们自己则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

这个故事让我们反思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它也提醒我们要对待一切生命都要充满同情和善意。

故事三:《理财》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人提醒富人节省开支的故事。

在故事中,这位贫穷人明白财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他告诉富人要想过得幸福,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财富,而是要学会满足和知足。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启示,人生并非仅仅追求物质上的富裕,而是要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关注内心的满足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故事四:《亲戚》这个故事通过讲述亲戚之间纷争的经历,揭示了亲情和亲戚之间的关系复杂性。

在亲戚关系中,有时亲情的亲密会被利益冲击,使人们之间产生误解和隔阂。

但与此同时,亲戚间的关系也具备了特有的温暖和纽带作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亲情是需要珍惜和维系的,同时也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亲戚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以和谐的思维去处理这些关系。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生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思考。

这其中探讨到了父爱、人性、社会现象、财富和亲情等方面的主题。

作文一个故事一个瞬间引发的哲理思考

作文一个故事一个瞬间引发的哲理思考

作文一个故事一个瞬间引发的哲理思考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街上的行人像是蜂蜜罐里的蜜蜂,忙忙碌碌,热闹得很。

突然,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看见了一位老奶奶,她坐在那儿,手里捧着一大篮子苹果,神情淡淡的,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

说实话,那时候我正心烦意乱,想了很多事情,生活啊工作啊,总是让我觉得有些压抑。

但是,我忍不住好奇,走上前去,想知道这位老奶奶究竟在想些什么。

“奶奶,您这里卖苹果吗?”我问,心里想着,这可不能错过了美味的苹果。

老奶奶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小伙子,苹果卖不卖倒是无所谓,重要的是,这些苹果都是我亲手栽种的。

”哇,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震,种苹果的技术可是个活干!我想象着她每天早起,挑水浇地,那种坚持不懈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我坐在她旁边,开始聊起来。

老奶奶跟我说,她的苹果可不是一般的苹果,里面有她满满的回忆和爱。

每一个苹果,都是她为家人、朋友准备的礼物,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一点甜蜜。

哎,听着听着,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温暖。

就像是温暖的阳光洒在了心头,直直地暖着我有些冰冷的灵魂。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跑过来,眼睛一亮,直勾勾地盯着篮子里的苹果:“奶奶,我可以要一个吗?”老奶奶笑了笑,递给她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笑容甜得像苹果糖。

小女孩接过苹果,兴奋得像是获得了宝藏,嘴里咂咂舌头:“谢谢奶奶!”这一幕让我有些愣,原来一点小小的苹果,竟然能让人如此开心。

我想起自己的生活,常常被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事缠住,忽略了许多温暖和快乐的瞬间。

“其实,生活就像苹果,有酸有甜。

”老奶奶突然冒出一句,让我一惊。

这话听着简单,却透着哲理。

她接着说,人生中总会经历一些苦涩的时光,但坚持下去,总能收获那份甜蜜。

哇,真的是一语道破天机!我像个孩子一样,点点头,心里默念:“这老奶奶真是个哲学家!”眼看着小女孩吃着苹果,乐得如同飞起来的小鸟,我心里也涌起一种幸福感。

那一刻,我意识到,生活其实没那么复杂。

就像那老奶奶和小女孩,他们用一个苹果就能传递出爱的美好。

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讲解

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讲解

:
材料一:14世纪末期,明朝的万户 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 可惜,一声巨响,火箭爆炸了,万 户消失在了火光和硝烟中…… 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 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为纪 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 名为万户山。
万户升天
材料二: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不断突破了一 系列核心技术。从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 进水平的载人飞船,到可靠性、安全性分别 达到97%和99.7%的运载火箭……一系列新 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不是我国航天人 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
材料三:神六虽然成功了,但还有很多技术 未能攻克,比起美国的载人飞行,还是有很 大的差距。为了追赶,按照我国的载人航天 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实现载人航天 飞行之后,将继续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实现 在太空的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 的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将来还有更 高的目标……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靠什么? ☆我国自主创新的航天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过了几日,李老汉家也来了客人,就到张家 借了一只竹笋。事后,李老汉拿着一 根竹竿到张 家说:“还你竹笋,只是老了点!”
这个故事,讽刺了张某什么样的处事方法?
依 据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 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 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 求
我们分析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 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 要了解事物的“来龙”,以深刻理解事物 的现状;要看到事物的“去脉”,以正确 把握当前的行动。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嫦娥奔月 万户升天
神舟系列
嫦娥一号 空间站


现 在
(实现 阶段)

《抱薪救火》读后感

《抱薪救火》读后感

《抱薪救火》读后感
《抱薪救火》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采取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导致问题更加严重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们明白了要正确地面对问题,不要采取错误的方法,以及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

在故事中,那个人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终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这说明,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正确地认识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在故事中,那个人虽然失败了,但他最终还是通过吸取教训,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说明,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这个故事还让我们认识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那个人之所以能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因为他进行了自我反省。

这说明,自我反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要学会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地提高自己。

这个故事还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故事中,那个人虽然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但最终还是通过吸取教训,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说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把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各自在荒漠中栽下了一片胡杨树苗。

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就来浇一次水,雷打不动;而另一个人则悠闲得多,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看看。

人们都说他的树苗成不了材。

一天,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肆虐了一夜。

令人吃惊的是,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大部分被狂风刮倒了,而另一个人的树几乎没有被风吹倒的,甚至吹歪的都没有。

读到这里,我迷惑了,不是说天道酬勤吗?难道辛勤浇水施肥是个错误?后来才知道,原来树也有惰性。

你经常给它浇水,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于是就经不起风雨。

而你待到它成活了,不怎么给它浇水,它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于是它们都枝繁叶茂。

人们常说“十年种树,百年树人”,其实种树与教学,说的是一个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也时常如此辛勤“浇水施肥吗”?比如我们这次月考中诗歌默写丢分甚多,要知道这是我们常抓的一个练习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询问学生,他们也支吾,不得要领,今天读了这个故事,恍然有些醒悟:我们就像那个三天两头去浇水的人,反复的练习会让学生思维出现断点,而我们不是勤于指导就是精于分析,丝毫不给学生“愤”与“悱”的机会,不给学生体验的空间,而后果就诚如王夫之所说“若教则不愤而启,不悱而发,喋喋然徒劳而无益也。

”非但是徒劳无益,甚至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伤害。

久而久之,原本趣味盎然的乐园也就成了学生痛苦的泥沼。

还记得在讲《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时我想让学生明白一些表现手法和写作文的一些技巧,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你喜欢这篇课文那些片段,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们很快就举出喜欢的片段,但喜欢的理由却多种多样,但很少说出有哪些表现手法,我只能作一番指导,比如铺垫的作用,比如渲染的好处等等,给他们一个固定的表达公式,学生们好像是豁然开朗了,都兴奋不已的说出以下的几个片段写法,这番指导立竿见影令我也兴奋,觉得难点就这样被轻易突破了。

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一块知识的面包让我咬碎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他们还有可能品尝到语言的灵动和形象吗?诚如种树人给树浇水施肥一样,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思维之根就不会也没机会往深处扎,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就处于等待的状态中。

他们体验不到语言里的形象和感觉,怎么会运用语言和喜欢语文呢?这样的枯涩的课堂怎能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学生没了兴趣只是机械的应付试题,怎会有灵动的语言表达呢?怎么会有好的习作出现泥?
我深深的反思:绝不能急功近利的为应对考试而把学生教成答题的机器。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第斯多德语)当今的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决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和创造。

因此,课题中的教材解读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发挥,
并引领学生往更为深入的地方扎下思维之根,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不是“每隔三天就来浇一次水,雷打不动”,滋长学生思维的惰性。

唯其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发展之路上经得起风雨,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