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系统基础知识精彩试题(1)

合集下载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1年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判断题 1. 完善土地市场就是要将土地市场发展成为完全的市场。

() 2.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土地市场不是实物交易意义上的市场。

() 3.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而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

() 4. 土地是一种非消耗性资源,因此土地在利用上具有永续性,这种永续性是随着地球共存亡的。

() 5. 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是指土地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

() 6. 交通用地是指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交通道路占用的土地。

() 7. 我国的人均林地稍高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等。

() 8. 土地就是国土,国土就是组成土地的一部分。

() 9. 由于土地供给的稀缺性,所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越好。

() 10. 土地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行政、经济、法律、技术。

() 11. 土地管理的对象是指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中的人。

() 12. 土地管理的整体原则是指土地管理区域的完整性。

() 13. 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 14. 我国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对象是我国的土地。

() 15. 在土地使用、利用、收益、分配方面必须切实贯彻“利益原则”,使社会各种利益得到有效协调。

() 16. 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可对其下级有直接处罚的权力。

() 17. 土地政策是土地制度得以实行的措施体系或行为准则。

() 18. 土地政策是国家为了维护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体系和行为准则。

() 19. 土地政策体系是随着土地管理机关的职能和管辖范围的不同而不同。

() 20. 土地政策的政治性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符合其阶级要求的土地制度而制定的。

() 21. 土地制度是土地政策的基础,土地政策是土地制度的具体表现,因此,土地政策制定的唯一目标就是巩固现有的土地制度。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是社会主义公有土地,归全民所有。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一、判断题(共10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

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错误每题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答案:√解析: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1987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答案:×解析:1990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答案:×解析: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外延扩张,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

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人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4.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大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小于l:1万。

()答案:×解析: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小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大于l:1万。

5.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用地。

()答案:×解析:《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2款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用地。

因此并非“只能”。

6.因为土地使用权划拨的特点是无偿无限期使用,所以支付了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费用的土地不属于划拨土地。

()答案:×解析:划拨土地使用权包括土地使用者缴纳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如城市的存量土地或集体土地)和无偿取得(如国有的荒山、沙漠、滩涂等)两种形式。

土地信息系统试卷及答案4套

土地信息系统试卷及答案4套

土地信息系统》试卷 A一、填空(每空0.5,共20分)1、土地信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基本特征。

2、 LIS中两种最基本的数据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是基于场模型,而___________是基于要素模型的。

3、图1中,A,B,C为各种植被类型代码,D为铁路代码,小黑原点为栅格中心点。

在确定该栅格单元的代码时,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C,是利用__________方法,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B,是利用__________方法,若栅格单元的代码为D,则利用了__________方法来确定栅格代码的。

4、一个完整的L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LIS处理对象。

5、LIS中表示和存储DEM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其中_________方法结构最简单,但对于平坦地区存在冗余存储。

6、网络土地信息系统的组合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WebLIS的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地资源管理测试题

土地资源管理测试题

土地资源管理测试题题目一: 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和规划活动。

准确管理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其重要性。

1.1 概念土地资源管理是一种涉及土地使用、规划、开发、保护和监管的综合性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管理土地资源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标:1)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农业、工业、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2) 确保社会稳定和良好生活环境:合理管理土地资源可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可以控制土地开发和利用速度,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避免生态灾害和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题目二: 土地资源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管理,需要采用一系列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规划、保护和监管。

本节将介绍土地资源管理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2.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基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土地政策和规划要求,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估,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和目标。

常用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土地功能区划、土地承载力评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2 土地资源评估土地资源评估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确定土地的质量、利用潜力和价值。

常用的土地资源评估方法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评价模型和土地估价技术。

2.3 土地使用权管理土地使用权管理是一种管理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合理划定土地权属和使用范围,可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的土地权益。

2.4 土地监管和执法土地监管和执法是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监管机构和执法体系,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土地管理学试题

土地管理学试题

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

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腕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类管理办法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大体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互换的总和。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整体计划,划定土地用途区,肯定土地利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利用者必需严格依照国家肯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要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土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容量。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土地利用管理是目的。

5、地籍调查的大体单元是宗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大体单元是县。

6、土地利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权是不是转移。

7、我国东部沿海地域的土地管理应着重于土地利用再生产和再开发及防治土地污染。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答:土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1)土地与人口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

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土地为人类服务,可是,人类若是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增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愈来愈远。

土地管理基础考试题(基础知识)

土地管理基础考试题(基础知识)

考试题(土地管理基础知识)一、填空题(每空2分)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一级类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

2.土地权利是指权利人按照法律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

土地权利的四项基本权能:(占用)、使用、(收益)、(处分)。

3.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下列土地可以划拨方式取得: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和(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

5. 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6.(工业用地)和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包括配套的办公、科研、培训等用地),以及同一宗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都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

二、选择题(每题2分)1.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建设单位)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A、建设单位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被征地村组2.居住用地最高土地使用权年限为(七十年)。

A、50年B、40年c、70年。

3.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A、7B、30 c、35。

4. A省B市C县人民政府,将其县城郊区3000亩蔬菜生产基地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主要依据应是(C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A.C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C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C.C县城镇规划D.C县C县经济发展规划5.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 )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4年《土地管理学》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依据土地的特性,下列不属于土地特性的是()A、用途的多样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C、土地资源的配置D、土地的永久性参考答案:C解析:p3土地的基本特性:①土地是自然的产物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的永久性④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⑤土地用途的多样性2.下列不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的是()?A、转包B、出租C、转让D、抵押参考答案:D解析:第十三章254页3.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A、70年B、50年C、40年D、100年参考答案:B解析:第十一章219页4.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A、所有权B、承包权C、L经营权D、受益权参考答案:C解析:p38。

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

5.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的行为称为()。

A、土地征收B、土地征用C、土地变更D、土地消灭参考答案:A6.下列不属于宅基地使用制度内容的是()?A、一户一宅,户有所居B、放活土地经营权C、宅基地审批权限为乡级人民政府D、宅基地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参考答案:B解析:第十三章256页7.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以前,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情形被称为()。

A、征收B、征用C、没收D、征购参考答案:B解析:原《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关于土地征用的规定,以及依据这一规定制定的《土地管理法》,没有区分土地征收和征用不同情形,统称征用”。

2004年《宪法》的修正案第二十条规定:《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8.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A、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B、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C、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D、集体十地所有权和国有十地使用权参考答案:B解析:p37第二段9.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目标?A、有效率B、公平性C、可持续性D、特殊性参考答案:D解析:P144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目标包括(1)有效率(2)公平性和可接受性(3)可持续性10.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方式不包括()?A、协商B、发生冲突C、政府处理D、诉讼参考答案:B11.土地资源的特性之中不包括()A、资源利用的多宜性B、资源系统的全球性C、资源分布的地域性D、资源持续的再生性参考答案:D解析:p3312.下列关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特征中哪项错误?A、取得的有偿性B、出让的计划性C、年期的无限性D、权利相对完整性参考答案:C解析:P217-218(1)地方政府代表国家作为出让主体(2)取得的有偿性(3)出让的计划性(4)年限的有限性(5)权利相对完整性(6)受让主体的相对广泛性13.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分配,应经村民会议()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题库版)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题库版)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题库版)1、判断题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应当采用格式条款。

()正确答案:错2、判断题证券公司办理经纪业务,可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而决定证券买卖、种类选择及数量、买卖(江南博哥)价格。

()正确答案:错3、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70年。

()。

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

4、单选在统计中,()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

A.指标B.变异C.标志D.变量正确答案:C5、单选下列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是()。

A.将宅基地出租而达不到居住标准的B.拥有两处宅基地C.回乡落户定居的离休、退休、退职干部D.确实需要分家、分居而又无宅基地的农户正确答案:D6、判断题以属于国有资产的房屋设定抵押权的,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正确答案:对7、单选股票或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提交年度报告。

A.1B.2C.3D.4正确答案:D8、判断题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的股东,只要他们出资设立的公司注册地是中国,就是中国的公司,适用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正确答案:对9、单选下列关于土地的定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B.土地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C.土地是地球陆地及海洋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D.土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一、判断题(共10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

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错误每题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答案:√解析: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1987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答案:×解析:1990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答案:×解析: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外延扩,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

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人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4.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大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小于l:1万。

()答案:×解析: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的比例尺大多是小于1:1万的;而对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布局调整大多是在大比例尺上进行,其比例尺通常大于l:1万。

5.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空闲用地。

()答案:×解析:《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2款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空闲用地。

因此并非“只能”。

6.因为土地使用权划拨的特点是无偿无限期使用,所以支付了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费用的土地不属于划拨土地。

()答案:×解析:划拨土地使用权包括土地使用者缴纳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如城市的存量土地或集体土地)和无偿取得(如国有的荒山、沙漠、滩涂等)两种形式。

7.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答案:√解析: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8.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是土地一级市场,其主要市场活动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按规划要求和投资计划及使用年限,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或开发商。

()答案:√解析: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是土地一级市场,其主要市场活动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按规划要求和投资计划及使用年限,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或开发商。

9.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协议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50%。

()答案:×解析: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协议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70%。

10.《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答案:√解析: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二、单项选择题(共40题,题号1~40,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选择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40分。

选错不得分,不倒扣分)1.《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不包括()。

A.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B.工矿用地C.交通水利设施用地D.农田水利用地答案:D解析:《土地管理法》规定,“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2.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为70年,原土地使用者使用20年后转让,受让人的使用年限只有()年。

A、20B.30C.50 D.70答案:C解析:根据“以房地产转让方式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其实际使用年限不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而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权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70年-20年=50年。

3.土地上承租人投资建造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归()所有。

A.国家B.出租人C.承租人D.出租人和承租人共同共有答案:B解析: 土地上承租人投资建造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自然归属于出租人。

4.()年颁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的围,基本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土地管理体制。

A.1960B.1961 C.1962D.1963答案:C解析:1962年颁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的围,基本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土地管理体制。

5.我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从()开始的。

A.1986年《土地管理法》B.1982年《宪法》C.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D.1988年12月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答案:D解析:198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的原则;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6.()登记是指在已经登记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土地上新设定的其他土地权利的登记。

目前主要是针对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和出租权进行登记。

A.初始土地登记B.土地他项权利C.土地总登记D.注销登记答案:B解析: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是指在已经登记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土地上新设定的其他土地权利的登记。

目前主要是针对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和出租权进行登记。

7.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受理围和管辖中,争议一方为中央国家机关或军队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在本行政区有较大影响的有()处理。

A.设区市(州)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D.省级人民政府答案:D解析:跨设区市(州)行政区域的、争议一方为中央国家机关或军队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在本行政区有较大影响的有省级人民政府处理。

8.下列关于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表述错误的是()。

A.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其任务是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城市各部分的组成B.从规划区域的角度看,两者是点与面的关系C.从规划的空间围看,城市总体规划的畴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D.从规划的空间围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畴比城市总体规划小,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答案:D解析:从规划的空间围看,城市总体规划的畴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围局限于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土地规划的空间围是整个区域或行政区划单位。

9.农用地中的精耕细作、高水肥等利用方式,建设用地中的高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但不能超过规划控制标准)等利用方式都属于()土地利用方式。

A、集约型B.粗放型C.集中型D.混合型答案:A解析:农用地中的精耕细作、高水肥等利用方式,建设用地中的高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但不能超过规划控制标准)等利用方式都属于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

10.按照(),可将土地登记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

A.土地权利的变动状况B.土地登记时间不同C.土地登记对象的不同D.土地登记容的不同答案:B解析:按照土地登记时间不同,可将土地登记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

11.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专项规划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答案:B解析: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12.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批准。

A.原批准机关B.原批准机关的上级机关C.县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答案:A解析: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土地用途13.某等人,决定共同出资50万元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后,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并提交了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经审批,领取了营业执照。

根据规定,该公司的成立日期应是()。

A. 股东会成立日B.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C.申请成立日D.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日答案:B解析: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是其成立日期。

14.根据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土地分类》,目前我国土地分类采用()。

A.二级分类体系B.三级分类体系C.四级分类体系D.五级分类体系答案:B解析:《土地分类》规定,我国土地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

15.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者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

缴纳标准按不低于所购买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坐落位置的标定地价的()确定。

A.10%B.20%C.30%D.40%答案:A解析:缴纳标准按不低于所购买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坐落位置的标定地价的10%确定。

16.甲企业有一宗国有土地,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其中20000平方米出租给企业乙企业,用于存放企业乙企业的原材料;在其余的40000平方米土地上,甲企业建造了一座生产厂房,现企业甲根据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时应以()为计税依据。

A.60000平方米B.40000平方米C.20000平方米D.10000平方米答案:A解析: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17.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规定,从2006年起,每()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考核一次。

A.3 B.4 C.5D.10答案:C解析:从2006年起,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考核一次。

18.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A.2年B.1年C.1年半D.半年答案:A解析: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19.下列关于征收土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土地补偿费均为该土地被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B.安置补助费只能发放给安置单位C.并非所有的征地都要支付青苗补偿费D.只有所征土地连续三年以上常年种菜,才需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答案:C解析:在人均耕地特别少的地区,按前述标准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但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不得超过该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由农村集体组织安置的人员,安置补助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人员,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人员,补助费发放给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