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个地形区的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总结中国地形知识点

总结中国地形知识点

总结中国地形知识点中国地形的东部主要是平原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流域平原。

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河流纵横交错,土地肥沃。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珠江平原则位于广东、广西一带,气候温暖湿润,种植业发达。

这些平原地区适宜农业生产,是中国的粮食产区和人口密集地区。

西部地区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地区,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里冰川遍布,是中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

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脉包括横断山脉、秦岭山脉、大巴山脉、武陵山脉、云贵高原等,这些山脉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中国的重要地质资源区。

中国地形的南部主要是高山和丘陵地区,包括南岭山脉、武夷山脉、骆驼山脉、乌蒙山脉等,这些山脉地势崎岖,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

总的来说,中国地形的多样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生产,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南部高山和丘陵地区则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因此,中国地形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中国地形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山地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地震、泥石流等方面。

平原地区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因此,中国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利建设方面都加强了监测和防范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地形的多样性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挑战。

希望随着发展的进步,中国地形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中国地势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地势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地势知识点总结一、山脉1.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南边境,横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个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对中国的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阻挡了来自南方的湿润气流,形成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干旱气候,还保护了中国的南部平原免受洪水的侵袭。

2. 华夏山脉华夏山脉位于中国的东部,是中国最主要的纵向山脉之一,主要包括秦岭、大别山、连绵的岭南山脉等。

这些山脉不仅对中国的地势起着关键的作用,还是中国的重要资源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3.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的主要高原之一。

它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和西北部,连接了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的地势起伏很大,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区,供应了大部分亚洲地区的河流水源。

二、平原1.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发展区之一。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并且附近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并且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

3.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流域,是中国的大部分人口聚集地和工业发展区。

这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并且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

三、河流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西南、中部和东南地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2. 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西北、中部和东北地区,最终注入黄海。

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粮食产区和工业发展区。

3. 珠江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也是中国的南方重要河流之一。

中国地形区大全

中国地形区大全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三列七条:西列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和雪峰山;中列是长白山和武夷山;东列是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
4、南北走向的山脉 主要也有两条:贺兰山和横断山。
5、弧形山系 喜马拉雅山是一条巨大的弧形山脉,绵延于我国西南边境,并和横断山脉等相连接,构成巨大的弧形山系。
3、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大咸水湖,后来随着地势的抬升,高原变得越来越干旱,大咸水湖就变成了大干盐湖。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因为它蕴含有大量的盐类,被称为“万丈盐桥”。同时还蕴涵有大量的煤炭、 石油、 钾盐和铅锌矿等矿产。
中国地形区大全
主要山脉
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也被称为风景的骨骼,往往成为地形区的界线。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我国山脉以东北----西南和东西走向居多。
1、东西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三列五条: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和秦岭;南列是南岭。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曾经被称为是死亡之海,不可逾越,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征服它,这种向大自然挑战、带有探险性质的旅游活动,越来越频繁。大漠风光和绿洲田园,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返璞归真的一种向往。
2、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北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这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盆地。主要特征是:有较大面积的沙漠,多为半流动的性质;典型的风蚀地貌广布。北疆的乌尔和,因其典型的雅丹地貌,成为远近闻名的 “魔鬼城”。
四大盆地
我国有四大盆地,由于所处海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它们的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主要特征是:内部沙漠广布,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有30多万平方千米;周边山前地区多绿洲,是重要的农耕区。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其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地形类型,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地理上极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地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环境、河流侵蚀、地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总结归纳。

中国地形大致可分为高原、盆地和平原三类。

1.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这些高原地区多位于世界海拔第一、第二的位置,呈现出重要的环境和气候特征。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气压小、氧含量少,生态环境脆弱。

此外,高原地区还具有较大的地震活动。

高原的形成主要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如板块的挤压、地壳的上升等。

2. 盆地: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辽河盆地等。

盆地地势低,盆中多有河流呈驳壳状,丘陵坡地等地形特征。

中国盆地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如煤炭、天然气等。

盆地的形成主要由于地质构造变动、河流冲刷作用等因素引起。

3. 平原:中国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地区。

中国各地的平原地形特征各异,但总体上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平原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密集、农业、工业发达的地区。

平原的形成主要由于河流冲积作用,如黄河、长江等河流在长期的沉积作用下形成了各自的平原地区。

中国地形的多样性使得中国在地理、环境和资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加强对中国地形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十二个地形区的归纳总结

中国十二个地形区的归纳总结

中国十二个地形区的归纳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众多的地形区。

根据地貌特征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将中国的地形区划分为十二个主要类型。

下面对这些地形区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东北平原。

这个地形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平原,相对平坦。

这个地形区的主要特征是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农业发展较为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第二,北方平原。

这个地形区位于环渤海地区和黄河流域的东南部,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这个地形区的主要特点是平坦而开阔,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良好。

第三,华北山地。

这个地形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由太行山、燕山和冀鲁山脉等构成。

这个地形区的地势较高,山脉起伏,山间沟壑纵横,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第四,华北平原。

这个地形区位于华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这个地形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良好。

第五,西南山地。

这个地形区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川西高原、云贵高原和西南丘陵等。

这个地形区地势较高,山峰层峦叠嶂,河流纵横交错,地貌多样,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区。

第六,青藏高原。

这个地形区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这个地形区的地势崇山峻岭,地势较高,气候寒冷,植被稀疏,但是矿产资源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七,西北山地。

这个地形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包括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山脉。

这个地形区地势较高,气候干燥,地貌多样,是我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第八,东南丘陵。

这个地形区主要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包括两广地区和闽浙地区的丘陵地带。

这个地形区的地势较低,山丘起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良好。

第九,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个地形区位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这个地形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良好。

第十,西南丘陵。

这个地形区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和滇桂地区的丘陵地带。

中国地形

中国地形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长白山脉 台湾山脉 大兴安岭 武夷山脉 南岭 巫山 雪峰山 祁连山脉 秦岭 横断山脉 太行山脉 阴山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等
中国的地形
地形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第二阶梯:多高原、盆地
横断山脉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 第四阶梯:浅海大陆架
返回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 南岭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 秦岭
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
长白山脉 台湾山脉 大兴安岭 武夷山脉 南岭 巫山 雪峰山 祁连山脉 秦岭 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太行山脉 阴山山脉
长白山脉 台湾山脉 大兴安岭 武夷山脉 南岭 巫山 雪峰山 祁连山脉 秦岭 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太行山脉 阴山山脉
A G B C I E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脉
东南丘陵
返回
长白山脉 台湾山脉 大兴安岭 武夷山脉 南岭 巫山 雪峰山 秦岭 昆仑山脉 太行山脉 阴山山脉 天山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长白山脉 台湾山脉 大兴安岭 武夷山脉 南岭 巫山 雪峰山 秦岭 横断山脉 太行山脉 阴山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初中地理中 国地形区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中 国地形区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区知识总结关键信息:1、主要地形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地形区分布: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山脉分布。

3、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地形区特征:如青藏高原的高寒、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

11 山地111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山脉秦岭南岭112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113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114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11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12 高原121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高寒是其显著特点。

122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23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区。

124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多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13 盆地131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32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

133 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134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14 平原141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42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143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15 丘陵151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是我国红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152 山东丘陵153 辽东丘陵2、中国地势特点21 西高东低西部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2 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海拔在 1000 2000 米。

高中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

高中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

高中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一、地形类型中国地形多变,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等。

其中,中国的高山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山峰众多,绵延不绝,包括著名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平原,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

盆地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

中国的丘陵地形分布广泛,包括南岭、秦岭、云贵高原等。

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湖泊也很多,包括青海湖、滇池、鄱阳湖等。

二、自然地形特征1. 山脉中国有多条大大小小的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秦岭山脉、南岭山脉、云贵高原等。

这些山脉将中国大地分割成多个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景观。

2.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中国的高原地形地势较高,气候变化大,地貌特征明显。

3. 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4. 盆地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

盆地地貌特征为低洼平坦,多为沙漠和草原。

5. 河流中国众多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它们织就了中国丰富的水系,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6. 湖泊中国的湖泊众多,包括青海湖、滇池、鄱阳湖等。

这些湖泊为中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地形的成因1. 地壳运动中国的地形主要受地壳运动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地壳板块的活动和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

2. 气候侵蚀中国的地形也受气候侵蚀的影响,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

气候侵蚀会使地形不断变化,形成各种地貌。

3. 河流侵蚀中国众多的河流也是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的侵蚀、冲积,不断改变着地形的面貌。

4. 孕积作用孕积是指陆地上风吹、水流、冰雪等运动,携带着土壤、石头等物质,在地表堆积形成新的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二个地形区的归纳总结1. 塔里木盆地75°E-90°E | 35°N-42°N@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地貌:盆地,沙漠@ 农业特点:(1). 绿洲农业;(2). 南疆商品棉基地;(3). 农作物以冬小麦和棉花为主。

@ 工业特点:(1). 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和产值都较差;(2). 西气东输源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经济作物以“红色农业”为特色;(2). 矿产(能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

@ 发展的不利因素:(1).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2). 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地表风力堆积作用强烈。

@ 主要存在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 今后发展方向:(1). 西气东输,开采石油和天然气;(2). 注意保护生态,防止土地荒漠化,消除贫困,早期预警,生物、沙障固沙等;(3). 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4).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农业,科学合理地排灌。

2.青藏高原74°E-104°E | 25°N-40°N@ 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地形地貌:高原@ 农业特点:(1). 高原畜牧业(牦牛、藏绵羊);河谷农业(青稞、小麦、豌豆);(2). 单产高,病虫害少。

@ 工业特点: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和产值都较差。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石油、煤、钾盐等丰富,开发潜力大。

@ 发展的不利因素:(1). 高寒气候,热量不足,多冻土;(2). 有雪灾、大风、雷电、冰雹等灾害。

@ 主要存在问题:水土流失、草地退化@今后发展方向:(1). 修建青藏铁路;(2). 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3). 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3.四川盆地104°E-107°E | 28°N-32°N@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我国第三大盆地,为丘陵性盆地@ 农业特点:(1). 以水田种植业为主,可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柑橘;(2). 成都平原为商品粮基地;(3). 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 工业特点: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工业基地,有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工业部门。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热同期,有“天府之国”之称;(2). 生物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有天然气、有色金属等。

@ 发展的不利因素:(1). 太阳辐射差,多阴雨,光照较少,四季不分明;(2). 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少。

@ 主要存在问题:(1). 周边水土流失严重;(2). 酸雨中心之一(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通,湿度大,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3). 盆地内多洪涝灾害;(4). 盆地的周边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 今后发展方向:(1). 加强交通运输的建设;(2). 加快资源的开发;(3). 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

4.云贵高原100°E-110°E | 23°N-27°N@ 气候:(1). 亚热带季风气候;(2). 冬季受寒潮影响少,一年中干湿两季分明;(3). 气温年较差较小,高原上四季如春,故省会昆明有“春城”之称。

@ 地形地貌:(1). 高原、小盆地(“坝子”);(2). 多峰林、溶洞、暗河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林奇景;(3). 地势崎岖不平,西高东低。

@ 农业特点:(1). 季风水田农业区,多梯田;(2). 药材丰富,被称为“四大药源”之一;(3). 山岭间散布着许多小盆地(“坝子”),是主要的农耕区。

主要作物是水稻、热带经济作物;(4). 云南动植物王国。

@ 工业特点:(1). 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云南个旧锡、磷,贵州铜仁的汞;(2). 贵州六盘水的煤炭资源;(3). 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雨热同期,降水丰富;(2). 有色金属矿、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

@ 发展的不利因素:(1). 地形崎岖复杂,地势起伏大,土地贫瘠、确地表水,不利于生产;(2). 冬半年“昆明准静止锋”造成连绵阴雨;(3). 旱季时间长,季节性干旱(春旱);(4).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5). 交通不便。

@ 主要存在问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环境承载力较差。

@ 今后发展方向:(1). 农业:<1>. 立体农业;<2>. 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2). 工业:<1>. 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改造传统工业,加快发展西南的制造业;<2>. 搞好农副产品加工;(3). 改善交通条件;(4). 发展民族特色的旅游业。

5.长江中下游平原110°E-120°E | 28°N-33°N @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平原(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汉江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 农业特点:(1). 农业一年两熟,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桑蚕、苎麻、黄麻等;(2). 地带性土壤是黄棕壤或黄褐土。

南缘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3).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汉江平原是商品粮基地。

汉江平原、长江沿江滨海平原是商品棉基地。

@ 工业特点:(1).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三峡)。

长江三角洲地区铁矿、煤炭和石油等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2).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中南京的石化、杭州的轻纺工业较为突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地势低平;耕作土壤肥沃;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2). 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农业发达,科技实力强。

@ 发展的不利因素:(1). 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台风,冬季寒潮冻害;(2). 七、八月份的伏旱(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发)。

@ 主要存在问题:(1). 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 上游地区水土流失;(3). 中游地区湿地萎缩;(4)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

@ 今后发展方向:(1). 工业:提高生产技术,开拓国际市场;(2). 退田还湖,退更还林还草;(3). 防治水污染;(4).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5).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6.华北平原114°E-121°E | 32°N-40°N@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冲积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 农业特点:(1). 两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秋播夏收)、棉花。

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2). 中低产田集中地。

@ 工业特点:(1). 矿产:煤、铁矿、石油(河北的华北油田);海盐(长芦盐场);(2).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矿产资源丰富;(2). 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 发展的不利因素:三大障碍:旱涝(春旱夏涝);盐碱;风沙(沙尘暴)。

@ 主要存在问题:寒潮、土地盐碱化、中低产田集中地@ 今后发展方向:(1). 发展“高、精、尖、新”的工业部门;(2). 低湿地治理模式——鱼塘-台田治理模式;(3). 盐碱地的治理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农业用水要合理、科学排灌。

7.东北平原118°40’E-128°E | 40°25’N-48°40’N @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平原,我国第一大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且集中连片。

@ 农业特点:(1). 黑土广布。

粮食作物:春小麦(春播秋收)、玉米、高粱、水稻;经济作物:大豆、甜菜、亚麻;(2).商品谷物农业,国营大农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粮食商品率高。

@ 工业特点:(1). 矿产:黑龙江大庆石油、辽宁鞍山、本溪的铁矿。

但能源和水源供应不足;(2). 产业结构单一,技术落后;(3).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绿色生产,病虫害少,绿色环保;(2). 交通便利。

@ 发展的不利因素:(1).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沼泽广布;(2). 低温冻害;(3). 洪涝灾害、寒潮、沙尘暴;(4).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能源和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 主要存在问题:(1). 资源破坏严重;(2). 黑土开垦后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逐渐变薄;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

@ 今后发展方向:(1). 产业结构调整,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耗原材料的工业以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发展;(2). 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3). 吸引外资,参与国际竞争;(4).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5). 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

8.内蒙古高原106°E-121°E | 40°N-50°N@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地貌:(1). 地形平坦开阔;(2). 西部地区戈壁、沙漠、沙地广布;中、东部草原广阔。

@ 农业特点:(1). 东部地区草原茂盛,草场优良,适宜发展畜牧业。

畜产品:三和牛、三河马、滩羊;(2). 河套平原有黄河水源灌溉,土壤肥沃,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灌溉农业,被称为”塞上江南“。

主要农作物:甜菜。

@ 工业特点:重工业部门为主,有色金属工业。

@ 发展的有利因素:(1). 地形平坦开阔;草原广阔,草场优良;(2). 风能资源丰富;(3). 煤炭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

@ 发展的不利因素:(1). 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2). 气象灾害:寒潮、干旱、沙尘暴等,草场生态脆弱。

@ 主要存在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日趋严重。

@ 今后发展方向:防治土地荒漠化,消除贫困,加强早期预警预报、采取生物和沙障固沙等多种手段。

9.东南丘陵110°E-120°E | 20°N-28°N@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脉盆谷交错分布,地表侵蚀切割严重。

@ 农业特点:(1). 地形多样,具垂直分异,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和林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灌溉;(2). 主要作物:水稻、柑橘、茶叶和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毛竹、马尾松等。

@ 工业特点:(1). 工农业基础薄弱,主要部门:家电、食品、服装、玩具制造等;(2). 水能丰富,可以发展小水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