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化学寒假作业
【KS5U首发】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2)化学Word版含答案

【KS5U首发】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2)化学Word版含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
B.化学反应均伴随有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除热能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可燃物的燃烧热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可燃物的多少无关。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与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它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物包括SO2、NO2、CO、烟尘等B.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C.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中的“赤”“白”“绿”均指相关物质的颜色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4.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冶炼铁是在高温下利用还原反应将铁从其铁矿石中还原出来B.炼钢是在高温下利用氧化剂把生铁中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C.1molFe3O4被CO全部还原成Fe时,转移9mol电子D.铝热法还原铁的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并能使铁熔化5.下列四个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相应反应符合的是(a、b、c、d均大于0)A.4NH3(g)+ 5O2(g)=4NO(g)+6H2O(g)B.N2(g)+3H2(g)=2NH3(g)△H = -a KJ·mol-1 △H = -b KJ·mol-1C.2SO3=2SO2(g)+ O2(g)D.2N2O5(g) =4NO2(g) + O2(g)△H = +c KJ·mol-1 △H = +d KJ·mol-16.下列推断或表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稀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b,则a>b。
2013学年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一)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选修五 编制人: 审核人:高二化学组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寒假作业(一)选修五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1.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2. 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A.3-甲基-2-戊烯B.3-甲基-2-丁C.2,2—二甲基丙烷D.3-甲基-1-丁烯3.甲酸甲酯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即核磁共振谱的峰数)为A .1B .2C .3D .44.下列四个反应方程式中,涉及的有机物类别最多的是A .CH 4 + Cl 2 CH 3Cl + HClB .CH 2=CH 2 + Br 2C . + 3H 2D .CH3COOH + CH3CH2OHCH 3COOC 2H 5 + H 2O5.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 .CH CH2B .CHOC .COH OD .CCH 3O6. 有4种碳架如下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①a 和d 是同分异构体 ②b 和c 是同系物③a 和d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④只有b 和c 能发生取代反应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7.工业上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 3OC(CH 3)3来生产无铅汽油。
CH 3OC(CH 3)3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是A. B .C. D .8.要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是A 、蒸馏B 、重结晶C 、过滤D 、萃取9.某有机物在O 2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 2O 水和CO 2,则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分子中的C 、H 、O 的个数比为1:2:3 B .分子中C 、H 个数比为1:2 C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 .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10.A 、B 两种烃,它们含碳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A 和B 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和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A 和B 不可能是同系物C .A 和B 最简式一定相同D .A 和B 的化学性质相似 1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12.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
【KS5U首发】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3)化学Word版含答案

【KS5U首发】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3)化学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3L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反应生成SO3气体,当进行到6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时,容器内n(SO2)为:()A.小于1.2mol B.大于1.2mol C.大于0.8mol D.小于0.8mol2、反应4A(g)+5B(g) 4C(g)+6D(g),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B.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C.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D.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3、可逆反应H2(g)+I2(g) 2HI(g) H<0,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做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A.气体的密度变小了 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C.气体的颜色变深了 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4、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5、已知在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橙色)(黄色)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变为橙色的是A. 氨水B. 硫酸C.D. 水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化学反应的限度越大B、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D、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依然在进行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8、对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9、合成氨反应:3H2+N2 2NH3,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H2)、v(N2)、v(NH3) (用mol·L-1·s -1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 ( )A.v(H2)=v(N2)=v(NH3) B.v(N2)=2v(NH3)C.2v(H2)=3v(NH3) D.v(N2)=3v(H2)10、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A.不变B.增大 C.减小D.无法判断11、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 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 加入适量蒸馏水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12、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13、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可逆反应A(?)+aB(g) C(g)+2D(g)(a为正整数)。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寒假作业

2014年长春市一三七中学高二化学寒假作业 出题教师:刘春平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训练1 焓变 反应热[基础过关]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对于ΔH >0的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C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2.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 .中和反应C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3. 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 .H 2O(g)===H 2O(l)放出44 kJ 热量B .ΔH >0的化学反应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二、反应热、焓变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焓变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 .反应放热时,ΔH >0;反应吸热时,ΔH <0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5.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ΔH 1和ΔH 2表示:2H 2(g)+O 2(g)===2H 2O(g) ΔH 1 2H 2(g)+O 2(g)===2H 2O(l) ΔH 2 则 ( ) A .ΔH 2>ΔH 1 B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D .无法确定6. 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 —N 键吸收193 kJ 热量,断裂1 mol N ≡N 键吸收941 kJ 热量,则 ( )A .N 4的熔点比P 4高B .1 mol N 4气体转化为N 2时要吸收724 kJ 能量C .N 4是N 2的同系物D .1 mol N 4气体转化为N 2时要放出724 kJ 能量 三、热化学方程式7. 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与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 8.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出241.8 kJ 的热量,1 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2.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 2(g)+12O 2(g)===H 2O(l) ΔH =-285.9 kJ·mol -1B .H 2(g)+12O 2(g)===H 2O(l) ΔH =-241.8 kJ·mol -1C .H 2(g)+12O 2(g)===H 2O(l) ΔH =+285.9 kJ·mol -1D .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1[能力提升]9.根据下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1)反应过程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②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Q 与Q 1的关系:Q ________Q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广东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化学(四) 解析

广东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四)化学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 小题,共40 分)1.已知反应AsO 43-+2I-+2H+AsO33-+I2+H2O是可逆反应.设计如图装置(C1、C2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操作。
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Ⅱ.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 NaOH溶液结果发现电流计指针均发生偏转.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操作Ⅰ过程中,C1为正极B.操作Ⅱ过程中,盐桥中的K+移向B烧杯溶液C.Ⅰ操作过程中,C2棒上发生的反应为:AsO43-+2H++2e-=AsO33-+H2OD.Ⅱ操作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I――2e-=I22.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A.2H++2e—→H2↑B.Fe2++2e—→FeC.2H2O+O2+4e—→4OH—D.Fe3++e-→Fe2+3.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A B C D正极Zn Cu Zn Fe负极Cu Zn A g Zn电解质溶液C uCl2H2SO4CuSO4 CuCl24.高功率Ni/MH(M表示储氢合金,MH中的H可看作0价)电池已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
总反应方程式如下:Ni(OH)2+M NiOOH+M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Ks5u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H2O+e-=MH+OH-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D.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正极有1mol NiOOH 被氧化5.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COOH6.下列各个装置中铁棒被腐蚀由易到难的顺序是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7.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
4学年上学期高二寒假作业化学(附答案)

天水一中2012级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寒假作业检测试题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6分)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H3COOH = CH3COO- + H+B.NaOH = Na+ + OH-C.KClO3K+ + ClO3- D.BaSO4 = Ba2+ + S2- +4O2-2.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B.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3.下列各组气体,不论以何种比混合,同温、同压时,其密度不会等于N2的密度的是A.O2 和H2B.C2H4 和COC.CH4 和C3H6D.O2 和Cl2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5.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 AC.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 N A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 A6.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是()A.3,3-二甲基-1-丁炔B.2,2-二甲基-2-丁烯C.2,2-二甲基-1-丁烯D.3,3-二甲基-2-丁烯7.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8.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广东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化学(七) 解析

广东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七)化学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 小题,共40 分)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A.S(s) + O2 (g) =SO2(g);△H1S(g) + O2 (g) =SO2(g);△H2B.2H2(g) + O2(g)=2H2O(g);△H12H2(g) + O2 (g) =2H2O(l);△H2C.CO(g)+ 1/2 O2(g)= CO2(g);△H12CO(g)+ O2(g) = 2CO2(g);△H2D.H2 (g)+Cl2(g)=2HCl(g);△H11/2 H2(g)+ 1/2 Cl2(g) =HCl(g);△H22.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请计算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D.+183 kJ·mol-13.已知25 ℃、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 (石墨)+O 2(g )===CO 2(g ) ΔH =-393。
5 kJ·mol -1① C (金刚石)+O 2(g)===CO 2(g) ΔH =-395.4 kJ·mol -1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Ks5u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l ) C(s )+1/2O 2(g )=CO(g ) △H 1=-110。
5kJ/mol(2))g (O )g (H 222+ =2H 2O(g ) △H 2=-483.6 kJ·1mol -由此可知 C(s)+ H 2O(g ) == CO(g ) + H 2(g ) △H 3 。
山东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化学(二)含答案

高二化学寒假生活(二)一、选择题1.已知反应2A(g)=B(s)+C(g)的ΔH为正值,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正确的是A.该反应熵值增大,故能自发进行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C.低温下不能自发变化,高温下能自发变化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变化2.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3.在室温下进行中和滴定,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B.参加反应的酸中的H+总量和碱中的OH-总量相等C.反应后混合液的pH=7D.不能用适当的酸碱指示剂来判断4.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
1 mol /L的(NH4)2SO4溶液中:c (SO42-)〉c (NH4+)〉c (H+)> c(OH-)B.0.2 mol /L的Na2CO3溶液中:c(OH-)=c(HCO3—)+ c(H+)+ c (H2CO3)C.0。
1 mol /L的NH4Cl溶液与0.05 mol 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溶液中:c (Cl—)> c (NH4+ ) 〉c(Na+ ) > c (H+) > c(OH-)D.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1溶液中:c [(NH4)2SO4]< c [(NH4)2CO3]< c (NH4C1)5.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pC(g) + 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C.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达到平衡时,K值越大D.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K值越大6.选用下列试剂和电极:稀H2SO4、Fe2(SO4)3溶液、Fe、Cu、Zn,组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只有两个电极):观察到电流计G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则其可能的组合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7.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pH >7,且c(OH-) >c(Na+)>c(H+)>c(CH3COO-)B.pH >7,且c(Na+) + c(H+)= c(OH-) + c(CH3COO-) C.pH <7,且c(CH3COO-)>c(H+)>c(Na+) >c(OH -)D.pH =7,且c(CH3COO-) = c(Na+)>c(H+) = c(OH-)二、判断填空题8. (1)在25℃、101kPa下, 1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末来的石油”的观点。
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C.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C.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5.(2009·如东中学高二检测)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ΔH=-44.0 kJ/molB.2HI(g)=H2(g)+I2(g)ΔH=+14.9 kJ/mol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6.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热量,则A.N4的熔点比P4高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C.N4是N2的同系物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ΔH=-293.23 kJ/mol,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2.(1)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均足量)(只有浓度小于1 mol·L-1的稀盐酸跟Na2CO3和NaHCO3反应才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区分开来,浓度较高则反应现象都是同样的剧烈),将两个各装有0.3 g NaHCO3和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上。
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Ⅰ:Ⅱ=____________;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 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试管温度有升高。
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
其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2)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形纸槽)、气球、下端带环状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两条结论:a: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b:NaH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专题三热化学方程式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不能发生B .在101 kPa,25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ΔH =-285.8 kJ/molC .甲烷是清洁、无污染的化石燃料D .氢气是热值高、无污染的燃料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0.5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H 2O 时,放出4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2CH 4(g)+4O 2(g)=2CO 2(g)+4H 2O(l) ΔH =+890 kJ/molB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C .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D .1/2CH 4(g)+O 2(g)=1/2CO 2(g)+H 2O(l) ΔH =-890 kJ/mo3.(2009·江苏扬州模拟)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Zn(s)+CuSO 4(aq)=ZnSO 4(aq)+Cu(s)ΔH =-216 kJ·mol -1,E 反应物<E 生成物B .CaCO 3(s)=CaO(s)+CO 2(g)ΔH =+178.5 kJ·mol -1,E 反应物<E 生成物C .HI(g)=12H 2(g)+12I 2(s) ΔH =-26.5 kJ·mol -1,1 mol HI 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26.5 kJ 的热量D .H +(aq)+OH -(aq)=H 2O(l) ΔH =-57.2 kJ·mol -1,含1 mol NaOH 水溶液与含0.5 mol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2 kJ4.(2008·山西实验中学二次月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 3H 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 4H 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 -1;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 kJ·mol -1;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 kJ·mol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 .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C .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D .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 3H 8+5O 2=3CO 2+4H 2O ;ΔH =-2221.5 kJ·mol -15.(双)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化学方程式C 2H 2(g)+52O 2(g)=2CO 2(g)+H 2O(l);ΔH =-1300 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转移10N A 个电子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 的能量B .当有1 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 的能量C .当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D .当8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6.有下列物质:①NaOH 固体;②浓硫酸;③NH 4NO 3晶体;④CaO 固体。
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 形管的塞子,发现U 形管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呈现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专题四燃烧热1.(2009·四川调研,13)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 kJ·mol-1 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 2.已知1gC完全燃烧时放出32.79KJ热量,则C的燃烧热是A.32.79KJ B.32.79KJ/mol C.393.5KJ/mol D.393.5KJ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 + 49.0 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 2.444KJ,则反应H2(g)+1/2O2(g)=H2O(l)的△H= KJ/mol。
氢气的燃烧热为KJ/mol。
5.根据实验数据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445 kJ热量,请写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18 g葡萄糖与适量O2反应,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80.4 kJ热量。
(3)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H2O(l)。
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