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灸

合集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一、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二、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如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点灸退热,痔疮发炎肿胀,可通过点灸消炎消肿。

②祛风止痒。

本法对皮肤瘙痒及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证明,点灸后确能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③通路止痛。

本法对各种痛症如头痛、月经痛、肌肉扭伤痛等,有明显的疗效。

④消肿散结。

本法可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⑤健脾消食。

本法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的疗效,对成人食欲不振者,亦能增强食欲。

⑥健脾止泻。

对脾胃虚寒的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⑦温经通脾。

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

⑧活血止血。

可用于各种出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关键在于选好穴位。

三、适用范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验证,可用于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对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四、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按中医取穴方法取穴,②壮医经验穴位:主要的有:梅花穴:按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梅花穴。

适用于外科病症、肿块等。

莲花穴:按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莲花穴,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局部皮损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此穴组成葵花形,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对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摘要:壮医药线点灸是以苎麻线进行点灸的一种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应用的病症进行了分类及总结,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壮医药线点灸;临床进展壮医药线点灸是人类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体系,是采用一根提前用36种药物按一定比例特制的药水浸泡的苎麻线,通过“走火路”、“轻灸法”、“重灸法”等多种手法灼灸在体表的穴位或其他特定部位。

药线点灸作为灯草灸与针刺的结合,将人体作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来进行治疗与养生,并能在人体内五脏六腑与各个器官之间,密切准确地定位到某个反应点,以此进行调理以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药线点灸的适用范围广泛,因其有“简、便、廉、验、捷”的临床特点而运用于各科临床中。

笔者依据《医学主题词表》(MeSH)2018版来确定病名、疾病系统名,现将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情况综述如下,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1]。

1临床研究1.1皮肤科病症壮医理论主张“毒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

结合“百病之始,生于皮毛”,在大量检索相关论文数据时,笔者发现皮肤病在采用药线点灸法治疗效果研究中占比颇重。

首当其冲为带状疱疹,陈凤等[3]使用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纯采用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即取穴进行电针,于疱疹密集、红肿疼痛处进行叩刺并拔罐)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相较对照组的93.33%(p<0.01)显著优势。

自贡市中医医院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应用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观查即时疗效,并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做对比,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中PTH、P、β2-MG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减轻患者皮肤瘙瘁优于对照组[4]。

石岩教授[5]归结湿疹病因为正气不足,复感外邪,运用药线灸辩证取穴对临床各型湿疹均有确切疗效,从血液循环、组织营养、皮肤新陈代谢三方面起效,同时调节疏通体内三道两路,从而达到通畅气血、增强正气、痊愈疾病的目的。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培训
近五 自 名 这 方 向 的 协 妇了 技术
,

l
呵 }医学阮

,
如瑾 明

黄至 舫毛⑤ )
此 外 不 少 医 务 人 员 和 人 民 群众 也 自学
和 使用 了 本 疗 法
收 到 了 显著 附 社会效 益

根据 社 会 调查所 掌握 的资 料 以 及近 四 年 来亲 自临床应 用所 取得 的治 疗效 果进 行综 合 分析
,
适 用 于 点灸 皮肤 较 厚 处 的
:
疗效 的 基 础 上
进 行全 面 系 统 整 理
,
,
与成 了
}句
穴位 与治 疗癣类 疾病
以及 在 冬季 使 用
;
2
壮 医药 线 点灸 疗 法 《
》一 书
公开 出版
全国发行 行推广
人员
, ,
;
而 且在 广 西和 全 国 举 办 学 习 班 进
J
’ 一
好穴 位
,
其治 疗 疾病 方法 亦 有 其独 到 之 处 详述 )

,

一般 在 疾
它 不 但在 历 史 上
曾经 对 不 民 族 的 健
,
病 反 应 明 显 之 局 部 施 术 用 药 居多 ( 在 此 不 作
如 《灵 枢
,
康 繁衍
作 出 了积 极 贡 献
,
而 且 毛 梦仍热 是

背 俞 》篇 说
, ,
:
欲 得而 验
是壮 族 人 民 沃期 同 疚 病 作 儿
, ,
( 湘 南 永顺 县 中 医 院
彭 友 胜①

壮医药线疗法

壮医药线疗法
❖ 凡畏寒发冷的疾病,取手部穴位为主; ❖ 凡发热的疾病,选取背部穴位为主; ❖ 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穴位为主; ❖ 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
❖ 凡麻木不仁疾病,选取该部位经络的中央点为主; ❖ 凡瘙痒疾病,选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
❖ 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累疾病选局部莲花或葵花 穴。
谢谢!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对疾病的认识
❖ 壮医对疾病的认识可以用一句口诀简单的概括如下:“疾患 并非无中生,全凭气血不均衡”。人体气血与经络息息相关。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他们内属脏腑,外络枝节,贯 通左右上下,将内部的脏腑同外部的各种组织及器官,连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平衡。一 旦这种平衡失调,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之 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它以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调 整气血归于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功能。
特殊穴位简介
❖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 脐四穴:以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1穴,共
四穴。 ❖ 关常穴:关节周围常用穴。 ❖ 止吐穴:鸠尾与膻中连线中点。 ❖ 背八穴:从风门至大肠俞连线平分五等分,两等分交界处取
1穴,每边四穴,共八穴。
壮医药线点灸取穴原则
❖ 根据龙玉乾老前辈祖传经验概括为以下口诀“寒手热背肿 在梅,萎肌痛缘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症施灸不离 乡”。详细的说。其原则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急性关节痛
❖ 局梅:局部梅花穴。 ❖ 关常穴:关节周围常用穴。
痛经
❖ 气海:脐下1.5寸。 ❖ 中极:脐下4寸。 ❖ 承山:委中下8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下方。 ❖ 三阴交:内踝上3寸。
失眠
❖ 攒竹:眉毛内侧端。 ❖ 神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凹陷中。 ❖ 足三里:犊鼻下3寸。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一种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如下:
1. 理论基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壮医的理论,包括气血理论、三道两路理论、毒虚致病理论等。

2. 操作方法: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一端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后迅速将其灼灸于体表穴位或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灼灸。

3. 适应症: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常见病。

此外,该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等。

4.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烫伤皮肤,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进行治疗前,患者应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指导治疗。

5. 培训与认证:为了确保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从业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认证。

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技巧、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认证的从业者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可靠性。

总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和培训与认证等方面。

在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壮医药线点灸学

壮医药线点灸学

治疗疗程
强调做到三治:治早(及时治疗)、治小
(小病、轻病早治)、治了(彻底治疗,不 要中途而废)。 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病 种,确定应该治疗的时间,制定出疗程安排 计划。 疗程计划按以下原则确定: 1、疗程长短 2、疗程间隔时间
壮医药线点灸常用穴位

梅莲葵长脐鼻下止食中外背镇安里 花花花子周通关呕背魁劳八寒眠内 穴穴穴穴四穴元穴穴穴宫穴穴三庭 穴 穴 穴 穴穴
Thank you !
痤疮
痤疮又称粉刺,常见于青春期青年,主要表
现为面部出现粟粒样痤疮,有些融合成片, 红肿或有脓头。痤疮主要由于风热毒邪所致。 【处方】长子、手三里 【点灸方法】每天施灸1次,疗程视具体情况而 定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 行腹痛。其主要病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 为害等,并与素体及经期、经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 有关。其主要病机为冲任瘀阻,不同则痛。 【处方】气海、中极、承山、三阴交 【随症配穴】实证取中极、次髎、地机;虚证命门、 肾俞、关元、足三里、大赫 【点灸方法】每天施灸1次,在下腹疼痛出现时开始 施灸,直至疼痛消失为主
2、必须严格掌握手法,切实做到“以轻 应轻,以重对重”。
(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刺激量较小 者为轻手法;反之为重手法)
3、注意告诉患者不要用手抓破所灸穴位, 以免引起感染。 4、注意嘱咐病人自觉配合治疗。
5、必须注意禁忌:
(1)孕妇禁灸,特别是不能点灸下半身。 (2)眼球禁灸。 (3)男性外生殖器龟头部和女性小阴唇部禁灸。 (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时,嘱患者闭眼, 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 (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 (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 风患者等,在点灸治疗期间忌食生葱、牛肉、马肉、 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 发物。 (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法。 (8)黑痣不作点灸。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病例应⽤2患者李某,男,36岁。

左⾜背外缘出现成群⽔泡,泡液清,局部瘙痒,数天后⽔泡溃破,呈苔藓样改变。

诊断?点灸取⽳:莲花⽳、曲池、⾜三⾥;每天灸1次,7天⼀个疗程。

制作⽅法?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法,⼀为:⽣南星、⽣半夏、⽣川乌、⽣马钱⼦、⼤黄、苏⽊、乳⾹、红花、归尾、⽣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碎补、羌活、独活各?10?g,浸于?50%酒?精1000?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500?g.⼀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等浸⼊95%⼄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

???2.药线制作??取苎⿇、黄⿇或了哥王根⽪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的⼀种,使⽤范围⼴,适⽤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于灼灸⽪肤嫩薄处、⽿⽳及⼩⼉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医药线点灸疗法学习指导了解壮医药线点灸的概念及机理。

熟悉壮医药线点灸作⽤取⽳原则及常⽤腧⽳。

掌握壮医药线点灸的取⽳⽅法、操作⽅法及注意事项。

⼀、概述定义是采⽤经过药物泡制的苎⿇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定⽳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种医疗⽅法。

起源与发展⼆、作⽤机理以温热和药效的⽳位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阴阳恢复平衡,使⼈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促使疾病转归。

点灸⽳位经络调节阴阳疾病转归三、点灸的主要特点适⽤范围⼴(寒热肿痛痿⿇痒)简、便、廉、验、捷安全可靠,⽆副作⽤容易学习,便于推⼴四、点灸取⽳的定位解剖标志定位法(固定标志、活动标志)⾻度分⼨定位法⼿指同⾝⼨定位法(中指、母指、横指)简便定位法(患部形状、以痛肿为腧、抓长⼦)五、点灸常⽤腧⽳⼗四经⽳壮医特定⽳梅花⽳、莲花⽳、长⼦⽳、脐周四⽳、⿐痛⽳、下关元⽳、⽌吐⽳等。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
由于药线制作的传统工艺和 材料差异,质量控制可能存 在一定问题,影响疗效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科学依据待完善
尽管该疗法在实践中得到广 泛应用,但其科学依据和理 论基础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 证。
未来发展展望
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
加强药线点灸疗法的科学研究 ,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以提 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壮医药线点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痛经等 常见病和慢性病。尤其对于风湿痹痛、软组织损伤、神经痛等病症有显著疗效。
禁忌症
然而,该疗法也有一些禁忌症,如皮肤破损、炎症、溃疡等部位不宜施灸;孕 妇腹部、男性乳头等特殊部位不宜施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高热患者也不适 用本疗法。
04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分析
疗效显著
操作简便
药线点灸疗法对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具 有独特疗效,尤其在疼痛缓解、炎症控制 和慢性病管理方面效果显著。
该疗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患者可以在 家中自行进行点灸治疗,无需复杂的设备 或技术要求。
安全可靠
成本低廉
药线点灸疗法使用天然中草药和传统的制 作工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接 受度高。
操作简便
患者认为药线点疗法操作简便,容易 掌握。同时,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 操作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掌握操 作方法。
学习与实践建议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学习者应加强药线点疗法的基础 理论学习,了解其理论依据、技
术要点和治疗范围等。
注重实践操作
学习者应注重实践操作,多动手练 习,掌握药线点疗法的操作技巧和 方法。
药线点穴
医者手持药线的一端,用食指、拇指捏住线头, 轻轻提起药线,用中指侧面顶住线身,迅速点按 在穴位上,给予一定刺激量,使患者产生酸、麻 、胀、痛等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医药线灸
【概述】
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灸法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灸材制备:
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 g,浸于50%酒精1000 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香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500 g.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
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
具体操作:
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

一般而言,轻病快速点灸,重病可点按片刻。

点灸时注意,宜在线头火星最旺时点灼穴
位,注意不要平按,要使线头圆火着穴。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穴点灸法:按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穴区图取穴,治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或取与脏腑病变相应点。

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3号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在灯火上点燃,待线头呈不带火焰的珠火时,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1穴灸1壮,每天1次,每次灸一侧耳穴,双耳交替点灸,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每次治疗以灸后患者有轻微灼热痛感,或耳郭发热、全身汗出为宜。

3.梅花点灸法:先确定病变部位的形状和大小,采用1号药线(直径为1mm),按一般药线灸点灸方法操作,采用梅花点灸法,即沿其周边点灸4个穴位,再加中间1个穴位。

如病变部位面积较大,也可采用局葵穴(局部葵花点灸法,即沿其周边或病损部位点灸9个穴位,再加中间4个穴位),本法每日或隔日点灸1次,10天为一疗程。

4.药线贴灸法:本法常用穴位为大椎、风门、肺俞、膏肓、心俞、肾俞。

采用二号药线。

药物为冬病夏治“消喘膏”(具体配方制作可参阅复方白芥子贴灸法)用生姜汁及蜂蜜调成稠膏状备用。

灸治时,以穴位为中心,在周围1cm的
范围内按药线灸点灸方法操作,用二号药线连续点灸5壮,然后将消喘膏做成2cm×2cm的药饼,直接贴在已点灸过的穴位上,并用追风膏固定,4~6小时后取下,如贴药处有灼热痛感可提前取下。

治疗在每年的初伏开始进行,每10天灸贴1次,共做3次,连续灸贴3年。

【主治病证】
壮医药线灸可用于多种病证,从已报道的有:感冒、帕金森病、失眠、慢性咳喘、阳痿、面瘫、各类痛证、腱鞘囊肿、乳腺增生病、外阴白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风疹、小儿厌食症、遗尿症、麦粒肿、牙痛等。

除此之外,不同的灸法还适用于不同的病证:
耳穴点灸法多用于实证、热证或瘀证,如外感发热、头痛、竞技综合征、痛经、麦粒肿、急性结膜炎、带状疱疹等病证。

梅花点灸法适用于体表的良性肿块、异物及皮肤病变,如乳癖、梅核气、痄腮。

带状疱疹、股癣、外痔等病证。

灸贴疗法多用于呼吸系统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证。

【注意事项】
1.壮医药线灸后局部可有灼热感或痒感,患者不可用手搓揉,以免抓破感染。

灸治的穴区当天以不接触生水为宜。

2.本法要求操作熟练、轻巧,以防止灼伤。

3.本疗法刺激量的大小以点灸壮数及点灸手法轻重而定。

应根据病情轻重。

患者年龄。

体质强弱而定。

施灸手法的轻重是以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者为轻,以火星接触穴位时间长为重,因此对于年老体弱及儿童病例、病情较轻者,应快速扣压,珠火接触穴位即灭的轻手法;相反,对于年轻、体质壮实而病情较重者则用缓慢扣压,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的重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