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髋臼骨折外科临床治疗

髋臼骨折外科临床治疗

髋臼骨折外科临床治疗摘要】髋臼骨折的治疗当中,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思想为解剖复位,并应用内部固定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在早期即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

髋臼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该结构有较高的复杂性,因而需要基于医学影像技术来确定分型,从而对手术治疗进行有效指导。

本文针对髋臼骨折外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治疗对策,希望可以给髋臼骨折外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髋臼骨折;外科治疗;内固定髋关节在人体结构当中地位较为特殊,属于承重关节,加之髋关节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因而髋臼出现骨折即较为严重,其成因多为暴力挤压,在治疗方法上,多以手术治疗矫正为主。

基于近年来,髋臼骨折外科骨折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因而针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就极有必要,而如何保证良好复位情况、并在内部形成可靠固定,即为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次针对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并讨论了相关治疗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8例,女13例;年龄(14 -61)岁,平均37岁。

致伤原因:车祸21例,高空坠落伤18例,挤压12例,17例有合并伤:双柱骨折6例,骨盆骨折5例,股骨骨折3例,胸部损伤3例。

按Letournel分类,前柱骨折11例,后柱骨折13例,双柱骨折11例,后壁骨折8例,横行骨折3例,横行加后柱骨折5例。

所有患者均摄骨盆前后位片,并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二)治疗方法本组病例中,6例双柱骨折采用骼腹股沟入路,后柱骨折、横形加后壁骨折18例采用骸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27例横形骨折,前柱及后方横形骨主要采用骼腹股沟切口加后方入路。

51例采用骸白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术中复查X线,了解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

(三)术后处理固定术后置于布朗架上常规皮牵引(3-4)周,术后一周行髓膝关节适度被动活动和静力性肌肉收缩锻炼,避免患肢过度内、外旋、内收及盘腿等动2个月后根据X线骨折愈合情况,逐渐下地扶拐负重行走。

严重粉碎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方法

严重粉碎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方法
Q ]
QQ :]
CN RI ATETET HA 0EN EILRAMN F G MD C
临 床


严重 粉 碎性 髋 臼骨折 的 手 术 治 疗 策 略 及 方法
刘 桂 红 ( 台市 人 民 医院 骨 科 吉林 九 台 1 0 0 ) 九 3 5 0 【 要 】 目的 研 究对 严 重粉碎 性 髋 白骨折 进行 手 术 治疗所 采 用的策 略 及方 法 。 法  ̄ 摘 方 1 o 严重粉 碎性 髋 白骨 折 患者进 行 " 例 0 重建钢板 以及拉 力螺钉 内 固定 等一 系列 的手 术 治疗进行研 究, 手术前 与手术 后患 者#- s 。 对此 0t .结果 这 些患者在 手术之 前进 行十 分 I 明确 的骨 折 分 类, 时机 恰 当的 手术 理 可 靠的 入路 , 合 内固定 以及 复位 。 论 这是 使粉碎 性 髋 白骨折 的 治疗效 果得 到提 高的 关键 。 结
atrteij r[] n on u gA ,9 67 :6 2~ 1 4 . f h nu yJ. Bo eJ itS r( m)1 9 ,8 1 3 e J 65 [】 HeftDLS h l gGJMa a e n f o lxaea ua rc 3 l ,c mei . ng me to mpe ctb lrfa— e n c trstru h sn l o e tn i x o ue[] i to ,9 4 u e ho g ige n n xe sl e p srsJ. n Or p 19 , e Cl h
【 关键 词 l髋 白骨 折 治疗 结果 骨折 内 固定术
【 图 分 类 号 lR 8 中 6 3
【 献标识码l 文 A
【 章 编 号 l1 7 — 7 2 2 1 )la一0 4 —0 文 6 4 0 4 (0 20 () 0 8 1

髋臼骨折32例手术治疗体会

髋臼骨折32例手术治疗体会

髋臼骨折32例手术治疗体会髋臼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髋臼部位生理构造特殊,加之年龄因素,常常导致手术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等问题。

本文总结了32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手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对于老年患者,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状态,以及骨密度、营养状况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2、手术准备:术前需准备好骨科手术器械、血液制品等。

对于老年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术后早期积极康复等。

二、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选择:对于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骨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等。

2、手术操作技巧:手术操作技巧对手术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术切口的位置、大小,避免对骨折部位造成进一步损伤。

同时,在选择内固定器材时,应根据患者骨质情况、骨折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3、手术并发症:手术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应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三、术后护理1、饮食护理:术后应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加强营养补充,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康复。

2、康复护理:术后应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对于老年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避免过度训练。

3、药物治疗:术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镇痛、抗感染、抗凝等。

四、随访及疗效评估1、随访时间: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包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

对于老年患者,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2、疗效评估:术后应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估。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影响疗效。

总之,髋臼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手术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等问题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老年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

老年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

O hpdc, n nH si l Tnjm d a C lg uzogU i rt o Si c n eh o g f t r oei U i o t , ogi ei l ol efH ah n nv syf c ne dTcnl y( / s o pa c e o e i e a o
临 床 论 著

老 年 移位 髋 臼骨折 手 术 治 疗 策 略及 疗 效
吴星 火 杨述 华 汤凤 萍 刘先 哲 许 伟华 叶树楠
【 摘要 】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和一期全髋关节 置换 术治疗 老年髋 臼骨 折 的临床疗 效
19 20 9 8~ 0 5年 间共 收 治 4 5位 年 龄 超 过 6 0岁 的髋 臼 骨 折 患 者 , 中 2 其 1
pat.T eoeao sw r e o dls t n2 w e s( en7 dy ) a e i u .P s prt e , l y h prtn eep r r es h ek m a as f r n r s i f me a t jy ot eavl o i y
a tc a u ain a e s we e a m iitr d r u ie y t r v n e p v no s t r mbo i a un to a x r n io g lto g nt r d n see o tn l o p e e t d e e u h o ss nd f ci n e e — l

ho A G S uha A G F n -i ,LU Xa — e U W i u ,Y h —a .Dp r etf u ,Y N h —u ,T N egpn g I inz ,X e h a E S unn eat n o h — m ho Y NGS uh a LUXa — e X e h a E S un n ;T eC i r o i l u a u , A h —u , I inz , U W i u ,Y h —a ) h hl e H s t W h n h — d n pa o f

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

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

【摘要】髋臼骨折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必须从接诊后即刻起进行复苏和抢救,复苏和抢救原则无太大的特殊性,这里不再叙述。

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外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应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肢体合并伤、骨折脱位类型、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资料手术治疗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

年龄18~60岁,平均39岁。

骨折原因: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了例,房屋倒塌压伤5例。

右侧19例,左侧15例。

按letoumel 分类[1]:前柱骨折4例,前壁骨折1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2例,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4例。

合并颅脑外伤6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髋关节前脱位1例,后脱位6例。

本组病例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一)闭合复位闭合复位有时是一个应急性的治疗措施,有时也是一个永久性的治疗方法,但是闭合复位之前,也要仔细评估一下病人的情况、骨折的类型、是否有并发症、是否需要麻醉下复位,一般情况下,任何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和股骨头脱位均应行手法复位,可在急症室内实施,如条件许可,最好在复位床上进行,可用c形臂x光机观察复位情况。

股骨头脱位,尤其是后脱位,需要急症复位,使股骨头进入髋臼,防止尖锐的骨折片进一步损伤股骨头的关节软骨面。

如果股骨头脱位时间较长,会影响股骨头血运,甚至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对于坐骨神经麻痹的患者也应该急症复位,以去除脱位的股骨头对坐骨神经的持续压迫。

股骨头一旦复位,即无紧急切开复位指征,最好等2-3d 以后再行手术,在此期间根据三个位置的x线平片和ct片进行仔细的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类型,并通过在骨盆标本上标记骨折线、钢板和螺钉的位置来模拟手术过程,同时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组织最好的手术医生。

当急症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时,所有这些有利条件都很难达到,所以说急症切开位内固定是迫不得已才做的事情。

(二)急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指征 1.难以复位的股骨头脱位如果在全身麻醉下用闭合复位的方法不能使股骨头复位,必须行急症手术复位。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
髋臼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

髋臼骨折处理的原则是尽早诊断和治疗,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处理髋臼骨折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骨折的程度和骨折对髋关节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对于不稳定的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髋臼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便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

手术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是通过使用钢板、螺钉或钢丝将骨折的骨片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假体植入髋关节,以取代骨折的髋臼部分。

对于稳定的髋臼骨折,保守治疗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保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使用石膏、外固定器或拐杖等辅助装置来稳定骨折,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然而,保守治疗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并且存在骨折不愈合或再骨折的风险。

除了手术或保守治疗之外,患者还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和日常活动指导。

通过这些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
步行、上下楼梯和其他日常活动的能力。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术或保守治疗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而康复治疗则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恢复和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概述
半年前,亲戚出了车祸,他在车祸中,左髋臼骨折半髋关节后脱位。

之后急忙送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送进医院当天,医院就给他做了复位,后来牵引近50天,再后手术钢钉固定。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二、步骤/方法:
1、
医生告诉我们,髋臼骨折也是可以选择采用保守疗法的。

不过只有下面这两种情况可以考虑用保守疗法:大部髋臼完整且仍与股骨头匹配;两柱骨折轻度移位后形成继发性匹配。

因为医生都是较为专业的,所以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如何,再决定是否能采用保守疗法。

2、
如果不适合保守疗法的情况,就只能采用手术治疗了。

医生建议,手术宜在骨折两三天后至10天内进行。

这时局部出血已停止,而骨折线仍清晰可见。

复位过后,要做牵引,有需要还是要用钢钉定位。

3、
在手术完,要在床上适当运动一下。

在询问医生后,方可下床运动。

俗话说,伤经动骨一百天,最好在家好好休养,营养方面也要跟得上,骨头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注意事项:
要根据X片愈合情况选择是否下地锻炼,在床上主要是患肢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髋臼骨折的分类与治疗策略

髋臼骨折的分类与治疗策略

髋臼骨折的分类与治疗策略曾令源【摘要】Fracture of acetabulum is mostly caused by high energy trauma, which exists as a whole or a part of palvic fracture. Acetabulum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anatomical relationships irregular bone structures, which leads to the difficulties in surgery. The surgical approach i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cetabular fractures. And several factors are proved to influence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the progress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髋臼为不规则骨,为丰厚软组织包裹,多为挤压或传导受力导致骨折,髋臼骨折与髋关节活动大有很大关联.髋臼的解剖关系复杂、骨性结构不规则,因而手术难度大.髋臼骨折的分类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密切相关,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疗效.本文主要讨论髋臼骨折的分类及相应治疗的一些内容.【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15【总页数】3页(P125-127)【关键词】髋臼;骨折;分类;治疗策略【作者】曾令源【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来宾 54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3髋臼骨折大多是高能量损伤造成关节内骨折,因其解剖关系复杂,骨性结构不规则,手术难度大,一直为临床探讨的热点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1 髋臼的解剖及骨折的治疗原则髋臼由髂骨体、耻骨体、坐骨体组成呈凹形,髋臼后、上方骨质较厚而内壁较薄,表面以软骨覆盖。

正常的髋臼向前、外、下方开口,外展45°,前倾约15°,在正常行走中承受约2.5倍体重负荷,髋关节的活动依赖股骨头与髋臼的接触协调。

Malkan通过实验证实髋臼骨折移位1mm,接触压力即增加20%,移位2mm,接触压增加50%,从而造成应力分布异常,导致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因此,鉴于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及功能,诸多学者认为髋臼骨折应强调解剖复位,夯实固定。

见图1。

2 髋臼骨折的术前评估髋臼骨折的术前评估包括:①软组织情况;②影像学检查2.1 软组织情况髋臼位置较深,即使高能量所致的髋臼骨折也可能无明显的髋周肿胀,但实际引起的髋臼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严重双柱骨折所致的周围器官损伤必须高度重视。

因此,为减少二次损伤,髋臼骨折的患者入院后需常规予以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待软组织情况好转后择期手术(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例外),通常在伤后5~7d手术,此时骨盆小静脉栓塞形成[1],出血少,结合药物治疗,软组织肿胀缓解明显,骨折线清晰骨折块较易复位,亦可减小皮肤张力及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但是长时间的手术等待会造成骨痂的形成不利于复位,Matta[2]报道伤后手术时间<7、8~14d和15~21d,解剖复位率分别为74%、71%和57%,其中伤后<14d和15~21d的手术解剖复位率具有明显差异。

2.2 影像学检查①髋臼骨折患者入院后除常规行X片检查外,往往行CT 三维重建,其具有立体性、多角度等特点,且能使用数字化技术切除股骨头,充分显露髋臼关节面,便于骨折的分型,也可以基于原有的数据了解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为术中避开周围神经及血管有指导意义。

②目前的髋臼骨折分型有judet-letournel[3]分类及AO分类。

前者有助于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后者有助于对术后的评估[4]。

但AO分类是基于髋臼的解剖结构制定,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

通常依据AO分类选择治疗方案。

附AO[5]分类:A型:单柱骨折;A1:后壁骨折,A2:后柱骨折及其变形,A3:前壁和前柱骨折;B型:横行骨折,臼顶部仍附着于完整的髂骨;B1:横行骨折和横行骨折并发后壁骨折,B2:T型骨折,B3:前壁或前柱骨折加后柱半横行骨折;C型:前柱和后柱骨折,臼顶部与完整的髂骨分离。

C1:前柱骨折延至髂骨,C2:前柱骨折延至髂骨前缘,C3:骨折线进入骶髂关节。

3 手术方案的选择3.1 不同骨折选择的入路与体位K-L入路:A1 ;A2 ;B1 ;B2 ;C2髂腹股沟入路:A3 ;B3 ;C1 ;C2扩大的髂股入路:B1 ;B2 ;C1 ;C2 ;C3改良Stoppa[6]入路:A3 ;B2 ;B3 ;C1 ;C2,需要指出的是: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例具体分析,其中K-L入路[7]及扩大的髂股[8]入路在显露时易干扰外展肌群[9],术中易损伤坐骨神经[10]和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概率较高,预后时间长,目前更多选择髂腹股沟入路及改良Stoppa入路。

3.2 复位顺序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至关重要,患者合并骨盆其他部位骨折时,为便于后续髋臼的复位以及影响到骨盆的稳定性,首先需复位骶髂关节脱位和移位的骶骨骨折,然后逐渐由内向外,从周边向髋臼复位,最后复位髋臼柱和髋臼壁[11],hamroongroj通过测试发现在骨盆环稳定性中,前柱所起的作用约为后柱的2.75倍(三柱理论认为前[12]柱+中柱约承受超过80%的负荷)。

因此,对于双柱骨折及T性骨折的病例,应先复位前柱骨折[13]以便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如果颠倒复位次序,复位的满意度、骨盆的稳定性都难以获得满意。

4 固定方式髋臼骨折较复杂,要想获得满意的复位与固定,除了严格的遵循复位顺序及合适的手术入路,还必须高度熟悉髋臼的解剖特点,包括骨质的厚薄,骨壁的走形,关节面的角度等,只有知其形,才能掌握合适的进钉方向,避开骨质薄弱区,使内固定物与骨壁更紧密的贴附。

骨盆及髋臼的锁定钢板[14]由于设计原因易于变形,目前常常使用的是拉力螺钉及支撑钢板。

拉力螺钉最常用于单纯的髋臼壁骨折(髋臼壁很薄,不建议使用钢板,只需拉力螺钉固定即可)和简单的前或后柱骨折,其中在固定髋臼壁[15]时尤其要注意进钉方向与髋臼平面始终保持40°,否则螺钉有进入关节内的风险,导致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但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拉力螺钉很难起到拉力作用,故不提倡使用。

对于较严重的髋臼骨折往往使用支撑钢板,支撑钢板的放置必须考虑到螺钉的拧入以避开骨质薄弱区,故而四方区及坐骨结节由于其特殊的解剖构成在髋臼骨折的复位固定术占有重要的意义。

Tile[4]指出坐骨棘上方后柱中部区域非常薄,因此在后柱骨折固定中钢板可跨过上述区域,将螺钉置入到坐骨结节或后柱骨质较厚的部分,对于四方区有骨折的患者不一定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最主要是髋臼顶壁的复位。

在前柱中髂耻隆起是类似后柱中部的薄弱区,钢板可沿弓状线、耻骨梳放置,螺钉避开髂耻隆起,前柱要注意融合防止断钉。

总之,髋臼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不仅仅局限于何种入路,某条复位顺序,哪类固定物等,即使对于放置多少块钢板,或为了达到相对的稳定性,螺钉是否一定要求避开薄弱区等等都有着较多的争议,具体病例具体分析,但常规中我们需把握大的原则方向,在稳妥固定复位时,减少相应的并发症。

5 术后处理髋臼骨折术中切口需常规放置引流管,由于手术切口靠近会阴区(尤其是改良Stoppa入路)往往易造成手術切口的感染,髋臼骨折的感染率为1%~5%[16],相关外文文献证实在关闭手术切口前置入抗生素粉末能有效降低感染率[17],但具体的置入标准和抗生素在切口内的衰变周期以及引流管对药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术后2d常规复查X片,按骨折移位<1mm为解剖复位,<3mm 视为满意评定复位标准。

6 中长期随访髋臼骨折的患者建议术后1月开始适当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3月可考虑拄拐渐进性负重活动,随访周期至少6个月,以进一步判断患者髋关节活动情况,并高度重视有无股骨头坏死的先兆征象。

并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

7结论综上所述,髋臼骨折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复杂的过程,这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以及根据术者的工作经验有关,通过正确判断骨折类型,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入路,掌握稳妥的固定,加以术后良好的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Tibbs B M,Kopar P,Dente C J.Acetabular and isolated pelvic ring fractures:a comparison of initial assessment and outcome,2008(06).[2]Matta J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n:accuracy of redu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in three weeks after the injury,1996(78).[3]Letournel E,Judet R.Ed 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M].2nd ed,1993.[4]Tile M,Helfet DL,Kellam JF.Fractures of the pelvis and acetabulum,2003.[5]王滿宜.骨折治疗的AO原则[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Sagi HC,Afsari A,Dziadosz D.The anterior intra-pelvic (modified rives-stoppa)approach for fixation of acetabular fractures,2010(05).[7]Matta JM.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 through theilioninguinal approach.:a 10-year perspective 1994(305).[8]Wolf H,Weiland T.Pajenda Minimally invasive ilioinguinal approach to the acetabulum 2007(10).[9]Harris A M,Althausen P,Kellam J F.Simultaneous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for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2008(07).[10]刘晓军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02)doi:10.3969/j.issn.1006-5725.2005.02.068.[11]任丘.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复位顺序[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2).[12]曹烈虎.髋臼三柱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2010.[13]Konrath GA,Hamel AJ.Guerin J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impaction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head,1999(6).[14]Mehin R,Jones B,Zhu Q A.biomechanical study of conventional acetabular internal fracture fixation versus locking plate fixation,2009(03).[15]Carmack DB,Moed BR,McCarroll K.Accuracy of detecting screw penetration of the acetabulum with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2001(9).[16]James L.A cetabular fractures.In:Canale ST,ed.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M].9th ed.ST.Louis:Mosby ,1998:2234-2252.[17]Bjrn Waagsb.Ander Sundy Treatment results with debridement and retention of infected hip prostheses,2009,4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