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翔泥塑色彩设计的三大特征

合集下载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陕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工艺品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民间性,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凤翔泥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造型特点、色彩特征、纹样寓意等方面的论述,探究凤翔泥塑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以及发展机遇。

一、凤翔泥塑概述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岐山、西连千阳、南邻宝鸡、北接麟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凤翔更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更是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工艺的首推代表,当地人把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货”,历经选土、砸泥、擀泥片、上模、脱胎、拉粉、勾线、上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凤翔县境内两三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泥塑制陪葬陶俑,足以让人感叹其泥塑工艺历史源头之远。

凤翔泥塑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6年,“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泥塑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借鉴了古代一些民间工艺品中的纹饰等特色,造型生动、色彩亮丽,让当地人爱不释手。

每逢过节和集会时,当地人就将泥塑作为礼品送出,寓意有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可见泥塑在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彩绘泥塑的聚集地凤翔县六营村的农户几乎都还在生产泥塑,凤翔泥塑的加工还会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有的采用晾干定型,有的在制作过程中还要高温火烧,因此制作泥塑的泥土选择尤为重要。

黄土是凤翔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各地水土、地理条件的不同,泥土的物理性质也不同,而凤翔就拥有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当地有一种黄土,被称为“板板土”,几乎不含沙石,是凤翔泥塑制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凤翔泥塑的类型凤翔彩绘泥塑共有180多种花色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小孩喜欢的泥玩具,包括巨型蹲虎与方寸大的小狗、小狮等,基本借鉴动物造型,做的几乎都是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装饰挂片,有戏剧脸谱,虎、牛头等动物头像,还有富含寓意的麒麟送子、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等浮雕式的挂片;三是立人,主要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历史事迹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塑造。

凤翔泥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彩绘纹饰分析

凤翔泥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彩绘纹饰分析

文化与传承11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凤翔泥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彩绘纹饰分析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AND ANAL YSIS OF ITS PAINTED DECORATION福建师范大学 汪玲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当时被世人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就是对其最好的描述[1]。

泥塑发展进入宋元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泥人制作的手工艺人,这一时期的泥塑不只有大型佛像,小型作品也在此时受到重视,多作为玩具售卖供人们观赏把玩。

到了北宋时期泥塑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要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以后,手工艺人在泥塑制作工艺方面不断继承与发展使得泥塑艺术得以流传至今。

1.2泥塑的分布情况我国的泥塑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产生了两个著名的流派:北方天津的“泥人张”,南方无锡的惠山泥人。

北方“泥人张”作品一般尺寸不大,小巧玲珑很适合室内陈设。

主要以写实为主,通过人物的外貌、体态、动作等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塑造上既取舍得当又夸张合理;用色敷彩高贵典雅。

在人物的整体造型、容貌动态、色彩应用这些方面,无不用一个“像”字来形容。

而与之对应的南方代表惠山泥人品类丰富,以手工绘彩,内容多以戏剧戏曲为主,多带有以祈福等这些吉祥的寓意,也称手捏戏文。

夸张的造型、拙朴的线条、丰满肥硕的整体、粗犷的用笔、强烈的色彩对比都是人们对惠山泥塑的主要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泥塑艺人捏一件作品都先从脚捏起的,而后从下到上,由里及外,最后再将各个分段组合起来,这一气呵成的动作无不体现他们技艺的娴熟,他们在作品中着重突出人物的瞬间表情神态,造型活泼生动,色彩赏心悦目,装饰精致美丽,一直经久不衰。

除了天津和惠山还有比较著名的泥塑产地就要属陕西的凤翔泥塑。

2凤翔泥塑的艺术特征2.1凤翔泥塑的造型特征分析凤翔县城位于关中地区是古代周秦的发祥地。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

天工|2021年第9期[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发展悠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发展背景下,形成了多元化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尤其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传统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多样,无不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作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极具陕西乡土气息,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依旧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不仅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彰显出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通过简析陕西凤翔泥塑,分析陕西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研究陕西凤翔泥塑的美学特征,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一民间艺术。

[关键词]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美学特征;艺术特色;民间艺术[中图分类号]J529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9-0030-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立文.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J].天工,2021(9):30-31.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王立文 西安美术学院作者简介:王立文(198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设计学硕士,研究方向:手工艺设计理论与实践。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大自然、了解神话故事以及结合自身生活实践而创作出来的,其艺术作品具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泥塑艺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快速优化和创新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泥塑产品,如陕西凤翔泥塑、天津“泥人张”、山东高密泥塑,其中陕西凤翔泥塑凭借自身逼真的形态、粗犷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鲜明的色彩而闻名于世[1]。

一、简析陕西凤翔泥塑陕西凤翔泥塑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发展时间较长。

凤翔泥塑是人们在参考石刻、剪纸、年画等传统民间艺术纹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事物、大自然万物,结合神话故事传说,经由数十道工序将其蕴含的意义凸显出来,以用来祈福、镇宅、护生的作品,具有造型逼真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的特点。

凤翔泥塑艺术特征分析

凤翔泥塑艺术特征分析

凤翔泥塑艺术特征分析作者:孙文倩曾军梅来源:《牡丹》2018年第24期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比较传统的民间艺术,即用黏土塑造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陕西凤翔泥塑作为一项独特、古老的民间艺术,蕴含了深厚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本文通过分析泥塑的图案、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塑造原因,深入了解凤翔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凤翔泥塑作为陕西的民俗艺术,具有明确的传承性和地方性,是研究凤翔百姓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直观展现。

2006年6月,其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在凤翔泥塑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關镇六营村,大多是以家庭作坊形式生产、销售。

一、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凤翔泥塑品种丰富,工艺复杂,内涵丰富,深受百姓喜爱。

在造型特点上,凤翔泥塑作品以正面居多,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变形,简练概括。

在造型上,手工艺人擅长根据具体形象的特征,表现其本身的性质。

在常见的泥塑虎中,既概括了虎、狮共有的凶猛特点,又大胆进行夸张装饰,使得座虎变得活泼生动。

在设色特点上,凤翔泥塑的显著特色是色彩和造型的统一运用。

在大多数彩绘的作品中,彩绘用色多是为红、黄、绿三种颜色,大红和绿色为主要用色,玫瑰色是副色,黄色作为辅助色,增强整个泥塑作品的色调。

在最终形成的泥塑作品中,色彩对比鲜艳,强烈夸张,民俗气息浓厚和装饰性极强。

二、凤翔泥塑的造型用途分类凤翔泥塑造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多种分类方式。

凤翔泥塑规格和品种制作较大类型的有座虎、挂片虎等,体型较的有小猪老鼠等。

传统泥塑以座兽和挂片最具特色,座兽通常包括虎和狮等传统的镇宅辟邪、看家护院等神兽,座虎是凤翔泥塑制作中选取最多的造型形象。

在泥塑成品中,座虎的造型完整精练、形态夸张粗犷,体现了其健壮和威猛。

无论是什么形态的虎,面部都是整个作品的关键之处,大多绘画呈双目圆瞪、威武传神,夸张的血盆大口中露着一排白牙齿和两颗虎牙,竖立的两只大耳朵引导人们的视线向上延伸,增添了虎向上挺拔的感觉。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非遗是指代代相传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传承和发展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凤翔泥塑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非遗的视角出发,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凤翔泥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凤翔泥塑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制胚、成形、修整、干燥、烧制、彩绘等工序。

在制作时,工匠们常常以鲜花、鸟兽、人物等形象为题材进行创作,形象栩栩如生,传神逼真。

尤其是在表达人物形象时,凤翔泥塑更是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二、凤翔泥塑文化的特点1. 厚重的历史底蕴。

凤翔泥塑源远流长,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凤翔泥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历代人的传承和创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2. 精湛的制作工艺。

凤翔泥塑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在制工艺中,泥塑的成形和修整是最为复杂和关键的环节。

这一环节需要工匠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始终保持着精湛的制作技艺。

虽然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当今社会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 传承人才不足。

凤翔泥塑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而现如今,传承该技艺的人数并不多。

年轻一代的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情不高,愿意从事凤翔泥塑制作的人越来越少,这也给凤翔泥塑的传承带来了很大困难。

2. 市场需求不足。

在现代社会中,凤翔泥塑制品很难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其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传统手工艺制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减少。

3. 文化消失的风险。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研究项目《民间美术资源与高职手工课程建设整合研究》(批准号:SZJZD2004007)阶段性成果文章研究宝鸡凤翔彩绘泥塑虎。

阐述了造型由来,即由炎黄民族融合中产生的关中民族图腾;泥塑虎造型的夸张、变形、超时空性体现了它的艺术生命力;彩绘所用的红、绿、黑、白、黄五种颜色深受五行观念的影响;泥塑虎装饰图案主要采用与劳动人民生活相关的动、植物等自然界事物表达寓意。

所以凤翔泥塑虎被当地人视为镇宅、护子、增寿、辟邪的吉祥物,实质上这也反映出我们华夏子孙的一种心理归属。

标签:彩绘泥塑虎;造型;装饰凤翔位于陕西省西端,是周秦文化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众多历史遗留中,让凤翔人引以自豪的还是当地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的创造者是千万劳动人民,在中国几千年来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里,男性主要从事繁重的户外劳动,家务劳动及家庭的美化则主要由女性主持,所以许多农村妇女成为了民间艺术的创造者。

凤翔当地民间艺术种类不少,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泥塑。

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

作为陕西西府民间文化代表的凤翔泥塑,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它也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造型。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种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二是挂片,造型有人物也有动物;三是立人,以民间传说及历史人物为塑造对象。

其中凤翔泥塑虎已它独特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成为凤翔民间艺术的一张主要名片。

一、泥塑虎造型由来图腾崇拜是许多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它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当原始先民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图腾崇拜观念无孔不入的渗透在艺术之中。

凤翔位于上古时代炎帝部落活动范围,《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这里并不是指帅动物而战,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阪泉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合并,随之虎成为了关中平原一带普遍的图腾。

浅析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特色

浅析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特色
民 间 艺术研 究
浅析 陕西凤翔 民间泥塑玩具 的艺术特色
刘淑芳 ( 南濮阳 中原 油田文化体育活动管理 中心 47 0 ) 河 5 0 1
格 ,大 致可 以分为 四类 。第 一 类是 大 型 泥 兽玩 具 ,包 括 大 坐 虎 ( 1 图 )、 大坐 狮 、素 白坐虎 等 ,平均 高 度约 为 6 厘米 。第 二类 是 小型 泥 兽玩 具 ,如 0 花 马、 花兔 、 泥牛 、泥 狗 以及 十二 生 肖属相 等 ,大 小 在 3 1 厘 米 之 间 。 至 5 第 三 类 是 神 仙 人 物 形 象 类 玩 具 , 如 八仙 人物 、西游 记 人物 等 。与 其他 地 区泥 塑 艺术 相 比 ,凤翔 泥玩 具 中人 物 题材 比较 少 。第 四类 是 挂 片类 ,这 是 种 浮雕 式 的单 片泥 塑 ,可 以挂在 墙 面上 。包 括 有送 子挂 片 、哪 吒 挂片 、 钟馗 挂 片 、寿 星挂 片等 ,有各 种 规格

摘要 :陕西风翔 民间泥塑玩具是 中国 民间玩具 中的一种 ,以泥 土 为主要 制作材料 ,是地域 分布最广 、历史最为悠 久的 民间玩 具品 种。 民间泥塑玩具具有造型拙朴、雕琢粗 犷、色彩 强烈 、线条 简练的 特点 ,如何透过 这些表层的现 象去分析它的艺术规律和特性 ,认知它 的内在 深度和 力量 ,从而探 寻 出它的 审美和价值观 念 ,是本 文的重
点。
关键词:泥塑玩具 ;造型;色彩 ;艺术特 色
民间泥 塑玩 具 是 中 国 民 间玩 具 中 的 一种 ,是 以泥 土 为主 要 制作 材 料的 一种 民间 艺术形 式 ,也 是分布 最广 历史 最悠 久 的民 间 玩具 品种 。一般 是将选 好 的泥土 和好 捣匀 后 ,用手 工捏 制成 形或 用模 子压 印成 形 ,经过 晾干 或烧 制后 ,再 施加 彩绘 。包 括泥 人 、 泥娃 娃 、泥 鸟兽 、泥 哨、兔 儿爷 、皮 老虎 以及 各种 用泥 土制 作 的 玩具 种类 。 自 石 器 时代之 后 ,中 国泥塑 艺术 一直 没有 间断 ,发 新 展到 汉代 已成 为重 要 的艺术 品种 。考 古工 作者 从两 汉墓 葬 中发掘 了大 量 的文物 ,其 中有 为数 众多 的 陶俑 、陶兽 、陶 马车 、陶 船等 等 。 其 中有 手 捏 的 ,也 有 模 制 的 。汉 代 先 民认 为 亡 灵 如 人生 在 世 , 同样 有 物 质 生活 的需 求 。 因此 丧 葬 习俗 中需 要 大 量 的陪 葬 品 ,这在 客观 上为 泥塑 的发 展和 演变起 了推动 作用 。两 汉 以后 , 随着 道教 的兴 起和 佛教 的传 入 ,以及 多神化 的奉祀 活动 ,社会 上 的道 观 、佛寺 、庙 堂兴 起 ,直接 促进 了泥 塑偶 像 的需求 和泥 塑艺 术 的发展 。到 了唐 代 ,泥塑 艺术 达到 了顶 峰 。泥塑 艺术 发展 到宋 代 ,不但 宗教 题材 的大 型佛 像继 续繁 荣 ,小型 泥塑 玩具 也发 展起 来 。有许 多人 专 门从事 泥人 制作 ,作 为商 品 出售 。北宋 时东 京著 名 的泥玩 具 “ 磨喝 乐 ”在每 年 的七 月七 日前 后 出售 ,不 仅平 民百 姓买 回去 “ 巧 ”,达 官贵 人也 要在 七夕 期 间买 回去供奉 玩耍 。 乞 元代 之后 ,历 经 明、清 、 民国 ,泥塑 艺术 品在 社会 上仍然 流传 不 衰 ,尤其 是 小型泥 塑 ,既 可观 赏陈 设 ,又可 让儿 童玩 耍 。 几 乎 全 国各地 都有 生产 ,其 中著 名的产 地有 北京 泥 人 、河 北泥 玩 具 、 陕西 泥玩 具 、河南 泥玩 具 、山东 泥玩 具 、以及 无锡 惠 山泥 人等 。 中 国玩具 历经汉 唐 宋元 明清 ,直 至近现 代 ,长 足的进 步 与发展 , 品种 之 多,制作 之 玲珑 与美 ,融社 会 生产 生活 于一 体 ,体 现 了社 会发 展 的 阶 段性 的水 平 。通 过 对 各 地 民 间泥 玩 具 的 调查 结果 显 示 :现 存 的著名 泥玩 具产 区 ,多数 是形 成于 明清 时 期 。比如著 名 的 山东高 密聂家 庄 的泥 塑开始 于清 代早 期 ,陕 西风翔 泥塑 也大 约

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

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

天工|2024年第1期[摘 要]凤翔泥塑作为关中地区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独特的魅力,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凤翔泥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性很强,大气、富贵、饱满、神秘,富有感染力。

它的造型应用了大量抽象性语言,具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凤翔泥塑;造型;形体;抽象;图案;对称性[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001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韬.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J].天工,2024(1):18-20.张 韬 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作者简介:张韬(1983—),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一、凤翔泥塑的起源凤翔泥塑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凤翔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它的起源有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它产生于先秦时代,这是依据出土的秦代墓葬中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土质陶俑,和凤翔泥塑的图案有着联系。

另一种说法是说凤翔泥塑始于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李文兵在凤翔一带“兵屯”,后撤销了屯兵制。

兵屯的第六营士兵未走,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开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六营村。

其士兵多来自江西景德镇,他们擅长陶瓷手艺,使用黏土制作泥玩具,或送人或出售,久而成俗。

这些士兵用泥塑来祈福、辟邪,受到了当地人的喜欢,很快在当地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在群众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由于历史久远,又缺少明确的记载,让凤翔泥塑的源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当地人眼里,凤翔泥塑具有纳降的作用。

这里的民众世代以耕读传家,朴实善良,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艰辛的生活,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生存的不易和大西北的严寒,让他们拥有了坚强刚毅、豪爽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观。

他们热爱生活,爱吼秦腔,凤翔泥塑的大红大绿,那种向阳而生的美学追求和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凤翔泥塑色彩设计的三大特征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色彩设计特征在陕西西府民间艺苑中独树一帜,通过其设色要诀塑造出凤翔泥塑白底黑描、大红大绿、形态生动、狂放夸张的整体风格。

有色相色彩与无色相色彩之间的色彩调和也表现出了人对自然万物的敬重。

黑、白、桃红、黄、绿色等色彩体现出中国传统五色五行观念。

本文通过色彩学概念下的色彩理论分析得出了凤翔泥塑黑白图底纹饰稳定色调、多色相对比提升民俗视觉感受、多层次色彩调和丰富艺术品位的三大色彩设计特征。

标签:凤翔泥塑;色彩设计;特征
一、凤翔泥塑简介
凤翔泥塑借由神秘的纹样、夸张的神态、浓艳的色彩、匠心独具的艺术造型观这四大艺术特色在世界民间艺术舞台崭露头角,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历经数代发展沿袭俨然已经成为了凤翔地区民间艺术的“一张名片”。

陕西凤翔自古就是西府文化之乡,是陕西省境内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孕育此间的凤翔泥塑凭借着其独特的色彩设计特征征服了海内外诸多的观赏者。

经过分析总结凤翔泥塑色彩设计的三个显著特征如下:多色相对比提升民俗特征,多层次色彩调和丰富艺术品位,黑白图底纹饰稳定色彩要素。

二、凤翔泥塑色彩设计的色彩特征分析
第一,强烈的色相对比是凤翔泥塑图样色彩运用的最大特征。

在各种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不同的基础之上,在构图关系中利用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的差别构成了凤翔泥塑色彩之间的不同形式色彩对比。

色相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这三种色彩对比方式成就了凤翔泥塑的独特设色风貌。

通过作品的分析不难发现最显著的色彩对比关系是互补色相的应用。

凤翔泥塑中最为突出的补色对比就是红色与绿色,而在色彩学中补色对比的色彩情绪往往是最为强烈的,会给视觉带来刺激、紧张、不安、不协调的视觉观感。

而恰恰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两个色相环中180度的强对比色彩才使得凤翔泥塑透出俗而不愣、拙朴艳俗的独特色彩审美感受。

第二,多层次的色彩调和是凤翔泥塑色彩的“精、气、神”。

凤翔泥塑在色彩使用调和上巧妙地按照不同的冷暖调子具有不同色彩心理情绪进行调和设计,按照色彩、色相的划分可理解为邻近色、同类色、中性色三种。

近似色的调和,也可以理解成邻近色调和。

比如,凤翔泥塑中在使用了纯度较高的红色之后又加以大面积的鲜艳的桃红色陪衬设色,在民间艺人的角度来说是为了色彩更加艳丽,更有幸福吉祥的寓意。

上升到色彩学的理性层次民间艺人的这种无意识的创作却印证了色彩学范畴中桃红色的视觉调节作用。

一是在视觉调和上,桃红色比大红色更加的鲜艳灵动,从而进一步减弱了大红色和绿色的强烈对比。

色彩在使用配搭之后更加的清新、稳固。

二是同类色相的调和,在凤翔泥塑大面积使用的色彩中都有所体现,与色料施色的均匀程度息息相关。

凤翔泥塑在各个颜色的使用过
程中,由于颜色施色于白色土胎之上并且施绘的相关图样色彩有时会不均匀有时会附加晕染效果,所以导致同色相色彩在不同的图样不同的位置使用时会有不同的色值表现。

所以相同色相不同明度的色彩之间存在着调和关系,使色彩虽然鲜艳、纯度很高但是不至于生硬死板。

中性色的色彩调和,在凤翔泥塑中黄色便是这样一个中性色彩,面积使用虽然并不大,仅占主色彩的四分之一。

但小面积的黄色不仅与其他色彩形成一定程度的色彩对比,同时属于中性色彩的黄色也起到了色彩调和的作用。

第三,图底及纹饰色彩稳定色调。

这个色彩运用特征是凤翔泥塑艺术能够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

这里所谓的图底色彩也就是指“板板土”泥坯的底色白色,而纹饰色彩则主要指黑色的泥塑花纹。

这两个色彩在凤翔泥塑中起到“一收一放”的作用。

两个无彩色在凤翔泥塑的施色中相当于天与地,泥胎所施以的第一道色是白色,黄土本身的固有色不能够有效地凸显出凤翔泥塑的色彩感受,而只有白色能够承载这样一些对比强烈的色彩。

所以白色促使各色彩能够“大鸣大奏”。

泥塑中黑利用色的纹饰勾边来起到与白色相反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黑色意味着收敛,凤翔泥塑中的包罗万色的黑色亦有此功效。

作品中黑色镇定住了多种纯度较高的色彩使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而白色在视觉上则衬托出其他色彩的鲜烈俗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凤翔泥塑传统图样色彩的运用特征如下:凤翔泥塑通过多色相对比尤其是补色色相强对比提升其独特的色彩艺术感染力;通过多层次色彩调和关系丰富其色彩层级;通过黑白二色的图底纹饰稳固其强烈的色彩对比。

就是这样的色彩运用设色特质才能塑造出凤翔泥塑白底黑描、大红大绿、形态生动、狂放夸张的整体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