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分类和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5.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4.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焚烧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焚烧

1概述1.1焚烧厂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垃圾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3个城市,年产生活垃圾已达14500万3平均每天产垃圾40万t,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幅度增长。

生活垃圾已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生活和妨碍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以卫生填埋为主。

由于部分垃圾不能自然分解,占用了大量土地,不但有碍城市景观,而且给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尤其是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紧缺的许多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更需要采用减量程度高的焚烧方法来处理所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90%的体积,真正做到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解决由于进行填埋、堆放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状况,还可以利用焚烧生活垃圾发电,部分缓解由于煤、石油等天然燃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能源危机,不仅具有积极的绿色环保意义,而且实现了垃圾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固体废弃物还存在侵占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等弊端,所以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厂来解决固体废弃物是必须的。

1.2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均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或欧盟1992标准。

随着环保要求的口益严格及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国内已有部分筹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执行EU2000/7&EC (欧盟2000)标准。

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标准GB18485-2001.欧盟1992标准、EU2000/7&EC见表1»表1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注:1本表规定的各项标准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含11%02的干烟气为参考值换算。

2)烟气最高黑度时间,在任何lh内累计不得超过5min。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处理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授课内容:
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问题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其影响
1.3固体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2.1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
2.2固体废物的运输和贮存
2.3固体废物的转运和加工处理
第三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3.1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3.2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
3.3固体废物的压缩处理
3.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第四章固体废物管理
4.1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4.2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4.3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标准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论文要求学生对固体
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通过论文的撰写,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描述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深入了解;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固体废物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结合东华地区实际情况,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环境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内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法;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及运行情况。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处理方案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针对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第四组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姓名: 雷涛学号:111410228班级: 环工1102指导: 许士洪成绩:2012年6月26日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2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4第一章填埋场方案论证与设计. (4)1.1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论证······························41、 2 填埋场结构形式论证 (4)1、3 填埋场类型论证 (5)第二章填埋场工艺设计 (6)2、1 库容设计 (6)2、2 填埋场选址 (8)2、3填埋场工艺设计·········································112.4总图设置···············································132。

5防渗系统 (16)2。

6 导气系统···············································212、7收集系统 (23)2.8 渗滤液得产生及收集 (24)2、9封场覆盖 (30)2.10环境保护与监测 (35)第一部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许士洪一、课题名称: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二、设计任务:根据有关部门批准得任务书,拟在某城市新建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对该填埋场进行工艺设计、三、设计资料:1、设计数据: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70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08万,服务年限20年。

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8~1.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

6t/m3。

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5、2、工程建设场地概况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km2,地面标高55、0~71、0米。

3、工程水文地质ﻩ3、1 工程地质裸露得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1.0×10-7~2。

6×10-8 cm/s,厚度为2~3m。

3、2 水文地质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3~4m,水位年变幅1~2m。

4、气象工程场地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长夏短,春秋温凉典型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与冬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

气温: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41℃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降雨年平均降水量:6.9mm/d日最大降水量:8.6mm/d日最小降水量:4、2mm/d风冬季平均风速: 2。

1m/s夏季平均风速: 2、5m/s主导风向:西南最大冻土深度:230mm5、相关规范及标准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2007)四、要求:1、进行该填埋场得方案论证与设计;2、进行填埋场工艺设计(包括库容设计、填埋工艺、防渗系统、导气系统、封场覆盖、渗滤液收集),并写出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5000字;3、绘出填埋场流程图,平面图,填埋场场地平整图、填埋场封场图、渗滤液收排及填埋气导排系统图、集气集液系统断面图、(要求达到初步设计要求)五、设计时限:1周六、设计进度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强调纪律,(时间0。

5d)、2、文献查阅,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得工艺与方法(时间ld)、3、进行工艺设计与计算(时间1d )。

4、绘制图纸(时间2d )。

5、编写设计说明书(时间l、5d)。

七、参考文献《环境工程设计手册》、《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废卷)、《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中国沼气》、其她相关书籍及刊物、及网络资源、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填埋场方案论证与设计1、1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论证: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与焚烧三种。

这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得使用条件与效果各有特点详见表1-1、表1-1 常用垃圾处理方法得比较由于填埋处理垃圾消纳得量大,单位投资相对较低,比较适应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得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在此设计中选择卫生填埋作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得方法。

1。

2 填埋场结构形式论证:根据填埋场填埋层空气得存在状态可分为厌氧填埋与好氧填埋,好氧填埋又有两种不同得方式—-好氧填埋半好氧填埋方式。

1。

2。

1气体成分论证不同类型得填埋方式对气体得产量有影响,直接决定着填埋气体就是否能够在进行利用。

实践证明:好氧填埋、半好氧及循环式填埋得气体产生量比较少;而厌氧填埋得沼气产生量比较多。

表1-2 不同填埋构造得CO2与CH4得产生比率从表1-2可以瞧出,厌氧填埋中CH4成分远高于好氧填埋,满足资源再利用得条件。

1、2。

2 堆体堆高论证本工程地区地表裸露得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小于1。

0×10-7 cm/s,厚度为2~3m.。

而在填埋面积一定得情况下,填埋高度同气体回收量有着密切得联系,一般填埋场得气体如果要具备利用价值,要求得填埋高度应在20m以上、本填埋场高度约为26m,可以满足气体回收利用得条件。

1。

2、3结构形式确定根据以上得特点,本工程采用厌氧填埋技术。

大量厌氧分解产生得填埋气体通过气体导排系统排出,并需配备完善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与渗滤液处理系统来处理场区渗滤液与回收填埋气体。

1。

3 填埋场类型论证: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其所在得地形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平原型填埋场、山谷型填埋场、坡地型填埋场与滩涂型填埋场、而由于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 km2,因此采用山谷型填埋场。

山谷型填埋场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利用山谷形成得贮留空间,在山谷下游修筑堤坝建造而成;场地为独立得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流至谷口向外排泄;在库区外设置环库截洪沟,拦截场外雨水,排入场区下游;渗沥液收集后汇入下游得调节池,作集中处理。

山谷型填埋场具有填埋容量大、建设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山谷大都位于地下水上游,填埋场对地下水得影响就是一个必须重点考虑得因素;另外山谷地区地质条件得复杂性、山谷汇集洪水对填埋场得破坏也就是要考虑得因素。

第二章、填埋工艺设计2、1库容设计:2。

1.1 城市概况: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70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08万,服务年限20年、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

8~1。

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6t/m3。

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

5。

在此期间,城市生活垃圾量随人口得增加而呈递增趋势,设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则有70×(1+a)20=108。

故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2%,即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2。

1、2填埋场库容计算:填埋场总容量包括填埋垃圾得体积与覆土得体积。

取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1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5 t/m3。

(1)计算公式:①每年所需得场地体积为:式中: W-垃圾产生率(kg∕d•人);ﻩP —城市人口;D -压实后垃圾得密度(kg∕m 3); r —覆土与垃圾之比。

② 每年所需得场地面积为: (2)计算结果:20年间城市生活垃圾量随人口增长而递增,年增长速率为2、2%,计算列表如下:计算举例:第一年库容量计算如下:2030年库容量计算如下:()()33204201m万101.51015274.0m 3.5115000.022*********r)(1Da 1WP 365V ==⎪⎭⎫ ⎝⎛+⨯+⨯⨯⨯⨯=+⨯+⨯= 由上表可知,服务年限20年间库容总量为1730.03万m 3,日平均规模2369、90m 3/d,填埋场得起始规模为1800 m 3/d 。

厂区总面积约1 k m2,而根据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得要求,填埋库区得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得70%~90%,不得小于60%,本设计取80%。

填埋库区面积:则填埋高度:2.2填埋场得选址2。

2、。

1选址得考虑因素填埋场得选址总原则就是应以合理得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得投资,达到最理想得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得目得。

必须加以考虑得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得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与土壤条件、气候、地表与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就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就是选择填埋场地得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她各个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