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2023年《我的老师》教案美术

2023年《我的老师》教案美术

2023年《我的老师》教案美术前言教师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角色,在美术课上,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教案旨在为2023年的美术课上选择一个出色的老师,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

选择老师选择一个合适的老师是美术课上成功的第一步。

以下是我提供的标准:1.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拥有良好的授课技巧;2.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教学目标学生将在课上学习以下内容:1.学习描绘形态和意念的综合表达方法;2.了解和运用颜色,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3.掌握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课程安排第一学期第一课:基础学生将学习基础的色彩学、线条和素描,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

主要活动:•绘制不同材质的物体;•物体的阴影和高光绘制;•制作色谱。

第二课:构图学生将学习构图的技巧和规律,如何将视线引导到画面的重点。

主要活动:•通过阅读、学习、思考和实践,掌握构图的方法;•实践构图传达情感和理念;•花费大量时间实践和反思。

第三课:色彩学生进一步学习颜色的知识和运用,掌握如何创造出不同颜色的效果。

主要活动:•复习和展示颜色的知识;•探索和实践不同颜色之间的配合;•实践创作出一个完整的作品。

第四课:绘画学生将学习细节的绘制技巧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方法。

主要活动:•学习解决毛刺和其他无法处理的细节;•加强对不同材料的了解,比如铅笔、橡皮擦、品色棒等;•实践创作出一个完整的作品。

第二学期第五课:平面设计学生将学习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如何把平面艺术应用到生活中。

主要活动:•学习设计的基本规则和原则;•探索不同风格和技巧;•创作出自己的设计作品。

第六课:陶器设计学生将学习陶器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如何进行陶器的设计和制作。

主要活动:•学习制作陶器的基础过程;•探索陶器的不同用途和形式;•创作出一个完整的陶器作品。

第七课:摄影学生将学习摄影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如何创作出能够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摄影作品。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使学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会尊敬和热爱老师。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如何尊敬和热爱老师。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2. 相关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曾经遇到过的好老师,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我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教师进行讲解。

四、热爱老师(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和热爱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尊敬和热爱老师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课我的老师》教案

《第六课我的老师》教案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作品,以便学 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课文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表 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段落分析
对课文进行分段,并对各段进行详细解析,包括段 意、重点词语和句子等。
写作手法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修辞、表现手法等,以便 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定期反馈
教师应在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总 结性的反馈,帮助他们梳理所学知识,明确下一 步的学习方向。
激励性反馈
教师在反馈时应注重激励学生,肯定他们的进步 和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06
课后拓展与延伸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老师》作者魏巍的其它作品,如《东方》 《地球上的红飘带》等,以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 涵。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回答问题的质量以及小组讨论 的表现,以此评估学生对课程 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和测验
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了 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知 识漏洞。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 行反思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 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 、扩写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 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 心。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2

幼儿园我的老师教案

幼儿园我的老师教案

幼儿园我的老师教案教案名称:认识身体部位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的身体部位名称。

2.能够简单描述身体部位的功能和用途。

3.能够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身体部位知识。

教学重点:1.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的身体部位名称。

2.能够简单描述身体部位的功能和用途。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描述身体部位的功能和用途。

教学准备:幻灯片、卡片、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启发探究(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例如:这个图片是什么?你能认出其中的身体部位吗?2.引入新知:接着,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不同的身体部位图片,并引导学生说出其名称。

二、示范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示范,依次指出头、手、脚、眼睛、耳朵、口、鼻子等身体部位,并讲解其功能和用途。

2.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各个身体部位的功能和用途。

例如问学生:我们的眼睛用来做什么呢?三、游戏活动(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我画你猜”。

教师随机称呼一个学生,并请该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选择一个身体部位进行简单的描绘和描述,学生根据描述猜测出自己被画在哪个身体部位上。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认认真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卡片和绘画纸。

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给其他小组的成员画一个身体部位,其他小组成员要猜出被画的身体部位,并说出其功能和用途。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让学生自由绘画自己的全身,然后用彩色笔标出不同的身体部位,并说出其名称。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找一张照片,标出照片中人物的不同身体部位,并写下其名称。

五、小结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复习身体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们来幼儿园,进行亲子教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认识身体部位的游戏和练习。

这不仅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了解,还能够增强孩子对于身体部位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一、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全面地展开教学活动。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遇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他的教案对我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老师的教案内容及其对我的学习的影响。

二、教案概述2.1 教案主题教案的主题是《文学鉴赏与写作》。

这门课程旨在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2 教案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文学作品阅读、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

教案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结合文学理论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实践。

2.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练习和评价。

老师通过讲授文学理论知识,示范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并通过评价和反馈提供指导。

三、教案详情3.1 第一节课3.1.1 课程目标•学习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1.2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经典的文学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讲解: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示范分析一个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

3.练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一篇短篇小说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并展示给全班。

4.总结:总结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3.1.3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文学鉴赏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2 第二节课3.2.1 课程目标•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2.2 教学步骤1.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经典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

3.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示范如何解读一篇文学作品。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能够描述自己班级中的老师。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够展示学生较高程度的表达能力,描述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并加以评价。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或老师的照片、课堂活动素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老师的照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老师的外貌特征,例如 "她有长发,戴着眼镜,笑起来很温暖"。

Step 2:呈现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看到不同样貌的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外貌特征,并与之前所描述的老师进行对比。

Step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班级中的老师,每组至少讨论两位老师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用英语进行描述。

Step 4:展示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描述的老师。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评论。

Step 5: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例如 "我认为他是一位非常有趣的老师,他总是能用有趣的方式教我们知识"。

六、课堂延伸在总结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包括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并进行适当的评价。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和句式,以帮助学生撰写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他们描述外貌和性格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老师的观察力,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此外,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即为《我的老师》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描述自己班级中的老师,培养对老师的观察力,并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完成的与课文相关的作品进行展示,例如可以展示自己画的老师的肖 像画或者写的与老师相关的诗歌等。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学 习成果和感受。
05
CHAPTER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1 2 3
课堂表现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 力集中情况、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等,来评价学 生的学习状态。
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本次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情感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评价不够全面, 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01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通过设计更多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02 03
加强个别辅导和课外阅读指导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质量、准 确性和提交时间,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程度。
测验或考试
定期进行测验或考试,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 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的 学习效果。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反馈
01
在每次作业或测验后,尽快为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
自己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能力。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帮助学生巩固 学习内容。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学 生的感恩之心和敬师之情。
课后作业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读后感、故 事续写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04
CHAPTER
学生参与与互动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问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进我们的老师》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进我们的老师》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进我们的老师》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进我们的老师》这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老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理解老师的辛苦,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教材中包含了老师的日常生活、工作内容、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老师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老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内容可能了解不多。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老师,从而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理解老师的辛苦。

2.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尊敬老师的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老师的工作。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工作,从而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老师的认识和感受。

4.表达法:让学生通过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老师的图片,用于展示老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准备一些关于老师的故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老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工作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老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理解老师的辛苦,是否尊敬老师。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老师的认识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的重点,再次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芸(ym)榆(y®痣(zhi)褪(tu1)卜(bf)磕(k®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词并概括每节大意。
(2)分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段)指出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市实验学校
r \・
•- 二〕r——
6.《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范县大屯中学 黄雨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 ;
(3)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圈点重点语段蕴含的感情;
(2)精读作者的写作方法;
(3)品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中蕴含的难忘,依恋,思念老师的感情; 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情分析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 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 【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第二部分(第2-14段)通过记叙关于蔡老师的七件小事, 表现了蔡老师的“慈爱” “公平”和“ 伟大”,抒发了对蔡 老师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5段)表达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 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 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 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
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 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 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 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读了平民小学、 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 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 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 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长篇小说《东方》等。2.字词积累:
编辑3学时难点: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 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 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 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 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板书课文标题)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扫清生字障碍;(2)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围绕中心选材 ;
【过程与方法】(1)圈点重点语段蕴含的感情; (2)精读作者
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蕴含的难忘, 依恋,思念老师的感情, 培养热爱、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编辑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 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 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 蔡老师令“我” 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 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 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 难以忘怀。 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