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热点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含解析)
2020中考语文精准押题卷+答案及解析

2020中考语文精准押题卷+答案及解析一、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祈祷(qǐ)沧海(cānɡ)歼灭(jiān)B.倔强(jué)档案(dǎnɡ)俘虏(lǔ)氛围(fēn)C.憎恶(zēng)殷红(yān)沽酒(ɡū)洪涝(lào)D.嫉妒(jì)混淆(xiáo)荤菜(hūn)剽悍(piāo)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早春的大明湖,浮光掠影的美景令人沉醉。
B.他的一番话有理有节,大家不由得随声附和起来。
C.面对浩如烟海的商品,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D.济南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前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B.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C.老师耐心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D.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⑤⑥②①③④B.③④⑤⑥②①C.③④②⑤⑥①D.⑤⑥①④③②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5篇范例)

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5篇范例)第一篇: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文言文中都包含了一些道理,给人以启示。
以下是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欢迎阅读。
农妇与鹜原文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
熟视之,乃鹜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全文翻译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捡柴时,不经意间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呻吟声,认真一看,是一只野鸭。
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翅膀上血迹斑斑,应该是受伤了。
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野鸭临去之时,频频向农妇点头,似乎是在感谢。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
到了第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这大概是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呀!注释1.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2.于河边拾薪薪:柴火;3.熟视之熟视:仔细看;4.妇就之就:靠近;5.妇奉之归奉:通“捧”,捧着;6.治之旬日旬日:十天左右,古代一旬为十天。
.频频颔之颔:名词作动词,点头;8.妇不忍市之市:卖;9.得雏成群雏:雏(chú)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10.鹜:(wù)野鸭子。
11.盖:原来是12.治:治疗。
13.临去:即将离开,临走14.疑其受创也创:伤口.15.熟:仔细。
16.乃:是。
17.于:在。
18.其:它的。
19.疑:猜疑。
20.临:到了......的时候。
21.月余:一个多月后。
22.创:受伤。
23.奉:通“捧”,捧着。
24.旬日:十天。
25.市:卖。
26.盖:大概。
27.鹜:鸭子。
28.以前日:用千来计算,即数千。
29.纵:放走。
30.比:等到。
道理1.有付出就有回报!2.只要我们有善心,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心中有爱,快乐无处不在!3.人为善终有善报,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一、语言表达(共 6 分)1.形声字的发明和使用,不会削弱汉字的内涵表达。
寻找你心仪的形声字,说一说它对你突破困境的启示。
备选字:路、悟、赢……【答案】示例:“路”是“足”加“各”,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
圣贤或许在提示我们人生多歧路。
行路者可能需要暂停脚步,思索、询问,选定前行的路,而不是随波逐流,趋凡而去。
“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形声字,并谈一谈该字对自己突破困境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示例二:“赢”由“亡、口、月、贝、凡”组成,亡: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抓住时机,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变化,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口:沟通能力,善于在任何场合宣传自己的形象和宗旨、目标和决心,成功的沟通是双向,既要有好的表达能力,也要有好的倾听能力;月:月在古汉语中指肉,这里的“月”指强身健体,成大事者需要强健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贝:取财有道,财富是物质基础,但不义之财不可取;凡:心态平和,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争取目标成功,但结果不一定如意,度量要大,眼界要宽,心态要好,手段要强。
启发我们不断向着目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就会获得成功声。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只狼吃了一只别家的羊,而他想吃更多的羊,所以就披了羊皮混进羊群。
傍晚,主人在放羊进羊圈时发现多了一只羊,欢天喜地的想把它据为己有,其实是那只披着羊皮的狼。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四川专用)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 志.怪者也志:志向C.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D.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 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物喜C而.伯乐不常有温故而.知新D. 其.真无马邪帝感其.诚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 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B. 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C.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D. 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8.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
2020届中考语文热点猜押练4 文言文的词、句理解与翻译(含解析)

猜押练4 文言文的词、句理解与翻译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
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
盖二县界址相错,依山溪曲折,路经其间故也。
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
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
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1.下列各选项,与“经其脊而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泉香而酒洌C.登轼而望之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余.里,有枯溪小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上源.不见所自来不可知其源.C.溯.溪行坞中十里沿溯.阻绝D.幽艳异常.孤常.读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__________(2)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3)飞漱.其间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B.其.间千二百里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春冬之.时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D.虽.乘奔御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及答案(一)

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及答案(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应该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由眼前之景生发怀古之情,表达对盛世繁华转为衰败的兴亡之叹,由此可见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是历史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临危受命,为蜀汉政权尽心竭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连用两个典故,写尽人事全非、恍若隔世之感,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无限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在遭受命运之神无情打击之时,心中依然有梦想。
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既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又表达了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
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020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0 年中考语文押题试题一、累积运用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绚烂( xuàn)解剖(pāo)屹立(zhù)...如花似锦( chà).B. 恬雅( ti án)膝盖(qī)..C. 作揖(yī)濒临(bīn)..D. 桎梏 ( ɡù)崭新(cù)..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创造化妆品B. 热中百页窗C. 规矩口头禅D. 装潢照相机冬眠( zhé).对峙(zhì).震慑(shè).)车水马龙抑扬顿措用逸待劳词穷理屈养精蓄锐( t āo).避重就轻( ni ān).动人心魄( xuán).好手偶得相辅相成浮想联翩出谋画策3.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问题应当惹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虑。
B.一本好书就如一座碉堡,抵抗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哗..,成为人们心灵安静的港湾。
C.近来几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纷至沓来地出此刻民众眼前,令人惊恐不安。
....D. 受利益驱遣,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4.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真是一个马虎的孩子!”他突然又惋惜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B.三月的家乡,琳琅满目,油菜花啦,桃花啦,梨花啦,竞相开放,如花似锦。
C. 《本命年的回忆》选自《夜光杯散文优选》(文汇第一版社2000 年版),有变动。
D.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巧,也是完好必需的。
5.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要关注极其一般,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逐渐充分,频频斟酌,才能有所收获。
B.夏洛蒂 ?勃朗特因成功创作了小说《简·爱》而当之无愧地跨入世界有名文学家。
2020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五(10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五(10篇含答案)2020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五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③及下船()(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是全文的中心词,充分展示了作者屡试不第后怀才不遇的愤世之情和不随流俗的高洁情怀。
B.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为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C.文末引用舟子的话既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也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愁绪。
D.同样写出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尽显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豁达,本文则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
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
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
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①汝曹:你们。
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中学到了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1.【解析】此题考查结合材料表达观点的能力。
可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来分析。
主观因素,可从本身素质与如何展现自己来分析。
“千里马”首先要有才干,同时,要大胆展现自己。
客观因素,可从机遇、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比如领导的品格、能力,社会环境等。
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答案(示例):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
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与把握。
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回归原文“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这一段工之侨的做法加以概括就是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第二问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工之侨两次献的是同一个琴,但却是拒绝和追捧两种完全相反的遭遇。
借此讽刺不看本质,只凭外表来判断事物好坏的社会现象。
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迷惑、蒙蔽,给人以启迪和警醒。
答案:(1)国工以琴不够古老而不认同,后来工之侨请工匠给琴加古老的花纹和文字,还埋在土里,做成古琴的样子,所以被众人视为珍宝。
(2)揭示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迷惑、蒙蔽。
附【译文】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
官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
”就还给了他。
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又求助于篆刻的工匠,做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
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
献进宫里,掌管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稀世之珍啊。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是这样的啊。
”3.【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孙权“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秦青“饯于郊衢”,都以自身实际行动,教导对方,身教胜于言传,道理不言自明。
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蒙乃始就学”和“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等情节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都能知错能改,都能刻苦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答案: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附【乙】【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说理技巧的分析。
因为【甲】【乙】两则选文都是说理的文章(议论文),所以,其说理技巧就可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
【甲】文中对“静”与“躁”的论述,是对比论证;用“枯枝落叶”来比喻“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并说理,是比喻论证。
【乙】文举了龙伯高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又分别将龙伯高和杜季良作为正、反面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法。
答案:【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
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需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
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便为纨绔做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地论证了做人要厚道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
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附【乙】【译文】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虚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