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困注释竖排简体

合集下载

《道德经念诵注音版》王弼本

《道德经念诵注音版》王弼本

《道德经念诵注⾳版》王弼本《道德经》王弼本顾瑞荣校注并重点注⾳按语:此《道德经》⽂本,以通⾏的王弼本为底本,对极少量确定为误之字句,主要根据郭店⽵简本、北⼤汉简以及参考帛书本等其他版本⽽加以修改,并且做了重点注⾳。

⽂末有简要的修改与注⾳说明。

《开经偈》⽆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道德真实义。

第⼀章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之⼜⽞,众妙之门。

第⼆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较,⾼下相倾,⾳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万物作(zuò)焉⽽不辞,⽣⽽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常使民⽆知⽆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weí)⽆为(weǐ),则⽆不治。

第四章道冲⽽⽤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zhàn)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yuè)乎?虚⽽不屈(jué),动⽽愈出。

多⾔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神不死,是谓⽞牝(pìn)。

⽞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

是以圣⼈后其⾝⽽⾝先,外其⾝⽽⾝存。

⾮以其⽆私邪(耶yé),故能成其私。

第⼋章上善若⽔。

《道德经11-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1-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1-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道德经11-15章(王弼本)先秦-老子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13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14章: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15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第11章:①辐:车轮上的直棍,有如自行车的钢丝。

三十辐,是一个车轮直棍的数目。

②毂:即车轮中心穿车轴的圆木.北方叫它“车头”。

③埏埴:即用抟土和陶土做成饮食用的器皿。

埏,借为“抟”,即抟土:埴,陶土。

④牖:窗户。

⑤无:这一章三个“无”,均作“空虚”解。

第12章:①爽:指口腔味觉发生毛病。

②田久:打猎。

③妨:本指妨碍、损害的意思,这里特指盗窃、掠夺之类行为。

④腹:是指内在自我。

目:指外在自我或感觉世界。

⑤彼:指外。

此:指内。

第13章:①若:作“乃”字或“则”字讲。

②所以:可译为“……的原因”。

第14章:①夷:看不见。

②希:听不到。

③微:摸不着。

“夷”、“希”、“微”三字均形容感官所不能把握的“道”。

道德经拼音注释版

道德经拼音注释版

DAO DE JING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拼音注释全文版二零一六年九月《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 道kě可dào 道,fēi 非chánɡ常dào 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 非c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iān 天dì地zhī之shǐ始;yǒu 有mínɡ名wàn 万wù物zhī之mǔ母。

ɡù故c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 观qí其miào 妙;chánɡ常yǒu 有yù欲yǐ以ɡuān 观qí其jiǎo 徼。

cǐ此liǎnɡ两zhě者tónɡ同chū出ér 而yì异mínɡ名,tónɡ同wèi 谓zhī之xuán 玄。

xuán 玄zhī之yòu 又xuán 玄,zhònɡ众miào 妙zhī之mén 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tiān 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 美zhī之wéi 为měi 美,sī斯è恶yǐ已。

jiē皆zhī知shàn 善zhī之wéi 为shàn 善,sī斯bú不shàn 善yǐ已。

gù故yǒu 有wú无xiānɡ相shēnɡ生,nán 难yì易xiānɡ相chénɡ成,chánɡ长duǎn 短xiānɡ相jiào 较,ɡāo 高xià下xiānɡ相qīng 倾,yīn 音shēnɡ声xiānɡ相hé和,qián 前hòu 后xiānɡ相suí随。

道德经(王弼注版)

道德经(王弼注版)

子道德经王弼注晁说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

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

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

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

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

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

赖傅奕能辩之尔。

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

尝谓,弼之于老子,张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宁之于谷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

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

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干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者,微之极也。

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

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终也。

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

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

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王弼注版)

道德经(王弼注版)

子道德经王弼注晁说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

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

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

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

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

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

赖傅奕能辩之尔。

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

尝谓,弼之于老子,张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宁之于谷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

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

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干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者,微之极也。

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

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终也。

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

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

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道德经1-5章(王弼本)先秦-老子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0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0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0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0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对照翻译: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无,是天地的开端。

有,名万物之母。

有,是万物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第0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

王弼《老子注》全文_简体_

王弼《老子注》全文_简体_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必有辱,荣必有患,惊辱等,荣患同也。为下,得宠辱荣患若惊,则不足以乱天下也。 何谓贵大患若身?
6
大患,荣宠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 患若身也。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由有其身也。 及吾无身, 归之自然也。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无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 付之也。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 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功成而弗居。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
也。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

《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本重点注音)

《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本重点注音)

《道德经》通⾏本(王弼本重点注⾳)(此版本⽂字及其标点、注⾳不是最终版本,会随着学习深⼊不断修订。

)《道德经》通⾏本(王弼本)第⼀章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之⼜⽞,众妙之门。

第⼆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较,⾼下相倾,⾳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万物作焉⽽不辞,⽣⽽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弗(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常使民⽆知⽆欲。

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为,则⽆不治。

第四章道,冲⽽⽤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yuè)乎?虚⽽不屈(jué,淈gǔ),动⽽愈出。

多⾔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神不死,是谓⽞牝(pìn)。

⽞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

是以圣⼈后其⾝⽽⾝先,外其⾝⽽⾝存。

⾮以其⽆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章上善若⽔。

⽔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wù),故⼏(jī)于道。

居善地,⼼善渊,与善仁,⾔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尤。

第九章持⽽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锐之,不可长保;⾦⽟满堂,莫之能守;富贵⽽骄,⾃遗(yí)其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 实 其 腹
也 要 偷 贵 货
.) 故 可 欲
( 指 贤 名 , 贵 货 )
不 见 . 则 心 无 所 乱 也 】
争 夺 贵 货
.) 穿 窬 探 箧
( 窬 音 于 , 墙 ; 箧 音 妾 , 匣 子 ; 指 偷 东 西
.) 没 命 而 盗
( 不 顾
果 用 三 个 金 碗
何 )

( 比 如 一 个 人 能 力 大 , 当 了 宰 相 , 另 一 个 人 能 力 小 当 了 小 吏 , 但 是 这 就
其 终 物 之 徼 也 】
为 中 空 盛 水
【 徼 归 终(

.欲)
事 物 的 终
之点
所 本 .适 道 而 后 济(

也 . 凡 有 之 为 利 .
济必
,止 也
.故) 常 有 欲(
以 无 为 用(
水 杯 之 所
事以
物有
常 有 欲 , 以 观 其 徼 。
其 始 物 之 妙 也 】
【 妙 者 微 之 极 也 .万 物 始 于 微 而 后 成 .始 于 无 而 后 生 .故 常 无 欲(
之 货


也(
使
尚 是 给
民 不
与 好 的
为 盗
名 声
.贵)
; 不 见
【 使

【 因

功 在 己
( 使 功
惟 弗 居 ,
物 而 用(
顺 应
成 而 弗 居
劳 在 己
是 以
事 物 而

-
圣 人
.)
不 去 。
施 用
.功)




不 可 久 也 】
成(
功 劳 是 事






.故)





命 相 如 不 用 已 因也 者
皆 始 于 无 . 故 未 形

始长 未
成之 形
万、 ,
物育 没
. 万
之 、
有 物
物 以 始 以 成 而 不
)
(
亭 之
亭 谓 品 其 形

质 )
无 名
( 无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道 . 不 可 名 也 】
【 可 道 之 道 . 可 名 之 名 . 指 事 造 形
.) 言 则 伪 也 】
之 教 , 万 物 作 焉 而 不 辞 ,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
. 为 则 败 也 】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非根 心
彼. 之
则是 所
无非 乐
是 ,故 是 非 一 也
.故) 不 可 得 而 偏 举 也 .此 六 者
-
同 门
( 前 面 三 句 可 以 参 考 《 庄 子

故 常 无 欲 , 以 观 其 妙 ;
谓妙
之 始 .
之 门
在。
,思
价 值

.可)
利 ,
虚 其 怀
.可)

故第
有 无 相 生
天 下 皆
二 章 :
,知
难美
易之
相为
成美
, 长 短 相 较
,斯 恶 已 ;皆
,知
高善
下之
相为
倾善
, 音 声 相 和 ,
,斯 不 善 已 。
也 谓 玄 的终
. 众 妙 皆

然 . 则
荣 耀 超 过 了 他 的 任 务
.) 为 而 常(
此 句 有 脱 误

? 唯 用 是 施 . 贵 之 何 为
( 人 说 贤 , 物 说 贵 。 为 房 屋 则 以 木 , 为 兵 刃 则 以 金 , 因 才
其 才


, 隆
而 任 事 而 已 , 不 应 该 给 与 宰 相 以 尊 贵 的 声 望 , 也 不 应 该 贬 低 小 吏 , 他 们 都 是 适 性
.”) 而

也 . 始 母
之 所 出 也
. 不 可 得
而 名
( 没
有 办 法
玄不言 给
之可同 与
又得谓 准
玄而之 确

【 知 慧 自 备
行 不 言
【 自 然 已 足
是 以 圣
可 偏 举 之 名 数 也
皆是
自 是 则 无 非 ,皆
非 也 . 喜 怒 同
【 美 者 , 人
前 后 相 随 。
( 事 物 自 己 智 慧 全 备
齐 物 论 ,》 物 皆
进 也 . 恶 者 , 人 心 之 所 恶 疾 也 . 美 恶 犹 喜 怒
皆 自也
陈 自 然 .不
是. 而善 非不 彼善 ,犹

可第
【 贤 ,犹 能
欲 , 使 民
不 尚 贤
三 章 :
也( 心 ,
贤 的 大
不 乱
使 民
意 是 能

不 争


,能


.尚) 者
贵 难 得
,嘉 之
者 . 取 于
概 念
.) 故
则 谓 之 母
从不不不.
玄可可可玄
而以得言者
出定而同,
.乎谓名冥
故一之曰默
曰玄然玄无
众 妙 之 门 也 】
而 已
. 若 定 乎
一 玄 则 是
名 则 失 之
远 矣 . 故


( 比 如 “ 不 可 谓 智 ” 就 是 不 能 算 得 上 是 聪 明
.)
( 所 以 不 能 直 接 给 与 一 个 明 确 的 概 念 “ 玄
来 衬 托 自 己 的 尊 贵 的 身 份 , 就 是 贵 货 过 用
.) 贪 者 竞 趣(
贪 婪 的 人 就 会
可 解
,校) 能 相 射(
相 射 犹 相 胜 ,比 较 才 能 相 胜
.贵) 货 过 用(
吃 饭 用 一 个 瓷 碗 就 够 用
, 何 必 贵 之

? 尚 贤 显 名 . 荣 过 其 任(
( 可 见 可 识 有 形 的 事 物
.) 非 其 常 也 . 故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第 一 章 :
知、 没

其毒 有


以是

观因

-—
【 两 者 始 与 母 也 . 同 出 者 同 出 于 玄 也 . 异 名 , 所 施 不 同 也 . 在 首 则
此 两 者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文 章 发 布 , 让 大 家 更 好 的 学 习
国 学 , 体 会 国 学 文 字 之 美 , 思 想 之 美 。
,” 可 以 解 答 一 些 文 言 文 中 不 容 易 理 解 的 字 句 。 帮 助 大 家 更 加 准 确 的 理
简考理文。 体楼解。 竖宇的 排烈参 的的考 版校翻 本释译 ,做。 不了 带一 参定 考的 翻修 译改 的。 版 本 等 不 同 的 版 本 , 以 满 足 不 同 读 者
解的
文需
言求
文,
,可
同以
时通
公过
所 以 然 . 玄 之 又 玄 也
( 玄 者 冥 默 无 有 也
】)
之(
毒 谓 成 其 质
.) 故 为 其 母 也 . 言 道 以 无 形 无 名
概 念 )
时 . 则 为 万 物 之 始 . 及 其 有 形 有 名 时 . 则
【 凡 有
( 有 , 万 事 万 物 )
王 弼 老 子 道 德 经 注
七 、
六 、
说 五 四 三 二 一
、、、、、
明 本 众 添 公 和 无 ( 【 大
文号加众本论)】字
未也公号文原中中为
--
经 作
会 选

取 得
内 容
文 还
的 内
的 内
老 子
者择号。相是容容道
同一“ 同注为为德
意些读 的文供王经
不好文 还都大弼原
得的言 有参家注文
转 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