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名单(第二批)

附件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名单(第二批)标杆案例序号应用方向应用领域案例名称企业单位名称1产业数字化智能工厂海尔5G智能工厂应用创新示范项目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2产业数字化智慧医疗泰安市中心医院移动物联网智慧医院项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3产业数字化智慧农业兴化5G+智慧农场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生活智慧化智能家居移动守护计划实施项目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5生活智慧化智能穿戴基于5G/NB-IoT掌护终端的慢病全域监测探索应用江西掌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生活智慧化网联汽车车联网行业连接管理平台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7治理智能化智慧消防基于NB-IoT的智慧消防物联网云平台秦皇岛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8治理智能化环保监测5G+建筑施工环境智慧监管项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9治理智能化智能表计基于智能水表的智慧水务大数据应用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多网协同多网协同基于多网协同的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系统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典型案例序号应用方向应用领域案例名称企业单位名称1产业数字化智能工厂宁德时代5G智慧工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2产业数字化智能工厂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无锡智能工厂案例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3产业数字化智慧医疗安欣舒智能化安全输液控制系统重庆新安碧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4产业数字化智慧医疗西安大兴医院5G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服务项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5产业数字化智慧农业SenseCAP耘果数字农业装备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产业数字化智慧农业基于低空多源遥感技术的小麦条锈病监测系统山东深蓝智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7生活智慧化智能家居基于校园场景的物联网自助洗衣机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8生活智慧化智能家居居家养老平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9生活智慧化智能穿戴基于中医理论研发的智能腹部按摩仪项目湖南旻一科技有限公司10生活智慧化智能穿戴基于OneOS穿戴方案的腕温电子学生证应用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深圳市昊想科技有限公司11生活智慧化网联汽车基于移动物联网的车、货监管模式创新深圳市汉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2生活智慧化网联汽车基于北斗+4G Cat.1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辆管理应用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13治理智能化智慧消防智慧安全监测与应急指挥综合平台系统研究青岛峻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14治理智能化智慧消防“智赣119”消防大数据应用平台江西电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15治理智能化环保监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物联网应用(设备温湿度监控)项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16治理智能化环保监测VOCs连续监测系统格尔木宏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7治理智能化智能表计面向智慧水务物联设备及系统的应用及推广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治理智能化智能表计OneNET城市物联网平台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19多网协同多网协同陕西省神延西湾露天煤矿5G无人驾驶项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20多网协同多网协同面向多网协同的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与实践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
物联网对中国移动的意义和挑战

物联网:对中国移动的意义和挑战作者:徐劼来源:《信息化建设》2010年第08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建宙为物联网下过定义: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
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
同时,王建宙总经理提出了物联网具备规模性(只有具备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和流动性(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以及安全性(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保护,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个特点。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目前正处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多个国家都在花巨资深入研究,中国在该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而且是国际标准制定方之一。
快速突破规模产业化的瓶颈技术,抢占制高点,是最紧要的。
物联网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发展有助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土安全,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有助于我国抢占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制高点。
物联网与未来移动通信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主要在于社会基础与技术基础。
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包括信息收集技术(RFID、传感器等)、信息传输技术(有线、无线、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云计算等),物联网的发展又必须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业务开发整合、运营支撑能力的平台。
企业参与物联网是推动其发展的坚实力量,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中国移动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不管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企业责任都要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更是推广具有战略意义的TD技术的重大契机。
物联网已正式列为国家战略,并补纳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TD-SCDMA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其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不但使人际通信更上一层楼,也为物体之间的对话即物联网创造了条件。
物联网中的移动群智感知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的移动群智感知技术研究一、引言物联网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都将在未来得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支持。
然而,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数据规模也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物联网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移动群智感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获取方式,正在逐渐地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移动群智感知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移动群智感知技术是指通过移动设备与网络的结合,将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人们普遍拥有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软件应用程序,对周围环境的诸多参数进行感知和采集。
移动群智感知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高效、廉价且普及。
传统的数据获取方式通常需要昂贵的专业设备或专业人员,而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则可通过普及的移动设备以及开源的软件平台实现。
此外,移动群智感知技术还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灵活性,能够实现对不同场景和不同需求的快速适应。
三、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应用的一大领域。
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噪音污染、流量拥堵等方面,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可以通过人们的移动设备对环境参数进行采集,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手段,为城市绿色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推出了一款名为“AirBox”的移动群智感知设备,可以对空气质量、热力图、位置、天气等数据进行感知和采集,提供实时的环境监测服务。
2. 物流配送在物流配送方面,移动群智感知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连接车辆、货物、仓库等物联网设备,结合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可以实现物流环节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例如,在货物配送过程中,利用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对车辆状态、货物温度、路况等情况进行感知和监测,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物流环节,提高运输效率和信任度。
3. 健康监测在健康监测方面,移动群智感知技术也有很多应用场景。
基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研究

仅 在一 定 区域 内移 动 。针对 低移动 性 ,网络运 营商 可 以
降低 ( 或动 态调整 )移动 性管理 进程 的频率 或简化 MT C 设 备 的移动 性管理 策略 。网络运营 商还 可 以具有 自定义 MT C设备位置更新 的频率等能力。
护
20 20 10 1
年1 l 5 蠢 7J 第期 、 7 ,
收 稿 日期 : 2 1 - 7 0 O 0 - 5 0
视 频监 控方 面 ,中国电信推 出的 “ 球眼 ” ,中国联 矗 全
7 鬈 4 l 嚣 言
: :: = : 责任编辑:熊柳潜 x n lq n mb o c =・≮ : i Ii i @ cm. o gu a
技术趋 势 i i
通 信 市 场 、应 用 场 景 不 同 。 同 时 ,M2 M终 端数 量极 其庞 大 ,但
图2 MT C设 备 MT C服 务 器 通 信 场 景 ( C 务 器 位 于运 营 商域 外 ) MT  ̄.
每 个终端数 据量 可 ̄ ' EE少。这 些终端 的移 动性 较低 ,因 t 此 ,M2 M通 信对移 动网络 有着特 殊 的需求 。例如 ,对于
域 的标 准 研究 与开 发 工作 。其 中 ,3 P GP 将这 类通 信 术统 一 定 义为 “ 机器 类通 信 ” ( C,Ma hn y ・ MT c ie T p
Co mmu i t n)。 nc i a o
信手 段 日益丰 富和 完善 。近年 ,通 信技 术 的发展 似乎 已
全需 求。
连通性 ,并 具有 降I MT " C业 务并发 造成 的数据 和信 令 的  ̄ 峰值 数据量 的特 点 。由于MT 终端 可能 受限 于能量 ,移 C 动 网络 还 需 要 有一 定 的 节 能机 制 ,来保 证 MT C终端 的
物联网工程一流专业实践模式探索

作者简介:王西锋(197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教学及应用& 张晓李(197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领域研究&
・21・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37,No. 7,2021
基金项目
微型电脳%用2021年第37 )第7期
的实践中不断培养动手能力。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实
业的全方位参与& 一方面,大力发展物联网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
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将学生去企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
为物联网专业一流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物联网
实验 台 联网技术
核心!
入式软 开
发环境,结合专业课程建设专门的课程实验室,建成合理的
毕业实习和企业教师兼职授课等贯穿于各阶段实践教学中;
的地方高校,强化一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离不开相关企
App系统等。总之,把课程的思政化建设和课程对学生实践 能力要求完美结合起来&
3完善一流专业实践条件与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和完善,可以为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提 供坚实的基础& 3. 1 建设物联网综合实训室,解决专业课程综合训练不足
浅谈物联网应用前景和发展展望

浅谈物联网应用前景和发展展望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物联网的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发展代表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就通信产业来说,长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无缝的联系和沟通。
这个目标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
那么今后向什么方向发展?2022年开始,以“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范围内出现,为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范围内,运营商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
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带领整个通信产业,朝一个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规模化发展面临3大挑战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物联网仍然处在一个规模成长前夜的阶段。
要实现规模化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总结起来就是横向欠缺整合,纵向亟待深入。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伴随物联网进一步的发展和规模化,将会对通信网络产生压力,并且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对整个基础网络针对物联网进行优化。
总结来说,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是:,需要实现物联网横向的整合,打造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
并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物联网产业联盟。
第二,需要促进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纵深发展。
物联网的设计与应用

对于热敏电阻,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测温原理及特性
NTC热敏电阻研制的较早,也较成熟。最常见的是由金属氧化物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NTC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测量温度。它的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呈负的指数关系。第二类为负的突变型,当其温度上升到某设定值时,其电阻值突然下降,多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抑制浪涌电流,起保护作用。
Technically, understand networking understanding means object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inductive devices,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reaches the specifi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 and finally realize, between people and objects of automatio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processing of intelligent network.
物联网简介、应用案例、效益及问题

物联网应用案例一、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着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
从一般的计算机网到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信息网络已经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发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功能和作用日益强大,对社会的影响也越发深远。
二、物联网应用案例(一)研华科技节能及电力监控系统助力大学实现智能电力管理台湾的一所大学正在经历戏剧性的用电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校园里越来越多的校舍和学生人数。
旨在分析其功率消耗,提高他们52个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这个大学要建立一个采用基于网络硬件和软件的能源管理系统。
考虑到这些目标,他们采用了研华科技提供节省能源的方案。
可谓一则非常好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他们要创建一个纵横52座校园建筑物的能源管理系统,以监察和改善功耗管理,保证高效的能源使用。
这种能力可以监测每一栋建筑内的实时能耗,还可以预测电力需求,调整电力消耗,并改善电源管理。
利用其网络的功能优势,创建一个能耗调查系统和一个实时显示系统,用以显示在每个建筑内的用电情况,以在整个校园内推动和倡导节能。
电源监控计算机工作站使用webaccess中人机界面收集数据并显示状态,这个系统用于分析和比较数据,然后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电力消耗和节约能源。
为了确保没有网络连接时数据不会丢失,bemg-4110数据采集器被连接到数字万用表,这样,数据就可以临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上,并在网络恢复时上传,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