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寒露霜降)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寒露霜降)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寒露\霜降)作者:王彤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10期寒露防寒凉(公历10月8-9日)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宜]热水泡脚,保养头发,出游[忌]运动过度,过度悲伤、情绪过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

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疾病会发生,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应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寒露不小心,寒从足下生——泡热水脚以暖足寒露后,天气特点总的说来就是一个“寒”字。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发作或加重。

所以这个节气中,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

特别是足部的保健尤为关键。

寒露节气一过,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

”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我们知道,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故散热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日常养生保健
1
节气解说
2
饮食保健
3
起居保健
4
运动保健
5
日常养生保健
1
节气解说
2
饮食保健
3
起居保健
4
运动保健
5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1
节气解说
2
饮食保健
3
起居保健
4
运动保健
5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本书就像二十四节气,不温不火,周而复始,这就是规律,就是应该遵从的内涵。
目录分析
《黄帝内经》中的 四季养生法宝
《黄帝内经》中的 四季养生观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日常养生保健
饮食保健
节气解说
起居保健
运动保健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早有记载。

“春者,天气以生,地道初萌。

当夜卧早起,踏青徐步,松形深纳,缓气徐行,养乎阳道,以资志意也。

”就是说,春天多风,专袭头项。

懒惰,不运动则会阴郁,阳不能生发。

所以人应该早起,散步,深吸浅呼。

松散衣发,散步以养阳气。

“夏者,天地交化,品物华实。

早卧早起,迎日缓行,清心养神,使华毓秀,浊滞清宣,通乎腠理也。

”夏天所湿,多病胸肋,湿热生痰。

积郁胸肋。

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是天地交化,阴阳各半的时候。

万物茂盛。

本应早睡早起,迎着朝阳散布,清心养神,让刚刚挂上的果实更加漂亮俊美。

这时正是浊音下降,清阳上升的时候。

你若违背,自身的小宇宙就会阴阳失调。

阴不能降,阳不能升。

所以就会郁积中焦。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出汗,让毛孔皮肤通透。

不要整日呆在空调房里。

“秋者,风气大动。

地气显明。

早卧早起,与鸡同兴。

平心静气,内守神思,静立庭外,以缓秋刑。

”我们都知道,古时处决死囚,都是在秋后。

因为古人比较讲究顺应自然。

秋天,尤其是秋后,正是肃杀之气正重的时候。

这时候杀人也算是顺应天意嘛。

秋风凛冽,阳气难收而阴气显盛。

这时夏季的暑湿未散,又有燥风来袭。

风客邪于肺,肩背就容易受病。

要想避免,就要和鸡一样的作息。

心平气和,不能乱发脾气。

这样才能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冬者,万物闭藏,水冰地坼。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伏匿,内守勿离,去寒就温,缓步于庭,动无劳骨,勿泄乎阳。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要冬眠。

因为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

我们这时候尤其要注意。

身体和心神都不要太过劳累。

早睡,晚起。

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再散布运动。

运动也不能过量,以身上微热不出汗为宜。

应为冬季大汗,无异于泄了阳气。

以上是四季养生的要领。

结合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更能让人活得健康。

有句话说:春天的艾灸,夏天的针,秋天的拔罐儿,冬天的排打。

四季合乎疾病安来?这也符合了四季的规律。

春天初暖。

需要传统的艾灸来驱除一冬的寒邪。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大雪 冬至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大雪 冬至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大雪冬至黄帝内经中提供了丰富的养生方法和理念,通过不同的节气来指导人们的日常养生。

在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大雪即将来临之际,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大雪和冬至的养生法,帮助人们度过寒冷冬季,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

一、大雪节气大雪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这个时期,大部分地区已经降下了大雪,严寒进一步加剧,天气异常寒冷。

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大雪是一个阴寒渐至的时期,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寒邪外袭、湿气凝聚。

因此,我们在大雪节气里应该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

二、养生法则1. 调养饮食:大雪节气的饮食要以温热为主,适量增加热量的摄入,滋补肾阳。

可选择一些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等,同时适量摄入温补食材,如姜、葱、大蒜等。

此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如柑橘、苹果、橙子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2. 注意保暖:大雪节气是冬季寒冷的高峰期,因此保暖尤为重要。

在户外活动时要多穿衣保暖,尤其是加强对头颈、胸腹和四肢末端的保护。

室内也要保持温暖,通过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来保持舒适。

3.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在大雪节气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宜的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瑜伽、健身操等。

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免疫力。

4. 调节情绪:冬季天气寒冷,容易让人感到郁闷、沮丧。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与亲友聊天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同时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免疫力。

三、冬至节气冬至节气是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是冬季最寒冷的日子,也是阴阳交替的重要节点。

黄帝内经指出,冬至节气是阴气最重的时期,应该根据冬至的特点来进行养生。

1. 调养饮食:冬至节气的饮食要以温养阳气为主,可适量增加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如猪肉、鸭肉、核桃等,以滋补身体。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对于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非常有帮助,这是一项非常不错的养生方法,很多人都通过了,这种方法来达到了,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而且非常显著,很多人现在都不会,轻而易举的出现感冒等小疾病,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有哪些呢?注意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是最重要了,当然还需要有个好的生活心态,对自己对他人宽容大度。

而且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些都有助于养生。

夏日养生最佳调味品——食醋天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有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

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

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精力。

醋虽然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有些药物怕吃“醋”,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最好不要吃醋。

最佳蔬菜——苦味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此时,吃点苦味菜大有裨益。

因为苦味食物含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

苦瓜、苦菜、芹菜、百合、莲子等可供选择。

最佳汤肴——西红柿汤夏令多喝西红柿汤既可获得营养,又能补足水分。

烧好后待冷却后再喝的西红柿汤含有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男子。

最佳肉食——鸭肉夏季虽宜吃清淡食物,但照样能进补。

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

其奥妙在于鸭属水禽,性寒凉,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

大家都可以根据,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来进行养生,对于我们自身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多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养生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增强,我们抵御病毒的能力。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有关四季养生的理论以及相应的养生方法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遵循。

本文将就《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顺应春天生长发育的规律,保护自身阳气,增强体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因此,春季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1. 调节作息:春天阳气上升,建议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利于阳气的生发。

2. 饮食调理:春季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有助于清肝养生。

3. 运动锻炼: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助于增强体质,调和气血。

夏季养生夏季养生的重点在于疏通阳气,祛湿热,保护心脏和脾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无悔,使老无病,去环太过,则气可平,气平则心安,心安则慢,慢则言缓,言缓则志治,志治则身健,身健则病不生,病不生则祸不作,祸不作则福不来。

乃夫万物之能致也。

”因此,夏季养生应注重如下几点:1. 饮食调理:夏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食品,避免生冷、辛辣和油腻食物。

2. 饮食调理:夏季多喝水,多汗出湿气,保持衣着透气,有助于清热利湿。

3. 心情调节:保持心情愉快、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秋季养生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收敛阳气,养阴润燥,增强抵抗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秋三月,此谓止息,既往以顺,古之人经秋大丧,故物皆秋收,故气秋:此物于藏,故气秋,收则如期,长则如缩,因其所畜,怵然闭塞,以待反冬,故秋气盛则肺郁,胀而泄无约,饮食失时令,转入冬则脏闭,肺气郁乃灌注,而以夺心,心悲则肾气独竭。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篇根据《黄帝内经》的原理,四季养生法是遵循自然规律,以阴阳平衡为原则,以五行养生法为基础,结合脏腑经络的特点,调整饮食起居,增强脏腑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生”,即养肝。

春季阳气外泄,肝气旺,易损伤肝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方面,多吃绿色蔬菜、野菜等清淡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

夏季养生: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长”,即养心。

夏季心阳过旺,易损伤心阴,应避免暴晒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

饮食方面,多吃红色食物如西红柿、红辣椒等,以养心。

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等清热泻火。

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收”,即养肺。

秋季肺气旺,易损伤肺阴,应避免过度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悦。

饮食方面,多吃白色食物如萝卜、白菜、豆腐等以养肺。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柠檬、柚子等以敛阴。

冬季养生: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藏”,即养肾。

冬季阳气内藏,易损伤阳气,应避免过度节食和房事过度,保持心情平静。

饮食方面,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以养肾。

适当吃些热性食品如姜、葱、蒜等以驱寒。

同时注意保暖,特别是脚和背部保暖,以免寒邪侵入。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四季养生应根据季节的特点和阴阳的变化来调整饮食起居和情志状态,以保持阴阳平衡和身体健康。

同时要注意五行养生法和脏腑经络的特点相结合,全面调理身体。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顺应自然、适度的原则,反对过度劳累和逆时而为,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养生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其中关于节气养生法的记载,是我国古代智慧医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内容,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之后,春天正式开始,大地渐渐复苏。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一个适宜运动的时机。

人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较高。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雨水这一天人体的脂肪代谢开始加速,较适宜进行适量的减肥运动。

此外,由于气候潮湿,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湿疹等疾病的发生。

三、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4日或5日。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春分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适宜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鳗鱼等,以补充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四、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春光明媚。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清明这一天人体的肝气达到高峰状态,应该注意调养肝脏。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或食用一些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茅台酒、牛奶等,以维护肝脏的健康。

五、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

春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谷雨之后阳气达到高峰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谷雨这一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以充分利用食物的养分。

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香菇等,促进消化吸收。

六、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分 保持阴阳平衡
常练“春分二月中坐功”
Part.01 春生养肝防 春困
清明 贵在与自然同气相 求
01
多雨的清明
06
其他养生之道
02
清明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5
清明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3
清明时节养生 原则
04 清明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清明 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常练“清明三月节坐功”
小雪时节饮食 进补ຫໍສະໝຸດ 案0 2小雪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小雪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小雪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小雪十 月中坐功”
Part.04 冬 藏敛阳又护 阴
大雪 大雪藏热,防寒保暖
0 1
大雪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4
日常起居指南
0 2
大雪时节养生 原则
0 5
其他养生之道
0 3
饮食进补方案
0 6
0 2
雨水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雨水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雨水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雨水正 月中坐功”
Part.01 春 生养肝防春 困
惊蛰 警惕肝脏疾病的侵袭
0 1
惊蛰回暖,新 生命的诞生
0 4
惊蛰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2
惊蛰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惊蛰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惊蛰时节养生 原则
大寒 大寒,防风 御寒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立冬 养藏补阳不可少
0 1
养精蓄锐,气 温还不太低
0 4
饮食进补方案
0 2
人体生理反应
0 5
日常起居指南
0 3
立冬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立冬十 月节坐功”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小雪 重在防寒健肾
0 1
降雪开始,进 入最冷的季节
0 4
0 6
立秋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Part.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立秋 凉爽季节的开始
其他养生之 道
常练“立秋 七月节坐功”
Part.03 秋 收调和精气 神
处暑 调作息,防“秋老虎”
0 1
秋老虎,昼夜 温差大
0 4
处暑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2
处暑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处暑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处暑时节养生 原则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谷雨 健脾去湿喜迎夏
0 1
谷雨断霜,雨 量大增
0 4
谷雨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2
谷雨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谷雨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谷雨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放松入 静功”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谷雨 健脾去湿喜迎夏
常练“谷雨三月中坐功”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04
霜降节气饮 食进补方案
03
霜降节气养 生原则
Part.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霜降 外御寒,内清热
常练“霜降九月中坐功”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05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立冬 养藏补阳不 可少
小雪 重在防寒健 肾
大雪 大雪藏热, 防寒保暖
冬至 阳气初生, 进补好时机
小寒 疏通气血, 刻不容缓
03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立夏 夏季开始的时节
芒种 天气炎热,清补是 关键
小暑 自我调理防苦夏
小满 气温渐高,未病先 防
夏至 调养身心是关键
大暑 防湿热,远离中暑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立夏 夏季开始的时节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炎热夏季烦 扰多
05
立夏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02
立夏时节人 体生理反应
Part.04 冬 藏敛阳又护 阴
小寒 疏通气血,刻不容缓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天气干冷, 寒潮来临
05
小寒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02
小寒时节人 体生理反应
04
小寒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03
小寒时节养 生原则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小寒 疏通气血,刻不容缓
常练“小寒十二月节坐功”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大寒 大寒,防风御寒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一年中最后 一个节气
05
大寒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02
大寒时节人 体生理反应
04
大寒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03
大寒时节养 生原则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大寒 大寒,防风御寒
常练“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感谢聆听
其他养生之 道
01
立春阳气初 生
05
立春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02
立春时节人 体生理反应
04
立春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03
立春时节养 生原则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立春 激发生命原动力
常练“立春正月节坐功”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雨水 防寒潮,健肝脾
0 1
春雨纷飞,润 物无声
0 4
雨水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6
常练“处暑七 月中坐功”
Part.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白露 防秋燥伤阴
0 1
温差拉大,秋 雨登场
0 4
白露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2
白露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白露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白露时节养生 原则
0 6
常练“白露八 月节坐功”
Part.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秋分 滋润肺部最重要
0 1
节气变化影响五脏六腑的 健康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02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立春 激 发生命 原动力
雨水 防 寒潮, 健肝脾
惊蛰 警 惕肝脏疾 病的侵袭
春分 保 持阴阳 平衡
清明 贵 在与自然 同气相求
谷雨 健 脾去湿 喜迎夏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立春 激发生命原动力
06
酷热已散,昼 夜相等
0 4
秋分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0 2
秋分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0 5
秋分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0 3
秋分时节养生 原则
0 6
秋分时节要注 意精神调摄
Part.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秋分 滋润肺部最重要
常练“秋分八月中坐功”
Part.03 秋收调和 精气神
寒露 防范呼吸系统疾 病
露水加重,阴 气盛
常练“夏至五月中坐功”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小暑 自我调理防苦夏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热浪袭人, 洪水到来
05
小暑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02
小暑时节人 体生理反应
04
小暑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03
小暑时节养 生原则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小暑 自我调理防苦夏
常练“小暑六月节坐功”
Part.02 夏长养心 消暑热
常练“大雪十 一月节行动”
Part.04 冬 藏敛阳又护 阴
冬至 阳气初生,进补好时 机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数九寒天开 始了
05
冬至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02
冬至时节人 体生理反应
04
冬至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03
冬至时节养 生原则
Part.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冬至 阳气初生,进补好时机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
小满时节养 生原则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小满 气温渐高,未病先防
常练“小满四月中坐功”
Part.02 夏 长养心消暑 热
芒种 天气炎热,清补是关 键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万物成熟, 气温升高
05
芒种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02
芒种时节人 体生理反应
04
芒种时节饮 食进补方案
03
芒种时节养 生原则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芒种 天气炎热,清补是关键
常练“芒种五月节行动”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夏至 调养身心是关键
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气温渐高
夏至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夏至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夏至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夏至时节养生 原则
其他养生之道
Part.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夏至 调养身心是关键
其他养生之道
寒露时节人体 生理反应
寒露时节日常 起居指南
寒露时节养生 原则
寒露时节饮食 进补方案
Part.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寒露 防范呼吸系统疾病
常练“寒露九月节坐功”
Part.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霜降 外御寒,内清热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低温霜降, 地面散热
05
霜降节气日 常起居指南
02
霜降节气人 体生理反应
0 6
其他养生之道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惊蛰 警惕肝脏疾病的侵袭
常练“惊蛰二月节坐功”
Part.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春分 保持阴阳平衡
06
其他养生之 道
01
春分是春季 的中分点
05
春分时节日 常起居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