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在风荷载作用的研究现状浅谈

合集下载

格构式输电塔风荷载作用研究现状综述

格构式输电塔风荷载作用研究现状综述
风荷载特性研究现状
在 国外 , 有人对一系列形状的高层建筑进 行了气弹模型风洞
研究 了高宽 比、 紊流度 、 折算 、 折算风速 、 截面形状 等对 气动 源消费需求也 日益增长 。电力作为重要 的二次能源 , 在能源工 业 试验 , 中的地位正逐 步提升 。高压输 电模式 自 1 9 5 2年在瑞 典 问世 以 力谱 的影响 ;有人研 究 了气动阻尼 随结构振幅及折算风速 的变 特别是阻 来, 已经 历了半个 多世 纪的发展 。我 国的高压输 电系统建设起 步 化。 由于气动弹性模型试验特性引起 的误差无法避免 ,
系统安全 的关键 。然 而, 与我 国电力 系统建设的高速发 展相 比, 筑 的横 风 向风 振 响 应 。
输 电塔线体 系的精细化分析明显滞后 ,导致输 电塔的 自然灾 害 2 . 2 国内学者对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研究现状
事故频发 。近年 来, 世界范 围内发生了多起 由于强风 、 地震和覆 在国 内, 有人利用高频测力天平技术 , 研究 了风场类型 、 长细 冰等造成 的输 电塔线 体系破坏的事故 。虽然风荷 载的作用不 是 比、 宽厚 比对超 高层建筑横风 向广义气 动力谱 的影 响; 有人从 同 输 电塔线体系倒塌 事故的唯一原因, 但却 是相 当重要 的因素, 不 步测压试 验数据 中分解 出各 层横风 向荷载 的横 向紊流作用及旋
研 究了矩形超高层建筑涡激 共振 ; 还有人利用 高频 天平 技术 , 目前采 用的风洞试验方法主要有气 动弹性模型试验 、刚性模型 据 , 针对不 同几何 参数 的矩形截面 高层建筑刚性模 型进 行了风洞试 多点测 压试验和高频测力天平试验 。研 究人员通常采用 试验手
关键词 : 格 构 式输 电塔 ; 风荷载 ; 现 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力与风荷载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力与风荷载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力与风荷载分析风力与风荷载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风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并详细介绍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和应对措施。

一、风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风力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空气流动力量,当风吹向建筑物时,其产生的压力和力矩会对结构造成影响。

对于高层建筑和长跨度结构来说,风力作用更为明显。

风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风压和动风荷载。

静风压描述了风对建筑物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而动风荷载则是风对建筑物结构的力矩和力的作用。

二、风荷载的计算方法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形状、曝风面积和当地的气象条件等。

以下是常用的计算方法:1. 基本风速的确定: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和规范要求确定基本风速。

2. 载荷压力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曝风面积,采用规范提供的公式计算不同部位的载荷压力。

3. 动力风荷载的计算:通过求解结构的振型和阻尼参数,采用相关公式计算建筑结构的动力风荷载。

4. 风作用效应的考虑:考虑到风对结构的作用效应,例如风致振动、风致振荡等,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

三、应对风荷载的措施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风荷载的影响。

1. 结构设计的优化: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减小风荷载的作用。

2. 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风场分布及结构响应,优化结构设计。

3. 风挡设施的设置: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风挡设施,减小风力对结构的作用。

4. 结构加强与防护:对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建筑要求,采用增强结构或者加装防护设施的方式应对风荷载。

结语风力和风荷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风荷载分析和有效的措施应对,可以确保建筑物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在风荷载作用的结构探究

在风荷载作用的结构探究

在风荷载作用的结构探究1、引言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每年都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据估计,全球每年由于风引起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

在结构设计特别是在高耸结构、大跨度桥梁、屋盖结构中,风荷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设计荷载。

而对于高耸、高层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来说,风荷载引起的响应在总荷载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抗风设计对保障这些建筑结构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在风力作用下,屋面常受到很大的吸力,如果自重等荷载的作用不足以抵抗吸力的作用,屋面将会被掀起而破坏。

风荷载作为屋盖结构的主要外来荷载,是引起破坏的主要原因。

2、风荷载的基本概念在工程设计中,风力常用风压来表示。

根据测得的风速可以求出风压,风速是随高度、周围地貌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设计中所用的风压是基本风压。

基本风压是按规定的地貌和高度所测风速经统计换算确定的。

离地面越近,地面对风的摩阻也越大,风速便会减小。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是以10米高为标准高度。

风速与地表的粗糙度有关,粗糙度越大,风能消耗也越大,平均风速便减小,我国将地表粗糙度分为A、B、C三种。

风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对最大风速的测试结果各年都不一样,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也就是所用的风荷载必须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预防性。

我国目前所用的最大风速的重现期对一般结构是30年一遇;对高层建筑是50年一遇;对特别重要的结构是100年一遇。

屋盖结构是房屋中的重要部分,它起着围护及承重作用。

在风力的作用下,屋盖受到很大的风荷载,如果结构的自承重等荷载不足以抵抗吸力的作用,屋盖则有可能被掀起而破坏。

因此在屋盖设计中,风荷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荷载。

在实际情况下,风的方向是任意的。

对一个具体结构来说,在风荷载的作用下,既有水平分力,又有竖向分力。

对大多数结构,水平风力起主导作用。

对屋盖结构而言,当风力沿水平方向时,其风荷载通常是垂直于屋面的,沿竖向方向的分力很大。

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响应与抗震分析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响应与抗震分析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响应与抗震分析研究引言: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特殊的设计要求以及复杂的结构特征,在面对自然灾害及其他外力作用时,需要进行精密的分析研究。

其中,风荷载是影响高层建筑结构的一项重要因素,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响应和抗震分析研究的相关内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一、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1. 风荷载的特点:风荷载是由大气层中产生的气流对建筑物施加的一种力,具有无规律、随机性强、变化快的特点。

风荷载的大小受到建筑的高度、形状、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2. 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的影响:风荷载会导致高层建筑产生荷载响应,如结构的位移变形、应力增加等。

长期的风荷载作用还会造成结构疲劳及损伤,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响应分析1. 风荷载下的结构位移响应: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位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以计算出不同位置的位移响应,帮助工程师了解结构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

2. 结构的应力分析:风荷载会导致高层建筑结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通过应力分析,可以判断结构的抗风能力,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强设计。

3. 动力响应分析: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会受到周期性的振动,通过动力响应分析,可以确定结构在不同风速下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以便设计师优化结构设计。

三、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1. 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高层建筑需要根据所处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质、频率和强度等因素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通过模拟不同地震荷载下的反应,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

2. 抗震设计的优化:在进行抗震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如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加横向抗剪墙等。

3. 结构的减震与隔震措施:为了减小地震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可以采用减震和隔震措施,如设置减震器、隔震基础等,以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

结构风工程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结构风工程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结构风工程数值分析研究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电子计算机的持续高速发展、各种数值方法特别是有限元方法的发展,促进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即从理论和试验的两极转变为理论、试验和计算三极。

人们可能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根据精确试验得出的材料本构关系和调查得到的载荷随机过程,对各种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成熟的数值图形显示技术与图像技术,进行试验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仿真。

在国际上,这方面已有良好的开端,美国三里岛核反应堆的事故分析采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用数小时就重现了这个无法重复的事故,并找到了事故的原因。

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地质现象仿真和瑞士洛桑大学的“数值混凝土”都是成功的仿真实例。

仿真技术的优点在于它不受空间尺寸和时间长短的限制,可以提供人们有关结构行为的各种数据和图形(其中有些数据在试验中由于测量手段等局限性无法获得),省去了人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甚至可代替一些无法进行的现场试验;另一方面,数值计算和仿真技术可使结构的重分析和再设计易于实现。

目前,针对结构风工程的研究方式主要包括:源于现场仪器检测数据的现场实测法,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理论分析法,边界层的风洞试验以及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的数值风洞模拟技术。

(1)现场实测在结构风工程中,现场实测法是各种方法中最直接。

它主要利用各种仪器(如风速仪、加速度计等)在工程现场对实际的风环境和结构风振响应等进行实测与分析。

现场实测法得到的结果可靠性最高,但是成本很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除了成本方面的因素,测试时的气象和地形因素等都会对现场实测结果的准确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果采用现场实测法进行规律性的长期研究,是非常不现实的。

目前,该方法主要应用在工程结构表面风荷载与风振响应的测量与计算方面,从而为工程结构防风研究提供相关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2)理论分析使用理论分析计算法来进行流体场分析,主要是通过求解流场的力学方程,但是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

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共3篇

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共3篇

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共3篇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1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跨屋盖结构被应用于大型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场馆中。

这些结构具有体积大、构造复杂、自重大的特点,同时还需考虑极端气象条件下的风荷载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因此,对于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是大跨屋盖结构最常见的外部荷载之一,因此研究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特性是极其必要的。

在研究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特性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气象条件是影响风荷载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湿度、大气压力、风向、风速等因素。

不同的气象条件会对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高温、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大气密度较小,风荷载的大小也会明显减小。

而在低温、高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大气密度较大,风荷载的大小则会明显增加。

其次,大跨屋盖结构的形状大小和材料是影响风荷载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二。

结构的形状和大小决定了大跨屋盖结构的面积和体积,从而影响了结构的自重和风荷载的大小。

例如,在相同的风速下,一个球形的屋盖结构所受到的风荷载显然要小于一个平面的屋盖结构。

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了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了风荷载的分布和大小。

最后,大跨屋盖结构的支座方式是影响风荷载特性的第三个因素。

不同的支座方式会影响结构的倾斜度和位移,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支座的刚度和强度必须要足够大。

总之,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必要的工作。

需要综合考虑气象条件、结构的形状、大小和材料,以及支座方式对其所受风荷载的影响。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保证大跨屋盖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综上所述,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特性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气象条件、结构的形状、大小和材料,以及支座方式等。

在设计和建造大跨屋盖结构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分析在当今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建筑工程领域的巨大挑战。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风荷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对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风荷载,简单来说,就是风作用在建筑物表面上产生的压力和吸力。

然而,其实际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却远非如此简单。

当风遇到高层建筑时,会产生绕流、分离和漩涡等复杂的流动现象,从而在建筑物的表面形成不均匀的压力分布。

这种不均匀的压力分布会对建筑结构产生水平力和扭矩,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振动甚至破坏。

风荷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风速、风向、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风速是风荷载的最直接影响因素,风速越大,风荷载也就越大。

风向则决定了风对建筑物的作用方向,不同的风向会导致不同的压力分布。

建筑物的形状对风荷载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例如,方形或矩形的建筑平面在风的作用下,其角落处容易产生较大的负压,而圆形或椭圆形的建筑则相对较为均匀地承受风荷载。

建筑物的高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通常会增大,同时风的紊流特性也会更加明显,这使得风荷载的计算和分析变得更加复杂。

表面粗糙度则反映了建筑物外表面的凹凸不平程度。

粗糙的表面会增加风的阻力,从而影响风荷载的大小。

周围环境,如附近的建筑物、地形地貌等,也会对风的流动产生干扰,进而改变作用在目标建筑上的风荷载。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准确地评估风荷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风荷载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规范法和数值模拟法。

规范法是基于大量的风洞试验和实际观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公式和系数。

各国的建筑规范中都对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进行了规定。

这种方法简单易用,但对于一些特殊形状或复杂环境下的建筑,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数值模拟法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风场和建筑物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流体力学方程,可以得到建筑物表面详细的风压力分布。

浅谈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计算问题

浅谈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计算问题

浅谈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计算问题浅谈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计算问题摘要:工业框架开敞结构在模型及空间分布的不规则性及结构上存在的大量操作平台、设备、管道等使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由此在软件分析的过程中,应加着重强对工业建筑中此类结构的风荷载研究计算,以提高其防风设计水平。

本文的内容即重点分析了工业框架开敞结构的风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关键词: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不确定性一、工业框架开敞结构风荷载计算的现状目前,国内外石油化工项目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框架结构,这类框架结构往往承载着工艺流程中的有关的立式设备、卧式设备、换热器、空冷器、错综复杂的管道以及设备操作平台等,并且具有复杂而不规则的楼层,极大多数为开敞状态。

在现行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并未明确说明该类型工业框架开敞结构的风荷载计算方法。

因此,这类结构的结构设计是项目流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即着重讨论该类型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条件之一:风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二、工业框架开敞结构风荷载的计算分析工业框架开敞结构设计时,风荷载计算的不确定性来自两方面:其一,采用常规的适用于封闭式框架风荷载自动计算功能的软件来计算或者采用手工简化计算,这样造成的误差会过大;其二,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工业框架内部前面挡风物体对后面挡风物体的屏蔽作用,从而有着不同的风荷载计算内容和公式。

1、使用通用结构计算软件PKPM进行分析计算通用建筑结构计算软件PKPM是国内设计院中应用量最大的一款计算软件,其对规范的理解与结合基本上走在分析设计软件的前列。

PKPM软件对风荷载的计算假定是:迎风、背风面的受荷面积相同;风荷载作用于楼层质心及弹性节点上,楼层所有节点平均分配风荷载。

在其最新版V2.1上,结构风荷载主要有关的参数有如下几种:地面粗糙度类别、修正后的基本风压、X向结构的基本周期、Y向结构的基本周期、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水平风荷载体形系数等主要参数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在风荷载作用的研究现状浅谈
摘要:为了满足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风荷载的定义记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研究现状,为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荷载;结构;研究现状
1、引言
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每年都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据估计,全球每年由于风引起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

在结构设计特别是在高耸结构、大跨度桥梁、屋盖结构中,风荷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设计荷载。

而对于高耸、高层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来说,风荷载引起的响应在总荷载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抗风设计对保障这些建筑结构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在风力作用下,屋面常受到很大的吸力,如果自重等荷载的作用不足以抵抗吸力的作用,屋面将会被掀起而破坏。

风荷载作为屋盖结构的主要外来荷载,是引起破坏的主要原因。

2、风荷载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设计中,风力常用风压来表示。

根据测得的风速可以求出风压,风速是随高度、周围地貌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设计中所用的风压是基本风压。

基本风压是按规定的地貌和高度所测风速经统计换算确定的。

离地面越近,地面对风的摩阻也越大,风速便会减小。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是以10米高为标准高度。

风速与地表的粗糙度有关,粗糙度越大,风能消耗也越大,平均风速便减小,我国将地表粗糙度分为A、B、C三种。

风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对最大风速的测试结果各年都不一样,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也就是所用的风荷载必须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预防性。

我国目前所用的最大风速的重现期对一般结构是30年一遇;对高层建筑是50年一遇;对特别重要的结构是100年一遇。

屋盖结构是房屋中的重要部分,它起着围护及承重作用。

在风力的作用下,屋盖受到很大的风荷载,如果结构的自承重等荷载不足以抵抗吸力的作用,屋盖则有可能被掀起而破坏。

因此在屋盖设计中,风荷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荷载。

在实际情况下,风的方向是任意的。

对一个具体结构来说,在风荷载的作用下,既有水平分力,又有竖向分力。

对大多数结构,水平风力起主导作用。

对屋盖结构而言,当风力沿水平方向时,其风荷载通常是垂直于屋面的,沿竖向方向的分力很大。

因而对屋盖结构既得考虑水平方向的风荷载,也得考虑垂直方向的风荷载。

3、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研究现状
3.1我国风荷载规范的在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中国规范将风荷载摆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多个规范中都对风荷载作有规定中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为主。

我国自建国以来,随着土木工程学科蓬勃发展,荷载规范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

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在修订后于2006 年11 月 1 日起实施的。

我国自建国以来,随着土木工程学科蓬勃发展,荷载规范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

经过1987 年和2001 年两次大的修改后,我国现行的风荷载规范整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的标准和国际接近,研究发现无论是刚性结构还是柔性结构,中国规范的计算结果与随机振动理论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3.1)
其中,为风荷载标准值
为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
为风荷载体型系数
为风压高度变化
为基本风压
但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改进或完善,如:一些常见建筑的体型系数需要细化,局部体型系数和内压系数等需要完善;规范中没有横风向风振和大跨屋盖结构风振的具体规定;对于超大高宽比的建筑结构,没有考虑气动阻尼对顺风向设计风荷载和横风向结构响应的影响;采用的“惯性风荷载法”在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时存在有一定的缺陷;顺风向的平均风力偏大而脉动风的峰因子偏小等。

此外,对于高度较高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在进行顺风向风振计算时应计入二阶,甚至更高阶振型的影响,这样才能有较好的精度以满足结构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总之,体型系数的细化、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大跨及悬挑结构的风振、建筑物群体相互影响、居住舒适性及建筑风环境等是规范有待今后丰富和完善的内容。

3.2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可靠度分析研究现状
自然界中的风荷载是一随机性非常强的荷载,因此高层、高耸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也呈现出相应的随机性。

因此为了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我们有必要从可靠度的角度出发进行结构抗风分析。

而由于风荷载又是随时间变化的动荷载,因此在分析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其对结构的动力效应,也就是要进行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学者Rice 研究了结构动力响应与某一固定界限的交叉问题,建立了在给定时间内交叉次数和其期望值的数学表达式,从而为随机过程的首次超越和极值理论的广泛、深入研究开辟了途径。

此后众多学者对首次超越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许多有实际意义的工程系统,仍无法得到封闭形式的解析解,只有一些具有不同复杂程度和精度的近似解,如Gauss 分布法、
Rayleigh分布法、Possion 过程法等等。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出现,带动了随机振动分析计算的发展。

1966 年,Crandall 等人将数值模拟法引入首次超越问题中,为动力可靠度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与此同时,动力可靠度在各个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学者对各类系统在随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可靠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桥梁结构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可靠度分析、海上平台在波浪作用下的可靠度问题等等。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陆续有不少学者对高层、高耸结构的抗风动力可靠度问题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得到不少有意义的结论。

但是可以发现,这些研究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结构,对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可靠度进行的分析。

由于结构的抗风可靠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结构的设计情况,因此其结果也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我们无法从中对我国结构抗风设计的可靠度作出大致的评估。

而如前文所述,我国规范采用等效风荷载代替实际风荷载进行结构设计,这给实际的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是自然界中实际的风荷载是随时间随机变化的,而等效风荷载是确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

因此,上述等效必然是在一定概率意义上的等效。

因此,如果能够对等效风荷载的可靠度进行分析,我们变能够对我国结构抗风设计的安全度有一个整体上的评估。

4、结论
风荷载对结构作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经过半多个世纪的发展,有关风作用下结构反应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本文主要从风荷载定义开始介绍,然后通过我国风荷载规范的研究现状和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可靠度分析两方面研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本才。

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贺德馨。

我国风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力学与实践,2002,24(4)10~19。

[3]:张相庭。

工程结构风荷载理论和抗风计算手册[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4]:Simiu E, Scanlan R H。

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导论[M]。

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