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铁生锈了》(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铁生锈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铁生锈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五节《铁生锈了》。
详细内容包括:铁生锈的原理及条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铁锈的主要成分和性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铁生锈的原理和条件,理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 掌握铁锈的主要成分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铁生锈的原理和条件,铁锈的主要成分和性质。
教学重点: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铁钉、试管、铁片、砂纸、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镊子、试管架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铁钉、铁片、砂纸、试管、滴管、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铁锈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铁会生锈,铁锈是如何形成的。
2. 教学铁生锈的原理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3. 教学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讲解涂油、刷漆、镀锌等常见防锈方法,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教学铁锈的主要成分和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具有红棕色、不溶于水等性质。
5. 例题讲解:分析铁锈在生活中造成的影响,如何防止和清除铁锈。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铁锈现象,并提出防止铁锈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铁生锈了原理:铁与氧气、水蒸气反应条件:潮湿的空气防止方法:涂油、刷漆、镀锌等铁锈成分:氧化铁铁锈性质:红棕色、不溶于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铁锈现象,并说明如何防止和清除铁锈。
2. 答案:如自行车链条生锈,可以通过涂抹黄油、用砂纸打磨等方法防止和清除铁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铁生锈的原理、条件、防止方法以及铁锈的主要成分和性质。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铁生锈了教科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铁生锈了教科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教学内容:科学知识点-铁生锈了一、知识目标:1. 了解铁生锈的原因。
2. 掌握如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比较铁生锈前后的变化。
2. 能够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3. 能够提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掌握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铁生锈的过程。
六、教学准备:教材教具、黑板、粘土、纸巾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块生锈以及一块没有生锈的铁块,问学生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铁会生锈?是否有办法可以防止铁生锈呢?2. 学习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块铁的外观并比较,通过观察发现生锈的铁上有些红红的粉末,没有生锈的铁则没有。
引导学生思考:这红红的粉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2)教师引入知识点:铁生锈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
生锈粉末是由氧化铁形成的。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生锈发生的条件。
(4)教师出示其他金属材料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像铁一样容易生锈?为什么?3.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一下能否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4. 梳理知识,解答疑惑教师总结铁生锈的原因及能否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然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
5. 拓展延伸(1)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否有效。
(2)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金属生锈现象,并记录下来。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铁生锈了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铁生锈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五节《铁生锈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铁生锈的原因及条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铁生锈的化学反应原理。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章第五节,详细内容涵盖铁生锈的现象、原因、条件、防止方法及铁生锈的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铁生锈的原因、条件以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铁生锈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重点:铁生锈的原因、条件以及防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铁钉、试管、橡皮塞、铁丝、食盐、水、植物油、砂纸等。
学具:显微镜、铁片、砂纸、试管、食盐、水、植物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铁会生锈。
2. 讲解铁生锈的原因及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 讲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涂抹植物油、涂抹防锈漆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4. 化学反应原理:讲解铁生锈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铁与氧气、水反应氧化铁。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铁生锈原因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铁生锈条件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铁生锈的原因: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2. 铁生锈的条件:氧气、水3.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抹植物油、涂抹防锈漆等4. 铁生锈的化学反应原理:铁 + 氧气 + 水→ 氧化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铁生锈的原因、条件及防止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条件是氧气和水;防止方法有涂抹植物油、涂抹防锈漆等。
例如,我们在铁制品表面涂抹一层防锈漆,可以防止铁生锈。
2. 作业题目:为什么在铁制品表面涂抹植物油可以防止铁生锈?答案:涂抹植物油可以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氧气和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铁生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铁生锈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2.5《铁生锈了》教学设计课题铁生锈了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重点能区别铁和铁锈的区别,能尝试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留心生活,你会发现买来的新自行车没有生锈,用过一段时间,有些部位会生锈。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铁制品会生锈。
如铁门扣生锈、铁栅栏生锈、铁丝生锈、铁链生锈铁钉生锈、铁塞生锈、铁门生锈。
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提示】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观察铁生锈现象通过现象提出探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讲授新课一、活动1:观察铁锈1、观察铁片和铁锈之间有什么不同?明确:(1)看(观察):(2)摸铁片——比较光滑,铁锈——比较粗糙。
2、直接观察到的这些表面现象的不同,还不足以支撑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一结论。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更加有力的证据吗?【提示】我们借助榔头、磁铁、自制的电路检测器进行实验获取更多证据。
观察摸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敲击比较,注意敲击时用力要适度铁片有韧性,铁锈比较脆。
(4)磁铁吸引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5)导电性比较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铁片和铁锈,结果发现:接通铁片时,小灯泡亮;接通铁锈时,小灯泡不亮。
所以,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
3、铁片和铁锈观察记录表4、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了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吗?明确: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5铁生锈了3-教科版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一块铁片、锈铁和一些铁锈,电路检测器、磁铁和锤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出示一把铁锁,请一名学生上台帮老师打开。
打不开引出生锈了。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铁生锈的现象。
3.课件出示生活中铁生锈的图片。
学生观察后思考、质疑。
4.老师顺势引入主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铁和铁锈的不同1.出示一块生锈的铁片和一块不生锈的铁片,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说观察方法。
2.学生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观察实验桌上的铁片和铁锈片,完成实验报告单前四项内容。
(安全提示:用手摸时要轻拿轻放,小心划破手;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用锤敲击时力度要适中,切勿砸伤手指。
)3.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填写报告单。
4.分组汇报。
5.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种物质?仅仅通过观察就能断定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吗?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验证它们?6.用电路器材验证铁和铁锈的导电性。
学生先说一说操作方法,然后小组内合作实验。
7.学生反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8.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能不能被磁铁吸引呢?指名上台演示。
9.用实验桌上的纯铁锈粉,重做一次实验,汇报结果。
10.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因此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提问:铁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变化呢?1.指名猜测铁生锈的原因。
2.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3.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探究的提示,讨论设计方案,完成报告单二的内容,然后汇报。
4.师出示一周前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了解它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 案第二单元《铁生锈了》教科版

A预习下一课 B
板书
设计
5、铁生锈了
观察铁锈
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教学
反思
教案
检印:
课题
2.5、铁
3月27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部分,一是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二是观察铁锈,三是探索铁生锈的秘密。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铁生锈了》 教科版

5.铁生锈了 莫盈盈【教材简析】本单元介绍一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比如气泡出现、颜色改变等。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当我们确定铁锈是一种新物质时,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并根据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
聚焦板块: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
教材提供五种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现象:铁门扣生锈、铁栅栏生锈、铁链生锈、铁丝生锈、铁门生锈,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同时提出本课的研究主题: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探究板块:观察铁锈和探索铁生锈的秘密。
通过感官观察、敲击、导电性、是否被磁铁吸引等实验,寻找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那么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自然产生了新问题,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材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此时需要教师的指导,最后全班交流确定方案,然后课外完成实验。
第7课会利用课外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探索有关铁生锈的知识。
研讨板块:第一,将对铁和铁锈的区别进行交流,发现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是否会被磁铁吸引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最后确定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第二,研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交流大家的实验方案,确定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并思考我们要注意什么。
拓展板块: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课外进行实验。
到时来分享研究成果。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常常看到铁生锈的现象,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但如果问孩子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大多数孩子会从颜色、硬度等特点分析,认为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
我们要带领孩子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探索铁生锈的原因,学生常常会认为与水或空气有关,很少的同学会认为与水和空气都有关。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 铁生锈了|教科版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 法
三疑三探
学 法
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自探提示:
1、观察铁和铁锈各自的特点?
2、猜测铁生锈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结论。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课题
5铁生锈了
单元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铁生锈了
(一)背景和目标
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二)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一块不生锈的铁片,一块锈蚀严重的铁片,一些铁锈,榔头,自制电路检测器。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观察铁锈”“探索铁生
锈的秘密”。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
教科书第34页提供了五种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铁门扣生锈、铁栅栏生锈、铁链生锈、铁丝生锈、铁门生锈,可见铁生锈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同时提出了本课的研究问题: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铁锈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吗?这是教科书提出的假设,也是学生的假设。
要验证这个假设,我们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让学生观察铁锈,是为了寻找证据,观察实验活动,成为寻求证据的过程。
教师要准备一块不生锈的铁片和一块锈蚀比较严重的铁片,供学生观察使用。
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从感官观察开始。
从颜色比较,铁片是灰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从空隙上比较,铁片没有空隙,铁锈上有小孔;从光泽上比较,铁片具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光泽;从手感来比较,铁片比较光滑,铁锈比较粗糙。
这些表面现象的不同,还不足以支撑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一结论,除此之外,还有另外更加有力的证据吗?
敲击、导电性、被磁铁吸引等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从敲击上比较,铁片有韧性,铁锈比较脆;从导电性上比较,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从被磁铁吸引上比较,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这些证据很有说服力,足以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铁锈比较难找,大部分生锈的铁片中铁的含量还是很多的,如果用磁铁吸引生锈的铁片,照样能够吸住,所以在做磁铁吸
引对比实验
时,最好用铁骨与从生锈铁制品上刮下来的铁锈细末做对比实验。
如果找不到纯铁锈或者找到的铁锈仍然可以被磁铁吸引,建议教师做演示实验,也可以用与铁锈相似的材料(如硫化铁,铁粉与硫磺燃烧反应的生成物)代替铁锈做实验,这也是允许的。
第三部分:探索铁生锈的秘密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用证据支持了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的假设,那么铁为什么生锈?铁的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是两个很自然产生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活动,随着新问题的产生,自然地转人对铁生锈原因的探索上。
对铁生锈原因的探索,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自己观察记录进行的。
我们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指导,特别是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否合理,对比实验研究的方法是否严密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的研究问题要小,变量要单一,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对比实验。
有关方案可以参照教科书第38页的设计。
由于这个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课堂当中无法完成,观察记录必须在课外进行,我们要叮嘱学生每天观察记录,把实验现象及时记录,为后面的学习积累资料,打下基础。
这个实验还可以与铁生锈的快慢实验结合起来,一次完成。
(四)教学建议
1.观察铁锈。
教师要提供不生锈的铁片和锈蚀比较严重的铁片,供学生观察、实验,还要准备一些铁锈,供磁铁吸引比较实验时使用。
(1)铁锈是铁变来的,你们认为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的结论?
(2)观察铁锈,寻找证据,并做好记录。
(3)从观察中,我们得到了哪些证据,这些证据足以支持我们的假设吗?
(4)实验探索,继续比较铁与铁锈的区别:敲击实验、导电实验、磁铁吸引实验。
这三个都是对比实验,我们在做对比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以导电实验为例,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5)学生实验,并把结果填人表格。
(6)汇报整理我们获得的结果,这些证据能否支持我们的假设?
2.探索铁生锈的秘密。
这个活动,主要是学生制定计划、汇报交流计划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予以指导,特别是在问题的产生和实验方法的确定上予以指导。
(1)铁为什么生锈,我们来设计实验进行研究,请讨论我们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如:请讨论“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这三个问题,哪一个更适合我们研究?为什么?
(2)如果我们研究“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3)说说我们的方案,相互质疑,完善我们的实验方案。
(4)怎样记录我们的观察现象,什么时候记录,由谁记录都要分工明
确。
(5)每天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询问研究的进展情况。
(6)如果研究铁生锈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