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知识点及认知层次双向细目表.

合集下载

作业设计的双向细目表

作业设计的双向细目表

作业设计的双向细目表作业设计的双向细目表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制定一份双向细目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双向细目表的概念和意义1.1 双向细目表的概念双向细目表是指以课程标准或教材为基础,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特点,将知识点、技能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作业任务和评价标准。

1.2 双向细目表的意义(1)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制定双向细目表,可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备课时更加有针对性。

(2)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合理制定双向细目表,可以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规范评价标准:通过制定双向细目表中所包含的评价标准,可以规范评价标准,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双向细目表的制定步骤2.1 确定教学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本次作业的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2.2 列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在确定教学目标后,需要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应该与教材或课程标准相对应,并且应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类。

2.3 列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知识点和技能点外,还需要列出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些内容应该与教材或课程标准相对应,并且应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类。

2.4 制定作业任务在列出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后,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任务。

这些作业任务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并且要求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

2.5 制定评价标准最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应,并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双向细目表的优点和不足3.1 优点(1)明确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备课更加有针对性。

小学科学双向细目表

小学科学双向细目表

小学科学双向细目表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小学科学双向细目表,以帮助教师和学生
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和要点。

内容
年级一至三
-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 生物学:介绍生物的基本属性,如动植物的特征、繁殖和生
长等。

- 物理学:探索力、光、声和热等基础物理概念。

- 化学: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年级四至六
-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系统。

- 物理学:深入研究力学、气体和液体、声光电与能源等内容。

- 化学:了解化学反应、酸碱中和等基础知识。

教学建议
-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通过实践和探索巩固科学知识。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小学科学双向细目表,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和要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并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采用实践和探索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完整版)语文各年级双向细目表

完整版)语文各年级双向细目表

完整版)语文各年级双向细目表研究用笔画查字法,能熟练查字典。

喜欢研究汉字,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并能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识字。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用生字组词、扩词;形近字组词;照样子组词。

喜欢阅读,能阅读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感受阅读的乐趣。

研究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背诵指定的课文和阅读材料,学会选择佳句佳段正确背诵。

初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认识一些简单的句式,能照样子说句子。

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课外阅读总量在2万左右,并阅读中学会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课标推荐的《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绝句》三首古诗。

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能用一、二个句子,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续编故事;根据表达需要,研究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研究两部分内容相对宽泛,详见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的具体要求。

喜欢研究汉字,掌握各种识字方法,能独立识字并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能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汉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够组词,包括生字组词、形近字组词和照样子组词,并正确读写本册要求积累的词语和成语,掌握一些构词规律,对常用的意思浅显的词语进行运用。

能在语境中辨析多义字、近义词的异同,正确搭配词语,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喜欢阅读,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按照要求积累成语、对联、诗句、谚语等。

研究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研究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能正确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语文园地·读读背背”的内容,学会选择课文中的佳句佳段正确背诵。

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

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

√ √
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
知 识 领 域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题型 分值 难度及系数7:2:1 知 识 编 知识内容 灵活 单 了解 理解 掌握 经历 体验 探索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24分 21分 75分 基础题 稍难题 难题 角 号 应用 元 86 补角、余角、对顶角 √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 87 √ 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88 垂线、垂线段 √ 89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 √ 90 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 过一点有且仅有直线垂直于 91 √ √ 已知直线 相 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 交 92 √ 一条直线的垂线 线 93 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 与 9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 平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 行 95 √ 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线 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 96 √ 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两条平行直线之间距离的意 97 √ √ 义 98 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 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 99 √ 角、中线、高、角平分线) 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 √ 中线和高 ## 三角形的稳定性 √ ##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 √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 三 ##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 √ √ 角 ##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 形 ##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 √ 第 5 页,共 13 页
45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 47 的解集 48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 49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 单的问题 具体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 50 的关系 从表格、图象中分析某些变 51 量之间的关系 用表格或关系式表示某些变 52 量之间的关系 53 常量、变量的意义 √ 54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 函 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 数 55 系进行分析 56 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57 求函数值 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 58 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 系 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 59 预测 60 一次函数的意义 61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一 62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函 次 数 函 数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42
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43
反应活化能的概念,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4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45
化学平衡的特征。

46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47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81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82
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83
溶液配制方法。

84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用实验装置;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10
质量守恒定律。

11
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含义。

12
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溶液
13
溶液的含义。

14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02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

2022高考政治新课标I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2022高考政治新课标I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秩序
市场与宏观调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4
1.9
科学发展观
和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四+4
1.10
经济全球化与
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国际竞争与合作
十四
2.1
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的国家性质
民主决策的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基层民主自治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
4
4
2.2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灿烂的中华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走进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十二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4.1
生活智慧与时
代精神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物质、运动和规律
4
物质和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论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
4
实践和认识

4
4
4.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4
4
4
发展观
矛盾观
矛盾分析法
4+4
4
4
辩证否定观

4.4
认识社会与价
பைடு நூலகம்值选择
寻觅社会的真谛
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
4
4
十二
4+十

双向细目表介绍

双向细目表介绍

双向细目表介绍一、认识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由考试考查及目标检测命题过程中,为了保证命题题目在内容上全面、准确,在能力目标分配上得当,而根据考查内容、时间及能力权重要求制定的一个测量认识目标达成度的命题蓝图设计;同时也分析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工具。

1、测量目标分类我们认识双向细目表是八十年代目标教学实验时,用于测量达成度的工具之一。

测试就要知道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

这就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

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1)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

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

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

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

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

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一种测量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数与代数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3相反数√√√4绝对值√√√5比较有理数的大小√√6乘方的意义√7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9有理数的运算律√√√10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实数1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12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13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14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15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16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17二次根式的概念√18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代数式19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0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21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22求代数式的值√√方程与不等式整式与分式23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4用科学记数法√√25整式的概念√26整式加、减、乘、除运算√27乘法公式:完全平方√√√28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2次)进行因式分解√√29分式的概念√30分式的基本性质√√√√31约分和通分√√32分式加、减、乘、除运算√√√√方程与方程组33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34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35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36解一元一次方程√√√37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38分式方程的概念√√√39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40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41配方法√√√√42因式分解法、公式法√√√43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44不等式的意义√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47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48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9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函数50具体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51从表格、图象中分析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52用表格或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53常量、变量的意义√54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55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56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57求函数值√58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59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一60一次函数的意义√√61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62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等式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63一次函数的性质√√64正比例函数√√65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66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67反比例函数的意义√68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69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70反比例函数的性质√71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二次函数72二次函数的意义√7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74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75二次函数的性质√√√76根据解析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77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78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9点、线、面√角80角√81比较角的大小√82估计一个角的大小√83计算角度的和与差√84度、分、秒及其简单换算√√85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函数一次函数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86补角、余角、对顶角√87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相交线与平行线88垂线、垂线段√89垂线段最短的性质√√90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91过一点有且仅有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92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93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9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9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96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97两条平行直线之间距离的意义√√98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99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正多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及直角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平面图形的镶嵌√##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简单的镶嵌设计√##圆及其有关概念√##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性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图形的认识角形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切线的概念√##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切线的判定√##画圆的切线√##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及其有关概念√√##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尺规作图##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过一点、两点和笔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尺规作图的步骤√√##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直棱柱、圆锥的侧面积展开图√圆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制作立体模型√##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物体阴影的形成√##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视点视角及盲区的含义√√##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图形的轴对称##轴对称√√##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关系√##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认识平移√##平移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视图与投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图形的旋转##旋转√##旋转的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作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图形的相似##比例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图形的相似√##相似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图形的位似√##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实际问题√√√##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图形与变换形的平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图形与坐标图形与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描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确定物体的位置√证明的含义##证明的含义√##证明的必要性√##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逆命题的概念√##互逆命题√√##反证法的含义√##综合证明法√√证明的##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形的相似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证明命题##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图形与证明证明的依据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统计与概率统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抽样的必要性√√√##总体、个体、样本√√##用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计算加权平均数√√##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 程度√√√##计算极差和方差√√##频数、频率的概念√##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题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概率##概率的意义√##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频率√##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题学习课题学习##"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与概率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编号知识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题型分值难度及系数7:2:1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经历体验探索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4分21分75分基础题稍难题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029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

015
023
028
003
002


030
平面立体的投影


031
曲面立体的投影


032
立体表面上点和线段的投影

018
021
033
034
004
001



033
辅助素线法


034
辅助平面法


035
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023
029
032



036
剖面线
006


113
三维功能
007


114
打印和输出


计算机绘图硬件系统


101
计算机绘图软件系统
011
001


102
AutoCAD通用绘图软件包


103
AutoCAD概况
011
002


104
实用命令


105
基本绘图命令


106
图形编辑命令



107
图层与线型



108
显示控制
005


109
绘图工具


110



111
尺寸标注


112

064
斜剖视图


065
阶梯剖视图


066
旋转剖视图


067
复合剖视图


068
剖面图

046
073
007
003



069
移出剖面


070
重合剖面


071
其它表达方法

054
059
007
004


072
简化画法


073
局部放大画法


074
螺纹及螺纹连接

059
067
008
001



075
螺纹的形成及基本要素


076
螺纹的规定画法


077
常用标准螺纹的种类及标注


078
螺纹连接件及画法
008
002


079
零件工作图的内容
009
001


080
典型零件的视图与尺寸

054
059
067
070
009
002



081
轴套类零件


082
轮盘类零件


083
叉架类零件


084


020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021
直线的投影

018
002
003


022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023
平面的投影

021
002
004


024
平面表示法


025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026
立体的三面视图及投影规律

015
021
023
003
001


027
三视图的形成


028
箱体类零件


085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简介

059
067
073
009
003


086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087
机加工零件的工艺结构


088
零件的加工精度及其注法

006
079
009
004


089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090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


091
公差的有关术语


092
配合的种类与基准制
课程知识点及认知层次双向细目表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大纲编号:05021702撰写人:黄玲
知识点
编号
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知识点
性质
相关知识点编号


重点
认知层次
难易程度






001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001
001


002
图纸幅面及格式


003
比例


004
字体


005
图线


006
尺寸标注



007
几何作图
001
003


008
斜度


009
锥度


010
圆弧连接



011
平面曲线


012
平面图形分析
001
004


013
平面图形尺寸分析


014
平面图形线段分析


015
投影原理

002
001



016
中心投影法


017
平行投影法


018
点的投影

015
002
002


019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093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094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095
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


096
画零件工作图的方法步骤

054
059
079
009
005



097
看零件工作图的方法步骤

054
059
079
009
006



098
装配图基本内容
010
001


099
看装配图的方法
010
002



100
平面立体上的截交线


037
曲面立体上的截交线


038
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

026
029
032
004
002



039
利用积聚性投影求相贯线


040
利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041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042
组合体的投影

015
023
029
005
001



043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044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045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005
002


046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029
042
005
003



047
用形体分析法看图


048
用线面分析法看图


049
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050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015
029
042
006
001



051
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052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006
002


053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054
平行坐标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


055
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

026
046
007
001



056
六个基本视图


057
局部视图


058
斜视图


059
旋转视图


060
剖视图

026
046
054
007
002



061
全剖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