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2008】

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优秀作文选登

题目: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

信息。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

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

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

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

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

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

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

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

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

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

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

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

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他

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

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

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

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

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

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

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

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

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注:该文满分70分)

上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小

英认为,这篇作文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是一个城里的孩子,却

能如此关注社会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不仅关注农民工孩

子的物质生活,还深入到他们的心灵层面,表达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作者的语言饱含感情,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

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

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

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

这些语句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

余党绪指出,这篇作文的语言细腻、感性、柔软,一些典型场景和

细节具有冲击力,如,?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

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

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

暂住证的区别?,一个中学生,对另一个与自己相距甚远的群体能有

如此体察,很不容易。

这篇作文中不少语言很有诗意。陈小英列举,?他们从小生长在故

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在中学生中是很少见的。现在的学生普辫不注意观察生活细节,描写能力弱,所以老师看学生作文经常会觉得?没劲?。而这篇作文

里的语句,给人清新、质朴之感。

文章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虽然写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压力,心理压力,但整篇文章基调积极向上,不是一味写困境,还写到这些孩子

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在茁壮成长。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今年的命

题作文激活思辨,作文题?他们?,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写?他们?,既使命题有效地与以往的各种习作区分出来,也是以全新的视角,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

他人,学会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

阅卷专家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

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时尚的包装,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

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

而文章的最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

生没有一味抱

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阅卷老师点评: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

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

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

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

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

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

匹配;

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

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

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

楼的层数?;

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优秀作文选读:

(一)他们

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谈地。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

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微磕一下眼,考虑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他们不说话,只抽着那危害了他们一辈子的烟,粗糙的指间有

着烟熏的痕迹,脸上刻着令人生疼的岁月印迹。他们,是父亲。

我们都体会过,小时候最爱的还是他们。他们什么都会,会骑着那?吱呀?的老坦克,戴着我们去天南海北;他们会抓蚱蜢和金龟子,然

后让我们骑坐在肩头,到处炫耀我们的成果;他们会在六一节的时候,带着我们往人群堆里挤,在已经闷热的天气里,排着长长的队

坐过山车。我们从不担心会受伤,因为他们无比强大,好似棵树,

生扎我们心里。即使我们只知道儿童节与母亲节,即使我们有悄悄

话只跟母亲说,即使我们从未对他们说过爱。他们依然无欲无求,

用极少的语言云表达他们那温暖的爱。

我们如今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知道他们的鞋码?知道他们最大的

心愿?……也许我们只知道自己,知道他们会烧我们最爱吃的菜,

知道他们会在我们的生日时送来最贴心的礼物,知道他们要我们好

好读书……

他们的伟大与爱是默默的。他们会在母亲焦急打电话找晚回家的我

们时,默默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们,我们一定看到了。他们会在我们

摔倒时,默默站在旁边说着:?自己起来。?我们一定看到了。他们

让自己坚强而无私。在四川地震时,北川中学的操场上,躺着一具

具孩子的尸首,他们则压抑着无比的悲痛,扶着几近崩溃的妻子,

寻找着自己的孩子。而另一群父亲,他们肩负重担,在灾难之地救

死扶伤,他们听着自己孩子致来的问候,微仰起头,努力让自己的

思念不表现出来,说着:?别太想我,我很好。?

他们,永远如此沉默,不让我们看到悲伤,不让我们看到眼泪。他

们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予我们,却从不说爱我们。

他们是父亲,伟大而隐忍。他们是父亲,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男人。也许,我们出考场时,该给他们个拥抱,我想他们一定会尴尬一下,然后直至老去,也铭刻于心。

[点评]

?默默的父爱?——?等?、?寻?、?说?都是低调而平淡,都是默默

给与而不说的?爱?!在?知?与?不知?的对比中,隐现女儿的愧疚,

令我这样的?父亲?——?他们?动容。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

(二)他们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把半边的天空映得通红,如血色般笼着,这

个城市即将步入它璀璨而丰富的夜生活。

一缕阳光打在钢筋上,在墙上透出斑驳的影,另一缕阳光打在他们

的肩头,藏青色的工作服,点滴如雪般的白点化在了上面,不知是

油漆,还是水泥,抑或是辛劳一天的见证--已干的汗痕。

他们还不能休息,是的,不能。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房地

产商,建筑公司,承包商,包工头,一级又一级的人们,红了眼地

榨取着他们的利益。他们是不能休息的,甚至是生病,而当他们出

了事故,终于可以休息了,却是永远地休息,包工头扔下几张红色

的纸,?你走吧,治完病就不要回来了。?人民币是红的,天空是红的,此刻他们的心也是红的,被血浸满的红。

他们很微小,微小到人们只会想到高楼的繁华,而永远想不到他们。他们也很大,责任很大,家中的娃上学的钱还没落实,家中的田播

种的钱还没落实,还有家中的妻子与老母亲都望着他们给这个家带

来新的希望。?小??大?有机地结合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我们称之为?农民工?。

常常有新闻播到,公路上两人因几元钱而大打出手,甚至危及生命,冷酷的我们常常是把这当笑料看的。不就几元钱,搭上命,值得吗?值得!我们不知道,这几元钱,够他儿子买一个书包,这几元钱,

够他母亲买一根拐杖。

越是社会底层的人们(不仅仅是农民工),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往往是最重的。

我们看见了么?把孩子户口挂在公共厕所,家长的无奈。我们看见

了么?少年乞丐一双双明亮却又无辜的眼。我们听见了么?黑砖窑

中孩子们的呻吟。我们听见了么?矿难中那声声汉子的求救。

众生平等,我们和他们在出生时其实是一样的,因为环境,因为家庭,我们的所谓的高高在上只是幸运罢了,幸运者只有帮助不幸运

的义务,幸运者没有嘲笑不幸运者的理由。

有时,我们说他们脏;有时,我们说他们没礼貌。但他们淳厚,他

们朴素,他们坚韧,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这样默默地活着,人微言轻,这是何等的苍凉!

我们应帮助他们,我们应尊敬他们,我们应分出自己的温暖给予他们,这才是一个?兼济天下?的社会应该做到的。

幸运者只有帮助不幸运者的义务,请记住,是义务!

[点评]

作为90后的孩子,能够认识到众生平等是难能可贵的。既然?我们?是幸运的,幸运者只有帮助不幸运的义务,没有嘲笑不幸运者的理由。这就比一般人的境界高得多。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结尾弱了些,不仅仅是帮助,可往更深

处做些开掘。语文高级教师李新

(三)他们

他们在天府之国,我们在长河之尾。虽然路遥遥、水迢迢,但是不

能阻挡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在苍生受到荼毒、民族受到重创的时刻,是无数像他们平凡而忙碌的身影,用自己的大爱来恪守职责,用自

己对责任的神圣捍卫书写了以人为本的伟大篇章。

当cnn的记者问起陈家坝村的书记伤亡情况时,堂堂男儿不禁潸然

泪下。双亲、妻子儿子都在灾难中去世。可是他无暇自哀,当前线

灾情传来时他继续强忍悲恸扑向碎石瓦粒间。渺小的身影背后屹立

着的是个伟大的人格。虽然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书记,无朱门沉沉的

权贵和身份,但是他在亲人尽殁的情况下依然放不下心中尚悬着的

天下苍生。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主比天下寒士俱欢颜?联想到无

数像他那样卑微的身份仍不忘心系民众,忧怀苍生的官员。他们对

人民的大家,对职责的固守让他们在骄傲的身份中巍然屹立起伟大

人格的闪耀光辉。

奋战在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为了哪怕是一线希望,暴霜露、

斩荆棘尽自己

【篇二: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完整版)】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完整版)

1、全国卷(一)全国卷(一)的省份——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

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

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

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

15为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

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

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你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全国卷(二) 全国卷(二)考试的省份——贵州、黑龙江、吉林、

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

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

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

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

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

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

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闻到:“瓶子满了吗?”所有学

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

倒了进去,知道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

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

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4、上海卷: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

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一) 不少于800字。 (二)不要写成诗歌。(三)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天津卷: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6、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生活在自然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8、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9、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10、山东卷: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1、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藓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和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

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

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12、宁夏卷、海南卷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

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

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

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

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

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

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

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

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

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13、江西卷: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

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

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根据上

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②题目自拟。③所写内容必须与给

定的材料相关。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

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

了一瓶矿泉水,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15、四川卷: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16、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透

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7、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

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

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

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

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

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

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

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

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篇三:2008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2008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一、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

题目: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

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二、高考满分作文: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

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

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

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

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

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

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

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

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

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

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

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

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

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

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

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老师点评: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

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

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

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

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

看作文表达了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

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

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

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

希望。

2009年高考英语试题上海卷[解析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英语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12页)和第Ⅱ卷(第13页)两部分。全卷共13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3.第Ⅰ卷(1-16小题,25-84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第Ⅰ卷中的第17-24小题和第Ⅱ卷的试题,其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如用铅笔答题,或写在试卷上也一律不给分。 第Ⅰ卷(共105分) Ⅰ.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s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Go to the office B. Keep calling C. Try online booking D. See a doctor 2. A. A reporter B. An athlete C.A fisherman D. An organizer 3. A. At a post office. B. At a fast-food restaurant. C. At a booking office. D. At a check-in desk. 4. A. He already has plans. B. The woman should decide where to eat. C. He will make a reservation.

2018高考上海作文题 “被需要……”审题立意及范文

2018年高考上海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 (五篇优秀作文是60-68分) 原题回放: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社会现象类、评议对象型、任务驱动型(延续2016、2017的类型) 话题词:被需要/“被需要”的心态 材料侧重:对于“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与“体现价值”这一现象的见解和认识,需要考生对材料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哲理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而并不是直接要求考生直接提出对不同见解的看法。“认识”除了侧重于对自己观点、见解、看法的陈述分析。还要有深入剖析反思。如思考:“被需要”心理是什么现象?“被需要”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表述为“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一提示不可丢)。“被需要”心理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抑或消极影响)?然后选择自己思考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来运思行文。

三.优秀的标题--好标题是作者自己的情怀催化剂,能唤醒写作情怀,引领写作思路

①当“被需要”成为一种执念②“被需要”的前世与今生 ③互联网时代的“被需要”力量④今天你“被需要”了吗 ⑤你离“被需要”有多远⑥“被需要”是怎样炼成的 ⑦如果没有这种“需要”⑧需要打假的“被需要” ⑨需要甄别的“被需要”⑩我们需要这样的“被需要” 四.积累素材 ①王昭君自愿出塞,是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是被民族所需要的,她的“被需要”,消弭了汉匈百年仇怨,为百姓换来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史可法坚守扬州,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身后的百姓所需要,为此杀身成仁而不惜。李时珍走遍山野,四处寻访,编著《本草纲目》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每一个百姓所需要,救助每一个百姓,是他作为医者的责任和信念。无无数英雄的存在,正是因为他们“被需要”,被他人所需要,被社会所需要,被民族所需要,因“被需要”,而绽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川航机长刘传建在飞机发生意外之际,他是在考虑自身的需要还是考虑乘客的“被需要”?叶嘉莹在94岁高龄之际損岀一千多万给到南开大学创立“迦陵基金”等,都是明确了自我的需要是要去不断提升自我,然后在一定的机缘中,他们更多的担起了一份责任或信念,去温暖社会,绽放价值。 ③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只有先行满足了自我的物质需要(比如人类的起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的实现“被需要”,践行精神存在的升华燃烧自己,进而温暖社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④需要是一中索取,被需要是一种付出。两者是相互制衡的,相辅相成的,单纯的需要就会变成贪婪,而贪婪的人生最终将被毁于贪婪,单纯的被需要就变成了一种无畏的牺牲,这种牺牲是不可取的,任何人都不能被随意肆意地消费。 ⑤万事万物平衡。我们既要去付出,也要去勇敢地索取,去追求自己需要的,去追求自己幸福。我更注重关注自己的需要,因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都不爱,那他来谈爱别人都是妄谈。大河有水小河满,你必须自己先有满满的爱,被这个世界爱过,温柔以待过,你才知如何去爱人 1.“被需要”背后的自我需要(68分) 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和他人交流必不可少,这其中便产生了“需要”和“被需要”的心态,可以说“被需要”心态,很大程度上源于“需要”。(由话题导入,明确观点)

历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参考范文

历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参考范文 1999上海高考作文及范例 一些学生认为学英语很重要;一些学生则认为不必学英语;我认为。。。。。。(观点、理由) Some students think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ster English. They believe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 Others consider English useless. They feel lear ning English is nothing but a burden to them. In my opinion, 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we learn at school. Of all subjects I like English best.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English is my favorite subject. First, 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 of the world. Near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nd over half of the world’s technical materials are in English, thus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will greatly benefit me in my work. Secondly,it is believed that good English also leads to greater chanc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competition for a well-paid job, the one who can speak English has an advantage over those who cannot. For all these reasons we should not only learn English but master it in the shortest time possible. (166words) 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及范例 1。我最难忘的一课2。具体说明为何难忘3。感想 An Unforgettable Lesson In my life I have experienced many important things. But perhap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thing which is really worth mentioning is the lesson given by my Chinese teacher just after she had an accident. One morning just before our Chinese lesson, we were told our Chinese teacher, Miss Liu, had had an accident. One of her legs was badly injured and she couldn’t come t o teach us. While we were planning to visit her after school, we also thought that maybe we would be free to do whatever we wanted during our Chinese lesson, and hoped our homework load would be reduced. But to our surprise, shortly after the bell, Miss Liu, with the help of a stick, came to the door of our classroom. With great respect w all stood up and greeted her. She sat on a chair and began her lesson. She spoke slowly but forcefully. She prepared her lecture quite well and demanded that we do the same. Towards the end of the lesson, we got lots of homework from her. A good teacher is 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Everyone has definite ideas about what a good teacher is. In my opinion the teachers who demanded the most from the students are perhaps liked best. (210 words)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含解析)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较为简洁明了。立意的核心是回答材料中的问题,明确观点,确定立意。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试题解析: 限制性: 1.写作情境的限制。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4.文体的限制。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2.联想思考自由。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能启发考生思考,能让考生找到相契合和相互关联的写作材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否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在理性思辨和文化审美以及生命感悟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意想不到发生的”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此次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球的各行各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能让考生联想到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无能为力还是大有可为的。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1985~2013) 1985年《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 1986年《2000年回母校》 1987年《关于报考历史学科的意见》 1988年《清流与活源》 1989年《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 1990年《时间啊时间》 1991年《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 1992年《遥望星空》 1993年《机遇》 1994年 (一)写作第一题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写—篇200字以内的说明性短文。(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父辈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全文700字左右。 1995年 (一)写作第一题 请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或主题班会),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要求:①标题自拟。②150~200字。③如文中需出现区县名、校名、人名,一律用“XX”代替,否则扣分。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责任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全文700字左右。 1996年 (一)写作第一题 初夏时节,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时令特征请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题目:初夏的时令特征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我的财富 要求:①全文700字左右。②不要写成诗歌。 1997年 (一)写作第一题 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 要求:①注意突出作品的特色;②250字左右。 (二)写作第二题 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据调查,目前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材料二: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90%的家长都选择了“辅导读物”。 材料三:许多青少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是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等“休闲”作品。这类作品位于青少年图书消费量的榜首。 要求:①全文700字左右。②不要写成诗歌。 1998年 一、根据下面这首小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着手,将该诗改写成一篇短文。不要超过250个字。(20分)春水(之一)冰心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二、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副标题为“读报有感”,正标题自拟。(50分) 一部美化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今天在此间日本记者俱乐部试映。 这是一部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影片。编导者出于反动的“自由主义史观”,否定侵略史实,极力鼓吹“太平洋战争是民族解放之战”的谬论。他们蓄意策划该片,目的是想通过电影误导日本国民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唤起所谓的日本民族的“自尊”。 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对28名日本战犯开庭审判为主线,由始至终宣扬这一公正的、历史性的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并公然宣扬“日本无罪”。影片极力粉饰东条英机,否定“南京大屠杀”,通过一系列情节,全面歪曲史实,否认和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部影片一出笼立即遭到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愤怒谴责。4月20日,由几百名赞同者和许多赞同团体支持的“批判电影《自尊》会”正式成立,并一致主张严厉声讨这一歪曲历史事实的影片。(摘自“新华社东京1998年5月9日电”)题目:——读报有感 1999年 写作第一题:

2014年高考真题(上海市)英语卷答案解析

上海英语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分为第I卷(第1-12页)和第II卷(第13页), 全卷共13页。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 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井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第I卷(共103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A policewoman. B. A judge. C. A reporter. D. A waitress. 2. A. Confident. B. Puzzled. C. Satisfied. D. Worried. 3. A. At a restaurant. B. At a car rental agency. C. In a bank. D. In a driving school. 4. A. A disaster. B. A new roof. C. A performance. D. A TV station. 5. A. Catch the train. B. Meet Jane. C. Get some stationery. D. Clean the backyard. 6. A. Ask for something cheaper. B. Buy the vase she really likes. C. Protect herself from being hurt. D. Bargain with the shop assistant. 7. A. Use a computer in the lab. B. Take a chemistry course. C. Help him revise his report. D. Get her computer repaired. 8. A. Amused. B. Embarrassed. C. Shocked. D. Sympathetic. 9. A. She doesn't plan to continue studying next year. B. She has already told the man about her plan. C. She isn't planning to leave her university. D. She recently visited a different university. 10. A. It spoke highly of the mayor. B. It misinterpreted the mayor's speech. C. It made the mayor's view clearer. D. It carried the mayor's speech accurately.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70. B. 20. C. 25. D. 75. 12. A. The houses there can't be sold. B. It is a place for work and holiday. C. The cabins and facilities are shared. D. It is run by the residents themselves. 13. A. A skiing resort. B. A special community. C. A splendid mountain. D. A successful businesswoman.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news. 14. A. Those who often sent text messages. B. Those who suffered from heart disease. C. Those who did no physical exercise. D. Those who were unmarried.

201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2017年上海优秀作文点评 考题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阅卷总评】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继续保持近年来的一贯风格:材料简约,重点鲜明突出;关注生活,思辨灵活开放。 平和而又简约的作文材料叙述方式,是上海卷作文命题的一贯追求,其目的在于:要言不烦,重点突出。这种冷静而客观的表述,以寥寥数语,托出核心关键词“预测”。 命题材料的生活情境设置,也是自2012年以来上海卷一直想要呈现的。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代入感强,有话可说,审题上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能够保障学生写作运思没有任何障碍,自然而然进入理性思辨的空间。 2011年始上海卷比较热衷这种两面或多面的表述,命题者试图营造一个思维开放的氛围。材料中,只是客观地呈现人们的两种态度,你可接受此,亦可接受彼。没有潜在的预设,也没有既成的导向,不干扰学生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但是必然引起思辨。 【考题详析】 材料首先对关键词“预测”做了简单的解释——“是指预先推测”,然后冠以“生活”,作为这一情境的限制,再以“充满变数”引出与“预测”相对的另一词——“变数”,最后罗列两类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乐于接受”与“不以为然”。整段材料表达明了,关系明晰,要求明确,只需对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思考,赞同也好、反对也罢,只要自圆其说。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预测”这个话题可谈较多,既可以从人生来谈,也可以从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来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知先人们生活中很看重预测。远古如巫蛊“占卜”,近世如“章鱼‘保罗’”,正因生活中无尽的“变数”,才有“预测”的无尽魅力。现代社会更如此,人们只有借重“预测”,早作打算,才能从容以对现代生活。只活在当下,不去预测未来的生活,很可能被困在当下或者困在过去,不知道“未来已来”,面对未来将会无所适从。 材料中,面对这一“生活”情境人们的不同态度则是重点,是考生辨析思考的出发点。无论你的立论基于那种情形,关键在于如何辩证思考它们。 第一种情形“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也不是简单的赞同与肯定,比如:“有预测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和路径”,“机会常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只是低头走路,应当抬头思考远方”……显然这都是对生活或前路的“已知”有了深入的思考与合理的推测。相反,倘在接受前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则只能是盲目乐观,先入为主,乐于“印证”自己美好的愿望,甚至偏听偏信,作自我陶醉状…… 同样,对于第二种情形“有的人则不以为然”,他们压根不赞成生活的“预测”,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变数是生活常态,无可预测”,“只求把眼前的事做好”……如此种种,或是由于懒惰懈怠,或是源于愚昧无知,或是迫于内心的恐惧或恐吓,悲观地适从。反之,对于大自然的警钟不置若罔闻,对于“美好蓝图”当保持警惕和批判……则应值得肯定,大大褒扬其保持对常识或人类理性的尊重。 对于生活“预测”,变与不变,接受与推却,关键在于适当恰切地思辨。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发展,人类越来越理性,只要带着忧患上路,以希望指引前路,人类终归走向坦

2011-2017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参考范文

你是××中学的××,你校学生会即将组织一次徒步活动,已在校园网发布方案,征求师生的修改意见。你需要写一封邮件,包含以下两点: 1.提出你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 Dear Sir/Madam, I’m really excited to heat that a hiking activity is going to be held near the Bund on the Labor Day holiday. However, there may b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cheme you’ve posted on the campus website, as I’d like to point out. are willing to have a clearer picture of security precautions and necessary medical support for the the scheme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and thoughtful enough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activity. Only by clarifying these details, are you likely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tudents. I suggest the hike be more suited to the theme “Discover Shanghai” through additional activities. Upon arrival at the Bund, I propos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Huangpu River. By appreciating different artistic styles of the buildings, we can gain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authentic Shanghai culture mixed with exotic , the experience may well be unforgettable one, because it of organizing the activity. , if the hike is organized in more detail and in a more supportive way, it is sure to succeed. I hope that my voice above can be heard and considered and wish the activity a great success. Yours sincerely Wang Lei

2019年高考试题-英语(上海卷)解析版

2019 年高考试题 - 英语(上海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 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I.ListeningComprehension SectionA Directions: InsectionA,youwillheartenshortconversationsbetweentwospeakers.Atthee ndofeachconversation,aquestionwillbeaskedaboutwhatwassaid.Theconversationandthe questionwillbespokenonlyonce.Afteryouhearaconversationandthequestionaboutit,rea dthefourpossibleanswersonyourpaper,anddecidewhichoneisthebestanswertothequestio nyouhaveheard. 1. W:Canyoudescribewhatyoudo? M:Iwashofficebuildingwindows.Igohighupinthebaskettoreachthewindows. Q:Whatistheman'sjob? A.Abasketballplayer. B.Alaundryworker. C.Awindowwasher. D.Arockclimber 【答案】 C.Awindowwasher. 【解析】这是一道事实细节题。从对话中可知,男士清洗办公楼的窗户。所以选项为 C,他是个窗户清洁工。关键词句:Iwashofficebuildingwindows;toreachthewindow. 2. M:Shouldwegooutoreatintonight? W:Iamtootiredtodoanycooking. Q:Whatdoesthewomanimply? A.Sheisnothungry. B.Shewantstocook. C. Sheisnottired. D. Shewantstodineout. 【答案】 D.Shewantstodineout. 【解析】这是一道推理题。从对话可知,女士说太累了一点儿也不想做饭,可推测她想出去吃。所以答案是D。dineout表示出去吃饭。关键词:tootiredtodoanycooking.注意too?to 表示“太??而不能??”。 3. M:Hi,Grace.Tellmesomethingaboutyourhometown. W:It'ssobeautifulandpeaceful.Butit'sreallyfarawayfromeverything. Q:Whatdoesthewomanthinkofherhometown?

最新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自由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自由 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自由与不自由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但是,在现实中,又往往有许多不自由,不自在:你可自由行动,可又常常被目的制约;你可自在玩耍,却又经常受任务限制。你可活动自由,但又往往被纪律约束;你可行为潇洒,然又时常受法律束缚。自由与不自由,如手掌和手背,连在一起,密不可分。正因为这样,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艺术使用。 客观存在,相互依存,必须学会选择,走向生存绿洲。回想生活,只要有自由,就有某些不自由;只要有不自由,就会有某些自由。自由与不自由,如影随形,难舍难分;如伴如侣,终身相随。它们始终存在于生活之中,伴随在人们身边。深入去想,自由是相对的,不自由是绝对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方式方法,选取途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活得潇洒。网络上,有一则寓言:河水不断掀起激流,冲击河畔,想冲毁河岸,

可惜都未能如愿。面对失败,河水发出咆哮:你如墙立在我的两旁,阻挡我的随意流淌;你整天呆在我的身边,限制我的自由生活。如果没有你的束缚,我会过得更好!听到咆哮,河岸严肃劝告:正因为有我的阻挡,你才得以形成;如果没有我的限制,你就不会存在。倘若挣脱我的束缚,你就会很快消失!不听劝告,河水继续冲击,终于冲毁堤岸,满地自由流淌。不一会儿,烈日照耀,河水受到蒸发,便渐渐消失。河岸不复存在,河水何以能单独存在?河岸不再束缚,河水何以能自由流淌?自由与束缚,相依相存,缺一不可;相生相成,密不可分。 对立统一,同步共振,必须深入思考,和谐生命环境。自由与不自由,常常截然相反,鲜明相背;既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的。但是,它们又往往同处一境,合为一体;既是统一的,又是和谐的。如果它们能同步共振,那就能达到最大统一,进入最佳和谐。而要想同步共振,效果超强,那就必须深研彻讨,想方设法,和谐环境。进而,使生命达到最大和谐,进入最佳境界。足球比赛,是世人最为喜爱的。但如果没有比赛规则,没有那些不自由,恐怕就不会受人喜爱,更不会被人痴迷。试着想想,如果没有规定一定场地,那足球不光会横冲直撞,骚扰百姓,甚至还会误入陷阱,或坠落悬崖。如果没有设置球门,没有进球方向,那踢球就会像小孩胡乱玩耍,还能有什么趣味?如果不是规定用足踢球,不可用手携球,那比赛跟蓝球还能有什么区别?还能有什么优点?如果没有设定主裁,没有配设边裁,那谁来执行比赛规则,判定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2008】 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优秀作文选登 题目: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 信息。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 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 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 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 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 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 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 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 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 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 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 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 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他 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 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 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 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 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 他们的成长。

历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题目汇总)

1999年 一些学生认为学英语很重要;一些学生则认为不必学英语;我认为……(观点、理由) 2000年 1。我最难忘的一课 2。具体说明为何难忘 3。感想 2001年 请你谈谈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和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2年 你们让我骑好吗? 简述图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就图片的主题谈谈自己的感想。 2003年 你的好友因家境一般买不起名牌而闷闷不乐。给他写信,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收信人:徐海青 寄信人:黄平 写信日期:2003年六月八日 2004年 老师要求你负责班级墙报(wall-newspaper)工作并征求你的意见。在日记中表述你的决定并谈谈想法。 2005年 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There must be a use for my talent)。 通过描述你生活中一件事,说明人各有所长,无论才能大小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2006年 下表提供了你所心仪的南、北两所大学的招生信息。通过比较作出选择,并结合个人情况说明理由。

南方大学北方大学 学费8000元/年5000元/年 招生人数20人10人 优惠政策无加20分 2007年 以“礼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该文章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你送礼物的对象及所送的礼物; 2、该礼物对他(她)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带来的变化。 2008年 你班将组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舞比赛(group dancing cooipetition),班长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对此谈谈你的看法。你的文章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你是否会参加比赛 ·你做出该决定的具体理由 2009年 某海外学校举办英语夏令营,开设了如下课程:园艺(gardening),烹饪(cooking),防身术(self- defence),护理(nursing)。假如你是王跃华(不可以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写一封申请信,报名参加其中一门课程的学习。信的内容必须包括: 1、你感兴趣的课程 2、你期望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 3、为什么想学这些内容 2010年 下图是小学新生的课堂一脚,对照你当时的上课情况,作出比较并谈谈你的感受。你的作文必须包括: ●描述图片里学生上课的场景 ●比较你同时期的上课情况 ●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2011年 假如你是启明中学(Ming Qi Middle School)的李明,想申请一个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根据以下启事,写一封申请信(信中不能提到真实姓名和学校)。

2014学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2014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和范文】 2014年上海作文考题和范文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谈自由 自由,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自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追求的。 当你看着飞鸟在湛蓝的天空飞过的时候,是否真的有过心生羡慕它的自由翱翔? 当你看到电视上那些被拐卖的儿童被拯救出来重获自由的时候,你又是否会替他们感到高兴? 在羡慕、高兴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都不过是最浅表的表象而已。 自由是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追求的,永恒不息的追求的一种权利。 崇尚自由,追求自由是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将伴随着你到死去。似乎早已习惯了大肆宣扬自由的真理,似乎早已耳目濡染的以为自己真的懂得了自由的定义。 自由的定义在无形的变化之中早已彻头彻尾的改变了最初的含义。 五彩缤纷的社会的潜在规则太多,而真正的自由又是少之又少的。 我们所拥有的,所定义的自由也不过是一顶虚帽子罢了。 大张旗鼓的宣扬自由,直到最后我们才会发现,所谓的自由其实还有更多束缚捆绑在我们的身上。 社会的舆论,伦理道德,无疑成为我们所追求的自由的最大的束缚和捆绑者。

法国的《人权宣言》中有一项规定是:“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 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权利虽然是和生俱来的,但从某一角度来说,当我们正在追求自由 的时候,早已忽略了那些被套上了帽子的“自由谎言。”可以想象出来,法国人民在听到《人权宣言》的宣读的时候是多么的情绪高涨,多么的激动。毫无疑问,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解脱,是一种称得 上的“自由”的解放。 信仰是一种自由,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属于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境地。 生活中的繁碎事情总让活着的我们学会了自怨自艾,我们开始埋怨 为何生活会有这么多的不公平,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不自由,你若是 真正读懂了“自由”以外的境界便也算得上圣人之列了。 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拍着自己的胸膛对别人说,他是自由的。 换个角度来说,这个“自由”仅仅是局限在他的人身自由上,若这个 社会没有伦理道德、社会舆论的约束个人的行为,又该从何去定义 这个人的好和坏,对和错呢。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一旦被定了下来,多多少少都会对 自己自身的自由有牵扯的地方。 即使真的拥有自由,但过分的自由反而会适得其反,自由不是放肆 和放纵。 如果自由是风筝,那么个人的行为便是牵扯的细线,一旦个人的行 为受到了道德的谴责,那些所谓的自由也就从此了断了。为了某种 利益而不择手段,因此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倒也没有必要,人生路 漫长,还没看到的,经历过的,就这样成为了一种遗憾。这也是一 种愚蠢的行为罢。 关于自由,要说的也说不尽,涉及的道德伦理法律甚是多,其中的 滋味也不是我这个无知少年可以真正说的清楚的。因为你们兴许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