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141有理数乘法时乘法运算律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栏目索引
3.(独家原创试题)我们用有理数的运算研究下面的问题.规定:水位上升 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 cm,那么5天后的水位变化用算 式表示正确的是 ( ) A.(+4)×(+5) B.(+4)×(-5) C.(-4)×(+5) D.(-4)×(-5)
答案 C 根据“水位每天的变化情况×天数”列出算式即可.故选C.
(3)0×(-2 019)=0.
(4)(-3.25)× 123
=- 3.25
2 13
=- 143
2 13
=- 1 .
2
1.4.1 有理数的乘法
栏目索引
温馨提示 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然后进行计算.为了便于运算,是带分数的因数先将其化为假分数再运 算.
12
6
正解
-24× 172
5 6
1
=-24× 7 -(-24)× 5-(-24)×1=-14+20+24=30.
12
6
栏目索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栏目索引
错因分析 错解一运用分配律把括号前面的数乘进括号内时,忽略了24 前面的负号,导致错误;错解二运用分配律把括号前面的数乘进括号内
栏目索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栏目索引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倒数
5.(2018江苏常州中考)-3的倒数是 ( )
A.-3 B.3 C.- 1 D. 1
3
3
答案 C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因为-3与- 1 的乘积为1,所以-3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第3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

(2)上面的解法对你有何启发,你认为还有更好的解法吗?如果有,请把它 写出来;
(2)还有更好的解法,解法如下:
24
4925
×(-5)= 50
1
25
×(-5)
1
=50×(-5)-25 ×(-5)
1
=-2504+5
5
=-249 .
(3)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计算:1915 ×(-8).
16
(3)1915
25
(-5),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有两位同学的解法如下:
1249
1249
4
小明:原式=-25 ×5=- 5 =-2495 ;
24
24
24
4
小军:原式=(49+25 )×(-5)=49×(-5)+25 ×(-5)=-245-5 =-2495 .
(1)对于以上两种解法,你认为谁的解法较好?
解:(1)小军的解法较好.
易错点 利用分配律计算时,漏乘或弄错符号
9.计算:|-12|×
1 3
1
3 4
1 12
1
6
.
1
解:原式=12×3
3
+12×(-1)+12×4
+12×
1 12
1
+12×6
=4-12+9-1+2
=2.
10.下列计算(-55)×99+(-44)×99-99正确的是( C ) A.原式=99×(-55-44)=-9801 B.原式=99×(-55-44+1)=-9702 C.原式=99×(-55-44-1)=-9900 D.原式=99×(-55-44-99)=-19 602
16
×(-8)= 20
1 16
1
=20×(-8)-16 ×(-8)
2021秋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习题新人教版

课1题. 2 有 理 数 的 乘 除 法 第43 课 时 有 理 数 的 乘 法 运 算 律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C 2C 3 4B
5C 6B 7A 8
答案呈现
9
1 在算式变形:1.25×-34×(-8)=1.25×(-8)×-34中, 运用了( C )
A.分配律
B.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
【点拨】 利用分配律最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是Leabharlann 乘和计算过程中出现符号错误.
8 【中考•河北】
如图,请你参考老师的讲解,用运算律简便计算: (1)999×(-15);
解:原式=(1 000-1)×(-15) =-15 000+15 =-14 985.
(2)999×11845+999×-15-999×1835. 解:原式=999×[11845+(-15)-1835] =999×100
6 【2019·贺州】计算1×13+3×15+5×17+7×19+…+37×139
的结果是( B )
A.1397
B.1399
C.3379
D.3389
【点拨】 原式=12×(1-13+13-15+15-17+17-19+…+317-319)
=12×1-319
=1399.
7 【原创题】用分配律计算(-3)×4-13+1的过程正确的 是( A ) A.(-3)×4+(-3)×-13+(-3)×1 B.(-3)×4+(-3)×-13 C.(-3)×(-4)-(-3)×-13+(-3)×1 D.(-3)×4+3×-13+(-3)×1
4 在计算152-79+23×(-36)时,可以避免通分的运算 律是( B ) A.加法交换律 B.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加法结合律
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件(新版)

-3
3 4
×4 可以化为(
A
)
A.-3×4-34×4
B.-3×4+34×4
C.-3×3-3
D.-3-34×4
解析:先把-334拆成-3-34,再运用分配律可知正确答案为 A.
4.a,b,c符合下面哪一种情况时,这三个数相乘的积必是正数( C ) A.a,b,c同号 B.b是负数,a和c同号 C.a是负数,b和c异号 D.c是正数,a和b异号
A.(-3)×(-4)×
-
1 4
=-3
B.
-
1 5
×(-8)×5=-8
C.(-6)×(-2)×(-1)=-12
D.(-3)×(-1)×(+7)=21
2.(-6)×
1 12
-1
2 3
+
5 24
=-12+10-54,这步运算运用了(
D
)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 D.乘法分配律
3.算式
得的积相加.
第(2)小题把-9956拆成-100+16;再运用分配律计算. 解:(1)原式=(-24)×172-(-24)×56-(-24)×1=-1ຫໍສະໝຸດ +20+24=30.
(2)原式=
-100
+
1 6
×12
=(-100)×12+16×12
=-1 200+2
=-1 198.
1.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B )
是正数; 负 因数的个数是 奇 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
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 0
.
2.五个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为 ( D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本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正数与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比大小、倒数、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减法法则、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等。
二、知识概念:1.正数与负数: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⑴凡能写成 p/q (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⑵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零:03.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4.相反数: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⑵相反数的和为0,即a+b=0,则a、b互为相反数。
5.绝对值:⑴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原点的距离;⑵绝对值可表示为:a=|a| (a≥0)a=|a|或a=-a (a<0)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6.有理数比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⑵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0,则a的倒数是1/a;若ab=1,则a、b互为倒数;若ab=-1,则a、b互为负倒数。
8.有理数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值;⑶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9.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⑴加法的交换律:a+b=b+a;⑵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10.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新人教版七上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7课时)1.4.1有理数的乘法(4课时)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4、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混合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实例,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接下来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最后得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使用.用计算器对有理数进行乘法运算的使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个教学环节,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2、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乘法法则中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关系的推导.教学难点: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和能灵活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设计思路:通过三节课新课的教学,第1课时完成对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第2课时则重点在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第3课时则是分配律的运用(去括号、合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三角板、小黑板、计算器教学过程:第19课时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请看下面问题:1、2×3等于多少?表示什么?答案:2×3=6,表示3个2相加,即2+2+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答案:(-2)×3师:2×3是小学学过的乘法.(-2)×3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板书:1.4.1有理数的乘法.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师:在数轴上,若向右运动2尺记作2尺,向左运动2尺记作什么?生:记作-2尺.师:(1)2×3,其中2看作向右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原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右运动6尺)即2×3=6 (2)(-2)×3,其中-2看作向左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原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在运动6尺)即(-2)×3=-6(3)2×(-3)其中2看作向右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反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左运动6尺)即2×(-3)=-6 (4)(-2)×(-3),其中-2看作向左运动,每步为2尺,×(-3)看作沿反方向走3步.用数轴表示:结果怎样呢?(结果向右运动6尺)即(-2)×(-3)=6师:从上面(1)—(4)通过思考、讨论、探究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的规律,填空: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例:(-5)×(-3)………同号两数相乘 (-7)×4………________(-5)×(-3)=+( )……得正 (-7)×4=-( )……_____ 5×3=15………把绝对值相乘 7×4=28………__________ ∴(-5)×(-3)=15. ∴(-7)×4=-28 2、例题分析:例1:计算:(1)(-3)×9 (2)(-21)×(-2)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21)×(-2)=1.注意:0没有倒数.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从乘法法则看出,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那么,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如何确定其符号呢?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1)2×3×4×(-5) (2)2×3×(-4)×(-5) (3)2×(-3)×(-4)×(-5) (3)(-2)×(-3)×(-4)×(-5) 根据上式计算,探究下列问题,并填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时,积是负数.例3:计算:(1)(-3)×65×(-59)×(-41) (2)(-5)×6×(-54)×41 (3)(-5)×8×(-541)×(-1.25) (4)(-125)×158×211×(-31)你能看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1)7.8×(-8.1)×0×(-19.6) (2)2002×(-2003)×(-2004)×0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_____.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3、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1)先确定积的符号;(2)求出各因数绝对值的积.(四)作业:P40 1,2 (五)板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3、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1)先确定积的符号;(2)求出各因数绝对值的积.第20课时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根据乘法法则计算: (1)5×(-6) (-6)× 5(2)[3×(-4)]×(-5) 3×[(-4)×(-5)] 2、小学学过哪些运算律(五种)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前面我们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已知道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也适用,那么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是否仍然适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板书: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用计算器进行乘法运算.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5×(-6)=(-6)× 5(2)[3×(-4)]×(-5)=3×[(-4)×(-5)] 根据上式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1、乘法交换律:ab =ba 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2、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仍然适用: 计算 5×[3+(-7)] 5×3+5×(-7) 而5×[3+(-7)] =5×3+5×(-7) 分配律:a (b+c )=ab+ac3、例题分析:例1:用两种方法计算 (41+61-121)×12解法1:(41+61-121)×12=(123+122-121)×12=-121×12=1解法2:(41+61-121)×12=41×12+61×12-121×12=3+2-6=1思考: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例2:计算:19189×(-15)解:19189×(-15)=(10-191)×(-15)=10×(-15)-191×(-15)=-150+1915=-1941494、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计算:(-51)×(-14)按键顺序,显示:-51)×-14=714也可以只用计算器算乘积的绝对值,然后再加符号. 例3:写出算式:-5-6×2.5+(-9)的按键顺序.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2、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运算,可以为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服务.(四)作业: 习题1.4 7(3)(4)(五)板书设计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 =ba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2、分配律:a (b+c )=ab+ac例1:用两种方法计算 (41+61-121)×12解法1:(41+61-121)×12=(123+122-121)×12=-121×12=1解法2:(41+61-121)×12=41×12+61×12-121×12=3+2-6=1 用计算器进行乘法运算:第21课时1.4.1 有理数的乘法(练习课)教学目的:加强学生对已学乘法运算及运算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 练习题: 1、计算:(1)(-3)×(-5) (2)-21×(-31) (3)52×(-0.2)分析: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2、计算:(1)(-5)×8×(-7)×(-0.25) (2)(-125)×158×21×(-32)(3)(-1)×21×(-20012000)×0×(-1)分析: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3)中有一个因数是0,所以积为0.3、简便运算:(1)(-3)×(-57)×(-31)×74(2)(-41+31-125)×(-24) (3)4×(-3)+3×(-3)-2×(-3)+7×(-3) (4)(-1.2)×0.75×(-1.25)分析: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1)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应用乘法的分配律;(3)逆用乘法的分配律.(4)先将小数化为分数,再约分相乘,可使计算简便.第22课时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4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4×(-3)+3×(-3)-2×(-3)+7×(-3),我们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呢?生:将乘法分配律反过来利用.4×(-3)+3×(-3)-2×(-3)+7×(-3) =(4+3-2+7)×(-3) =12×(-3) =-36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类似地,(-23)×25-6×25+18×25+25,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呢?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我们用字母χ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χ的乘积记为2χ,3与χ的乘积记为3χ,则式子2χ+3χ是2χ与3χ的和,2χ与3χ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与3分别是这两项的系数.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这两项可以合并,将分配律反过来利用,可得2χ+3χ=(2+3)χ=5χ得出归纳:P41a χ+b χ=(a+b )χ2、课本例6计算:(1)-2y+0.5y ; (2)-3x+x-21x 分析:式子中含有相同字母因数,合并它们的方法是合并系数,再乘字母因数.练一练:P42 练习 计算: 3、考虑去括号的问题:先考虑一个正数与一个括号相乘,如5乘(x -2y =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5(x -2y =3)=5x+5·(-2y )+5×3=5x-10y+15 再考虑一个负数与一个括号相乘,如-5乘(x -2y =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5(x -2y =3)=-5x+(-5)·(-2y )+(-5)×3=-5x+10y-15可发现:P43 去括号的规律. 例7 计算:(1)-3(2x-3) (2)3x-(2x-4)+(2x-1) 解:(1)-3(2x-3)=-6x+9 (2)3x-(2x-4)+(2x-1) =3x-2x+4+2x-1 =3x-2x+2x+4-1 =3x +3练一练:P43 练习 计算: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去括号,合并含相同字母因数的项. (四)作业:P48 9 (五)板书设计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4课时)1、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项:ax+bx =(a+b )x例6计算:(1)-2y+0.5y ; (2)-3x+x-21x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 例7 计算:(1)-3(2x-3) (2)3x-(2x-4)+(2x-1) 解:(1)-3(2x-3)=-6x+9 (2)原式=3x-2x+4+2x-1 =3x-2x+2x+4-1 =3x +31.4.2 有理数的除法(3课时)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有理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并初步了解有理数法则的合理性及倒数的意义.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3、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4、会解有关除法运算的应用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材通过除法意义计算一个实例,得出法则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得出除法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的教学说明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有理数除法与分数互换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感知数学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3、通过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中学生对商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难点:乘除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技巧的应用. 设计思路:第1课时通过实例引入导出有理数除法法则,接着实际例题综合应用;第2课时主要在于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23课时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小学,我们学过除法,如8÷4=8×41=2.那么8÷(-4)又会等于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1.4.2 有理数的除法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怎样计算8÷(-4)呢?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 ∵(-2)×(-4)=8 ∴8÷(-4)=-2 ①又∵8×(-41)=-2 ②∴8÷(-4)=8×(-41) ③③式表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41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4的倒数-41.(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在尝试:(-8)÷(-4)=? (-8)×(-41)=?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 ÷b =a ·b1(b ≠0)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如何确定?商的绝对值呢? (2)0不能做除数,0作被除数时商是多少? 从有理数除法法则得出另一种说法: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说明:两数相除,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可用法则2,在确定符号后往往采用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特别是当除数是分数时,可用法则1,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比较方便.3、例题分析:例1:计算:(1)(-36)÷9 (2)(-2512)÷(-53)解:(1)用法则2 (2)用法则1 例2:化简下列分数:(1)312 (2)1245--解:(1)312- =(-12)÷3=-4 (2)1245--=(-45)÷(-12)=415例3:计算:(1)(-75125)÷(-5) (2)-2.5÷85×(-41)解:(1)利用乘法分配律 原式=75125×51=125×51+75×51=25+71=7125 (2)原式=25×58×41=1例4:计算(1)(-29)÷3×31 (2)(-43)×(-211)÷(-412)(3)-6÷(-0.25)×1411 (4)(-3)÷[(-52)÷(-41)]解:(1)原式=-29×31×31=-929(2)原式=-43×23×49=-21(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1、除法的两种法则的恰当应用.2、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在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四)作业:P48 7 (4)(5)(6) (五)板书设计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 ÷b =a ·b1(b ≠0)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1:计算:(1)(-36)÷9 (2)(-2512)÷(-53)解:(1)用法则2 (2)用法则1 例2:化简下列分数:(1)312- (2)1245--第24课时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常情况下,是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进行计算.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板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例1:计算(1)(-7624)÷(-6)-3.5÷87×(-43)(2)1÷(-1)+0÷(-5.6)-(-4.2)×(-1)例2:一天,小江和小利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小江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小利在山脚测得是5℃.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解:依题意得[5-(-1)]÷0.8×100=750(米) 答:(略)例3:P45 例10例4:用计算器计算(-0.056)÷(-1.4)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1、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有关有理数运算的应用题. 3、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四)作业:(1)-1+5÷(-41)×(-4) (2)-8+4÷(-2)(3)(-7)×(-5)-90÷(-15) (五)板书设计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例1:计算(1)(-7624)÷(-6)-3.5÷87×(-43)(2)1÷(-1)+0÷(-5.6)-(-4.2)×(-1)例2:一天,小江和小利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小江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小利在山脚测得是5℃.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解:依题意得[5-(-1)]÷0.8×100=750(米)答:(略)第25课时1.4.2 有理数的除法(练习课)教学目的:巩固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资料教学过程:教材内容剖析讲解点1:有理数除法的意义及法则.有理数除法法则: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 ÷b =a ·b 1(b ≠0)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练习1、计算:(1)(-40)÷8 (2)(+871)÷(-87) (3)(-0.25)÷83 (4)(-125)÷(-25)÷(-6) (5)(-49)÷(312)÷37÷(-3) 分析: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用第一个法则,如(2)(3)(4)(5);在能整除的情况下用第二个法则.注意小数可化为分数也可不化为分数,但带分数一定要化成假分数,在进行计算.讲解点2: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注意:①符号的确定;②运算顺序自左向右依次计算.练习2、计算:(1)(-65)÷(-32)×(-23) (2)(-53)×(-213)÷(-411)÷3(3)(-11936)÷9 分析:按照运算顺序,自左向右.乘除混合运算时,注意乘法不动,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讲解点3: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无括号先乘除后加减.练习3:计算:(1)3÷2×(-21) (2)1.6+5.9-25.8+12.8-7.4 (3)23×(-5)-(-3)÷1283 (4)511×(31-21)×113÷45 (5)-3-[-5+(1-0.2×53)÷(-2)] (6)(97-65+183)×18-1.45×6+3.95×6 解:(1)3÷2×(-21)=-(3×21×21)=-43 (2)1.6+5.9-25.8+12.8-7.4=(1.6+5.9-7.4)+(-25.8+12.8)=0.1-13=-12.9(3)23×(-5)-(-3)÷1283=-115+3×3128=-115+128=13 (4)511×(31-21)×113÷45=511×(-61)×113×54=-252 (5)-3-[-5+(1-0.2×53)÷(-2)] (6)(97-65+183)×18-1.45×6+3.95×6=(97×18-65×18+183×18)+6×(-1.45+3.95)=(14-15+3)+6×2.5=2+15=1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1有理数的乘法习题新版

1.4.1有理数的乘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A.a>0,b>0B.a<0,b>0C.a、b同号D.a、b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2.计算(﹣1)×(﹣2)的结果是()A.2 B.1 C.﹣2 D.﹣3 3.已知:a=﹣2+(﹣10),b=﹣2﹣(﹣10),c=﹣2判断正确的是()A.a>b>c B.b>c>a C.c>b >a D.a>c>b4.下列各数中,与﹣2的积为1的是()AB.2 D.﹣25.如果□×(﹣3)=1,则“□”内应填的实数是()AB.3 C.﹣3 D6.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的积为4,那么这四个数的和是()A.0 B.6 C.﹣2 D.2 7.如果a+b<0,并且ab>0,那么()A.a<0,b<0 B.a>0,b>0 C.a<0,b>0 D.a>0,b<0 8.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的值为()AB.49! C.2450 D.2!9.若|a|=4,|b|=5,且ab<0,则a+b 的值是()A.1 B.﹣9 C.9或﹣9 D.1或﹣110.观察算式(﹣425)×28,在解题过程中,能使运算变得简便的运算律是()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结合律D.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计算= .12.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的积是.13.若|a|=3,|b|=5,ab<0,则a+b= .14.若m<n<0,则(m+n)(m﹣n)0.(填“<”、“>”或“=”)15.如果a>0,b<0,那么ab 0(填“>”、“<”或“=”).16.有三个互不相等的整数a,b,c,如果abc=4,那么a+b+c= .17.在数﹣5,4,﹣3,6,﹣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18.某同学把7×(□﹣3)错抄为7×□﹣3,抄错后算得答案为y,若正确答案为x,则x﹣y= .19.若a、b为有理数,ab>0,则= .20.课本29页有这样一组算式:(﹣1)×3= ,(﹣2)×3= ,(﹣3)×3= ,当我们利用前面所发现的规律,完成这三个填空以后,由这个三个算式可以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具体内容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ab<0,∴a,b异号,∵a+b>0,∴正数的绝对值较大,故选:D.2.解:(﹣1)×(﹣2)=2.故选:A.3.解:a=﹣2+(﹣10)=﹣12,b=﹣2﹣(﹣10)=﹣2+10=8,c=﹣2×∵812,∴b>c>a,故选:B.4.解:∵﹣2×(﹣2)=4,﹣2×2=﹣4,﹣2﹣1,﹣2=1,∴与﹣2的积为1故选:B.5)×(﹣3)=1,故选:D.6.解:∵1×2×(﹣1)×(﹣2)=4,∴这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是1,﹣1,2,﹣2,和为0.故选:A.7.解:∵ab>0,∴a与b同号,又a+b<0,则a<0,b<0.故选:A.49=2450故选:C.9.解:∵|a|=4,|b|=5,且ab<0,∴a=4,b=﹣5;a=﹣4,b=5,则a+b=1或﹣1,故选:D.10.解:原式=[(﹣4)×(﹣25)] 28)=100×4=400,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能使运算变得简便的运算律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1212)(﹣12)=﹣3+6﹣8=﹣5.故答案为:﹣5.12.解: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是:±3,±2,±1,0,它们的积是:(﹣1)×(﹣2)×(﹣3)×1×2×3×0=0.故答案是:0.13.解:∵ab<0,∴a、b异号,又∵|a|=3,|b|=5,∴a=±3,b=±5,有两种情况:当a=3时,b=﹣5,则a+b=﹣2;当a=﹣3时,b=5,则a+b=2;∴a+b=2或﹣2,故答案为2或﹣2.14.解:∵m<n<0,∴m+n<0,m﹣n<0,∴(m+n)(m﹣n)>0.故答案是>.15.解:因为a>0,b<0,由异号得负,所以ab<0.答案:<16.解:4的所有因数为:±1,±2,±4,由于abc=4,且a、b、c是互不相等的整数,当c=4时,∴ab=1,∴a=1,b=1或a=﹣1,b=﹣1,不符合题意,当c=﹣4时,∴ab=﹣1,∴a=1,b=﹣1或a=﹣1,b=1,∴a+b+c=﹣4,当c=2时,∴ab=2,∴a=1,b=2或a=2,b=1,不符合题意,舍去,a=﹣1,b=﹣2或a=﹣2,b=﹣1,∴a+b+c=﹣1当c=﹣2时,∴ab=﹣2,∴a=﹣1,b=2或a=2,b=﹣1,∴a+b+c=﹣1当c=1时,ab=4,∴a=1,b=4或a=4,b=1,不符合题意舍去,a=﹣1,b=﹣4或a=﹣4,b=﹣1∴a+b+c=﹣4,∴当c=﹣1时,∴ab=﹣4,∴a=2,b=﹣2或a=﹣2,b=2,∴a+b+c=﹣1a=﹣1,b=4或a=4,b=﹣1∴a+b+c=2,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1或﹣4故答案为:﹣4或﹣1.17.解:最大的积=﹣5×6×(﹣3)=90.故答案为:90.18.解:根据题意得,7×(□﹣3)=x①,7×□﹣3=y②,①﹣②得,x﹣y=7×(□﹣3)﹣7×□+3=7×□﹣21﹣7×□+3=﹣18.故答案为:﹣18.19.解:∵ab>0,∴a、b同号,当a、b同为负数时,原式=﹣1﹣1+1=﹣1,当a、b同为正数时,原式=1+1+1=3,故答案为:﹣1或3.20.解:(﹣1)×3=﹣3,(﹣2)×3=﹣6,(﹣3)×3=﹣9,两数相乘,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故答案为:﹣3,﹣6,﹣9,两数相乘,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探究: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 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在l上的 点O.
O
l
1. 如果一只蜗牛向右爬行2cm记为+2cm,那么向左爬行2cm
应该记为 –2cm . 2.如果3分钟以后记为+3分钟,那么3分钟以前应该记
为 –3分钟 .
探究新知 【思考】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5.原地不动或运动了零次,结果是什么?
1. 2×3×4×(–5)
负
2. 2×3×(–4)×(–5)
正
3. 2×(–3)×(–4)×(–5)
负
4. (–2)×(–3)×(–4)×(–5)
正
5. 7.8×(–8.1)×0×(–19.6)
零
【思考】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多少?
探究新知
(
3 5
)
(
5 6
)
(2).
(2)
(
3 5
)
(
5 6
)
(2)
[( 3 5)] (2) 56
1 (2) = −1 . 2
解题后的反思:连续两次使用乘法法则,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如果我们把乘法法则推广到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
只“一次性地”先定号,再绝对值相乘即可.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倒数
【想一想】计算并观察结果有何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说明
• 本节课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学习目标:能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 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1)(-4)×8 = 8 ×(-4)
乘法交换律: ab=ba (2)[(-8)+5]+(-4)=(-8)+[5+(-4)]
(
1 4
+
1 6
-
1 2
)×12
解法1:
原式= (
3 12
+
2 12
-
6 12
)×12
- 1
解法2:
原式=
1 4
×12
+
1 6
×12-
1 2
×12
= 3 + 2- 6
=- 1
比较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
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运用了什么 结[-合+律23 (:- -(a+)12]=b)(+-6c)=×-a++(23b(-+6c)×) (- -)
1 2
(4)[29×(-分-配56)律] ×:(a(-b1+2c))==a2b9+×a[c(- -)×(56-12)]
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5) (-8)+(-9)=(-9)+(-8)
53+(-11)×(-
1 5
)
① -0.4 3 7 9 6 75
(2) 1 ( 4) 3( 5) 17
2
(3) 2 1 (0.5 2) 6 1337 3 牛牛文档分 享改一改计算:
(-24)×(
1 3
-
3 4
+
1 6
-
5 8
)
解:
??
?
原式=
-24×
1 3
-24×_4_3
+_2_4×
1 6
-
24×_85_
= - 8 -18 +4- 15
= - 41 +4 = - 37
这题有错吗? 错在哪里? 牛牛文档分 享想一想计算:
(-24)×(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 数,那结合律
1、 (-85)×(-25)×(-4)
解:原式=(-85)×[(-25)×(-4)]
=(-85)×100
1 3
-
3 4
+
1 6
-
5 8
)
正确解法: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原式=(-24)×
1 3
+(-24)×(-
3 4
)+(-24)×
1 6
+(-24)×(-
5 8
)
= - 8 + 18 - 4 + 15
= - 12 +33 = 21
特别提醒: 1.不要漏掉符号, 2.不要漏乘.
6)×5=?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 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不变.
乘法交换律
你发现了什 么规律?
如果a,b分别表示任一又-5能)发=现? 3×[(-4) (8) 16
分析:本题从题型结构来看,直接计算比较麻烦,又不具备应
用分配律的条件,但观察它的数量特点,使用拆分方法,可以创
造应用分配律的条件解题,即将 个分数之差,再用分配律计算.
7115 16
拆分成一个整数与一
解:原式 (72 1 ) (8)
4
24
4
( 1) (5 1 3.5 2)
4
2
1 0 40 牛牛文档分 享计算:练习 2
①
(-8)×(-12)×(-0.125)×(-
1 3
)×(-0.1)
② 60×(1-
1 2
-
1 3
-
1 4
)
③
(-
3 4
)×(8-1
1 3
-4
)
④
(-11)×(-
52)+(-11)×2
享
5×[3+(-7)]= 5×(-4) =-20
5×3+5×(-7) = 15+(-35)=-20
乘法分配律
一般地,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 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 加。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 那么:a(b+c)=ab+ac 牛牛文档分 享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2 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应用
3 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分类讨论思想 注意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数,总是
4 按照由数的意义、数的认识(读、写、 大小比较等)到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算 律这样一个顺序进行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8500
2.
(-8)×(-12)×(-0.125)×(-
1 3
)×(-0.1)
解:原式=-8×(-0.125) ×(-12) ×(- 1)×(-0.1)
3
=[-8×(-0.125)] ×[(-12) ×(-1 )] ×(-0.1)
3
=1×4( 1 ) (8) 16
576 1 1) (5 1) 0.25 (3.5) ( 1) 2
4
2
4
分析:细心观察本题三项积中,都有-1/4这个因数,
所以可逆用乘法分配律求解.
解:原式 ( 1) (5 1) ( 1)3.5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