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1)中班社会教案《微笑》含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微笑有很多含义,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欢乐,处处有微笑。
2.积极参与活动,愿意用微笑给别人带来快乐。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过程:一、游戏变脸,导入主题。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变脸。
请你自己变化表情让你的好朋友笑一笑。
你是用怎么样的表情让你的好朋友笑的?你喜欢哪个表情。
2.小结:原来我都喜欢微笑,原来微笑带给我们开心的心情。
二、感受微笑的不同,生活中处处充满欢乐。
1.对比情景表演(嘲笑、帮助后的微笑)提问:看到这两种笑容你喜欢哪个?为什么?小结:第一种笑声是嘲笑是非常不礼貌的;第二种是微笑带给我们开心的心情大家都非常的喜欢。
所以我们要多露出让人开心的微笑。
2.生活中的笑容(1)提问:那你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会看到这样让人开心的微笑呢?(2)播放图片,交警、服务员等等。
你觉得这些人的微笑美不美呢?你们喜欢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美丽的笑容呢?(3)小结:原来有的微笑有不同的含义,有的是开心,有的是帮助别人后的笑,有的是幸福的笑等等。
三、欣赏故事,感受微笑能够带给他人快乐。
1.提问:你们的微笑都很美丽,我看到了非常的快乐,可是有一只小蜗牛,他心里有心事?为什么呢?2.教师讲述故事故事3.提问:故事里的小蜗牛是怎么样才把自己的微笑送自己的好朋友的呢?4.小结:原来它把美丽的笑容画下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让他们也看到甜甜的微笑。
!.快思.教案网!四、制作微笑卡,带给别人快乐1.出示微笑卡师:原来微笑力量那么大,给人带来快乐,让自己心情好,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那你们想交更多的朋友嘛?那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张属于自己的微笑卡吧,然后送给你的好朋友。
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教育教案(10篇)

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教育教案(10篇)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激发了幼儿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
鼓舞幼儿大胆说话和乐观应答。
活动预备: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小伴侣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师:在这个漂亮的节日里,有一个特殊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二、介绍清明节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伴侣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
他们去世以后,人们特别惦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2、幼儿叙述3、老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知他们你很惦念他们)四、清明节的习俗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
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春游、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共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活动反思: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始终在考虑用不用告知幼儿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祀方式。
但经过和大家的争论讨论,全都认为小班幼儿许多的都没经受过扫墓,并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当还给幼儿一个纯洁的心灵,不该知道的就不要让他们知道。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法为主要活动方法,通过幼儿的争论、已有的社会阅历及观看视频,从而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教案3篇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教案3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教案3篇】一、亲子体验活动:一起建立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亲子体验活动,可以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以下是一种适合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教案。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亲密关系,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2.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1.准备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纸板、颜料、彩纸等。
2.准备音乐和舞蹈道具,如音乐盒、舞蹈环等。
活动步骤:1.欢迎家长参与活动,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2.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唱歌和跳舞。
3.组织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创作。
4.组织亲子小组互动游戏,鼓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活动总结:通过这个亲子体验活动,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加强。
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也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社区参观活动:了解社会多元文化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社区参观活动,可以增加幼儿对社会的了解,促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以下是一种适合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教案。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社区的多元文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促进幼儿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
活动准备:1.选择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社区场所进行参观,如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
2.准备相关的参观材料和活动指导。
活动步骤:1.带领幼儿团队前往社区场所,引导他们观察、感受和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
2.在参观过程中,组织幼儿参与互动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专题讨论等,以加深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3.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社区场所的功能和意义,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
活动总结:通过社区参观活动,幼儿对社会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感受和互动参与,培养了观察和比较能力,提高了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社会教案15篇

幼儿园社会教案15篇幼儿园社会教案1爱我家园【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要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2、初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知道乱扔垃圾的危害。
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一、小议水的用途。
1、听音乐提问,引起课题(流水声)提问: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喜欢水吗?水有什么用处呢?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讨论后发言)2、教师小结:对了,我们人需要水,植物也需要水。
如果水脏了,会怎样呢?二、通过看PPT,让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1、看PPT,了解水污染的原因。
师:其实,动物也需要水。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小鱼原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现在它们生活的怎么样?小鱼在喊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喊救命?它的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师:怎么会有这么多垃圾的?你看了以后,觉得怎么样?我们怎样帮助小鱼呢?2、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水污染问题。
提问:如果到处都是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呢?教师小结:在河里的垃圾会有河道清洁工用工具去捞河面上的垃圾,马路上垃圾会有环卫工人去打扫。
小朋友平时要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不能乱扔垃圾。
三、引导幼儿知道怎样处理垃圾。
1、师:其实有些垃圾我们不要扔掉,可以把它回收,加工就可以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
(看视频)小结:原来有些还可以加工变成新的东西,我们小朋友从小到大要养成好的习惯,垃圾不随便扔,要把有用的垃圾收集起来。
2、认识标志,知道可回收与不可回收。
3、师:如果人们都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美丽。
四、教育幼儿保护环境。
师:平时生活中,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美丽。
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幼儿园社会教案21、分享帮助别人的乐趣。
2、初步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1、把几张心形贴纸放进神秘袋。
2、音乐。
3、“我爱帮助人”补充操作材料(见材料制作)。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三篇】

【导语】婴幼⼉从出⽣到长⼤成⼈,是⼀个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幼⼉园⾥接受很好的教育,孩⼦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园⾥许多幼⼉的交流,去培养他们的语⾔表达能⼒、⼈际关系和社会融⼊⼒。
今天为您分享了幼⼉园社会领域教案【三篇】,欢迎各位的参考学习。
【篇⼀】 活动⽬标: 1、学习清楚连贯的表达⾃⼰的见解,同时专⼼倾听同伴的讲话。
2、在迁移⽣活经验的基础上,说出喜欢爸爸妈妈的理由。
3、主动关⼼⾃⼰的⽗母,逐步养成帮助⽗母做⼀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幼⼉全家合影⼀张,实物展⽰仪。
活动过程: 1、幼⼉⼈⼿⼀张全家福照⽚,介绍家庭成员。
——⽤实物展⽰仪放⼤幼⼉的照⽚,请幼⼉介绍⾃⼰的爸爸妈妈,引导幼⼉讲述⽗母的主要特征。
——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2、与同伴⾃由交谈。
——向朋友介绍⼀下你的爸爸妈妈。
——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你喜欢爸爸、妈妈什么⽅⾯?你为什么喜欢他们? ——⿎励幼⼉清楚连贯的表达⾃⼰的见解,同时专⼼倾听同伴的谈话。
3、启发幼⼉在集体中进⾏交谈。
——教师引导幼⼉讲述“我喜欢的爸爸妈妈”。
——教师⽤提问的⽅式引导幼⼉谈论“我喜欢的爸爸妈妈”。
——⿎励幼⼉按照教师提出的思路,⼤胆地讲述⾃⼰的爸爸妈妈。
4、引导幼⼉想象如何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教师:爸爸妈妈很爱你们,那你们爱他们吗?(教案出⾃:屈⽼师.教案)你们有没有告诉爸爸妈妈很爱他们?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 ——除了⽤语⾔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你还可以⽤什么⽅式表达对他们的爱?引导幼⼉说⼀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件什么事?你想怎么关⼼爸爸妈妈? 5、师⽣演唱歌曲《画妈妈》。
——引导幼⼉替换歌词仿编歌曲唱⼀唱歌曲《画爸爸》。
在活动中,⿎励幼⼉向同伴介绍⾃⼰的爸爸和妈妈、⼤胆地将⾃⼰的甜蜜与他⼈分享。
【篇⼆】 活动名称: 京剧四⼤⾏当 活动⽬标: 巩固幼⼉对四⼤⾏当特征的了解,并能根据特征进⾏分类,激发幼⼉对京剧表演的兴趣。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3篇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3篇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三个不同类型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第一篇方案:社区参观活动活动目的:通过参观社区,让幼儿了解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内容:1. 在社区安排一次参观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一同参与。
2. 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社区的不同场所,如超市、邮局、医院等,并介绍这些场所的功能和作用。
3. 安排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向幼儿展示一些社会服务的内容,如快递的投递流程、医生的工作流程等。
4. 引导幼儿与社区工作者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
5. 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综合性的小结和反思,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感受。
活动效果:通过社区参观活动,幼儿能够了解社区资源,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同时,家长的参与也可以促进亲子沟通,增强家庭教育的作用力。
第二篇方案:角色扮演活动活动目的: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内容:1. 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医院、超市等。
2. 每个小组根据选定的主题准备相关道具、服装和角色扮演的剧本。
3.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包括医生、护士、顾客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
4. 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对社会角色的理解。
5. 演出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和分享,鼓励他们讨论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感受。
活动效果: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幼儿能够提高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
第三篇方案:情景模拟活动活动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活动,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
幼儿社会活动教案(15篇)

幼儿社会活动教案(15篇)幼儿社会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能保持情绪愉快。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幼儿照片一张;笑娃娃木偶若干;自编小娃娃快乐故事。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社会·笑娃娃》。
活动过程:1、请幼儿观察挂图《笑娃娃》,并说说喜欢不喜欢她。
教师:这是我们的新朋友笑娃娃,你们喜欢她吗?愿意和她做朋友吗?为什么?2、边操作笑娃娃边讲述自编笑娃娃在幼儿园里的.快乐故事。
①教师边操作边讲述故事,故事突出笑娃娃在幼儿园里的快乐。
②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笑娃娃在幼儿园里为什么这么开心。
③请幼儿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
3、做个笑娃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如何变为笑娃娃。
4、组织幼儿交流、评价。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将教育挂图《笑娃娃》贴在活动区,引导幼儿与笑娃娃做朋友,将自己的照片贴在笑娃娃头像周围。
幼儿社会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体验和表达爱家人的情感。
2、说出爸爸妈妈的名字。
重点难点体验和表达爱家人的情感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已经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物质准备:教学大书《看图识物—家》教学活动一、出示教学大书有感情的朗诵《家》,结合宝宝与家人相处的生活经验,请宝宝说一说自己的家人都喜欢做什么。
二、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宝宝将散落在四处的全家福找出来。
三、请宝宝看找到的照片,鼓励宝宝说出爸爸妈妈的名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在家都喜欢做什么事情。
(1)鼓励爸爸根据老师的提问大胆的'回答。
(2)如宝宝不愿意说,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宝宝描述自己的家人。
(3)如宝宝说话的愿望强烈,可与宝宝展开更多的话题。
四、引导宝宝将全家福的照片布置到主题墙上。
幼儿社会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1、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规则的存在,初步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进一步明确规则与安全的关系。
活动准备:图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范、规则,共同搜集生活中不守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小故事。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方案7篇

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方案7篇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下面的7篇幼儿园社会教育方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篇一一、活动目的:1、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幼儿爱国热情,激发幼儿而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认识我们的首都是北京,北京的`标志是xx,认识国旗。
3、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xx挂图,国旗,白纸,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1、集体起立听并跟唱国歌。
2、详细的像孩子们介绍中国的首都在北京,北京有个xx,认识xx。
3、认识我们的国旗,知道国旗的名称是五星红旗。
是红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一颗大星,四颗小星。
4、集体朗诵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
国旗国旗我爱你,国旗国旗红又红,国旗上面五颗星,一颗大四颗小,国旗国旗我爱你!我们向您敬个礼!5、幼儿以自己为祖国妈妈燃放礼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
(一)、教师介绍背景图。
(二)、边念儿歌边添画:点点点,画画画,送给祖国妈妈小礼花。
(三)幼儿作画:添画烟花。
要求:1、要用漂亮的颜色画烟花,要画满。
2、蜡笔不要涂到桌子上。
3、把作品送给“祖国妈妈”。
4、把自己的礼物送给祖国妈妈,并对“妈妈”说:“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5、展示成果,把幼儿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让幼儿有成功感。
四、活动延伸:请家长在国庆节时带孩子外出游玩,体验国庆节欢乐的气氛。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篇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知道遇事不哭。
2、引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教学准备课件《遇事我不哭》。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不同的事件,学习用不同的语句及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视听讲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幼儿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故事的内容。
师:巧虎小的时候总爱哭,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使幼儿知道观看视频故事的重点,激发幼儿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目标
小班上学 期目标 月目标 周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社会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 班 34 岁
①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功能,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初步萌发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 控制能力; ③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中的同伴和教师,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们的关系, 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④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与人交往,初步掌握日常礼貌用语,有 礼貌地与他人交往; ⑤能与同伴一起友好的参与游戏和活动,不争夺或抢占同伴玩具; ⑥初步了解和掌握卫生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爱惜玩具、珍 惜物品的习惯; ⑦知道基本的集体生活和学习规则,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习惯; ⑧初步学习遵守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规范,养成公共卫生习惯; ⑨逐步熟悉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了解自己的周围生活; ⑩知道我国主要民间传统节日,愿意参加节日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发展特点: • 他律性:幼儿的道德判断标准来自于成人,不
能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 为的内在动机。幼儿晚期的道德开始向自律性转 化。
• 情境性: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带有很
大的具体性、表面性,并易受情境暗示。幼儿的 道德行为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和稳定性。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依据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
2.情绪情感
3.社会交往
4.道德品质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0-1 1-2 2-3 物我 自我 基本 两分 命名: 特征、 我 角色 意识
5岁 稳定 的角 色意 识
• • • • 专门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的社会教育: 生活活动中随机进行的行为习惯教育: 其他领域中随机渗透的社会教育: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 设计与指导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 原则
目标性原则
• 教师要首先做到“心中有目标”
• 教师对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要“处处体现目 标”
0-3 重 复 成 人 评 价
5-6 4-5 岁 外 开 部 始 行 独 为 立、 评 客 价 观
4岁 3岁 5岁 语言 短时 有意 调整 间内 识地 服从 控制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 情绪情感的识别能力逐步增强——易变 • 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逐步增强——易受暗示 • 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逐步增强——易冲动
②能合理的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积极克服困难、做事 认真、持之以恒;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自我意识——幼儿与自身
人际交往——幼儿与他人
社会规则——幼儿与群体 社会环境——幼儿与社会
(一)自我意识——幼儿与自身 • 一是对自己面貌、身体、性别、爱好的认识。 • 二是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 • 三是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初步学会调控自己的 情绪。 • 四是大胆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了解并 敢于表达自己感受、想法; • 五是逐步学会比较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 六是学会独立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形成对自己 行为负责的意识。
(二)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 1.随机性和无意性
•
幼儿的社会学习蕴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幼儿学习掌握必要 的行为规范,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形成正确的 自我意识等,是在生活、游戏中无意识地随时 随地进行。
•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
*为幼儿的社会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 1、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 2、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 3、教师创设适合幼儿的班级规则。 *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社会学习的影响 1、教师应该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 2、教师应该具有尊重、关心他人的品质; 3、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言行示范;
发展性原则
• 活动设计与指导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 • 活动设计与指导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
整合性原则
• 将不同领域的内容、不同的学习形式和方法有机地 整合 • 不同类型的活动加以整合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活动名称的设计 活动目标的设计 活动准备的设计 活动过程的设计 活动延伸的设计
(二)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 2.长期性和反复性
•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知识、社会行为的 学习和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积累的 过程。在幼儿期,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还不尽完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社会 学习经常出现反复的现象。
•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
• 1、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在社 会学习中表现出反复无常的行为属于正常现象。 因此,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成人应该允许幼儿出 错,不可操之过急,对幼儿失掉信心。 • 2、教师在设计、安排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适当 的重复,如: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 行为表现,反复提醒、督促幼儿。
(一)活动名称的设计
活动名称:比较概括地反映出教育活 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 活动名称的设计没有特殊的要求, 确定活动名称时尽量符合儿童化的特 点即可。如“小鬼当家”、“哥哥姐 姐真能干”、“会说话的标记朋友”、 “学做小客人”等。
发展趋势:
• 3—4岁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 • 4—5岁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 的道德标准,常常出现“告状”行为。 • 5—6岁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对好人和坏人,表现出爱与憎的情感,爱 小朋友、爱集体、爱祖国等情感,萌发着 自豪感、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 • 与成人交往(家长、老师) ——依赖性、模仿性 • 与同伴交往(游戏、日常生活) ——平等、协商、合作、分享、逐渐 去自我中心
大 班 56 岁
①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伴; ②能合理的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积极克服困难、做事认真、持之 以恒; ③喜欢自己所在的集体,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快乐,形成初步的集体荣 誉感和责任感; ④能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基本能独立解决同伴之间 的冲突; ⑤初步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的情感,养成爱 劳动的习惯; ⑥初步学会分辨是非,懂得向好的榜样学习,有初步的爱憎感; ⑦能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则,在此基础上能制定简单的游戏与活动规则, 并能按照规则要求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⑧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主要物产和人文风格,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和保 护环境的意识; ⑨初步感知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精华,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⑩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萌发对多元文化的兴趣。
中 班 45 岁
①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学习简单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②学习理解、判断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保持愉快的情绪,学习独立完成 任务,增强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③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学习尊重、同情、关心他人; ④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能主动运用谦让、合作、分享、互助等技能与同 伴交往; ⑤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知道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鼓 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⑥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的行为; ⑦能遵守集体生活与学习规则,并初步学习维护规则; ⑧初步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爱惜公物; ⑨了解周围的主要社会机构,初步知道他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萌发最 初的爱家乡的情感; ⑩在成人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节日庆祝,初步感受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
•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 指导案例及评析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 述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意义
•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化 的重要途径
• 1、幼儿园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能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生活环境和人际 关系,逐渐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认识、 情感态度、行为习惯。 • 2、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幼关系 和同伴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 重要影响。
•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
• 1、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时要及时捕捉教育 时机,避免口头说教; • 2、教师要给幼儿发现、感受、练习、巩固的机会; • 3、教师要有意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创造机会,鼓励 幼儿自行商量、解决。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和分享,有同 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 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 爱祖国。
(二)人际交往——幼儿与他人
• 一是了解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 爱,并懂得的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
• 二是愿意与同伴共同友好地进行各种活动,关心、 理解、尊重他人,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 情心。 • 三是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 和想法。
(三)社会规则——幼儿与群体 • 生活习惯:主要是要求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讲究文明礼貌, 注意安全等。 • 学习规则:主要是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积极参 与活动,按时完成任务,自己整理学习用具等。 • 游戏规则:主要是要求幼儿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学会轮流、谦让,合作、协商解决问题,注意安 全等。 • 社会公共规则:主要是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乘坐交通工具、遵守公共场所的文明规则、 爱惜公物、保护环境等。
示范性:幼儿社会教育主要是教会儿童如何建立 于世界的良好关系,核心是“如何做人”。幼儿 正确社会行为的获得往往通过观察与模仿大人来 学习,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展示的行为习惯和品格 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