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模具制作的几种方法
龙山文化黑陶常用的成型方法

龙山文化黑陶常用的成型方法
龙山文化黑陶常用的成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轮制成型法: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陶瓷成型方法,利用轮车的旋转速度,将泥料拉坯成所需形状的陶瓷器。
这种方法在龙山文化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制作出的黑陶形状规整、器壁厚薄均匀、表面光滑。
2. 模制成型法:这种方法是将已经制备好的泥料填入模具中,施加压力后,泥料会充满整个模具,并保持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形状复杂的器物,如高足杯、镂空器等。
3. 手制成型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手将泥块捏成所需的形状,然后进行修饰和加工。
手制成型法制作出的黑陶器形较小,但手工的痕迹明显,显得更加自然、古朴。
这三种方法中,轮制成型法和模制成型法在龙山文化时期的应用尤为广泛,而手制成型法则较少使用。
古代瓷器的6种成型方法

1、手工捏塑法人们用手随心所欲地对泥土进行创作,捏出一些较小的器物,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成型方法。
2、泥条盘筑法将泥土搓成泥条,从器底起从下往上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泥缝。
此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3、泥片围接法将原料泥块先加工成泥片,然后将泥片围接组合成需要的形状,如宜兴紫砂茶壶多用此法做成。
4、轮制成型法将泥料放置于轮盘,利用轮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而成型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圆体器型的制作,轮制有慢轮、快轮之分。
5、印模法将泥料嵌入特制的模子中成型的方法。
主要用于制作陶瓷俑、动物和器物部件、纹饰等。
6、注浆法把泥料灌入石膏等模子中,利用石膏模型的毛细管作用力将悬浮的浆料吸附于模具内壁而成型的方法。
注浆法大大提高了胎体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陶瓷生产的发展。
怎样挑选瓷器方法一:一、购买陶瓷餐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和店面,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
国家规定,将陶瓷餐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
二、购买时要注意看餐具的成色,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三、闻闻是否有异味;四、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陶瓷餐具。
通常颜色越鲜艳的餐具,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五、应购买原料、工艺控制比较严格的釉中彩、釉下彩餐具;六、餐具使用前用沸水煮5分钟或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解方法二:1、看色泽这里说的看色泽主要是看骨瓷的不覆盖花面的胎体部分的色泽,真正骨炭含量高的优质骨瓷,其色泽应该是乳白色或者称为奶白色。
骨瓷不是越白越好,自然的乳白色才是好的骨瓷。
2、听声音听声音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把瓷器碗托在一只手的手心中(注意:一定不要抓在手心中),另一只手弹下骨瓷的碗口边缘处,好的骨瓷声音清越如钟声一样有清脆的回音,响声越长久说明胎体更圆滑,瓷的品质更好。
第二种就是注入碗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水,一只手沾些水沿着碗边转会发出“唧唧”的共鸣声,碗越大效果越明显。
陶瓷模具制作的几种方法

第12卷第2期2014年 6 月·87·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Industrial Technology & Vocational Education陶瓷模具制作的几种方法毕翼飞1,王年文2 , 毕南海3(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石家庄 066004;2.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3.唐山陶瓷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陶瓷模具制作作为陶瓷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倍受陶瓷生产者的关注。
陶瓷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本文从陶瓷模具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详细阐述了陶瓷模具制作的几大要领。
关键词:陶瓷模具;石膏;制作方法中图分类号:TQ17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43X(2014)02-0087-04Creation Method of Ceramic MoldBI Yifei 1,WANG Nianwen 2,BI Nanhai 3(.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66004, China;2. 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0004, China; 3. Tangshan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link in ceramic production, ceramic mold cre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y ceramic producer. The quality of ceramic mol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directly. Starting from the possibl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eramic mold creation, some essentials in ceramic mold creation are expounded in this thesis.Key words: ceramic mold; plaster; creation method陶瓷模具是陶瓷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陶瓷模具的制作是陶瓷生产的重要环节。
陶瓷成型技法

陶瓷成型技法
陶瓷成型技法是指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成型方法和工艺。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陶瓷成型技法:
1. 捏塑法:利用手揉、捏、压、拉等手法将陶土进行成型,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陶瓷成型技法。
2. 制模法:先制作一个模具,然后将陶土填充在模具中进行成型。
常见的模具有木模、石膏模等。
3. 轮盘法:将陶土放在旋转的陶轮上,通过双手或工具的操作,使陶土成型。
4. 出胚法:用陶土制作出胚,然后在胚上进行雕刻、切割等工艺,最后再烧制成为陶瓷作品。
5. 造型法:利用刀、铲等工具对陶土进行削减、切割、雕刻等方式进行成型。
6. 手捻法:将陶土在手中捻成不同形状的器物,常用于制作简单的杯子、碗等。
7. 装饰法:在成型的陶瓷作品上进行装饰,常见的装饰技法有刻画、绘画、粘贴等。
8. 粘砖法:将陶土切割成不同形状的砖块,再用粘结剂将砖块黏结在一起。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陶瓷成型技法,根据制作的需要和设计的要求,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技法进行陶瓷制作。
陶瓷的三大成型方法

陶瓷的三大成型方法
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制作陶瓷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陶瓷的三大成型方法:手工制作、轮盘制作和压制制作。
手工制作是最传统的制作陶瓷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手工工具,如刀子、刮刀和模具等,将陶泥塑成所需要的形状。
手工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但可以制作出非常独特和精美的陶瓷作品。
轮盘制作是一种使用陶瓷轮盘的制作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陶泥放在轮盘上,然后利用手的力量使轮盘旋转。
在旋转的同时,使用手工工具将陶泥塑成所需要的形状。
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形状规整、大小一致的陶瓷作品。
压制制作是一种使用陶瓷模具的制作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陶泥放在模具内部,然后使用手的力量将陶泥压实。
在陶泥变硬之后,将陶瓷从模具中取出。
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形状相同、大小一致的陶瓷作品。
除了这三种成型方法外,还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如注模制作、挤出成型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制作方法,制作陶瓷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好的陶泥。
陶泥质地、水分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成型效果。
2. 考虑好陶瓷的用途。
不同用途的陶瓷需要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材质等。
3. 注意细节。
陶瓷的细节处理非常重要,如刻线、打磨等。
4. 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陶瓷制作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需要注意控制好这些因素。
总的来说,陶瓷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但是也需要耐心和细心。
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陶瓷作品。
陶艺的制作的七种方法

陶艺的制作的七种方法包括:⑴捏塑成型法——用挤、压、抹的方法,归纳起来,用手直接对泥料进行揉、搓、捏、挤、压、抹等最原始、最纯朴的操作,并加以简单的辅助工具,使泥料成型的方法就叫作捏塑成型法。
捏塑成型法在陶艺制作中广泛运用,不同比例大小的陶艺作品都可以通过捏塑成型的方法来制作。
⑵泥条成型法——是一项需要精确、技能和时间的艺术形式,也是一门非常古老原始及世界广为运用的陶艺技法。
从我国现已出土的原始陶器中,仔细观察能够发现有泥条成型的痕迹。
泥条成型的壶、罐和雕塑能在博物馆内见到。
②泥条成型法较为常见的是盘筑..,就是将泥条一圈一圈能过围绕、粘接而构筑成形体,后再进行整修、刮划、打磨等艺术加工,使泥条痕迹不易表露。
除了盘筑外,还可以有些较为现代和个人化的表现,如泥条竖立成型、泥条编织成型等。
③搓泥条的方法:双手将泥块捏成粗条,然后反粗泥条压在桌上前后滚动,并向两边用力拉伸,最后搓成一根粗细均匀的泥条。
⑶泥板成型法——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塑造作品的方式,传统也称为镶器成型。
制作时利用湿泥的柔软特点,可以随意扭曲、挤压塑造造型;利用干泥的坚硬特点,也可以进行泥板拼贴、粘接来造型。
在黏结中要求使用的的泥板保持干湿度的一致。
⑷拉坯成型法——拉坯成型是陶艺造型的又一种方法,它是借助于陶车转盘的快速转动来进行手工拉制坯体造型,同时它也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成型方法,但是拉坯需手、脑及全身配合默契,高度协调的手工造型方法,要求具有一定技艺,需在多次练习中慢慢掌握拉坯造型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熟而生巧才能完成造型创作。
⑸模具成型法——①压坯成型法——指将干粉或湿泥放入模具中,用机器压出造型的方法,可以分为干粉压坯成型和湿泥压坯成型。
有些志砖就是干粉压制成型的,而有些杯子或盘子是由湿泥压制成型的。
②印坯成型法——把模具分成若干片,把擀好的泥片分别粘在石膏模具上,然后进行黏结组合。
印坯成型和注浆成型原理一样,通过石膏模具吸收水分成型。
陶瓷模具成型工艺流程

陶瓷模具成型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序之一。
将配料做成规定尺寸和形状,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生坯。
有干压成型、半干压成型、可塑成型、注浆成型法等、等静压法。
其中等静压法为新兴陶瓷生产工艺。
该方法生产的陶瓷工件经烧结成型后,具有强度大,密度均匀,良好的可加工性。
古代陶器有模制、泥条盘筑、捏塑法等。
陶瓷成型流程大致:原料采用低压快排或高压注浆等方式通过石膏或树脂型母模成型——干燥——施釉——烧成——组装——包装,每道工序都需经过全检或实验。
注浆成型:凡将瘠性料靠温度及塑化剂的作用,制成具有一定流动性及悬浮性的浆料,注入模型中凝固成型的方法
压制成型:将干粉状坯料在钢模中压成致密坯体的一种成型方法可塑成型法:利用模具或刀具等运动所产生的外力对具有塑性的坯料进行加工,使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成型的方法
等静压成型:指粉料的各个方向同时均匀受压的一种技术放尺:根据产品图纸规格的尺寸和公差要求,在加工成型和制备工作模具时按坯体的收缩率以及工艺因素对收缩的影响来加大相应的尺寸旋压成型利用旋转的石膏模和样板刀使泥料成型;滚压成型中利用旋转的石膏模和回转型的滚压头使泥料成型。
压电陶瓷的成型方法

压电陶瓷的成型方法
压电陶瓷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具有压电效应和介电效应,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振动器、滤波器、电子陶瓷等领域。
成型是制备压电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压电陶瓷成型方法。
1. 热压成型法
热压成型法是一种常见的压电陶瓷成型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陶瓷粉末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施加一定压力,使其在模具中形成所需形状。
该方法具有成型精度高、成型时间短、成型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备压电陶瓷件。
2. 注浆成型法
注浆成型法是一种将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后,将混合物注入模具中,在高温下烘干成型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成型精度高、成型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大型、复杂形状的压电陶瓷。
3. 热等静压成型法
热等静压成型法是一种将陶瓷粉末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施加一定压力,在高温下烧结成型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成型精度高、成型效率高、成型强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高强度、高密度的压电陶瓷。
4. 凝胶注模成型法
凝胶注模成型法是一种将陶瓷粉末与溶液混合后,在模具中注入,通过凝胶化后的陶瓷凝胶在高温下烧结成型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成型精度高、成型效率高、成型强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复杂形状的压电陶瓷。
5. 旋转成型法
旋转成型法是一种将陶瓷粉末加入到模具中,在高速旋转的模具内形成所需形状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成型精度高、成型效率高、成型强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圆形、对称形状的压电陶瓷。
压电陶瓷的成型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可以提高压电陶瓷的成型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2期2014年 6 月·87·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Industrial Technology & Vocational Education陶瓷模具制作的几种方法毕翼飞1,王年文2 , 毕南海3(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石家庄 066004;2.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3.唐山陶瓷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陶瓷模具制作作为陶瓷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倍受陶瓷生产者的关注。
陶瓷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本文从陶瓷模具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详细阐述了陶瓷模具制作的几大要领。
关键词:陶瓷模具;石膏;制作方法中图分类号:TQ17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43X(2014)02-0087-04Creation Method of Ceramic MoldBI Yifei 1,WANG Nianwen 2,BI Nanhai 3(.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66004, China;2. 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0004, China; 3. Tangshan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link in ceramic production, ceramic mold cre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y ceramic producer. The quality of ceramic mol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directly. Starting from the possibl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eramic mold creation, some essentials in ceramic mold creation are expounded in this thesis.Key words: ceramic mold; plaster; creation method陶瓷模具是陶瓷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陶瓷模具的制作是陶瓷生产的重要环节。
现代人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陶瓷器具,无论是盘、碗、杯、碟等日用瓷,还是花瓶、座盘、瓷雕等艺术瓷,大多都是通过石膏模具批量生产出来的,所以石膏模具质量的优劣对陶瓷产品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往,陶瓷生产工人只是按照前人制作石膏模具的方法刻板的进行沿袭和仿制,而不会从制作石膏胎型之初就有意识的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预防,以至于事到临头乱成一团,无所措手足。
我们在设计陶瓷制品器物造型之初就应依照陶瓷生产工艺的特定要求,对未来陶瓷模具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预判,并依照以往制作模具的经验进行规范和修改。
这样就可以避免模具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把以往在设计制作陶瓷器型模具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介绍如下:1 石膏的选用和注意事项我们在制作石膏模具之前,一定要按照陶瓷产品的生产品种认真选购和使用石膏。
比如:我们如果要生产普通的注浆产品,就可以购买一些普通的石膏。
如果要生产机制产品,就要购买和使用高强石膏。
如果是制作高档陶瓷制品的器型原胎,就要使用价格更贵一些的优质石膏。
这种石膏颗粒细、颜色白、强度高,非常适合制作高档陶瓷的原胎和模具。
我们在浇筑石膏原胎的石膏浆水时,应该采取真空搅拌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石膏浆中遗留过多的气泡,影响旋削原胎的质量。
我们在向围挡内灌注石膏浆水时,要使用筛网过滤一下,以免在浆水中遗留石膏的硬块,影响胎型旋削的质量。
调配石膏应该采用清洁的水源。
石膏与水的调配比例应该按照用途进行调整。
旋制胎型时水与石膏的比例为1:1.3,翻制注浆产品水与石膏的比例为1:1.4—1.6不等。
调配石膏浆时,应该根据需要先往容器里注水,然后再按照比例往水中加石膏粉,待石膏粉全部溶入水中以后,再用工具进行搅拌,直到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2 异型陶瓷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我们在制作除圆形以外的异型(三角形、方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椭圆形等)陶瓷器物胎型时,首先要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在轮子上进行旋收稿日期:2013 - 07 - 09作者简介:毕翼飞(1980 -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主研方向为公共艺术和生活陶艺。
第 12 卷·88·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削,然后再用手工制作。
我们在制作方形和其他异性器物时,一定要注意转角的锐利程度。
在同一个形体上出现几个锐利的转角会使整个形体出现非常刺目的外观形态,(因为陶瓷器物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使用,其次才是美观,我们不能为了美观而标新立异,光想着刺激观众的眼球儿忽视了使用的功能。
)那样不但会破坏整个器物的整体感,而且容易使胎体在其后的翻模(容易卡模)、成型(容易开裂)、施釉(容易脱釉)、烧成(容易变形)等工艺流程中产生致命的缺陷。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制作这种异型胎体呢?笔者认为:陶瓷造型上根本就不应有纯粹的直线,所有的直线都应该是带有一定弧度的曲线,只是这些曲线的弧度应该和器物体积成正比,大一些形体的曲线弧度可以大一些,小一点器物形体的曲线弧度就应该小一些。
特别是这种形体的转角处理更应该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同一件器物上的多个转角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我们在设计方形品锅时,从上到下要涉及到品锅盖钮、品锅盖、锅体内口沿、外口沿、锅体下部形体及底足。
这6种略带弧形的方形应该是各自不同的。
钮的方形可以硬朗一点,因为他在器物的最顶端,线性硬一点可以显示个性,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品锅盖子是嵌在品锅口沿内的,他的形制则要和品锅口的形制相吻合。
锅体的内口沿、外口沿形制的弧度应该更弯曲一些,因为锅体是盛装食物的主体,在两端之间较为弯曲的弧度可以最大程度的盛装汤水,也使得锅体形体显得雍容饱满,器宇轩昂。
另外,锅体较为饱满的形体还可以使其周身四个转角更加硬朗,不至于为了避免减少坯体开裂而过于柔和,使器物失去刚柔相济的美感。
而该器物的底足则可以更趋于方形一些,这样有利于器物的安稳和视觉的美感。
3 制作陶瓷器表凸纹原胎的方法我们在制作带有凸纹的陶瓷制品时,先要做出一套表面平滑的原胎,然后用他们翻制出一套模具来。
这样你就不会因为在雕刻纹样损坏原胎时而懊恼。
还可以留下这个未雕刻花纹的原胎作为一种新器型。
制作凸纹原胎的方法主要是在光素的表体进行雕刻,或利用去掉花纹两侧的石膏挤出花纹主体,或利用阴线勾勒出花纹轮廓,或把纹饰刻除形成凹陷的阴纹图案。
总之,我们在石膏原胎上雕刻图案主要是使用去除法,所以纹样要尽量纤细,尽量浅显,不然,器物原胎的形体会因雕刻纹样后过多的减少体量而显得纤细无力。
在雕刻纹样时,如遇因匆忙而损坏纹样不要急于用石膏修补。
我们可以采用先翻制模具再行修复受损纹样的方法解决。
通常在原胎上需要非常费力才能解决的凸起的纹样,在模具上则成了可以轻而易举修复的阴线了。
总之,在原胎和模具间进行阴阳转换的制作方法是非常便捷的上乘之举。
4 石膏模具表体细小凹陷成因及解决办法我们在使用石膏模具制作陶瓷器物坯体时,往往会发现在坯体表面呈现出许多细小的凹陷,这种现象是由于石膏模具表面有与之相同大小的凸起点所致。
而我们在检查石膏模具时,却惊奇的发现模具上的同一位置也呈现出与坯体相同大小的凹陷点,这在物理学上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现象。
针对着这种现象,我们对坯体和模具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比较,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其原因是我们使用的石膏质量较差,在对模具修正打磨的过程中,许多细小杂质从原胎上脱落,形成了同样多的细小凹陷,而我们在注浆时,泥浆则充满模具上的这些小孔,石膏模具吸附泥浆颗粒达到坯体厚度要求而倒浆后,坯体在模具中干燥收缩脱模的过程中,坯体在将这些细小的泥浆颗粒挣脱空洞束缚的过程中,会造成这些凸起物因拉扯而受伤,有的带伤勉强从空洞中挣脱处出来,有的根本就被模具口留在了模具的空洞中。
无论是带伤挣脱出来的还是被封存在模具空洞中的泥浆颗粒,都要在坯体表面留下因拉扯而折断的痕迹。
(因为陶瓷泥浆多是由200目至500目左右的颗粒组成,所以他们折断时的断面不会是平滑的,而是会形成从坯体表面撕扯下来的一些泥浆颗粒的参差型。
)在坯体表面则形成了当初我们所见到的无数的凹陷点体征了。
解决这一缺陷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改用质量更好一些的石膏来翻制模具。
5 原胎从模具上脱离的方法我们在翻制模具时,经常会遇到原胎脱模困难的问题。
通常,笔者都是采用敲击、水烫、气吹等第 2 期·89·方法来解决的。
5.1 敲击法敲击模具应该采用橡胶锤,或采用在锤头钉上橡皮的木锤。
敲时用左手捏住原胎,用右手握紧橡皮锤轻轻敲击原胎周边的模具。
敲击时一定要用力均匀,且不断改变敲击的部位,(注意锤子不要碰到原胎)这样敲击数下就可以使原胎与模具分开了。
5.2 水烫法当我们用橡皮锤多次敲击后仍未能使原胎有松动的迹象时,还可以采用水烫法脱模。
(因为我们在翻制模具之初,已在原胎的周身涂抹了大量的皂液作为脱模剂,当这层皂液在热水的浸泡下恢复光滑的脱模效果后,原胎便可以与模具脱开了。
)我们首先要找一个可以盛装原胎和模具的容器,把他们放进去。
然后把热水慢慢的倒进容器,直到水面没过模具为止。
当模具和原胎在热水中浸泡约5分钟后,便可以把他们捞出来,稍经冷却后即可用橡皮锤敲击,并用手指捏住原胎主体摇晃,直至其从模具中脱出来。
5.3 气吹法当我们使用热水浸泡的方法还不能使原胎与模具脱离时,我们还可以使用高压气吹的方法使其脱离。
具体方法是:我们用气枪口对准胎体与模具的接缝处,轻轻的打开高压气的阀门,把高压气逐渐的压入缝隙,使胎体和模具脱离。
我们在使用气吹方法进行脱模时,应注意不要一次性把气流开的过大,应先慢后快,先高后低、循序渐进。
以确保气流强度既能吹开胎体与模具的缝隙,又不至于突然一下子吹起胎体的一端,致使胎体受力不均而折断。
6 旋制石膏原胎底部的方法6.1 倒置法在器物原胎的主体旋削结束以后,我们可以将其口底颠倒放在旋车的平面中心位置,然后用石膏浆水固定结实。
待倒置的胎体完全牢固后,我们即可按照设计要求旋削器底部分。
此时,整个器体是平放在旋车底盘上,仅靠气体底部的石膏浆水粘连。
所以,我们在旋削时要使用旋刀的刀尖轻轻滑动,而且吃刀量一定要少,旋车的速度也要调到平常的一半以下,且要十分的耐心的操作。
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弄得个鸡飞蛋打、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