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课程设计1

合集下载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塑件工艺分析一.塑件工艺性分析 (1)二.塑件的材料分析 (1)三.塑件的尺寸精度和结构分析 (2)四.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3)五.塑件的结构分析 (3)第二章: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4)一.按预选型腔来选择注射机 (6)第三章: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9)一.分型面的选择 (9)二.型腔数目的确定及排列 (10)三.初步设计主流道及分流道 (11)四.确定浇口形式及方位 (13)五.选择模架 (14)六.模具材料的选择......................................................V (14)七.校核注塑机 (15)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8)九.排气系统的设计 (19)十.导向机构和定位机构的设计 (20)十一.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21)十二.按要求绘制装配图 (22)第一章:塑件工艺分析一.塑件工艺性分析㈠塑件如图1所示,材料为聚丙烯(PP)。

该塑件尺寸小,精度高,要求表面平整,无收缩凹痕、无黑点、颜色均匀一致等缺陷。

塑件中心处有一个Ø12的孔,环绕中心轴且距中心轴为30mm的位置有四个Ø6的孔,其对称度小于0.05mm,该塑件结构简单,无需抽芯机构。

图1二.塑件的材料分析关于PP材料的介绍:全名 :聚丙烯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PP为结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PP最轻,密度仅为0.91g/cm3(比水小)。

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最好,其热变形温度为80-100℃,能在沸水中煮。

PP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俗称“百折胶”。

PP的综合性能优于PE料。

PP 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

PP的缺点:尺寸精度低、刚性不足、耐候性差、易产生“铜害”,它具有后收缩现象,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变形。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保鲜盒就是由PP材料制成。

塑料模具成型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成型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成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塑料模具成型的基础知识,理解塑料的性质、分类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模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了解塑料模具成型的主要参数及其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塑料模具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操作模具成型设备,完成简单的塑料制品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塑料模具成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塑料模具成型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为我国塑料模具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塑料模具成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模具成型基础知识:- 塑料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塑料模具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塑料模具成型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2. 塑料模具成型工艺与设备:- 常见塑料模具成型工艺及其特点- 塑料模具成型设备的类型与操作- 塑料模具成型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3. 塑料模具设计与优化:- 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塑料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塑料模具设计的优化与改进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简单塑料制品的制作与调试- 塑料模具成型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塑料模具成型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塑料模具成型工艺与设备学习第三周:塑料模具设计与优化学习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涵盖教材中塑料模具成型相关章节的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塑料模具成型的核心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求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求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求塑料模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塑料模具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培养学生具备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了解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2.掌握塑料模具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和检验方法;3.熟悉塑料模具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4.能够运用塑料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5.能够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和制造工艺;6.能够进行塑料模具的装配、调试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塑料模具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模具制造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调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塑料模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塑料模具的设计原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设计;3.塑料模具的制造工艺:模具材料的选用、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装配工艺;4.塑料模具的应用领域:塑料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塑料模具的市场需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塑料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市场需求;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的装配、调试和故障排除技能;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塑料模具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塑料模具相关的参考书籍,以拓宽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塑料模具的相关知识;4.实验设备:提供一定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塑料成型工艺,了解塑料成型及其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理解和设计塑料成型模具。

二、教学内容
1.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
了解塑料的热变性,成型工艺的温度控制,成型工艺和成型设备的选择。

2.塑料模具的设计:
理解塑料模具的设计原则,如冷却系统的设计、模具的结构、规格测量等。

3.塑料成型的表面处理:
介绍一些常用的塑料上表面处理的方法,如冲孔、抛光、喷砂、涂漆、电镀等。

4.塑料制品的检验与评价:
学习塑料成型和表面处理及制品检验标准的基本原理,学习塑料制品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三、教学方法
1.讲授型:
采用讲授型加实践,以课堂讲解为主,讲述技术原理,并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加以讲解,以此深化学生对塑料成型工艺的理解;
2.实践型:
采用实际的方式,在实验室里实验各种塑料成型技术及表面处理的方法,以达到及时掌握手段,做到知行合一;
3.讨论型:
在实践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进行研讨,全面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达到增强学生对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评估
本课程采取了实训中心的考核方式,在课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平时的习题练习,不定期的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实践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

最后,课程结束的时候,还会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对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主编:张良英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1章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概论第2章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第3章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典型案例第1章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概论1.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内容1.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时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塑料模具设计的训练。

其目的是:(1)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塑料模具设计及其他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培养塑件模具设计的能力:通过塑件成型工艺分析、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确定、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案论证、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塑料模具结构设计、查阅有关标准和规范以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使学生掌握一般塑料模具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并在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相应的锻炼。

(3)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学会结合当前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能比较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和处理设计问题,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课程设计的内容塑料模具课程设计题目,一般选择内容和工作量都比较适当的中等复杂程度注射模具进行设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下任务:(1)装配工作图1张(A1或A2图纸)(2)零件工作图3~4张(如塑件图、成型零件图、模具型腔图及非标准件图)(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5000~8000字)。

1.2 课程设计的一般进程课程设计总共安排3周的时间。

课程设计的一般进程、设计内容和工作量见表1-1:表1-1 课程设计一般进程、设计内容和工作量1.3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1.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既要继承或借鉴前人的设计经验,又不能盲目地全盘照搬。

正确的途径应该是;在充分理解现有设计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设计条件和要求,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大胆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塑料成型与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与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与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塑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用工艺参数。

2.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模具结构及其在塑料成型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具备分析模具结构合理性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并能够进行模具零件的拆分和组装。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注塑机的基本操作流程,具备独立完成塑料件成型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塑料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专业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我国制造业的自豪感。

3. 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成型基本原理:包括聚合物熔融、流动、冷却、固化等过程,以及成型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2. 常用塑料成型工艺:介绍注塑、挤塑、吹塑等常用塑料成型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塑料成型工艺3. 模具结构及设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模具结构,如两板模、三板模、热流道模等,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结构与设计4. 模具CAD设计:教授CAD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教材章节:第四章 模具CAD/CAM技术5. 注塑机操作与调试:介绍注塑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注塑机与设备6. 塑料件成型与质量控制:分析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原因,讲解质量控制方法。

挤出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挤出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挤出塑料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挤出模具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挤出塑料模具的设计流程,包括模具结构、材料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3. 学生了解塑料成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挤出模具的设计,具备初步的模具设计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设备进行挤出成型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分析挤出模具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塑料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 模具的分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塑料材料的基本性能及选用原则。

- 挤出模具的设计原理和流程。

2. 挤出模具设计方法:- 模具结构设计:包括型腔、型芯、导向装置等。

- 模具材料选择:根据塑料性能和成型工艺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

- 模具工艺参数确定:分析成型过程中压力、温度、速度等参数的影响。

3. 挤出成型实验与问题分析:- 实验设备操作:学会使用挤出机、模具等设备进行实验。

- 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挤出成型过程中各项操作要领。

- 常见问题分析:分析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2课时)2. 挤出模具设计方法(3课时)3. 挤出成型实验与问题分析(3课时)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在塑料模具基础知识部分,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2024年度(精选)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2024年度(精选)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工程塑料如PA、POM等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模具设计需考虑材料的收缩率、 结晶性和耐热性。
热塑性弹性体模具
热塑性弹性体如TPE、TPU等结合了橡胶的弹性和塑料的加工性,模具设计应注重材料的 流动性、粘度和硫化特性。
复合材料模具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具有独特的性能。模具设计需考虑各组分之 间的相容性、界面作用和成型工艺。
选用依据
制品截面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生产 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2024/3/23
21
定径套和冷却水槽设计原则
2024/3/23
定径套设计原则
保证制品截面形状和尺寸精度,减少 阻力,降低能耗,方便调节和更换。
冷却水槽设计原则
保证制品充分冷却定型,避免变形和 收缩,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要 考虑冷却水的温度、流量和分布等因 素。
冷却系统布局原则
冷却系统是模具中用于控制塑件温度的装置,其布局应保证塑件在模具内均匀冷 却,避免出现翘曲、收缩等缺陷。同时,冷却系统的布局还应考虑模具的结构、 加工和装配等因素。
冷却系统优化方法
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和保证塑件质量,可以对冷却系统进行优化。常见的优化方法 包括增加冷却水道数量、改变水道形状和尺寸、采用随形冷却等。此外,还可以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冷却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
复杂形状塑料件注射成型工艺研究
针对复杂形状塑料件注射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深入研 究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1
导向机构设计
导向机构用于保证动模和定模的合模精度,减少模具磨损 。设计时需要考虑导向精度、刚度和耐磨性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支承座注射模设计 (1)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三、制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6)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9)五、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3)六、脱模推出机构设计 (16)七、模架的确定 (18)八、排气槽的设计 (19)九、导向和定位结构的设计 (20)十、设计体会 (21)一、支承座注射模设计本课程设计为一塑料盖,如图1-1所示。

塑件结构比较简单,塑件质量要求是不允许有裂纹、变形缺陷,脱模斜度30′-1°;材料要求为PC,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塑件公差按模具设计要求进行转换。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4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较好,适合于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塑件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任务书已给定尺寸公差,未注公差的尺寸取公差为MT5级。

(3)脱模斜度PC的成型性能良好,成型收缩率较小,参考文献(1)表选择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统一脱模斜度为1°。

图1-12、PC工程材料的性能分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

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

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

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

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

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 材料。

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

ABS 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 的抗冲击强度。

PC 树脂的材料特性和成型工艺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PC 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制品表面光洁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涂装性和染色性,可电镀成多种色泽。

因此选PC 材料。

PC 的注射工艺参数: 1)温度熔料温度 220~280℃ 料筒恒温 220℃喷嘴 220~300℃(240℃)模具温度 20~60℃ ,设定其温度40 m T ℃2)注射压力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避免采用过高的注射压力,一般为80~140MPa ;一些薄壁包装容器除外可达到180MPa 。

3)保压压力 收缩程度较高,需要长时间对制品进行保压,尺寸精度是关键因素,约为注射压力的30%~60% 。

4)背压 5~20MPa 。

5)注射速度 对薄壁包装容器需要高注射速度,中等注射速度往往比较适用于其它类的塑料制品。

6)螺杆转速 高螺杆转速(线速度为1.3m/s )是允许的,只要满足冷却时间结束前就完成塑化过程就可以;螺杆的扭矩要求为低 。

7)计量行程 0.5~4D (最小值~最大值)。

8)回收率 可达到100%回收。

9)收缩率 1.2~2.5%;容易扭曲;收缩程度高;24h 后不会再收缩(成型后收缩)。

10)浇口系统点式浇口;加热式热流道,保温式热流道,内浇套;横截面面积相对小。

11)料筒设备标准螺杆,标准使用的三段式螺杆;对包装容器类制品,混合段和切变段几何外形特殊(L:D=25:1),直通喷嘴,止逆阀。

PC树脂的材料特性和成型工艺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PC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制品表面光洁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涂装性和染色性,可电镀成多种色泽。

干燥处理:PC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

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下最少干燥2小时。

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

熔化温度:210~280℃;建议温度:245℃。

模具温度:25~70℃。

(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注射压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3、PC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1) 注射成型过程(1) 成型前的准备。

干燥处理:PC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

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下最少干燥2小时。

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

熔化温度:225~250℃;建议温度:245℃。

模具温度:70~90℃。

(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注射压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表1-1PC的性能参数(2)注射过程。

塑料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的型腔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2)注射工艺参数注射机:螺杆式,螺杆转速为48r/min预热温度(℃):130-140时间(h):2-3料筒温度(℃):前段270-290中段255-270后段240-260喷嘴温度(℃):260-270模具温度(℃):70-100注射压力(MPa):60-110成型时间(s):注射时间20-90高压时间0-5冷却时间20-120总周期50-220三、制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通过对塑件的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底面上,其位置如图1-2所示。

2、型腔的数量和排位方式的确定(1)型腔数量的确定由于该塑件的精度要求不搞,尺寸也较小,并且为大批量生产,可采用一模多腔的结构形式。

同时,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关系,以及制造费用和各种成本费用等因素,初步制定为一模四腔形式。

(2)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由于该模具选择的是一模四腔,其型腔中心距地确定见图1-3及其说明,故流道采用H形对称排列,使型腔进料平衡。

如图1-3所示。

图1-2 分型面的选择(3)模具的结构形式的初步确定由上分析,该模具的设计为一模四腔,对称H型直线排列,根据塑件结构形状,推出机构初选推板推出或推杆推出。

浇注系统设计时,流道采用对称平衡式,浇口采用侧浇口,且开设在分型面上,这样,动模部分需要添加型芯固定板、支撑板或推件板。

综上分析可确定采用大水口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1)注射量的计算通过Pro/E建模分析得塑件属性如图:塑件体积为:V 塑=20.883cm塑件质量:M 塑=ρV 塑=1.2x20.88=25.056g 公式中,ρ可根据参考文献 [2]表9-6取1.2g/3cm2)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估算由于浇注系统的凝料在设计之前不能去定准确的数值,但是可根据经验按照塑件体积的0.2倍到1倍来估算。

由于本次设计采用的流道简单并且较短,因此浇注系统的凝料按塑件体积的0.3倍来估算,故一次注入模具型腔塑料熔体的总体积(即浇注系统的凝料和4个塑件体积之和)为 V 总=1.3n V 塑=1.3x4x20.88= 108.5763cm ≈108.63cm 3) 选择注射机根据以上的计算得出在一次注射过程中注入模具型腔的塑料的总体积为108.63cm ,由参考文献[1]式(4-18)V 公= V 总/0.8=108.6/0.8=135.73cm 。

根据以上的计算,初步选择公称注射量为2003cm ,注射机型号为SZ-200/120卧室注射机,其图片见图1-5以及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2。

表1-2 注射机主要技术参数4)注射机的相关参数的校核(1)注射压力校核。

查参考文献[3] 表2-1可知,该制件属于厚壁件,PC所需注射压力为80-130Mpa,所以即使选用P0=110MPa,该注射机的公称注射压力P 公=150MPa,注射压力的安全系数K1=1.25~1.4,这里我们取K1=1.3,则:K1p0=1.3X110=133。

所以,注射机注射压力合格。

(2)锁模力的校核①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 mA塑=(227-82-4³42)X π/4=37462②浇注系统再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浇,A浇是每个塑件再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塑的0.2~0.5倍,本例中的流道较简单。

分流道也较短,所以选择分流道凝料投影面积可适当取小些,这里选取A浇=0.2A塑。

③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总投影面积为m mA总=N(A塑+A浇)=N(A塑+0.2A塑)=4X1.2A塑=4X1.2X3746=179812④模具型腔内的胀型力F胀,则F胀=A总P模=17981X35=629.34KN上式中,P模是型腔的平均计算压力值,P模通常取注射压力的20%~40%,所以大致范围在25Mpa~40Mpa,因为材质是PC,根据其黏度和制品的精度要求,我们选择P模为35MPA。

由表1-2可知该注射机的公称锁模力为F锁=1200KN,锁模力安全系数为K2=1.1~1.2,这里选择K2XF胀=1.2XF胀=1.2X629.34=755.2<F锁,所以注射机锁模力满足要求。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1、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体的入口处,形状一般为圆锥形,便于熔体的流动和开模时主流道凝料的顺利拔出。

由于主流道和高温塑料熔体以及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故再设计时常设计为可拆卸更换的浇口套。

1)主流道尺寸(1)主流道的长度一般由模具结构确定,对于小型模具L应尽量小于60mm,本次设计初取50mm进行计算。

(2)主流道小端直径 d=注射机喷嘴尺寸+(0.5-1)mm=4.5mm(3)主流道大端直径 D=d+L主tan(a/2)=8,其中式中a选取4°。

(4)主流道球面半径SR=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1-2)mm=15+2=17mm。

(5)球面的配合高度 h=3mm。

2)主流道的凝料体积V主=L主(2R主+2r主+R主r主)π/3=50x(24+225.2+4x2.25)x3.14/3=1573.33mm3) 主流道当量半径Rn=2425.2=3.125mm3)主流道浇口套的形式主流道衬套是标准件可选购,主流道小端口入口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易磨损,故对材料要求比较高,故一般将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分开设计,便于拆卸更换。

材料选用优质钢材单独加工并进行热处理。

故浇口套选用碳素钢T10A,并热处理淬火表面硬度为50HRC-55HRC。

形式如下图1-6所示。

图1-62、分流道设计 1)分流道的布置形式为了减少再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熔体温度降低以及减少分流道的容积和压力平衡,采用平衡式分流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