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为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pptx
《为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为学》中考试题及答案文章内容完全是有关中考《为学》的考试题及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我将按照考试题的格式进行书写: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为学”的核心主题?A. 学以致用B. 无止境的学习C. 学无止境D.持续不断的学习答案:C. 学无止境2. “为学”强调的是什么?A. 知识的积累B. 学以致用的能力C. 学习的目的D. 持续学习的动力答案:B. 学以致用的能力3. “为学”中的“学”指的是?A. 传统的学校教育B. 传授知识的方式C. 持续学习的态度D. 教育的目标答案:C. 持续学习的态度填空题:4. “为学”的核心理念是“学无止境,为学悦己”,表明了持续学习对个人的自我____________和自我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超越,实现5. “为学”强调学以致用,在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_________能力。
答案:创新解答题:6. 请简述“为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对个人的意义。
答案:“为学”强调持续学习的态度,认为学习永无止境。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持续学习能够让个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同时,学以致用的能力也能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情境,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7. “为学”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是否相符?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答案:是的,“为学”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社会的需求高度相符。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快,学习持续性成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必备能力。
持续学习不仅能使个人不被淘汰,还能拓宽个人的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另外,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让个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以上考试题及答案来回答了《为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的要求。
这些题目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展现,考查了对于《为学》核心理念的理解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能力。
《为学》ppt课件

》
》
3、《为学》通过讲述四川边境的穷和尚到达南
海而富和尚没有去成的故事,告诉我们
“有志者事竟成”“人贵立志”
道理。
17
《为学》练习
二、解释
蜀之鄙有二僧 吾欲之南海 贫者语于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 贫者自南海还 以告富者 西蜀之去南海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边境) (到…去)
(告诉)(说)
特殊的逻辑规律,深刻地阐明了“事在人为”的 道理。
前一句疑问句式,是质疑穷和尚的能力和
成功的可能性, 充满了怀疑。后一句是祈使句
是在陈诉自己条件优越尚且不能成功之后说
B的不相,充“信子满穷了和何不尚屑恃能和成轻而功视。往.这两?句话”与表明“富子和何尚 恃而往!”
14
C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
则易者亦难矣。
助词,不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 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容易了;如果不做, 那么容 易的事情也就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 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就容易了; 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就困难了。
天下事
人之为学
一般
个别
4
愚笨
及,赶上
不上别人(有才能)。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
等到学成了,也不知道我是真的昏昧还是平庸了。 我天资聪
明,超过别人几倍; 我才思敏捷, 超过别人几倍但摒弃不用,
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学问 ,最终是靠不怎么
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
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才能 平庸,平常
松懈
天资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到;
为学练习题答案

《为学》练习题一、填空:1、《为学》选自《白鹤堂文稿》, 原题_ 《为学一首示子侄》_,作者___彭端淑__,字__乐斋_ ,__清__代__文学_家,“为学”即__求学、做学问_的意思。
2、《为学》是一篇___议论_文,写法是_类比说理__,即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道理,其作用是_说明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_。
二、加点字:1、鄙:边远的地方2、为:做3、恃(shi):凭借,倚仗4、钵(bo):佛教徒盛饭的用具5、买:雇舟:船6、越:到了明年:第二年7、以:把,拿,将 8、顾:还,反而9、焉: 10、哉:吗11、语:告诉 12、何如:怎么样13、犹:还 14、之:到15、惭色:惭愧的神色 16、去:距离四、完成下列题目:1、从文中“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
富者想“__数年来买舟而下。
”,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一瓶一钵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本文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_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3、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阐明难与易的辩证关系,提出论点_____。
4、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第一个“子何恃而往”,是一般疑问句,可译为“您靠什么去呢”.第二个“子何恃而往”,是反问句 ,反问中带否定,就是您靠这些东西是去不了南海的__。
6、“吾一瓶一钵足矣”,两个“一“表现穷和尚__对物质条件要求极地_;“足”体现出穷和尚__战胜困难的信心__。
整句话则表现了穷和尚在困难面前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_。
7、“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_富和尚原以为自己条件优越,想去南海却没去成;而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到了南海,让富和尚倍感惭愧。
8、作者分别举“穷和尚”、“富和尚”的例子,以_对比_的手法来写他们实现理想的不同条件和结果,强调说明了_人之为学,关键在勤奋和坚定的信念,事在人为__这一道理。
《为学》练习题

《为学》练习题一.请默写课文第一、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________2. 蜀之鄙有二僧之:________鄙:________3.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________4.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________ 何如:________5. 子何恃而往子:________ 恃:________6.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________足:________7.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________8. 越明年越:________9.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________ 还:________10. 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11. 西蜀之去南海之:________去:________12.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________13.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________ 哉: ________三、翻译句子。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为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多义词(6分)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望桓侯而还走()肉食者鄙()去国怀乡()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欲之南海B. 其一贫,其一富C.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其真无马邪必以分人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分)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2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参考答案:8、(6分,每空1分)回来掉转(回转)边境目光短浅距离离开9、(2分)C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11、(4分,每空2分)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12、(2分,每错1处扣分,扣完本题分为止)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2。
《为学》练习题

《为学》练习题为学练习题追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作为学习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些关于“为学”的练习题,以加深对这一话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选择题1.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获得荣誉和地位B.实现个人的权力欲望C.扩展知识面和提升能力D.谋求经济利益2. 下列哪个是学习的关键要素?A.背诵大量知识点B.刻苦钻研C.掌握学习方法D.追求完美主义3.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学习只需要在学校完成B.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C.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D.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一份好工作4. 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如何处理?A.放弃学习B.找他人帮助C.坚持克服困难D.责怪自己的能力不足5. 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哪项措施来提高?A.只读课本内容B.独自学习C.多角度学习D.死记硬背二、填空题1. 学习需要具备的品质包括________、毅力、自律和聚焦。
2. 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3. 制定科学的________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4. 充分利用________可以扩展学习广度和深度;5. 培养好学习习惯,例如________,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为什么学习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2. 你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3.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4. 请分享一种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5. 你是如何管理时间来平衡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四、文章写作请你结合以上问题的答案,以及你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见解,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为何学习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以及如何有效的学习。
(略)。
为学习题

《为学》阅读问题
1、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
2、文中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各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富和尚什么态度?
3、“富和尚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
4、赏析“吾一瓶一钵足矣”
5、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6、有人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脑瓜儿不好使,不够聪明。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
7、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试写出来
8、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9、为什么贫者能够成功,而富者却始终没能去南海?
10、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
11、贫僧、富僧性格之区别.
1。
01《为学》精练及参考答案

《为学》练习一、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朝________,本文原题为。
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现在人们常借以说明的道理。
二、解词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2.蜀之鄙.有二僧鄙:3.贫者语.于富者曰语:4.子何恃.而往恃: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舟: 6.越.明年越:7.以.告富者以: 10.之: 为之.8.西蜀之去.南海去:吾欲之.南海9.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三、翻译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四、理解1.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2.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 ___ ___ _,勉励人们。
3.从穷和尚到南海的结果来看,一个人要完成一件事,一是要有 ,二是要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的道理。
5.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7.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8.“鄙”暗示了,“一瓶一钵足矣”中“一”和“足”说明了,体现了。
9.第一部分(①):以两个_________句式,引起人们的思考;通过_________两方面作答,揭示了“________”、“_______”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②—⑥):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主要通过两个和尚的对话,反映他们不同的所为。
富和尚的两句“子何恃而往”,前一句是_______,后一句是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穷和尚的“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三部分(⑦):由上述故事引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每空 1 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
离 离开 9、(2 分)C10、(6 分,"买"、"犹"、"顾"、"哉"各占 1 分,句意各
占 1 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
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11、(4 分,每空 2 分) 蜀鄙二僧 (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 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 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
(意思对即可)12、(2 分,每错 1 处扣 0.5 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 /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
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多义词(6 分)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 蜀之去南海(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
怀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① 吾
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故事,
11、本文引用 意在阐述 的道理。(4分)12、 下面摘 录
《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参考 答案: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