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合集下载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民主政体最优论 天赋人权论 三权分立学说 人民主权论
一、民主政体最优论
1.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制度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后 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 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 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亦称荷 兰共和国,简称荷兰。共和 国的政权被富人特权阶级垄 断,人们没有获得充分的民 主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尼德兰革命
17 世纪的荷 兰实行宗教宽 容,新教徒、 天主教徒和犹 太教徒可以和 平相处。
阿姆斯特丹繁华景象
当时的荷 兰有一定的自 由,但并不民 主。 ——斯宾诺莎
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议政场景
2.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巴 鲁 赫 • 斯 宾 诺 莎 (1632--1677) 出 生 在 荷 兰 犹 太教家庭,年轻时就对《圣 经》提出种种疑问,后来匿 名发表了《神学政治论》, 遭到当局查禁。于是他靠研 磨镜片为生,同时创作他最 著名的《伦理学》。他开启 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三权分立学说示意图
立法权
贵族院 众议院
行政权
国王
司法权
人民法官
四、人民主权论
让 · 雅 克 · 卢 梭 (1712— 1778) 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钟表 匠家庭。他是一位激进的民主 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 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 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 他的主要论著有《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绮 丝 》《 爱 弥 儿 》《 社 会 契 约 论》。
汉译洛克传记
洛 克 的 分 权 说
立法权
议会享有
行政权
君主享有
外交权
三、三权分立学说
1.启蒙运动的深入展开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 18 世纪 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 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 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 宣传。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 他的思想对 18 世纪的欧洲产生 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 曾这样说:“ 18 世纪是伏尔泰 的世纪。”此外,与伏尔泰齐 名的启蒙思想家还有孟德斯鸠、 卢梭、狄德罗等人,他们都被 认为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 思想先驱。

高考二轮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高考二轮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二轮·历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首先应明确英国资本主义 制度的确立相对另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采用了较为温和的、渐进 的方式,然后概括史实来回答。第(2)问首先应概括材料的观点,然后表 达自己的看法。需注意的是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其中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 答案:(1)通过“光荣革命”不流血方式完成革命。通过《权利法案》等
⑤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并颁布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正式确立。
(2)认识:共和制度的每一项革命成果都是同封建专制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的 产物,不是与封建专制势力妥协的结果,更不是封建势力的恩赐。
二轮·历史
四、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 结合。 (2)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重视提高国民素质,提 出了“新民”思想。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 民权主义的主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都从不同方面反对 专制。 2.辛亥革命和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 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二轮·历史
板块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二轮·历史
核心整合
考向示例
模块演练
二轮·历史
核心整合
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洛克 (1)代表作:《政府论》。 (2)学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名师课堂在线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基本特点
实战演练
夯实基础
1.由于旧的封建专制集权势力的强大,它们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这就 决定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2.法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 的重要工具。在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目标 实现方式 思想武器
把西方民主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与传 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学说并对其加以改造
重点识记二、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1)内容:论战的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即革命要不要推翻 清政府、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 民主共和国 (2)评价 ①改良派的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 ②革命派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逐渐占据优势,通过论战有力地 促进了 民主共和 思想的传播。 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1)背景 ①20世纪初,改良派广泛宣传立宪思想,立宪运动应运而生。 ②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等问题。
重点识记二、美国的《独立宣言》 1.背景
(1)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引发北美独立战争。
平等的启蒙思想。
(2)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富兰克林、杰斐逊等积极宣传自由、
2.发表: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
3.内容 (1)宣告美洲13个联合殖民地正式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和自由的 合众国 。 (2)用 天赋人权 的基本原则。 和民主原则阐述独立的理由,也阐述了新国家
(3)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
3.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 (1)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 生主义是解决以 土地 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2)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民主是专制相对立的一种政体形式,是对传
统封建独裁统治和君权神授的彻底否定,指 的是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 公民有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过程。
民主思想则是指关于民主的学说和理论。
"要达到斯宾诺莎的哲学成就是不容易的, 要达到斯宾诺莎的人格是不可能的"。 生卒年月:1632--1677年 国籍:荷兰 头衔:哲学家、政治思想家 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 经历:1656年,他因坚持思想自由,怀 疑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怀疑上帝 的存在,被犹太教革出教门,后被市政 当局逐出阿姆斯特丹,靠磨镜片为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洛克
“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 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 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
卢梭
项目
民主思想
专制理论
个人权利 统治者权力
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国家产生
政府职责
社会契 约 维护自由平 等
君主立宪/民主制度
君权神圣 君权神授
政府运作
《独立宣言》文书
这些权利不是国王的恩赐,也不是人所制定的法律所 规定,而是上帝所赋予的、与生俱来的,因此是不可 剥夺或转让的。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 求幸福的权利”。 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政府应服 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


斯宾诺莎: 近代西方 为资产阶级政治原则提供理论论证 民主思想 先驱
为后来政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批判了专制理论、神学经典
“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 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 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 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 予以损害和剥夺。” --洛克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 在民主政体,重大问题取决于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而 每个人在许多问题上都可能成为社会大多数的一分子。 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下是 平等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 (3)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订立契约,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 障自己按照理性和自由的原则生活,并不是要使自己成 为逆来顺受的奴隶;
卢梭 18世纪初期的法国 主权在民
▪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 设问:斯宾诺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 斯宾诺莎出身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富有的犹太 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在犹太神学校学习,成 绩优异,但在22 岁时因为坚持思想自由的观点, 怀疑有超自然的上帝和天使存在,引起教会恐惧, 教会在百般利诱逼迫都未能使他放弃自己观点的 情形下,将其开除教籍。45岁时死于肺痨。
▪ 正是在民主政体中,公民才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 言论自由。
▪ 思考:书本9页的学思之窗; ▪ 关系: ▪ 认为“神学”不应该干涉“理智”,即反
对这种对人们思想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 1、历史背景: ▪ 2、思想主张: ▪ 3、思想特点: ▪ (1)抨击和批判封建专制理论,批判神学经典,
▪ 本节课所讲述的民主思想,指的是反映新兴资产 阶级利益,为维护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进行辩护 的民主思想,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过渡:本课有哪些思想家提出了 哪些民主思想呢?
生活时代及现状 (社会存在)
主要思想(理论) (社会意识)
斯宾诺 17世纪中叶的荷兰 天赋人权 莎
洛克 17世纪晚期的英国 权力分立
▪ 他主张:“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 思想,自由发表意见。”
▪ 情景再现:16世纪的荷兰普通民众是否能自由的 发表意见、拥有自由思想呢?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4.1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4.1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斗争 (1)“预备立宪”的骗局,使清朝专制统治空前孤立。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并颁布《临时约法》。 (3)袁世凯专权,并企图复辟帝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起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临时约法》。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 统的理由。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 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争取民主共和的斗 争。第(1)问,可以从对内稳定局势、对外避免干涉等角度 解答;第(2)问,“说明”重点从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后果 来回答。
3.议会与国王冲突的原因 (1)英王实行无议会统治,推行反动政策,迫害清教 徒。 (2)国王在征税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
4.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反复性 (1)表现:议会斗争、军事斗争、双方妥协、宫廷政变 等。 (2)原因 ①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 小。 ②斯图亚特王朝掌握国家大权,力量上占优势。 (3)认识: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的 社会制度必然经过多次斗争才能战胜旧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 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 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 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 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 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1946年1月28日)

课件1: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课件1: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3.内容: (1)社会契约论: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 保护人们生来就有的各种_自__然__权__利__;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人 民赋予的,因而应当实行_君__主__立__宪__制度。 (2)分权学说: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_立__法__权__、行政权 和对外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属于国王。 (3)人民主权说: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 了人民意志,违反了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使用武力推翻 其统治。
4.影响: (1)把自由看作政治目的,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 _理__论__上的论证。 (2)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背景:英国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最终实现了资产 阶级与_封__建__势__力__之间的政治妥协。 2.目的:为了捍卫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 (1)18世纪初,法国的_封__建__专__制__制__度__根深蒂固,存在着等 级森严 的社会制度,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 (2)法国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启蒙 运动发生。
2.内容: (1)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_平__等__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 的权利。 (2)社会契约: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与法。 (3)主权在民:认为_人__民__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人民以暴 力推 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3.特点: (1)抨击和批判_封__建__专__制__理论,批判神学经典,主张哲学
摆脱宗教的控制。 (2)包含着_天__赋__人__权__思想和社会契约论色彩。
【合作探究】 1.什么是民主和民主思想? 提示: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政体形式,指的 是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公民有权 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的过程。 民主思想是指关于民主的学说和理论。

近代西方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近代西方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 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 幸福的权利。” 法国《人权宣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 自由平等的。” 洛克人权:
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二、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分析美国民 主思想与实践的设计
1.基于课标确定主旨 2.模块组合各司其职
课标描述
课标描述
1. 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 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 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
3. 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 体制的基本规定,比较美国资产阶级 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 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 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美国《独立宣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选修4: (2)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 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必修1: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 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 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场战争(坚韧); 一个文件(理念); 一部宪法(制度); 一位人物(信仰)。
不同模块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不同的立意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第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 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 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 要求伸冤的权利。
——《美国的诞生》
美国宪法修正案
1790年,通过前10条修正案(《权利法案》), 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如言论、集会、出 版、宗教信仰自由等)。
——马萨诸塞总督佛朗西斯·伯纳德 给伦敦上司的信( 1775年12月13日)
美利坚民族不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民 族,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 先进思想中吸取营养……如英国约翰·洛克的 《论政府的两篇论文》,在18世纪的北美拥有 许多读者……法国伏尔泰的思想,还有孟德斯 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也在北美社会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课程标准】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权力分立”思想内容及历史作用难点:三三位思想家主张的比较。

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

【教法方法】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并通过相关素材的整理与再现,创设简易可感知的情境,使用启发式,激励性, 以教师为"导",导之有法,使其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简洁性,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教学准备】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为主,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编辑小故事等课文资料和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勇敢的心》华莱士行刑时场景,华莱士高呼“自由!”由此导入,这自由二字,仅仅是喊喊而已吗?不是,他代表人们的自由民主意识已经觉醒,向着封建专制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讲授新课】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1.产生的时代背景近代欧洲早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

其目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是什么?(目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根本原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追求“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认为人民可以对国家大事自由发表意见,直接伙间接地参与和管理国家大事。

16世纪中叶,尼德兰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要求摆脱西班牙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1572年北方各省举行大起义,解放了荷兰、泽兰两省的大部。

同年 8月威廉一世(奥伦治的)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

南方革命形势也日趋高涨。

1581年由北方各省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

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亦称荷兰共和国。

简称荷兰。

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

当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在整个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对外贸易繁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的金融中心。

但是当时荷兰面临着来自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内部还存在着顽固的封建参与势力。

荷兰的资产阶级仍然面临着剧烈的斗争。

反动的西班牙封建政权,不甘心失败,仍然想从政冶上、军事上和宗教上控制荷兰;而荷兰国内也还存在着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荷兰新教教会和犹太教会中的顽固分子继续迫害无神论者。

在宗教的外衣的掩盖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腐朽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展开了严重的斗争。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斯宾诺莎出来向封建教会进行了坚决的、勇敢的斗争。

2.“天赋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学习】:斯宾诺莎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批判神学经典,主张哲学摆脱宗教的控制,以此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主张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民主制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人应该平等的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包含有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色彩。

结合教材【学思之窗】的内容,介绍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一书,进一步介绍阐释斯宾诺莎的政治主张。

斯宾诺莎的政治主张,即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

他主张政治与教会分离,哲学与神学分离,它们各有其领域,应当互不侵犯。

他倡导社会契约说,天赋人权说,主张人民应该有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

在《序言》中,他开宗明义地表明这一部书所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要指出“自由比任何事物都为珍贵。

┅┅欲证明容纳自由,不但于社会的治安没有妨害,而且,若无此自由,则敬神之心无由而兴,社会治安也不巩固。

”按照他的学说,只有民主政治,即资产阶级的政治是最好的政治。

“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在民主政治中,没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不能表示意见。

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

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

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

┅┅只有这种政体我说得很详尽,因为这与我说明在一个国家之中享受自由的利益这个目的最为相近。

” 在他看来,国家的产生不是由于社会的经济过程,而是由于社会契约。

他企图从“理性”,从“人的本性”推导出他的全部政治学说。

同时,他卑视人民群众,例如他认为,人民的迷信是根深蒂固的,大众的褒贬是由于一时的冲动,而不是由于理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即能登上理性认识顶峰的“智者”才能获得自由。

斯宾诺莎接着论证说,如果国家强迫人民按照统治者的意思规定他的生活,按照统治者的命令以评定一件事是真的或假的,好的或坏的,公道的或不公道的,按照统治者的命令以接受某种信仰,崇拜上帝等等,这都是误用统治权与篡夺人民之权。

他认为,人的心是不能由别人来安排的。

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之权,这种权利是不能割让的。

“政府最终的目的不是用恐怖来统治或约束,也不是强制使人服从,恰恰相反,而是使人免于恐惧,这样他的生活才能极有保障;换句话说,加强他生存与工作的天赋之权而于他个人或别人无损。

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有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牲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没有拘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既不表示憎恨、忿怒或欺骗,也不用嫉妒、不公正的眼加以监视。

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同时,斯宾诺莎也反对个人的无限制的自由。

他说,“虽然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自由不能完全不给人民,无限制地给予这种自由是极其有害的。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研究,究竟能够并且必须给予到多大的限度,而不危及国家的安宁或统治者的权势。

”【探究学习】:斯宾诺莎民主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斯宾诺莎的政治学说是反映新兴资产阶极的利益和要求的,这在当时显然是进步的。

斯宾诺莎把自由看作是政治的目的,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论证,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无可怀疑,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在反对宗教,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经院哲学中,他的这一部书以及其他著作起了进步的作用。

斯宾诺莎的历史功绩正在于此。

正因为这样,他遭受到当时的神学家的憎恶,并受到了宗教的迫害,但是所以这些,都没有使斯宾诺莎停止他的斗争。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1.时代背景教师可先简单介绍一下洛克。

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闻名。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清教徒商人家庭,自幼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

1646年,进入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

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大部分时间用于攻读经验科学,曾与牛顿、波义耳等著名科学家交往,1666年,他结识了大政治家沙夫茨伯里勋爵,参与政治活动。

后来,一度因政治斗争逃亡国外。

1689年,他回到英国,建立家庭,潜心著书立说,接连发表了《论宽容异教的通讯》(1689年)、《政府论两篇》(1689年)、《人类理智论》(1690年)等著作。

【探究学习】由此可见洛克步入社会,参与政治活动时期的英国正处于什么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表《论宽容异教的通讯》时英国政治形势是什么?(《权利法案》颁布,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君主立宪制度)因此,洛克的政治思想主要是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有力的辩护。

2. “权力分立”思想的重要内容及意义【探究学习】:洛克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社会契约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和三权分立学说、人民主权说。

在政治思想方面,洛克批判“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等鼓吹封建专制的论调,为君主立宪制辩护。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平、善意和互相帮助”的关系。

君主只不过是订约的一方,他必须受契约的约束,有履行契约的义务,必须按照“大多数”的意志行事,承认生命、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是人们不可转让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

君主如果破坏这种社会契约,人们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

他赞成君主立宪制。

他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即联盟权),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事务权属于君主。

在政权形式上,他(洛克)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

【探究学习】:洛克“权利分立”思想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三权分立原则作为一种学说,最先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提出。

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皇帝或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总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洛克在已经存在的政治现实基础上,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高于行政权,他讲的立法权和执行权分别指国会和英王。

因此,洛克所谓的分权,就是分掉代表封建贵族的国王特权,把立法权、司法权一项项夺过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分权理论在政治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后来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主张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彼此制约的原则组成国家,这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1.时代背景结合18世纪的法国社会对背景进行一下分析: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并享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垂死挣扎的封建制度却成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推翻这个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

于是,启蒙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启蒙运动的高潮在法国。

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方面,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在上层建筑方面,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更加腐朽,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资产阶级开始在思想领域对旧体制发起冲击,众多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

在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方面,启蒙思想家卢梭独树一帜。

2.“主权在民”思想的重要内容及意义教师可先简单介绍一下卢梭。

卢梭(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

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

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

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

18世纪40年代,卢梭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

1755年,他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

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

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