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气虚体质

合集下载

气虚质调养方案

气虚质调养方案

气虚质调养方案引言气虚质是中医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体虚乏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等现象。

调养气虚质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的方法,包括养生、饮食和运动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气虚质的调养方案,帮助改善体质并增强身体健康。

养生方法规律作息气虚质的人往往容易疲劳,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很重要的。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力和调整体内气血运行。

此外,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长期疲劳。

气功锻炼气虚质的人可以通过气功锻炼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

常见的气功包括深呼吸、五禽戏、太极拳等。

这些锻炼可以帮助增加气息,调整体内能量的平衡,增强体质。

心理调节气虚质的人往往情绪容易低落,因此需要积极进行心理调节。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与亲友交流等,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同时,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增强体质。

饮食调养补气食物气虚质的人可以食用一些补气的食物来调养体质。

常见的补气食物包括黄豆、莴苣、芝麻、百合、糯米等。

这些食物富含营养,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合理膳食搭配注意膳食的科学搭配对气虚质的调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保证每餐都有足够的营养。

此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摄入量,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避免过度饮食气虚质的人应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

饮食过度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体质的恢复。

合理控制每餐的食量,适量分餐,避免暴饮暴食的行为。

运动调养轻度有氧运动气虚质的人适宜进行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加氧气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和气血运行效率。

适度力量训练适度进行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调养气虚质。

通过肌肉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适量的哑铃运动或伸展运动是推荐的选择。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气虚亏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体力虚弱、容易疲劳等症状。

中医调理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以及采用中药调养的方式来改善气虚亏虚的症状。

下面是关于气虚亏虚中医调理的一些案例。

案例一:女性,30岁,气虚亏虚这位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容易出汗、气短心悸等症状。

中医师根据她的体质特点,建议她改善饮食习惯,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

同时,中医方剂补气养血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当归等,用来调理气血,增加体力。

案例二:男性,40岁,气虚亏虚这位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

中医师建议他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力。

同时,中医方剂补气养血的中药,如人参、枸杞、红枣等,用来调理气血,改善体质。

案例三:女性,50岁,气虚亏虚这位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气短、四肢乏力、易感冒等症状。

中医师建议她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加强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力。

中医方剂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精、党参、白术等,用来调理气血,加强免疫力。

案例四:男性,60岁,气虚亏虚这位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师建议他改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豆类等,以增加体力。

中医方剂补气养血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党参等,用来调理气血,提高体质。

案例五:女性,30岁,气虚亏虚这位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容易出汗等症状。

中医师建议她改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谷类等,以增加体力。

中医方剂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党参、枸杞等,用来调理气血,改善体质。

案例六:男性,40岁,气虚亏虚这位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

中医师建议他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力。

同时,中医方剂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精、党参、当归等,用来调理气血,改善体质。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气虚亏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表现为气虚、阳虚、阴虚等症状。

针对这种体质类型,中医有很多调理方法,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药膳、草药等来改善体质。

下面列举了10个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希望对您有帮助。

1. 饮食调理:气虚亏虚的人体内阳气不足,可以适当增加摄入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大蒜等,同时要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如生冷水果、生冷蔬菜等。

2.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内的阳气,建议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消耗更多的气血。

3. 药膳调理:中医药膳是调理气虚亏虚的常用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黄芪、党参、枸杞等,制作成药膳食用,有助于补充体内的阳气。

4. 草药调理:中草药中有很多具有补气、补阳的药材,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调理。

例如,人参、当归、黄精等草药都可以用来调理气虚亏虚。

5.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体内的气血,增加阳气的生成。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四白等,可以通过按压或推拿的方式进行按摩。

6. 精神调理: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体内的气血运行,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都是调理气虚亏虚的重要方面。

7.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卫生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很重要,尤其是气虚亏虚的人,更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避免过度油腻或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8. 避免寒冷刺激:气虚亏虚的人体内阳气不足,容易受寒冷刺激而加重症状,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尤其是手脚容易受寒的部位。

9. 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

10. 中医调理:最后,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寻求专业的中医调理,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针灸、艾灸、中药调理等,以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

以上是针对气虚亏虚的中医调理案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调理方法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

中医虚症体质 中药调理

中医虚症体质 中药调理

中医虚症体质中药调理*导读: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些人被中医诊断为气虚、阳虚等体质,这虽然谈不上患……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些人被中医诊断为气虚、阳虚等体质,这虽然谈不上患了什么疾病,但多属于西医所说的亚健康状态。

若能经常有针对性地饮服药茶,及时调整、纠偏、改善体质。

便可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

*气虚体质表现为颜面淡白,目倦少神,气短声低,懒言好静,四肢乏力;偶有眩晕,动则出汗,舌质淡,脉虚弱。

造成这种体质的根本原因是元气虚弱、功能不足。

最简单的办法是选饮黄芪茶。

取黄芪69克,大枣3~5 枚,水煎代茶。

至少应服用1个月以上。

若时有口干舌红,还可以用人参3~6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汤,频饮温服。

此即生脉茶,源自金代名医李杲的生脉散,可益气扶正,控制气虚体质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地防止其他虚损证的发生。

*阳虚体质实质上是气虚体质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面色白而少华,体稍胖,形寒怕冷,四肢倦怠,肢端欠温,饮食喜热,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此乃人体阳气亏损不足,阳气的温煦、兴奋、推动作用减弱所致。

针对这种情况,绞股蓝茶就是一种理想的茶剂。

取该品 9~12克,切碎后沸水冲泡,代茶温饮,每日2~3剂,能温阳益气,滋补扶正。

另外,取红参3 6克,煎汤代茶,每日分2次饮服,也能收到改善阳虚体质之效,减少或控制感冒、泄泻、水肿等症的发生。

*阴虚体质属一种阴津不足的病理体质,一般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偏红,时有午后面部烘热,伴口燥咽干,多喜冷饮;或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而数。

由于体内阴津虚少,使得滋养、濡润功能减弱所致。

石斛茶性寒,味甘淡微咸,具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的功效。

取石斛15克,沸水冲泡,或稍加水煎煮,取汤代茶,频频饮服,便有回味甘甜香醇、渴解津生之感。

此茶古人早巳用之,并认为石斛气性宽缓,无捷奏之功,便于久服之。

麦冬茶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也属养阴常用药茶。

可取麦冬12 克,生地15克,煎汤代茶。

此类药茶,可防止潮热、盗汗、眩晕、失眠、遗精等病症的发生。

中医保健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中医保健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中医保健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气虚体质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具有气短乏力、容易出汗、容易感觉疲劳等特点。

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可以帮助调理气虚体质,提高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保健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一、参汤参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温补强身的中药材,熬制成汤饮服。

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使用药材的剂量,每天饭前空腹饮用。

参汤具有健脾益气、补虚养阳的功效,可以改善气虚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二、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粉是一种有效的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它是由灵芝孢子经过加工研磨而成的粉末,富含多种天然活性物质。

每天早晚饭前服用适量的灵芝孢子粉,可以改善气虚状况,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三、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可将适量的枸杞子加入温开水中泡制,作为日常饮品饮用。

长期坚持饮用枸杞子水,可以改善气虚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四、黄芪粥黄芪粥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将黄芪、粳米等材料熬煮成粥,每天早晚餐后食用。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可改善气虚体质,增强身体的能量。

五、当归片当归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

当归具有补血养气、调经活血的功效,可改善气虚状况。

可将适量的当归片用水泡制,每天饭前空腹食用。

长期坚持使用当归片,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总结:中医保健中药调理气虚体质的方法很多,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非常重要。

在使用中药调理气虚体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此外,中药调理气虚体质需要长期坚持,配合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广大气虚体质的患者有所帮助。

气虚体质讲解与调理方法

气虚体质讲解与调理方法

气虚体质详解与调理方法今天来跟大家分享“气虚体质”的调理方法。

在谈调理方法前,还是先要把概念弄清楚。

气的概念,是中医独有的,而且中医非常重视“气”,人活一口气,没有气就没有生命。

那到底什么是气?用四个字来概括:气主功能。

身体里面到处都是气,皮肤腠理里面有气,血管里面有气,经络里有气,脏腑里有气,正是因为全身都是气,气将全身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气虚和阳虚咱们昨天了解了阳虚,今天了解气虚。

有不少人开始有疑惑:血为阴,气为阳。

阳气阳气,阳和气不是一样吗?怎么还要分阳虚和气虚呢?这是很多朋友的疑惑,搞不清阳虚和气虚的区别。

气为阳不假,但气不等于阳。

阳是个虚拟概念,泛指温度能量这些。

而,气是真实概念,气是真实存在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如果要将阳虚和气虚联系在一起来比较的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阳虚主要是指的温度不足,而气虚主要是指人体功能不足。

当然,阳虚的概念范围比较广,也包括功能不足在里面。

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帮助大家去理解:阳虚=气虚+温度不足。

这个公式大家去理解就好了,不要去钻牛角尖。

二、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气虚?我们理解了“气主功能”这四个字,再来看自己是不是气虚就比较好理解了。

肺气虚的人,就理解成肺的功能不足。

肺有些什么功能?肺主皮毛,负责毛孔开合;说话也需要肺气支持。

所以肺气虚的人,咱们就很好理解了。

肺气虚,肺的功能不足,说话声音就低沉,不想说话,说多了话就累。

皮肤毛孔开合之后,就容易出汗,出了汗之后毛孔还没关上,风寒邪气就容易进来,人就容易感冒。

脾气虚,就理解成脾的功能不足。

脾有哪些功能?脾主运化,主要运化水湿,脾胃还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还负责统摄血液。

所以,咱们知道了脾气虚,就代表脾的这些功能不足。

脾运化水湿的能力差,身体的水湿就会多,脾气虚的人眼袋浮肿,身体也会肿。

脾胃化生气血的能力差,导致身体的气血不足。

脾统摄血液的能力差,血液就容易跑出脉外,身体就会无缘无故出现青紫色,月经来了就不容易走,淋漓不尽,这也是脾气虚,脾不摄血的原因。

中医体质养生指导(气虚质)

中医体质养生指导(气虚质)
穴位一紧一松且有节奏地按压,一般2 秒一次,每次5~10分钟。每日早晚各1 次。按后感觉要有酸、麻、胀才好。
日 常 养 生 建 议 与 方 药 干 预:
五、耳部按摩:
①提拉耳尖:先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揉捏双耳上 部,然后再往上提揪。
耳尖处有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 关节等部位的反射区等。
气 一、定义:

强健壮实的体质状态,表现为体

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状态。 属于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

当的体质状态。


气 虚 质 的 特 点
形体特征: 肌肉不健壮。
常见表现:
➢ 主项: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 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议 汤剂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与 【组成】黄芪20、党参20、白朮15、当归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陈皮5、升麻5、柴胡10、炙甘草5。
药 【作用】健脾益气补中。
干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预:

➢ 副项:面色偏黄或薄白,目光少神,口 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 大便正常,或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 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日 常 养 生 建 议 与 方 药 干 预:
二、起居调摄建议 :
注意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多补充维生 素A、C、E,预防呼吸道疾病、过敏 性疾病,防止身体及精神的过度疲劳。
注意保暖双脚,尤其是春、秋与冬季 的夜晚睡觉时应穿上袜子,保暖双脚。 或晚上睡觉前用温热水(40~50℃)泡 脚15~20分钟,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 ,泡后双脚要微微发红,能促进血液循 环,提高身体的耐寒及抗病能力。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和亏虚是中医中常见的两种体质,气虚指的是人体气血不足,导致身体虚弱、疲乏无力、容易感冒等;亏虚则是指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导致身体功能出现障碍、免疫力下降等。

针对这两种情况,中医有很多调理方法。

以下是一个气虚和亏虚的中医调理案例:
患者李某,女性,年龄35岁。

主要症状为经常感到疲劳无力,手脚发凉,嗓子干燥易咳嗽,容易失眠。

经过中医诊断后发现患者同时存在气虚和亏虚的情况。

针对患者的情况,中医师制定了以下调理方案:
1. 调节饮食:建议患者多吃一些温补食品如红枣、桂圆、山药等,并且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 中药调理:开具一份补益气血的方剂,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等中药。

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调节生活习惯:建议患者适当运动,增加身体的代谢率和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作息时间;减少熬夜和过度劳累。

4. 按摩调理:中医师建议患者进行脚底按摩,刺激穴位以促进气血循环。

以上是一个气虚和亏虚的中医调理案例。

通过饮食、中药、生活习惯
和按摩等多种方式来调节身体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气虚和亏虚的目的。

对于一些长期感到疲劳无力、容易生病的人来说,也可以尝试这些中
医调理方法来改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芎9g)。
二诊:服药4剂,头痛已减,精神好转, 纳增,已能入睡。宗原方,再服4剂, 头痛大减,已不头晕,心悸、气短亦 除。嘱按原方,再服4剂而愈。
中气下陷证
(1)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
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 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 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
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低热1年为主诉 于1997年8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 出现低热,经治疗热退(具体用药不详)。此
后 低 热 经 常 发 作 , 体 温 波 动 在 37.2 ~ 37.7℃之间,午后为甚,劳累后亦加重, 恶风汗出,渴喜温饮,全身乏力,时感 头痛,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舌 苔薄白,脉细无力。
中医气虚体质
❖ 感觉脚下还是没力,头还是晕,眼睛总像蒙 了层纱,甚至连电脑上的数据量表都看不清 晰。到了医院,全身上下查了一遍,找不出 问题所在。
❖ 以前他是体育队的长跑健儿,跑个半小时不 在话下。如今,上班下班专车接送,有一次, 电梯坏了,才爬了五层楼,就已脸色苍白, 心里憋闷,大汗淋漓,两腿发软。
❖ 说话的声音也是越来越轻,不是他不愿意, 实在是提不上那口气!
❖ 现在的应酬,是能推就推,回家的第一个动 作就是将自己放倒在沙发上,连鞋都懒得脱。 他实在是累啊 !
过度安逸
❖ 有句话说得好: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既 然劳则伤气,那我们每天躺着好了,可是有时候, 躺在床上时间长了更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中医 里还有一句话:“久卧伤气”。《黄帝内经》说: “久卧则气机不伸,故伤气”。气的特点是运动, 但是你总是躺着不动,这样就会造成气运行的减慢, 气机就会受阻。气机受损,最先累及的就是脾。 “脾主四肢”,四肢不运动,自然会更影响脾的运 化。所以长期卧床的人食欲差。运化不好,吸收水 谷精微的功能就降低,后天之气的生成也就少了, 自然就伤到气了。人体的气和自然的大气要不断交 流、吸纳。
人参
【药用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
【药用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
生晒参
红参
【性能特点】
甘,微苦,平(微温)。入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
人参
功效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使用要点
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与基本方
临证加减
兼气滞腹胀者
加陈皮
异功散
兼痰湿咳嗽者 加陈皮、半夏 六君子汤
兼湿阻气滞者 加陈、夏、香、砂 香砂六君子汤
关元
腹正中线上, 脐中下3寸
健身导引术、气功
证属气虚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9g,当归6g, 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炙甘草6g,白 芍15g,白薇10g。
二诊:6剂药后,低热渐退,体温波动于 36.8~37.1℃之间,身渐有力,头痛依然, 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牡各30g,继服6剂。 前后共服药20余付,疾病告愈。
头痛案
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继牵 及左颈、头顶、项背。痛势绵绵,遇烦劳 则甚,夜不能寐,头晕,体倦乏力,纳差, 心悸气短,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屡治
无效。诊见:面色萎黄,语音低微,表 情淡漠,四肢不温。舌质淡,舌体胖 嫩,苔白滑,脉沉细。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
20g、白术15g、当归9g、陈皮6g、柴胡 6g、升麻6g、炙甘草6g、蔓荆子9g、川
饮食失当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判断
❖ 1、中药 ❖ 2、针灸 ❖ 3、导引术
治疗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配成伍意义
人 (君) 人 参参
(臣) 白 术 (佐) 茯 苓 (使) 炙甘草
甘温平补脾胃之剂
益气补脾 益 补气健脾 气 健脾渗湿 健 益气和药 脾

【药用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挟湿泄泻者 加药.莲.薏.扁.砂.桔 参苓白术散
中气下陷者 加芪.升.柴.归.陈,去苓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提要
1、重用黄芪为君,配伍升、柴构成补气 升阳组方模式
2、治疗气虚清阳不升的常用方 3、体现“甘温除热”之法
脾不升清证
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1.脾胃气虚之象 2.病在五官头面 3.多呈间歇性发作
配伍意义
人 参——益气生津 麦 冬——养阴生津 五味子——固敛气阴
(君) (臣) (佐)

气阴(津)

主治 气阴两伤证
兼有耗泄之征者尤宜
临床应用
1、气阴两虚证 2、常用于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针灸
足三里
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 前嵴外一横指(中指)。
强壮保健穴 虚劳赢瘦
刺灸:直刺1~1.5寸。可 灸。
(白薇、白芍、知母、生龙牡、银花、连翘)
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150)
组配伍成意义
(君)黄芪 (臣)白术 (佐)防风
益气固表 助君药补气 疏风散邪
肺脾并补
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
扶正固表御邪
1、体虚易感风邪 2、表虚自汗
生脉散
(《医学启源》)
(2)气血津精下泄:久泻久痢,崩漏带
下,便血尿血,遗尿遗精等,伴气短乏力, 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等。
气虚发热证
具有下列表现2项以上
①病程较长,一般在数月致1~2年之间。 ②持续低热,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过
度疲劳时加重。 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 ④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多
种抗生素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