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美罗培南与利奈唑胺联用对重症肺部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2021年4月第7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临床研究文章编号.WHR202004247美罗培南与利奈哩胺联用对重症肺部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王辉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ICU,上海200070【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培南与利奈'坐胺联用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将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6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后进行补充血容量、电解质纠正、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参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奈'坐胺治疗。
比较两组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奢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气喘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美罗培南与利奈哇胺联合应用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陕键词]重症肺部感染;美罗培南;利奈哇胺;临床症状;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重症肺部感染是一种由致病性强的病原菌和耐药菌感染所致的危急重症,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术后患者和体弱、昏迷者切。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由于支气管局部长期黏膜充血,支气管中积滞大量分泌物,进而造成呼吸困难;该病发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由局部感染发展为脓毒症感染甚至全身性感染,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或呼吸衰竭等不良后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也。
临床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控制肺部感染病灶的扩大,且常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增加,故长期单纯使用抗菌药治疗导致临床疗效不够理想,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美罗培南与利奈哩胺治疗,以观二者联用对重症肺部感染临床疗效的影响。
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炎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

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炎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h1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其致死率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居于首位。
患者表现出咳痰、咳嗽、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若患者为重症肺炎,则可出现肝或肾功能不全、休克、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受累等情况。
对于重症肺炎,目前主要采取”重锤猛击”的治疗原则,但治疗方案繁多,其疗效也不尽相同,选择何种方案尚有争议。
本研究将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重症肺炎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现做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重症肺炎患者,均符合美国胸科学会、美国感染病学会于2007年指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需机械通气治疗;发生感染性休克,需应用血管收缩剂。
次要标准:呼吸频率高于30次/min;氧合指数( PaO2/FiO2) 低于250;肺叶受到累及;定向障碍或意识障碍;氮质血症;白细胞数目少于4.0×109/L;血小板数目少于100×109/L;体温低于36℃;血压偏低需液体复苏。
当患者达到1项主要标准或多于3项次要标准时即可判定为重症肺炎。
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55~76岁,平均(65.85±7.29)岁;院内获得性肺炎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31例。
1.2 方法38例患者均静滴美罗培南,0.5g×2瓶/盒(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 Ltd. Oita Plant,国药准字J20100045),取1g溶于100ml 生理盐水中静滴,3次/d。
治疗2w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的体温、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氧分压(PaO2)、氧和指数(PaO2/ FiO2)等观察指标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当患者的症状消失或显着好转,实验室检查项目均回归正常,精神状态正常,病原菌基本清除,胸部CT检查显示炎性渗出病灶吸收幅度超过50%时为显效;当其症状有所好转,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病原菌部分清除,炎性渗出病灶吸收幅度不足50%时为有效;当其症状无好转,病原菌未清除,精神状态未改善,炎性渗出病灶增大时为无效。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重度肺部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重度肺部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王江军【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对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 ~ 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前者应用亚胺培南,后者应用美罗培南;对比两组细菌学疗效、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本-效果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1个疗程后,实验组细菌学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1.11% (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略低于对照组4.44%(P>0.05).实验组成本效果比为4453.7,优于对照组6930.2.实验组住院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罗培南治疗重度肺部感染不仅细菌学疗效及临床疗效好,而且安全性及经济性佳,值得推广及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10【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重度肺部感染;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疗效;安全性【作者】王江军【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威海26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重度肺部感染属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上,随各种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及推广,肺部感染病原体的组成及耐药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报道[1-2],近年来重度肺部感染致病菌的耐药率逐年递增,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致使该病临床疗效差、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
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该病的关键[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强效、广谱、低毒等优点,虽然临床应用已逾十数年,但鲜有菌株对其耐药,是治疗重度肺部感染的常见药物[4]。
本研究选择我院90例重度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现报道如下。
文献阅读汇报-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

抗菌效能
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 革兰阴性菌:美罗培南抗菌效能是亚胺培南的4-16倍; 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是美罗培南的2-4倍。 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 肠杆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 厌氧菌:比阿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 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美罗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用药安全
通常来讲,碳青霉烯类的安全性较高。但据2015-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监测系统(FAERS)的数据,期间有5899份涉及碳 青霉烯类的药物不良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占41.24%;其中厄他培南可 引起神经系统障碍。
碳青霉烯可与λ-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发生相互作用,有导致癫痫 发作的风险。与帕尼培南、美罗培南相比,亚胺培南诱发癫痫的风险更大。 故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仍应进行用药监护。
临床应用
在9项纳入研究的资料中,合计临床痊愈率美罗培南组为71.55%,亚胺培南注射液组为 65.85%,对9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各个研究之间无显著异质性(P>0.05),故采用 FEM进行计算,得到综合0R值为1.39(95%CI:1.00~1.9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 Z=1.95、P=0.05近似临界值。表明差异具有临界的统计学意义:美罗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 染的治疗中临床治愈率略高于亚胺培南。
后续研发的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均在1号碳原子处增加了甲基取代(见 图1蓝圈位置),对DHP-1的稳定性增加。因此,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多尼培南均无需联合DHP-1抑制剂,可直接使用。
抗菌谱
抗菌谱
El-Gamal MI, Oh CH. Current status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Curr Top Med Chem. 2010;10(18):1882-97.
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早期治疗ICU重症肺炎的疗效比较

临床探索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早期治疗ICU重症肺炎的疗效比较王帅,常伟 (北大医疗潞安医院药学部,山西长治 046204)摘要:目的: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早期治疗ICU重症肺炎的疗效。
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A、B两组,A组以亚胺培南进行治疗,B组以美罗培南进行治疗,对比该两组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80.00%(P<0.05);同时B组患者在WBC、PCT、hs-CRP这三项血清学指标上分别为(7.05±0.85)×109/L、(3.15±0.55)ug/L和(14.36±1.27)mg/L,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的(10.45±1.06)×109/L、(8.24±1.04)ug/L和(22.64±2.41)mg/L(P<0.05);但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并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0.00%和8.00%(P>0.05)。
结论:在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早期治疗中,美罗培南相较于亚胺培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包括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对患者WBC、PCT、hs-CRP等血清学指标更大幅度的改善,更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ICU重症肺炎肺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肺部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发热、咳嗽、咳痰等是其最为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
而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当患者出现有低血压、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或其他器官功能性障碍时便可以认定为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患者需要在ICU 接受专业、细致而全面的治疗,否则很有可能因为多器官衰竭、感染性休克或败血症等危急重症而导致患者死亡。
现如今,临床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多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需要辅以氧疗、化痰、支持治疗。
亚胺培南_帕尼培南_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评价_徐丽华

碳青霉烯是一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需氧菌、厌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该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
目前,该类抗生素在临床用得较多的品种主要有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
1亚胺培南(imi p enem,IMP)IMP商品名泰能,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1)复方制剂。
1.1相关药效学与药动学特性IMP抗菌活性较β-内酰胺类其它抗生素强,几乎能耐受主要类型的β-内酰胺酶,但它在体内易被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二肽酶(DHP-I)灭活,对DHP-I不稳定,一般与DHP-I抑制剂-西司他丁(1∶1)制成复方制剂。
西司他丁可防止亚胺培南在肾中被破坏,使其在体内保持活性,且能降低它的肾毒性[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分子小且是两性离子,对细菌细胞壁外膜有较好的穿透性,其独特的结构增加了IMP对细菌细胞壁的反应性,并能稳定拮抗介质和染色体的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具有较强的亲和力;PBP是细菌细胞膜上特殊的蛋白分子,也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亚胺培南与PBP的结合,特别是优先与PBP2结合可导致细菌形态明显改变,从而迅速杀灭细菌。
亚胺培南在在体内分布广,可透过胎盘,与西司他丁的T1/2均约为1h,6h后在尿中的回收率为60%~80%。
1.2临床应用IMP适用于耐药菌感染和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对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尿路感染和妇科感染疗效超过95%;对软组织、骨关节和腹腔内感染疗效超过90%;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为85%。
提示本品不适宜于脑膜炎的治疗,不宜与阿昔洛韦联用[2,3]。
1.3不良反应IMP的胃肠道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为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等;IM P还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转氨酶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可导致癫痫病史患者的癫痫发作[3]。
1.4注意事项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孕妇应权衡利弊后慎用,哺乳妇女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代谢
美罗培南在肝脏中代谢较少,主 要通过肾脏排泄,清除半衰期相 对较长。
药效
美罗培南同样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厌氧菌等均有良好杀菌效果。
两者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比较
吸收方式
亚胺培南需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可口服吸 收。
02
其化学结构中包含一个β-内酰胺环和一个咪唑环,使其具有强大 的抗菌活性。
03
亚胺培南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 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
美罗培南化学结构和性质
美罗培南也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亚胺培南具有相似的抗菌谱。
其化学结构中包含一个β-内酰胺环和一个吡咯环,使其同样具有强大的抗 菌活性。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目录
• 引言 • 化学结构和性质 • 抗菌谱与抗菌活性 •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 临床应用及适应症 •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 药物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化学结构 、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 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为临床医生在选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时提供参考依据。
07 药物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亚胺培南药物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亚胺培南与其他药物(如丙磺舒、氨基 糖苷类抗生素等)合用时,可能会增加 肾毒性或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此外,与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出 血风险。
VS
注意事项
使用亚胺培南前需进行过敏试验,过敏体 质者禁用。同时,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应 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在用药过程中 应密切监测肾功能、肝功能及血常规等指 标。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胺培南对照组;各文献在论文中数据报告完整,样本量大小符合研究标准,统计方法恰当,均有综合的统计指标;对
于文献来源相同且文献多于一篇的情况,选择详细报道的一篇文献作为入选。 剔除标准 原始文献临床试验设计不严谨,无随机对照组;综述、评价性文章、理论阐述、专一的不良反应报道 及药理学、药动学等非临床试验研究;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不规范,样本资料数据描述不清或不全等;疾 病治疗及治疗疗程不在规定范围内;重复发表剔除资料不完整的文献;总样本量较少的文献(n< 30)予以剔除。
衰竭患者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治疗; 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应用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 呼吸频率≥30 次/分; 氧 合指数≤250; 多个肺叶浸润; 高尿素氮血症; 感染致白细胞减少。患者有主要标准或 3 项次要标准予以纳入; ②严 重腹腔感染参照 2001 年美国外科感染学会和美国感染病学会的发布的《腹腔内感染诊治指南》拟定纳入标准: 各 种原因导致的腹腔脏器感染,炎症扩散至腹腔内进一步导致腹膜炎或者脓肿形成。 排除标准 ①年龄低于 18 岁或高于 70 岁者; 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③就诊前 2 月内有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使用史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⑤患有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较强疾病者; ⑥伴有重度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 者。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治疗重症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熊迪
一、引言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超广谱的 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以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是弥补临床治
疗耐药菌引起感染的重要抗菌药物。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2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两者抗菌谱基本相似,对革兰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21 例,予亚胺培南治疗; 实验组 21 例,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 2 组患 者血清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不良反应的变化,探索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给予亚胺培南治疗。
观察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美罗培南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亚胺培南组(P<0.05)。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美罗培南对中重度肺部感染的疗效较好,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中重度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安全性
肺部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造成全身性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对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疗效、治疗安全性等影响因素主要与所使用抗菌藥物的类型有关。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超广谱抗菌作用,覆盖了大部分需氧菌及厌氧菌,对大部分耐药菌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这两种药物的耐药菌株数量较少,为其在中重度肺部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分析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作者以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流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确定的中、重度肺部感染者;2)发病后未给予抗感染治疗者;3)认知功能正常,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过敏者;2)轻度肺部感染者;3)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内科疾病者;4)治疗依从性差者。
本研究随机分为美罗培南组(观察组)44例和亚胺培南组(对照组)38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5.3±8.8)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1±9.1)岁。
两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热、咳嗽、咳痰、气急、喘息及呼吸困难等,辅助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或HRCT提示单侧或双侧肺叶有病变。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指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美罗培南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美罗培南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于100mL 0.9%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美罗培南粉针剂(规格:0.5g/支),静滴(滴注时间≥40分钟),每8小时1次。
感染控制后,可改为每12小时1次,持续治疗10~14天。
1.2.2亚胺培南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亚胺培南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于100mL 0.9%的NaCl溶液中加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规格为:亚胺培南0.5g、西司他丁0.5g),静滴(滴注时间≥40分钟),每8小时1次。
感染控制后,可改为每12小时1次,持续治疗10~14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是否出现纳差、恶心、腹泻、皮疹、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1.4疗效判定依据
无效:用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辅助检查提示患者病情进展。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好转,但未达到痊愈标准。
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恢复正常。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治疗痊愈率。
1.5不良反应判定依据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将药品不良反应判定标准分为6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
其中前三项可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判断依据。
1.6统计分析
本文选用SPSS 21.0软件对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
当P<0.05时,可判定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的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其中痊愈率为70.45%,有效率为27.27%。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1.58%,其中痊愈率为28.95%,有效率为52.63%。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如表1所示。
2.2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发生2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精神兴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恶心、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如表2所示。
上述不良反应表现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停药后消失。
2.3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45±1.47)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08+_2.05)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15±1.22)天,显著晚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86±0.57)天,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如表3所示。
3讨论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都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的优势主要为:1)对多数需氧菌、厌氧菌较敏感,静脉输注后,这两种药物均可快速识别并杀灭患者体内的病原菌;2)这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效果较好。
从目前治疗状况来看,这两种药物的耐药菌数量相对较少。
为评价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在疗效、安全性上的差异,本文作者以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罗培南的疗效优于亚胺培南(P<0.05)。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与亚胺培南相比,美罗培南在化学结构的碳-1β位上引入了甲基,可有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强对细菌外膜的穿透性,对细菌有较好的亲和力,抗菌效果更佳。
美罗培南组与亚胺培南组治疗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这两种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做了诸多分析。
在相同的治疗方法下,本研究中亚胺培南组患者与美罗培南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文献报道一致。
但美罗培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早于亚胺培南组患者(P<0.05),原因为美罗培南引入甲基后抗菌能力加强,能快速缓解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之下,亚胺培南中没有甲基,抗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略晚。
但这两种治疗方式均需一定时间来判断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彻底消失、是否复发,因此其住院时间基本相同。
本研究尚存如下不足:1)选取研究病历数量较少,仅为82例,在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疗效、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时,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及偶然因素的影响;2)研究对象分组可能存在随机误差,因此所得研究结果容易出现测量偏倚现象。
综上所述,为了尽快改善中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医院可在临床治疗中优先选用美罗培南,以增加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获得良好预后,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