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记录填写须知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92779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严格按照已经给定大家的GPS定位为准,如果该点已经有建筑非农田,可以就近取土壤类型、种植作物一致的露天大田非大棚土壤,如玉米小麦是山东典型作物。
如果就近实在没有作物地块,可以标注上是蔬菜地,如白菜地。
非原始点位的,需要文字说明点位漂移的大致方位距离等)点位漂移的另选取典型代表地块,采样地块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选取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100平方米地块。
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采一个混合样。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下图)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
或者梅花采样即取四个角加中心点。
田块选取要避开路边(有交通工具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3、采样点数量一个样点至少采集6个点位的土壤,然后混匀。
(要保证足够的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混匀后,用四分法(见下图)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匀后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蛇皮袋上,剔除落叶石块等杂物后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4、采样点定位(必须有,尤其是点位漂移的)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
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深度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采样前去除杂物和浮土6、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土壤采集的注意事项

土壤的采集为获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土壤采样必须根据采样标准中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布点和采集。
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因此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同质的“亲缘”关系,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好;反之亦然。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采样器具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器材、卷尺、铝盒、样品袋、瓶、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监测点位布设1布点原则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和布设数量是根据其目的和要求,并结合现场勘查结果确定该区域内土壤监测点位。
同时必须遵循如下5个原则。
(1)全面性原布设的点位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调查监测单元区域。
(2)代表性原则针对不同调查监测单元区域土壤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不同布点方法,布设的点位要能够代表调查监测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3)客观性原则具体采样点选取应遵循“随机”和“等量”原则,避免一切主观因索,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同级别样品应当有相似的等量个体组成,保证相同的代表性。
(4)可行性原则布点应兼顾采样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交通、安全等方面情况:保证样品代表性最大化、最大限度节约人力和实验室资源。
(5)连续性原则布点在满足本次调查监测要求的基础上,应兼顾以往土壤调查监测布设的点位情况,并考虑长期连续调查监测的要求2布点情况3混合样品采集布点方法由于土壤本身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为更好地代表取样区域的土壤性状,采用以地块为单位,多点取样,再混合成一个混合样品。
4注意事项(1) 布点验证:点位布设不能最终确定前,可进行现场调查及预采样相结合,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布点方式作适当的验证。
土壤取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土壤取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取样的方法可采用对角线法、五点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等。
一般每块地至少要取五个样点,地块大时可多取些,取样深度一般以耕层(0—20cm)为准,多点取到的样品应充分混合,按四分法弃去多余的部分,保留约半斤,拣去枯枝落叶、残根、石硕等杂质,如有土块应研碎,作为分析化验的待测样品。
一般土壤养分的快速测定以新鲜土样为宜。
土壤样品的采集注意事项
(1)采样点不宜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采样时要首先清除表层的枯枝落叶,有植物生长的点位要首先除去植物及其根系。
采样现场要剔除砾石等异物。
要注意及时清洁采样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2)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壤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
(3)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必须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4)测定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铲、竹片直接采取样品,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用竹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竹片采取样品。
对于污染土壤的样品,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与人身体的直接接触。
(5)采集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时,要防止待测物质挥发,注意样品满瓶不留空隙,低温运输和保存。
采集土样应注意的事项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及注意事项
1.土壤样品代表面积
每个土样代表面积:旱田和水田土壤80-100亩。
蔬菜和经济作物50亩。
2.采样时间
作物收获后至下季作物播种(施肥)前。
3.采样方法
以指导生产为目的的一般都采集混合土样(既在一块地的多个点上采集土壤混合成一个土样)。
在每一地块上一般人为规定采集5—20个点混合成一个样品。
点的布置方法见下表
4.具体操作方法
在每个采样点上用锹垂直向下挖出一个剖面(深度从地表向下20厘米),再用土铲垂直向下切取约1厘米厚的土壤,放入
塑料布(袋)中。
把所有点的土壤放在一起混合均匀,剔出土壤的侵入体,如作物根系、石块、杂草等。
用四分法(既把混合土样以正方形平铺在塑料布上,划对角线,弃去对角土壤。
余下的土壤再混匀直至用此法缩分到所需要的重量。
)留取1公斤土壤装入布袋中。
土壤骨干样和田间试验样采集时,要求用不锈钢土钻取样或者用土铲挖出剖面后,先用竹片将与土铲接触部分的土壤去除,再用竹片挑取土样;取样量为2公斤。
5.样品记录
用铅笔填写记录标签,标签内容包括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等。
标签一式两份,一份入在布袋内。
一份系在布袋外。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附录A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表A.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记录卡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填写说明A.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信息按如下填写:a)市、县名称:可在印制表格时印制。
b)乡镇名称:按照样点位置所属乡镇填写。
c)样品号:按照设计点位图及采样顺序填写。
d)原始样号:为重复采样号对应的原始样品号。
e)样袋号:填写装样品的布袋编号。
f)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按平面直角坐标记录,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g)海拔高程:按照GPS高程填写到米。
A.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信息按如下填写:a)地貌类型:按照设计划分的地貌区类型填写代码。
分为:1 平原;2 丘陵;3 盆地;4 山地;5 谷地;6 岗地b)地形部位:是指采样点所在地貌区具体位置,分为:1 平畈田;2 滨河洼地;3 (山脊)岗地;4 坡(塝地)地;5 冲地。
c)地面坡度:1 平原<6°;2 缓坡地 6°~15°;3 斜坡地 15°~25°;4 陡坡地>25°。
d)农作物:01 小麦;02 玉米;03 水稻;04 油菜;05 蔬菜;06大豆;07 花生;08 棉花;09 瓜果类;10果树;11 茶;12 其他;或者直接填写农作物名称。
e)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中各田块的田面坡度,填写具体估测的度数。
林地图斑较大,坡度以采样的小格地面坡度为准。
f)坡向:主要是指丘陵山地、岗地图斑朝向,采用 360°方位,记录度数。
平原记为0°。
A.3 生产条件生产条件按如下填写:a)农田基础设施:1 配套;2 基本配套;3 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1 配套,缺第③项的(路网、林网)为2 基本配套;缺第②③项为3无设施。
b)排水能力(选填):排水能力强,可保排 1,指平原河谷圩区排涝设施齐全;能排或不需要排水(坡地)2;排水能力差(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设施)3。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指南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指南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指南1. 引言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土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质地和土壤结构等特征,直接影响着作物种植的成功与否。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壤的情况,制定和实施土壤普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采样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指南的内容和目的。
2. 为什么进行土壤普查土壤普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特征和成分。
通过土壤普查,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群落、有机质含量等关键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土壤普查还有助于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并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指南的内容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指南,在进行土壤采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采样区域的划定针对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区域首先需要进行合理划定。
这需要考虑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地理分区等因素。
在指南中,对采样区域的划定提供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3.2 采样点的选择指南强调了采样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以确保采集的土壤样本能够真实反映该区域的整体情况。
采样点的确定应考虑土壤类型、地貌特征、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
还需要注意避免受到人为干扰的区域,如道路旁和废弃物堆放区。
3.3 采样深度和方式指南对于采样深度和方式也有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土壤采样的深度应在0-20厘米之间,但对于特殊用途的土壤,如盐碱地和沼泽地,指南给出了相应的采样深度要求。
采样时应使用干净的工具,并注意避免不同深度的土壤混合。
3.4 采样数量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采样数量也是非常关键的。
指南中建议,在同一采样点进行10个样品的均匀混合,以得到一个代表性的样品。
对于大面积的土地,需要设置足够多的采样点,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4. 指南的意义和应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登记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登记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一、总体要求1.本表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登记表,每个监测点位填写一张。
各省分配多少个监测点位,就必须填写多少张。
2.本表由采样人在田间采样时实际填写,填写后将原表交与省级环保站汇总,不得采样后将誊写表汇交省级环保站。
3.若本表中填写错误需要更改,在表项中用单实线条划掉,在旁边重新填写,不得利用涂改液、摸涂等方式进行修改。
4.省级农业环保站将本表汇总后,装订成册,作为原始档案留存,不得随意丢弃;5.本表需复制一份提交农业部项目执行组备份。
二、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表头】填写采样点所在省、地区(市、州、盟)和县(区、市、旗)名称。
【采样日期】按年月日进行填写,如2012年05月03日。
【点位编码】根据本次工作的样品编码规则,采样点位编码按县域单元进行编码,每个采样点位赋予唯一流水号,采样点位编码不得重复。
【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可从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确认所调查耕地是否为基本农田。
【采样地点】准确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的乡(镇)、村(屯、组)、具体地名。
【GPS定位】要求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GPS定位,选择WGS 84坐标系,填写经、纬度坐标。
填写格式如:北纬:30.24221、东经:114.33451,至少五位以上。
【所属区域类别】本表项要求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的区域类别,要求在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一般农区四个选项中钩选1项,只能选择1项,不能多选。
四个类型区域的区别和确定,见培训教材。
【海拔高度】采样地块所在的海拔高度,在GPS上读取。
单位,米。
保留小数点后1位。
【土地利用现状】只填写土地利用类型中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4项选择。
采样地块为耕地时,勾选水田/旱地。
【采样深度】采集实际耕层土壤,一般为0-20cm,采样时,按实际采集的耕层厚度填写。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化验注意事项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化验注意事项土壤化验分析工作在农业、林业等很多领域被涉及,且对这些领域的科研生产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土壤化验分析数据的准确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分析一个样品,通常包括采样、制样、试样的分解、分析测定、结果计算等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还包含着一些看似简单却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细节工作。
本文突出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土壤化验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土壤样品的采集往往是土壤化验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分析数据和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在通常的化验工作中,每次测定所称取的分析试样,最多不过数克(包括重复测定),但分析结果却代表大量物料的平均成分。
因此,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否则不仅分析数据失去意义,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分别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采样不属于化验人员的工作范围,但作为化验工作者,应该掌握采样与制样的基本知识与原则。
1.1 采样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图等因素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采样时要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征。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和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下层的比例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
1.2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贮存时,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速冻固定。
制备风干样品时,将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曝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采样记录填写须知
1、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
判断方法: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成细条并弯成直径为(2.5~3)cm 的土环,根据土环的形状确定质地。
砂土:不能搓成条;砂壤土:只能搓成短条;轻壤土:能搓成直径为3mm的条,但易断裂;中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时易断裂;重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易断裂;粘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能弯曲成圆圈。
2、颜色描述
主色在后,副色在前。
如:黄棕色、黑红色等。
3、土壤湿度分为5级
①干:土块放在手中无潮润感觉;
②潮:土块放在手中,有潮润感觉;
③湿:手捏土块,在土团上塑有手印;
④重潮:手捏土块时,在手指上留有湿印;
⑤极潮:手捏土块时,有水流出。
4、植物根系含量分为5级
①无根系;
②少量:在该土层,每50cm2内少于5根;
③中量:在该土层,每50cm2内有5~15根;
④多量:在该土层,每50cm2内多于15根;
⑤根密集:在该土层中根系密集交织。
5、样品类别:指表层样或土壤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