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安全知识—地面防治水与设隔离煤柱防水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地面防治水与设隔离煤柱

防水

一、地面防治水

为了防止或减少大气降雨汇合的水和地表水涌人工业场地,或通过渗漏区进入井下,首先要对地面水进行防治。这是一项常

常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每年雨季前,关于防洪防汛工作更要引起

高度重视。

地面防治水首先要掌握地表水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在

地面修筑一些防排水工程,包括填塞通道、排除积水、河流改道、修建水库及排洪道等,可以概括为“疏、防、排、蓄〞几个方面。

疏如果矿井四面是山,降水和地表水流不出去,可以开凿

泄洪隧洞,把矿区内的汇合水疏通到矿区以外。防在矿井制定时,井和工业场地应该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点,井和工业场地内

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矸石、土方、炉

灰等堆积物必须避开山洪、河流的冲刷方向,以免冲刷到工业场

地建筑物四周或淤塞沟渠和河道。矿区受山洪威胁时,在山坡上

应修挖防洪沟堵截山洪。矿区地表的塌陷区(包括塌陷裂缝、塌陷洞等)要堵塞、填平、压实。对漏水的沟渠和河流,应该整铺河底或改道。报废的地面钻孔要及时封好,防止地表水流人井下。

排关于洪水季节河水有倒流现象的矿区,应在泄洪总沟的

出处建立水闸,设置排洪站,以备河水倒灌时用水泵向外排水。

蓄在井和工业场地上游的有利地形建筑水库,雨季前把水放到最低水位,以争取最大蓄洪量,减少对矿井的威胁。

二、留设防水隔离煤柱

井下留隔离煤柱,可以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同时还可以预防火与瓦斯事故的蔓延。防水煤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井田边界隔离煤柱相邻两个矿井或井田之间不同意沟通,应该留隔离煤柱。这样,一旦有一个矿井发生突水淹井事故,邻近矿井不致受到影响。井田之间的煤柱大都是人为留设的,有些是以断层为界的隔离煤柱。当矿井人为划分边界时,煤柱中心线就是矿井的边界;当以断层为两井田边界时,断层两侧各留一定的煤柱作为各自的开采边界。

与被淹井巷的隔离煤柱井下有时有局部积水或被淹井巷,当积水很多不易排干时,也要留设煤柱,使生产区与被淹区隔开。

冲记层煤柱井下采掘工作面有时离冲积层或地表水很近,而冲积层内又往往有水及流沙。在这种状况下,采掘工作面必须与冲积层坚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也要留设一定的煤柱。

断层防水煤柱断层的落差(两侧煤层的标高差)有大有小。当落差达到一定数值时,一盘的煤层就可能与另一盘含水层接触,同时断层本身也可能含水,所以断层两侧有时也要留一定尺寸的

煤柱。

其他防水煤柱在采掘过程中,如接近水量较大的钻孔、含水的陷落柱等也要留煤柱。

防水煤柱是起防水作用的,无论何时,未通过批准不许胡采乱掘,如采煤反向开帮、在煤柱内挖水窝、躲避硐等,都是十分危险的。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地面防治水与设隔离煤柱防水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地面防治水与设隔离煤柱 防水 一、地面防治水 为了防止或减少大气降雨汇合的水和地表水涌人工业场地,或通过渗漏区进入井下,首先要对地面水进行防治。这是一项常 常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每年雨季前,关于防洪防汛工作更要引起 高度重视。 地面防治水首先要掌握地表水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在 地面修筑一些防排水工程,包括填塞通道、排除积水、河流改道、修建水库及排洪道等,可以概括为“疏、防、排、蓄〞几个方面。 疏如果矿井四面是山,降水和地表水流不出去,可以开凿 泄洪隧洞,把矿区内的汇合水疏通到矿区以外。防在矿井制定时,井和工业场地应该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点,井和工业场地内 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矸石、土方、炉 灰等堆积物必须避开山洪、河流的冲刷方向,以免冲刷到工业场 地建筑物四周或淤塞沟渠和河道。矿区受山洪威胁时,在山坡上 应修挖防洪沟堵截山洪。矿区地表的塌陷区(包括塌陷裂缝、塌陷洞等)要堵塞、填平、压实。对漏水的沟渠和河流,应该整铺河底或改道。报废的地面钻孔要及时封好,防止地表水流人井下。 排关于洪水季节河水有倒流现象的矿区,应在泄洪总沟的

出处建立水闸,设置排洪站,以备河水倒灌时用水泵向外排水。 蓄在井和工业场地上游的有利地形建筑水库,雨季前把水放到最低水位,以争取最大蓄洪量,减少对矿井的威胁。 二、留设防水隔离煤柱 井下留隔离煤柱,可以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同时还可以预防火与瓦斯事故的蔓延。防水煤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井田边界隔离煤柱相邻两个矿井或井田之间不同意沟通,应该留隔离煤柱。这样,一旦有一个矿井发生突水淹井事故,邻近矿井不致受到影响。井田之间的煤柱大都是人为留设的,有些是以断层为界的隔离煤柱。当矿井人为划分边界时,煤柱中心线就是矿井的边界;当以断层为两井田边界时,断层两侧各留一定的煤柱作为各自的开采边界。 与被淹井巷的隔离煤柱井下有时有局部积水或被淹井巷,当积水很多不易排干时,也要留设煤柱,使生产区与被淹区隔开。 冲记层煤柱井下采掘工作面有时离冲积层或地表水很近,而冲积层内又往往有水及流沙。在这种状况下,采掘工作面必须与冲积层坚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也要留设一定的煤柱。 断层防水煤柱断层的落差(两侧煤层的标高差)有大有小。当落差达到一定数值时,一盘的煤层就可能与另一盘含水层接触,同时断层本身也可能含水,所以断层两侧有时也要留一定尺寸的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防治水措施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 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 矿长: 技术负责人: 成员: 二、矿井水害的类型及易发突水事故的地点的分析 1、矿井水害的类型 造成我矿井水害的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地下水和老空水。其中地下水按其储水空隙特征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根据水源分类,矿井水害分为:(1)、地表水害、(2)、老窑水水害(3)、孔隙水水害、(4)、裂隙水水害、

(5)、灰岩水水害等 2、矿井水害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我矿井下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矿井正常生产的采煤、掘进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与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沟通时,就会发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垮落带及裂隙带遇到强含水层或老空区、老窑、老巷道积水,水会沿裂隙带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若导水裂缝带高度到达地表,与地表的季节性河流、塌陷坑贯通,也会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穿透含水岩层的钻孔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会造成透水事故。 (3)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情况不清的老窑水、采空区水、老巷道积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砂岩水等,同样是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点。 三、矿井发生突水事故的预兆 1、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透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煤层发潮发暗、有害气体增加等。

煤矿防治水一般要求规定

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等有关防治水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四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第六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七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

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第九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第十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应当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一条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种(见表2-1)。

煤矿防治水安全规程

煤矿防治水安全规程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51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建立健全防治水各项制度,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 第252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10年)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矿井应当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加强水文地质动态观测和水害预测分析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其他矿井应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 第253条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雨季受水威胁的矿井,应当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并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第254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河流水系的汇水、渗漏、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的信息沟通,发现矿井水害可能影响相邻矿井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第255条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地面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险的地段。 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地面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应当修筑堤坝、沟渠或者采取其他可靠防御洪水的措施。不能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应当封闭填实该井口。 第256条当矿井井口附近或者开采塌陷波及区域的地表有水体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一)严禁开采和破坏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二)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修筑泄水沟渠,或者建排洪站专门排水,杜绝积水渗入井下。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盘县鸡场坪乡云脚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云脚煤矿技术科 二零一五年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为搞好我矿防治水工作,彻底杜绝水害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规定》等相关规定,特制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尤香甫 副组长:陈彬 成员:尤发举、毕小甫、彭江、高吉荣、张春、康云周、洪吉合 张启朋、包从庆、高明、万春平 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 二、防治水措施 (一)地面防排水 1、加强雨季防水工作,建立防洪组织和防洪队伍,配齐防洪工具及防洪材料,制定防洪措施。 2、搞好全矿生活区、工业广场防洪、防建筑物倒塌及排水沟的清挖和维护工作。 3、由地测科负责调查影响我矿安全的地面塌陷区裂缝,并上报调度室组织人员采取措施,对可能造成洪水渗入井下的地面裂缝进行充填压实。 4、配备平面防治水专用工具,锨、镢头各50 张,雨衣、胶鞋各50 双,水泵三台,电缆1000 米,坑木100 余方,编织袋1000 条,矿灯50 盏,手电50 盏,8号铁丝200斤,做到有备无患。 5、雨季时,各井口要备足砂袋,预防洪水灌入,影响我矿安全。

6、成立专职防汛抢险小分队,抢险小分队由年轻力壮、有丰富经验的工人20 余名组成,分成三班,明确责任,在矿24 小时严阵以待,并定期对防汛小组人员进行各种训练,组织防汛演习,提高防汛抢险人员的素质,使之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井下防治水措施 l、顶板水的防治措施(1)在采面回采过程中要求: A、严格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采”探放水制度,做好探放水工作。 B、放净顶煤,保证顶板水顺利流出,并做好切巷导水工作。 C、对上、下水平水沟加强维护,及时清除水沟淤煤、杂物,保证水流畅通。 D、加强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段工程质量管理,尤其是加强采面涌水段煤墙和老塘管理,打双层荆笆,三排柱下必须站道木。 E、采煤队要加强水情观测,及时准确地向调度室汇报。 (2)在掘进过程中要求: A、严格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则,做好探放水工作。 B、地测人员经常下井观测、收集地质资料,及时预测前方地质构造情况。 C、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若发现异常地质情况及出水征兆时,应-3- 立即停止掘进,与技术科联系,并听从其安排。 D、紧跟迎头铺设水槽,做好排水工作。 E、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尤其要加强压力增大巷道的工程质量的管理,支柱要求穿木鞋,巷道要打好抬棚必须坚固合格。

防治水安全知识

防治水安全知识 1、矿井水害是指煤矿基建和生产过程中,地下水涌入采掘空间,造成淹没巷道、工作面、采区、矿井 的现象,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2、只要搞清矿井的充水特征,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矿井水害是可以防治的。 3、矿井水害种类的划分:(1)按水源类型分为:顶板水、底板水、老空水; (2)按导水通道分为:断层突水、陷落柱突水、裂隙岩体突水、封闭不良钻孔突水、煤(岩)柱突水; (3)按水源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4、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方法主要有:物探、钻探、化探、试验 (1)物探:主要依据物质的电性、弹性波、磁场强度、重力场的差异,对不同介质及其界面进行判 别; (2)钻探:通过钻探工程,了解地层的结构特点、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空间特征; (3)化探:水化学分析的方法的简称,即通过水质化学分析,对井下涌水的来源进行识别; (4)试验:如抽水试验。 5、科技部将“矿井老空区探测与水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列为“十一五”攻关的主题,可以看出国 家对预防和治理由老空水引发的恶性透水事故的力度。 6、煤矿主要负责人是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要对本单位的水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组织落实重 大水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总工程师是社会防治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对水害防治相关技术工作的日常管理。 7、煤矿水灾起因有:井壁沉陷、坍塌,地表水导通引起透水;断层水涌出;溶洞水涌出; 底板承压水涌出;封闭不良的钻孔水涌出 8、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预测预报:指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害作出分析判断; 有掘必探:指任何需要进行井巷施工的区域,必须先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或排除水害; 先探后掘:指先综合探放,确定巷道前方没有水害威胁后再施工; 先治后采:指根据查明的水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排除水害隐患后,再安排回采。9、透水征兆: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底板 臌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 10、如果闻到工作面有臭鸡蛋气味,用舌头尝渗出来的水发涩,把水珠放到指间摩擦有发滑的感觉, 就可以肯定前面有老空区;另外老空水发红,很像铁锈水,如果发现煤壁“挂红”,也是出水信号。 11、采掘工作面有透水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然 后向调度室汇报。 12、矿井涌水主要来源于含水层、采空区、地层水和地表水。井下发生水灾,有时是一种水源造成, 有时是几种水源同时造成,并且有通道把水释放出来。 13、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时,严禁进行采掘活动;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 胁的区域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14、在揭露老空时,必须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只有经过检查,证明老空内的水、瓦斯和其他有害气 体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15、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 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和其他水); 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的70%; 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检修水泵的能力工作水泵能力的25%。 16、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在每年雨季以前,必 须全面检修一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7、煤矿防治水应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 “防”:合理留设各种防水煤柱 “堵”: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

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

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 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是指对煤矿进行防治水的基本方法和知识的总称。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产业,但是在开采过程中,矿井会出现大量的地下水涌入问题,甚至会导致水灾,影响煤矿生产和安全工作。因此,正确的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对保障煤矿生产、实现绿色环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煤矿防治水基本知识相关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一、煤矿防治水的含义 煤矿防治水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煤矿地下水进行管理和控制,使煤矿地下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降低煤矿地下水对生产和安全的影响。煤矿防治水的目的是推进煤矿环保和绿色矿业发展,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煤矿防治水的重要性 1、防止井室涌水事故。地下水是煤矿生产的一大难题, 如果井室中的水不加以处理和控制,将对采煤进度和职工工作带来极大危害。 2、保护地下水资源。在煤矿采掘过程中若大量地下水未 经管理处理就会流失,成为无法再生的浪费资源;而经过管理和利用地下水则可弥补和提高地表水供应量。

3、推动煤矿环保和绿色矿业发展。现在的煤矿管理已经 超越了传统的"生产优先"的思维,煤矿防治水是煤矿环保和绿 色矿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三、煤矿防治水的措施 1、灌浆防水。将水泥浆泵入井壁中,填补井壁破损部分,增强井壁的强度来达到防水的效果。 2、井下大面积封水。在井下进行大面积的封水工作,封 堵地下水通道,从而减小涌水的量。 3、排水防水。即采煤期间通过排水来减少或者消除水的 压力,以达到防治涌水发生的目的。 4、闭合压力矿井。闭合压力矿井是保证煤矿安全运行的 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已经停采的煤矿可通过目标放台阶的方式逐步将煤矿闭合,达到污染防治、治理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煤矿防治水的具体技术 1、井下暂时支护。暂时支护是一项井下的基本技术,是 指通过支架的移动或补充,来支撑或强固煤巷,防止涌水事故的发生。 2、井下绝缘墙。绝缘墙又叫隔水墙,是将地下水集中引 入隔水墙内,达到隔离井下地下水的技术措施。绝缘墙的设置需要考虑地下水分区特征、井群结构等因素。 3、井下合理排水。井下排水工程是煤炭生产井下生产活 动的基础,必须合理布置、科学设计,达到正确地减轻地下水

煤矿防治水细则

煤矿防治水细则 1. 煤矿防治水十六字方针是指“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2. 新颁布的《防治水规定》特点,一是对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规定更加严格。二是对防治老空水害规定更加严密。三是对强化防治水基础工作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四是减少了有关防治水的行政审批。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4.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5.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6.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7.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8.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9.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10.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1. 在防水闸门来水一侧15-25米处范围内,应加设1道挡物箅子门。 12.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老空: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井巷的总称。13 矿井正常涌水量是指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 14.矿井最大涌水量是指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 15.安全水头值,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 16.防隔水煤岩柱,为确保近水体下安全采煤而留设的煤层开采上(下)限至水体底(顶)界之间的煤岩层区段。 17.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应力超过岩层强度极限时,岩层便发生断裂,断裂后若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称之断层。 18.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交面线、断距(落差)、倾角、倾向等。 19.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是指: “防”主要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柱; “堵”主要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 “疏”主要指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 “排”主要指完善矿井排水系统; “截”主要指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矿井防治水措施

矿井防治水措施 一地面防治水措施 1、为了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矿井,首先控制 降水水源和地表水是矿井防止水的第一道防线。 2、在任何情况下,不使井口和地面设施被洪水淹没,井口和 工业广场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3、井口、地面建筑物应按照地形修筑泄水沟和拦水堤坝, 以防暴雨山洪从井口灌入井下造成灾害。 4、在矿区内的水流沿河床有可能渗入井下的沟底裂缝处, 用黏土、料石或水泥铺垫河床,以防止或减少水流渗入 矿井。 5、整铺河床的一般做法是:清理河床底后铺25cm以上黄土 或灰土(石灰和黄土掺合而成)并压实座垫层,起隔水防 漏作用,其上是伸缩层,铺设20cm沙石(沙、石比约3:7) 以防止底层翻浆,上层用水泥砂浆及碎石构筑,厚度 35cm以上,能抵御洪水冲刷。 6、对矿区的河流改道,在有可能进入矿区的上游地段筑水 坝,将原河流截断,用人工或挖掘机掘新河道使洪水和水 流远离矿区。 7、填堵通道,在矿区内因采掘活动而引起地面沉降、开裂、

塌陷、矿区较大的溶洞或废弃的旧钻孔等形成的矿井进 水通道,因用黏土或水泥予以填堵。 8、挖排(截)洪沟,可在井口上方垂直来水方向,布置排洪沟、 渠拦截, 9、排出积水,对大气降雨形成的大面积积水,要及时排放到 矿区以外或引入西来峰大河槽。 10、加强雨季前的防汛工作,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和及时清 理泄洪沟的淤泥杂物,加护防洪堤坝,确保雨季来临时万 无一失。 二井下防止水措施 井下综合防治水措施分为“探、防、堵、截、排”针对本矿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措施: 1、做好水文观测工作 ⑴了解地面气象、降水量的有关资料。 ⑵通过探水钻孔观测各种水源来压,水位和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水质,查明矿井水源及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⑶观测矿井涌水量及季节变化规律。 2、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⑴掌握断层和裂隙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

煤矿防治水知识

1、什么是煤矿防治水“十六字”方针? 答:是指“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哪几类? 答: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3、什么是承压水? 答:是指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4、集团2009年防治水工作目标? 答:不产生新的突水水源,不因水患淹掉井下一头一面和伤人事故,实现水患区煤炭资源安全回收。 5、刘东矿2009年防治水重点? 答:以北七为重点工作区域,突出底板承压水、陷落柱水、断层水、采空区水及十煤顶板砂岩裂隙水等防治重点开展工作。 6、利国矿2009年防治水重点? 答:-300及以上水平原本矿及周边小井采空区水,汛期地面水倒灌,转供电线路安全及井下主要排水管路维护等为重点。 7、昭阳矿2009年防治水重点? 答:16层区域奥灰水封堵、西部新区开拓巷道断层水防治及合理避开太灰、奥灰底板强含水层水。 8、地下水按水层性质分哪几类? 答: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9、在防水闸门来水一侧多少米范围内,应加设1道挡物箅子门? 答:15 –25米。 10、什么叫采空区和老空? 答: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老空: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井巷的总称。11、什么叫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答:矿井正常涌水量是指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矿井最大涌水量是指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涌水量的高峰值。 12、什么叫安全水头值? 答: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 13、什么叫防水煤柱? 答:为确保近水体下安全采煤而留设的煤层开采上(下)限至水体底(顶)界之间的煤岩层区段。 14、什么叫断层? 答:地壳运动产生应力超过岩层强度极限时,岩层便发生断裂,断裂后若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称之断层。 15、断层要素的哪些? 答:断层面、断盘、交面线、断距(落差)、倾角、倾向等。 16、什么叩“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答:“防”主要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柱;“堵”主要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疏”主要指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主要指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截”主要指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17、什么叫水的总矿化度? 答:指水中所有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单位用g/L表示。 18、水的总矿化度分类?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带压开采注浆堵水封堵突水的诀窍及水体下采煤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带压开采、注浆堵水、封堵突水的诀窍及水体下采煤 一、带压开采 带压开采是防治水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就是利用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带着水压进行开采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不修建防治水工程,就可以猜测出带压开采的安全区,并顺利地把煤炭开采出来。我国的许多煤矿,煤层底板下有丰富的高压地下水,因此,带压开采具有有用价值。比如,某一个煤层,它的下部有一个强承压含水层,煤层未采之前,含水层中水的压力压向上方;当含水层上部的煤层采空之后,岩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如果含水层的顶板(煤层的底板)隔水层抵挡不住下部水的强大压力,隔水层就要变形,产生底鼓,随之出现裂缝,造成工作面底板出水。如果通过猜测得知,煤层底板隔水层能抵挡住下部含水层水的强大压力,水不能从煤层底板特别,然后把 煤炭安全地采出来,带压开采便算成功了。 带压开采能否成功,决定于三个因素: 1.承压含水层水压力的大小及水量的多少; 2.隔水层厚度及岩层强度,被开采煤层与含水层间的距离越大,出水可能性越小; 3.开采地区地质构造及采煤活动对隔水层的破坏状况,隔

水层如果是完整的,断层、裂隙不发育,那么高压水特别的可能性就小。 在带压采煤工作面工作时,放顶工作要快,控顶距越小越好,以便减小地压;工作面内不准丢煤柱,也不要残留木垛、点柱等支撑物;注意底板变化,如有异常应停止采煤和放顶;坚持排水设备完好;现场所有人员必须熟悉避灾路线。 二、注浆堵水 注浆堵水是防止矿井涌水而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用注浆法与地下水作斗争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方法简便,效果较好,得到广泛的应用。注浆堵水,就是把配制好的浆液(水泥浆液、水泥一水玻璃浆液或化学浆液),用注浆泵压入地层空隙中,使浆液扩散、凝固、硬化,起到堵、截补给水源的作用。目前,注浆应用在以下几方面: 井筒注浆井筒常要通过一个或几个含水层,含水层的水就会进入井筒,给建井带来困难和危害。为此,在井筒开凿之前先从地面打钻孔,对含水层进行预先注浆;或者在井筒掘进工作面距含水层一定距离的地方停止掘进,从工作面预先进行注浆。这样,就在井筒四周造成一道隔水屏障,使井筒能安全、顺利地通过含水层。如果井筒已凿砌完毕而井壁漏水,也可以对井壁进行注浆堵水。巷道堵漏为减少矿井涌水量,对煤矿井下大量存在的小出水点也要进行封堵。这些出水点水压、水量不大,可以用打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防治水规定 《防治水规定》是在现行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以下简称《规程》和《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前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治矿井水害。那么防治水有哪些规定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防治水规定。欢迎阅读!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等有关防治水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四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第六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七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第九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第十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应当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一条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种(见表2-1)。 表2-1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分类依据类别 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差,补给来源少或极少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岩溶含水层、厚层砂砾石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是岩溶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很好,补给来源极其充沛,地表泄水条件差

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 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建立制度、加强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和职工防治水培训工作 l、要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井下职工均要熟悉透水前的各种预兆,发现透水危害及时汇报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要建立必要的矿井防治水规章制度,把防洪、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注意收集整理资料,准确将积水巷、水窝、积水老煤窑、老采空区绘在图上,以便进行采掘作业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 二、地面防排水措施 1、地面防排水是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大量流人矿井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矿井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地面防排水工作必须经常进行,尤其雨季到来之前,更要做好各项防排水工作。 2、地面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填塞通道、排除积水、挖排洪沟等,必须根据地形、水文和气象条件加以合理选择,有时还可将几种措施综合使用,以求更好的效果。 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查清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制定蓄、疏、防、排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4、地表水治理措施: 我矿主、副井及风井均建在平坦地段,周围无山坡,井口距河流500m以上、且高于河床30m以上,但防止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井下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决不可疏忽大意,为防止雨季地表水涌入矿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专门的防洪(汛)机构,机构人员每年雨季每次降雨前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必须组织落实好这一工作。 2、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不得堆放在雨水可能冲刷到的地方以免冲到井口附近和煤仓内堵塞下水通道,必须在矿井工业广场及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防止地表水经斜井灌入井下。 3、为防雨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开采范围内应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等措施,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露头、裂缝和透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平压实,如果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4、春季降水后地表水以潜水的形式流入矿井老采区,地表有塌陷裂缝时,会使矿区涌水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井田外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水流方向修筑排水沟,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5、地质勘探队原来使用的报废钻孔,必须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和含水层的水流入井下。 三、井下防治水措施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 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 矿长: 郭爱权 总工: 马锡友 成员:闫志刚、黄明光、王占东、曹继伟、李清臣、郝达来、刘学全、史永成、朱彩飞、赵强

二、地形地貌 井田内的地形特征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标高为1160m~1260m,高差为100m。以风积沙漠地貌为主,呈波状起伏,微地貌形态有新月形沙丘、沙垄等,流水地貌分布在井田西部的乌兰木伦河,河流两侧可见Ⅰ、Ⅱ、Ⅲ级阶地,第四系萨拉乌素组湖积地层多为风蚀地貌。 三、地表水系 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为位于井田西部的乌兰木伦河及位于井田东南部的乌兰木伦河支流~考考赖沟,乌兰木伦河发源于鄂尔多斯市 巴定沟,流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于陕西省神木县汇入黄河,全长228km,流域面积8706km2,内蒙古境内长117km,流域面积3041km2,为常年径流,年平均流量为337mm3,其中净水304

四、气象 本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全年少雨,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雨量多集中于每年7、8、9三个月,年降雨量为100.8~593.5mm,年蒸发量为2297.4~2833.7mm,是降水量的4~5倍。气温最高为36.6℃(1975年7月16日),最低为-30.1℃(1974年12月14日),年平均气温为6.2℃。春冬两季风力较大,一般在4级以上,最大风力可达10级,年平均风速3.5m/s,风向多为西北风。冰冻期较长,最长冻土天数为167天(1976年)最大冻土深度为2.04m (1964年3月1日)。 五、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1、本矿位于乌兰木伦河、束会川两河分水岭西侧,紧靠乌兰木伦河(据井田边界最近处约230m),为半干旱、半沙漠地区。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植被稀少。附近最大的地表水为乌兰木伦河,长年有水,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区内最大河谷为考考赖

煤矿地面防治水规定(2篇)

煤矿地面防治水规定 一.煤矿企业必须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二.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三.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采取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 1.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 2.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露头、裂隙和导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平压实;如果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3.矿井受河流、山洪和滑坡威胁时,必须采取修筑堤坝、泄洪渠和防止滑坡的措施。 4.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 5.对漏水的沟渠和河床,应及时堵漏或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6.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四.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五.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煤矿地面防治水规定(二) 为了做好煤矿内部的消防工作,确保所有员工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落实消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原则,应对突发的火灾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以矿领导为总负责,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由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警戒组、供电(水)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灭火保障组、专家组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1、灭火行动组:由保卫副队长担任组长,带领专J兼职消防队员、消防车、负责火场灭火工作,协助仓管人员抢救没有被火灾包围的财产; 2、通信联络组:由办公室副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利用地面广播发出警报,指挥职工冷静、有序、快速撤离受火灾威胁的区域; 3、疏散引导组:由保卫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区域内、道路上人员疏散; 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调度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火灾时车辆、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5、警戒组:由保卫人员担任组长,负责火灾现场拉起警戒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区域; 6、供电组:由机电科科长担任组长,负责对现场电源控制,保障好备用电源; 7、供水组:由地测科科长担任组长,保证各消防管网在火灾发生后有足够的水压(不少于0.4兆帕),材料库蓄水池内保障储存量,确保不间断供水; 8、灭火保障组:由企管科科长担任组长,负责调配灭火所用的消防材料,联络总指挥部做好保障工作;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

煤矿安全规程 第六章防治水(2010.11.4) 第一节一般规定(3条) 第二百五十一条煤矿企业、矿井必须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建立健全防治水制度,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 第二百五十二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10年)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煤矿企业应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矿井应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加强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井每月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其他矿井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 第二百五十三条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雨季受水威胁的矿井,应当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并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节地面防治水(5条) 第二百五十四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河流水系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信息沟通,发现矿井水害可能影响相邻矿井时,应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第二百五十五条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基础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基础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应当修筑堤坝、沟渠或者采取其他可靠防御洪水的措施。不能采取可靠措施的,应当封闭填实该井口。 第二百五十六条当矿井井口附近或者开采塌陷波及区域的地表有水体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开采和破坏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二)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应当修筑泄水沟渠,或者建排洪站专门排水,杜绝积水渗入井下。 (三)当矿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胁时,应当修筑堤坝和

煤矿方面的防水安全知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编第六章防治水部分条款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编第六章防 治水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百五十一条修改为:“煤矿企业、矿井应当配备满足工作 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 水作业队伍,建立健全防治水各项制度,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 设备。” 二、第二百五十二条修改为:“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10年)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煤矿 企业、矿井应当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定期收集、调查和核 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 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矿井应当 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加强水文地质动态观测和水害预测分析工作。”增加一款,作为本条第三款:“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井 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其他矿井应当每季 度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 三、第二百五十四条修改为:“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查清矿区及其 附近地面河流水系的汇水、渗漏、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

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增加一款,作为本条第二款:“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的信息沟通,发现矿井水害可能影响相邻矿井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四、第二百五十五条修改为:“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地面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险的地段。 “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地面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应当修筑堤坝、沟渠或者采取其他可靠防御洪水的措施。不能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应当封闭填实该井口。” 五、第二百五十六条修改为:“当矿井井口附近或者开采塌陷波及区域的地表有水体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一)严禁开采和破坏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二)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修筑泄水沟渠,或者建排洪站专门排水,杜绝积水渗入井下。 (三)当矿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胁时,修筑堤坝和泄洪渠,有效防止洪水侵入。 (四)对于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妥善疏导,避免渗入井下。 (五)对于漏水的沟渠(包括农田水利的灌溉沟渠)和河床,及时堵漏或者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及时填塞。进行填塞工作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煤矿防治水讲义

煤矿防治水(培训讲义) 目录 一、水的重要性、目前矿井防治水形势 二、几个常用术语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延伸 三、矿井发生水灾水害原因分析 四、矿井防治水的基本思路 五、鹤壁矿区主要含水层特征 六、煤矿井下探放水 七、煤矿井下排水 八、矿井综合防治水措施 九、《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防治水”修改部分 十、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及其它 一、水的重要性与目前矿井防治水害形势分析 1--水的重要性 水对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志都非常熟悉,并不陌生,也极为重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可以三、五天不吃东西(食品、食物等),你可能没什么事,可能觉得难受,困乏无力;但是让你二、三天不喝一口水,会感觉口干舌渴,甚至会虚脱,夏季严重缺水会中暑,你可能就难以支撑(支持)下去,甚至可能会有对你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总有一种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就是因为水----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紧缺资源(主要指淡水),那是势在必得,志在必得,世界各国(为了国家或部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活命)曾发生部族斗殴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历史上曾有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迫在眉睫的是各主要大城市出现缺水、严重缺水或者水荒等,为此我国为了国人安居乐业和战略考虑,大兴水利工程。 2--水利工程与水资源 如解放初期林县的红旗渠、引黄入津及现在的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这是国策,用水战略,也是为国民的安居乐业----。如今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既需要水----冲降粉(煤)尘、打钻(防尘防烧钻等)、注浆、日常生活、生产用水,又得进行矿井防治水----因煤炭的开发与利用而引起的煤矿隐患、水害与水灾。因此说水对我们人类及日常的各项活动都密切相关,很重要。 问题:1.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淡水)多少? ----不足2000m3 2.我市人均水资源多少? ----为全国的1/4 3--煤矿水害事故 全国煤矿事故主要为“一通三防”和煤矿水害事故,自2006年起至今,水害事故与“一通三防”事故基本持平甚至超过“一通三防”事故,因此煤矿矿井防治水的形势相当严峻,迫在眉睫----煤矿开发与利用,既得用水,又必须“防”水与“治”水,就是合理安全管理好矿井水。 2007年至今全国防治水情况不容乐观, 2007年3月14日王河煤矿出水,水量15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