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公基航天知识

公基航天知识

公基航天知识
航天知识是科技和现代化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基础航天知识则是社会人士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几个公共基础航天知识点:
一、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是人类用航天器把宇航员送上轨道或者其他太空领域进行探索的一种探索方式。

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是1961年由苏联人尤里·加加林完成。

美国于1969年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实现第一次登月。

二、火箭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进入太空必须使用的设备之一。

它的作用是提供推力来使航天器克服地球的引力,进入太空。

目前,固体和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主要的两种形式。

三、卫星
人造卫星是一种配备了科学仪器的人造设备,能够发射到地球轨道上进行天文、研究天气、通信等各种应用。

卫星可以为我们提供崭新的知识和信息,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也推进了现代通讯技术的开展。

四、空间站
空间站是人类将航天器停止在轨道上,进行许多科学研究和实验的设施。

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探测太空提供了平台,也可以为宇航员长期在太空停留进行多项专业科学实验提供支持。

五、航天食品
航天食品是专门为航天员设计的食品,它需要具备体积小、重量轻、营养丰富等特性,以便在航天员进行长时间太空飞行时使用。

六、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指在太空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人造卫星、用过的空间站配件、火箭残骸等。

太空垃圾对太空环境和人类探索产生严重影响,并需要通过清理、规范管理等手段加以应对。

航空航天事业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公共基础航天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推进科技与社会的融合。

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汇总

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汇总

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汇总航空航天学科涵盖广泛,涉及到飞机、火箭、卫星等各种空中和太空器具的设计、制造和运行。

作为大一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的汇总,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该学科。

1. 飞机结构与原理- 飞机结构组成:机翼、机身、机尾、控制面、发动机等部分。

- 空气动力学原理:升力、阻力、升力系数、空气动力学效应等。

- 飞机运动原理:升力产生、飞行稳定性、操纵性等。

2. 火箭发动机原理- 燃烧原理:燃料与氧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燃烧产生燃气。

- 推力原理:通过喷射燃气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 燃料类型与性能: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混合动力等。

3. 航空航天材料- 金属材料: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广泛。

- 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器件制造中。

- 高温材料:耐高温金属和陶瓷材料,用于耐受高温环境。

4. 航空航天中的力学- 飞行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平衡、操纵性以及飞行稳定性等。

- 火箭动力学:火箭的质量、推力、速度、加速度等动态特性。

5. 航空航天控制与导航- 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姿态控制、导航系统等。

- 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6. 航空航天领域的安全与管理- 安全管理:飞行器件的安全设计、维护、运行等。

- 空域管理:空中交通管制、机场管理、航线规划等。

7. 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 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太空飞船等载人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

- 卫星设计与制造: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

8. 航空航天中的新兴技术-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为了适应飞机数量大幅增加带来的交通压力,开发出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 电动航空器:利用电力代替传统的燃油动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航空航天学科发展迅速,你还需要持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以跟上前沿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小学航天知识点总结

小学航天知识点总结

小学航天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航天?航天是指人类利用飞船、卫星等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空间进行探索和活动的一种活动。

航天活动包括载人航天、无人航天和卫星发射等。

航天的发展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宇宙和地球,还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航天的历史航天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并进行了太空探测。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

这次成功的登月活动被认为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探索和开发的新时代。

此后,人类航天技术日益成熟,航天活动逐渐走向多样化和国际化。

三、航天器航天器是进行航天活动的工具,主要分为飞船和卫星两大类。

飞船是载人或无人的航天器,包括宇宙飞船、火箭等。

宇宙飞船是一种能够在太空中进行任务的载人或无人航天器。

它能够搭载宇航员进行太空飞行、空间站对接、太空探测等任务,是人类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重要工具。

火箭是一种利用推进剂燃烧产生的高热气体来推动自身的航天器,主要用于发射卫星、载人飞船等。

卫星是人类利用航天技术在地球大气层外空间轨道上投放的人造天体。

卫星根据用途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等多种类型。

卫星可用于天气预报、地球资源调查、导航定位、通信传输等领域,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让宇航员乘坐飞船进入太空进行探索和活动的一种航天活动。

载人航天涉及很多方面的技术,包括航天器结构设计、能源供应、宇航服、生命保障系统、飞行控制等。

195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在1961年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此后,美国陆续实现了多次载人飞船的发射和太空飞行。

196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并将宇航员载人送入太空。

载人航天的发展促进了航天技术的大幅进步,为宇宙探索开拓了新的篇章。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超音速战斗机分代一(50年代初) 二(60年代) 技术特点代表机型低超音速(1.3~1.5)飞行;最大升限达170米格-29;F-100 00m 速度普遍超过2;最大高度2万米并出现双米格-21、米格-23;F-104、F-105、F-三飞机 4;幻影-3、幻影F-1(法);英国P-追求高空高速 1闪电;瑞典SAAB-37雷、SAAB-35龙;J-7、J-8 保留高空高速,强调机动性能、低速性能;米格-29、苏-27;F-14、F-15、F-普遍装配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新技术 16、F-18;狂风,幻影2000 超音速巡航、过失速机动能力、隐身能力F-、良好的维护性、短距起落能力 22(超视距作战、近距离格斗、隐身、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F-35;M1.44、S-37 三(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四(现在) 3.简述直升机的发展史、特点及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

原理: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A.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B.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航天科技知识点总结大全

航天科技知识点总结大全

航天科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 航天科技是指以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和进行宇宙探索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航天科技包括航空航天工程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中国古代的火箭技术为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开展了太空探测活动。

3. 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实现太空探测,开展了月球探测、地球观测等活动;其次是推进太空应用,开展了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最后是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发展了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

二、航天科技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1. 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科技的一个重要方向。

载人航天技术包括飞船设计、人员生命保障系统、轨道运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它是人类探索外太空、开展深空探测的基础。

2. 火箭发射技术是航天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

火箭发射技术包括火箭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它是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的基础。

3. 卫星技术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领域。

卫星技术包括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控制等技术,它是地球观测、通信、导航等应用的基础。

4. 太空探测技术是航天科技的关键领域之一。

太空探测技术包括行星探测、深空探测等技术,它是人类探索外太空、了解宇宙奥秘的基础。

5. 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火星探测、外太空资源开发等领域,这些发展方向将为人类的航天探索和利用外太空资源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航天科技的应用1. 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

通过发射通信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服务;广播卫星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

2. 导航卫星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发射导航卫星,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

3. 地球观测卫星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之一。

航空航天工程(知识点)

航空航天工程(知识点)

航空航天工程(知识点)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门涉及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学科,它集合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航空、航天、材料、机械、电子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航空航天工程的相关知识点。

一、航空工程航空工程是指专门致力于飞行器和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

航空工程相对较为广泛,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航空器的各个方面,如结构设计、气动力学、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等。

航空工程师需要掌握航空原理、飞行力学和飞机设计等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航天工程航天工程是指专门研究和开发航天器及其相关技术的工程领域。

航天工程旨在实现人类进入太空并开展空间探索,包括设计、制造和发射航天器,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观测,探索外层空间资源等。

航天工程师需要了解太空环境、推进技术、航天器控制等专业知识,并具备解决航天工程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飞行器的材料、形状、布局和结构,以达到强度、刚度和重量的最佳平衡。

结构设计包括静力设计、动力设计和飞行动力学设计等。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掌握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疲劳寿命分析等相关知识,以确保飞行器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安全可靠。

四、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器的动力性能和飞行性能。

航空发动机包括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等。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喷气推力、燃烧室设计等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发动机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各种问题。

五、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工程中的材料具有高强度、轻量化和抗腐蚀等特点。

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高温材料等。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以满足飞行器对材料强度和耐热性等方面的需求。

综上所述,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飞行器的多个方面知识。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航空航天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航空航天第一次知识点大全

航空航天第一次知识点大全

航空航天第一次知识点大全1. 航空航天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航空航天工程是指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飞行器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它包括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两个方面。

2. 飞行器的分类:按照使用环境和用途不同,飞行器可以分为航空器和航天器两大类。

航空器主要包括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而航天器主要包括火箭、卫星和航天飞机等。

3. 飞行器的构成和原理:飞行器主要由机身、发动机、燃料系统、控制系统和起落架等组成。

飞行器的飞行原理主要包括升力原理、推力原理、阻力原理和重力平衡原理。

4. 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探索飞行的尝试。

从莱特兄弟的飞行器到现代的宇宙飞船,航空航天工程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进步。

5. 航空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事件: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第一次人类飞行、月球登陆、国际空间站的建成等。

这些事件对于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6. 航空航天工程的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工程在军事、民航、通信、气象、科研和探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7. 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航空航天工程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新材料的应用、航空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的探索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航空航天工程的进步。

8. 航空航天工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航空航天工程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高温高压环境、空间辐射、燃料效率和安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航空航天工程师们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

9. 航空航天工程的国际合作和重要组织:航空航天工程是国际性的合作领域,国际航空航天组织(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IAF)和国际航空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IAA)等组织在推动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和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011年9月29号天宫一号发射地点:酒泉卫星技术重点:航天器交会对接结构: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发射项目:发射后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发出第一张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

「知识点链接」一、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第一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了载人飞船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地返回地面,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二、中国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筹建中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三、酒泉被选为卫星发射中心的条件:1、已建场30年,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2、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

3、发射场区占地面积广,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回收着陆场,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场区内已建有大型机场,既可以满足航天器使用飞机快速运输的要求,又可作为参试人员往返乘降飞机的场所。

5、可以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福建闽西,距离数千公里,并已基本形成的陆上航天测控网。

6、场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常年干燥少雨,多晴天,云量小,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气候条件干燥少雨,雷电日少,容易满足发射条件。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

神八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

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

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神八”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

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

中德两国科学家将在神八上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与以往飞船发射不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飞船“零窗口”发射。

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主要变化是两个方面:具备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为此新增加和改进了一些设备。

比如新研制了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和多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用于交会对接自主控制的飞行软件、控制软件,也是全新设计和研发的。

为了满足交会对接的任务,飞船上增加配置了平移和反推发动机。

同时,航天员的手动控制设备也进行了改进。

现在的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

神舟八号飞船电源帆板因为采用了新的太阳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科技)的知识点1、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中国)。

2、为纪念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万户-中国火箭先驱者)。

3、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际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5、人类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叫(尤里?加加林),他是(前苏联)人。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

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8、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级所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

9、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0、(长征三号)火箭把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1、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2、宇航员升空时乘坐的飞船舱段是(返回舱)。

13、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促进了我国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4、射程在(3000-8000千米)的导弹称为远程导弹。

15、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叫(V-2导弹)。

16、我国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一般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17、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号由(美国)发射。

18、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月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

19、1999年10月14日,我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20、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飞船的名字叫(东方)号。

21、1990年,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亚洲一号)卫星,首次证明中国拥有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能力,中国航天从此跃登国际舞台。

至2000年1月,长征火箭共把(27)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22、1970年4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这颗卫星是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的,这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时代。

23、迄今为止,(液氢和液氧)是人类发现的用于航天运载器最为理想的、并已经成功使用的推进剂。

24、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兼首任院长。

25、运载火箭主要是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箭体结构系统)三大系统组成的。

26、太空称为人类的第(四)环境。

27、航天器的发射和运行,除受到微流星体严重威胁外,还有(太空垃圾)是它们的天敌。

28、发射火箭要朝(顺地球自转)的方向。

29、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为(礼炮1号空间站)。

30、在航天飞机或空间站里,所有液体包括水是(球)状。

31、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同时,它又是一种(多用途)载人航天器。

32、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33、我国的运载火箭发射场有三个,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3个发射场各有特点,承担着不同的发射任务。

34、(美国)是最先发射成功通信卫星的国家。

35、航天是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进行的飞行活动。

36、从地球表面发射的人造卫星绕地球自由旋转而不落回地面,其旋转半径等于地球半径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其数值为7.91千米/秒;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围绕太阳运动应具备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其数值为11.18千米/秒;使航天器摆脱太阳系引力飞向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应具备的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其数值为(16.63千米/秒)。

37、我国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38、把阿尔法磁谱仪送入太空进行人类探索宇宙形成奥秘的试验计划是由(丁肇中)主持制定的。

39、目前仍在太空运行的前苏联发射的空间站叫(和平号空间站),它是在(1986年2月)发射的,是迄今为止在太空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40、中国于(1985)年加入了《外空条约》,(1988)年加入了《营救协定》、《责任条约》和《登记公约》。

41、一台质量为50千克的仪器设备,装在航天器里,随航天器由地面升入太空,该设备的重量(变),该设备的质量(不变)42、载人航天器从发射到完成任务返回地面,它的飞行轨道一般分三段:上升段;轨道运行段;返回段。

那么乘坐载人航天器的航天员,在这三段中分别处于(超重);(失重);(超重)。

43、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

44、航天飞机是一种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能在太空中飞行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45、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跨世纪航天工程,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航天合作计划,共有(16)个国家参与研制和运行,预计到(2004年)最终完成并进入应用阶段。

46、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按其运行轨道离地球表面的高度,可分为低轨道(或称近地轨道)、中轨道、高轨道(如地球同步和对地静止轨道)。

那么载人航天器一般是在(低)轨道上运行。

47、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如推进剂贮箱、仪器舱等主要是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

48、航天飞机系统中的固体助推器回收后,可再次使用约(20)次。

49、从1996年开始,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每两年在(珠海)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3届。

50、在绕地球飞行的飞船上产生失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飞船的离心力低消了地球引力)。

51、穿舱外活动航天服出舱活动前,必须呼氧排氮,主要是为(避免航天员的血管堵塞,形成气胸(俗称减压病)以致危及生命。

52、宇宙航行理论的奠基人是(齐奥尔科夫斯基)。

53、火箭发动机所以能在真空的太空环境中正常工作是因为(同时携带了燃料和氧化剂)。

54、美国的航天飞机主要由(轨道器、液体助推器和外贮箱)三部分组成。

55、世界上第一艘成功进入太空的载人飞船(东方号)是由(苏联)发射成功的。

56、人类经过长期天文观测和数千次航天探测的结果表明,宇宙中有1000多亿个像银河系那样的星系,它们正在相互远离,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宇宙是(膨胀的)。

57、大爆炸宇宙论最早是(伽莫夫)提出的。

58、我国正在实施的“嫦娥工程”哪一年实现了绕月飞行(2007 年)59、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种作战飞机是:(强五)60、我国空军最早的一架飞机(列宁号)61、(冯如)是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他在(1909)年制成了他的第一架飞机并进行62、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展览是:(巴黎航展)63、1969 年2 月9 日,世界第一架宽机身民航机首次试飞成功,它是:(波音747)64、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是(飞豹)65、美国发射的(水手9 号")花了大约5 个半月的时间,到达火星轨道,成为第一艘环绕别的一颗行星运行的宇宙飞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