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

合集下载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引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方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十个简单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这些实验能够让孩子们在家中或者学校里进行,并能从中学到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1. 理解密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浮力现象来理解密度的概念。

实验步骤和材料1.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水,几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石头、木块、橡皮球)。

2.将玻璃杯填满水。

3.将不同材质的物体轻轻地放入玻璃杯中观察现象。

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观察到拥有较大密度的物体会下沉而拥有较小密度的物体会浮上水面。

2. 色彩吸收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溶液对光的吸收情况,了解颜色是如何被吸收和反射的。

实验步骤和材料1.准备几个透明的玻璃容器、水和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2.将不同颜色的溶液分别放入玻璃容器中。

3.使用手电筒照射不同颜色的溶液,观察吸收光线的情况。

不同颜色的溶液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

当我们照射不同颜色的溶液时,溶液会吸收相同颜色的光线,而反射其他颜色的光线。

3. 飘浮的葡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葡萄在不同溶液中的表现,了解溶液的浓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实验步骤和材料1.准备几个透明的杯子、水和糖。

2.将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分别放入杯子中。

3.将葡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糖溶液中,观察葡萄的浮沉情况。

浓度较低的糖溶液中,水分子比较多,所以葡萄会浮在水面上。

而浓度较高的糖溶液中,水分子比较少,所以葡萄会下沉。

4. 棉花火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和发射棉花火箭来了解火箭原理。

实验步骤和材料1.准备一个小塑料瓶、棉花、烧杯、火柴和水。

2.将烧杯中加入一些水。

3.将塑料瓶的一端装满棉花。

4.将塑料瓶口迅速插入烧杯中的水中。

5.观察火箭的发射。

当塑料瓶插入烧杯中的水中时,底部的水会被迅速加热并转化为蒸汽气体。

蒸汽气体增加了瓶内的压力,最终导致瓶底部的棉花火箭射出。

5. 彩虹漩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彩虹漩涡来展示液体的旋转运动。

10个神奇的化学实验

10个神奇的化学实验

10个神奇的化学实验十个神奇的化学实验1. 火焰变色实验通过添加不同的化学物质到火焰中,可以观察到火焰颜色的变化。

比如,将钠盐加入火焰中,火焰会变成明亮的黄色。

这是因为钠盐激发了火焰中的钠离子,使其以特定的频率发出黄光。

2. 酸碱指示剂实验将酸碱指示剂滴入酸碱溶液中,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而改变颜色。

例如,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无色。

3. 发光杯实验将荧光粉溶解在水中,然后倒入杯中。

在紫外线照射下,杯子会发出明亮的荧光。

这是因为荧光粉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然后重新辐射出可见光。

4. 燃烧钱币实验将铝箔纸包裹在一个铜币上,然后用火烧烤。

铝箔会与铜发生反应,形成铝铜合金,使铜币的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铝比铜更活泼,它与氧气反应,形成了一层铝氧化物。

5. 酶催化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含有酶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溶液的起泡现象。

这是因为酶能够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产生大量的气体。

6. 铁与硫的反应实验将铁粉与硫粉混合,然后用火加热。

观察到反应后产物的颜色变化,从灰色变为黑色。

这是因为铁与硫反应生成了硫化铁,它是黑色的。

7. 红绿火焰实验将硼酸溶液滴入酒精火焰中,可以观察到火焰变为红绿相间的颜色。

这是因为硼酸激发了火焰中的硼离子和钠离子,使其以特定频率发出红绿光。

8. 铁锈防护实验将一片铁放入含有氧气和水的容器中,观察到铁表面产生了铁锈。

然后将另一片铁放入含有氧气和少量酸的容器中,观察到铁表面没有产生铁锈。

这是因为酸能够与铁表面的氧气反应,阻止铁生锈。

9. 长寿花实验将一朵白色的鲜花放入含有有机颜料的水中,观察到鲜花的花瓣逐渐变色。

这是因为鲜花吸水能力强,水中的有机颜料会通过鲜花的细胞壁进入花瓣,改变其颜色。

10. 火焰吞噬实验将一块含有酒精的布放在一只盛有酒精的碗上,点燃布。

然后将另一只碗倒置在燃烧的布上,观察到火焰会熄灭。

这是因为酒精蒸汽在无氧环境中燃烧,消耗了周围的氧气,导致火焰熄灭。

试验10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

试验10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

2. 展层 在层析缸中加入展层剂约1.5cm深, 加盖平衡30min。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 层剂中,加盖密闭展层。当展层剂前沿 到达薄层板的2/3高度时,取出薄层板, 在玻板背面划下展层剂前沿位置,用电 吹风(热风)将薄层板吹干(最好对玻 板背面吹)。 3. 显色 用喉头喷雾器向薄层板上均匀喷洒 0.5% 茚三酮丙酮溶液,热风吹干至各层 析斑点显现。
实验10 氨基酸的薄层层 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用层析技术分离不同物质的原理
2.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是将吸附剂(或称固相支持物,如硅胶G、硅藻土、 氧化铝、氧化镁、纤维素粉等)均匀地铺在玻璃板 上使其成薄层。将待分析的样品点加到薄层板的一 端,然后把该端浸入适宜的展层剂(如苯酚-水、正 丁醇-冰醋酸-水等)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层。
四、结果与计算
展层剂前沿 ● ● ● 展 层 方 向 ● ● 亮氨酸 甘氨酸 赖氨酸 原点
氨基酸薄层层析示意图
Rf值=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 距离(cm) 原点到展层剂前沿的距 离(cm)
五、注意事项
制备的薄层板应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无气 泡; 点样各原点分布均匀,各点直径不超过 2mm; 薄层板置层析缸中时各点样原点切勿浸入 展层剂中。
由于各种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的不同, 其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各异带至较 远的距离。这样,氨基酸在吸附剂和展层 剂之间反复多次的被吸附与解吸附,使不 同的氨基酸得以分离,并通过茚三酮反应 显色作鉴别。
三、操作部分
1. 点样 取内径约0.5mm管口平整的毛细玻管 3支,分别吸取甘氨酸、亮氨酸及混合氨 基酸液(含甘氨酸、赖氨酸、亮氨酸), 在距薄层板底端2.5cm处、间距1cm宽的 位置上轻触点样,点样处干后在原点样处 重复点加1~2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1.牛顿摆实验:原理是通过将一质点连接到一根不可伸长、不可弯曲且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绳子上,使其悬挂于一固定点并允许自由摆动,演示了周期性运动和重力作用下的力学波动现象。

2.杨氏模量实验:原理是通过悬挂一个平衡的弹簧,将不同质量的挂物悬挂在弹簧下方,并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推导出弹性模量的测量原理,演示了杨氏模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3.光的折射实验:原理是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折射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演示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

4.平面镜成像实验:原理是当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并形成一个虚像。

根据镜面法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反射特性和虚像的形成。

5.大气压力实验: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力对液体的压强进行实验观测。

将一个杯装的开放水银柱与一个封闭的水银柱相连,利用大气压力对水银柱施加的压力,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变化。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力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6.磁体力实验:原理是在一个磁场中放置一个导体,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当导体与磁场垂直时,磁场会对导体施加一个力,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磁力的作用。

7.电容器实验: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原理,通过将两块金属板分别连接到正负电极上,形成一个电容器。

当给电容器充电时,电荷会在两个金属板之间储存,根据库仑定律,电容器中的电荷与电压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到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8.磁感线实验:原理是将磁铁放置在纸上并撒上铁粉,当磁铁产生磁场时,铁粉会被磁场激活并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形成磁力线。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形状。

9.声音共振实验: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在特定频率下受到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会因为频率的共振而发生共振现象。

实验十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实验十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四、思考题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软硬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保证均匀的泡孔 结构?
二 、二氮杂双环[2,2,2]辛烷(DABCO) 或三乙醇胺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硅油 水 烧杯、玻棒、纸盒(100×100×50mm)
35 g 10 g
0.1 g
0.1g 0.1~0.2 g 0.2g
三、实验步骤
(1)在一25 mL烧杯(1#)中将0.1g(约3滴)三乙醇胺溶解 在0.2g(约5滴)水和10g三羟基聚醚中。
实验10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一、 基本原理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合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1)预聚体的合成,由二异氰酸酯单体与端羟基聚醚或聚酯反
应生成含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
(2)气泡的形成与扩链,在预聚体中加入适量的水,异氰酸酯 端基与水反应生成的氨基甲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端氨基与CO2,放 出的CO2气体在聚合物中形成气泡,并且生成的端氨基聚合物可与 聚氨酯预聚体进一步发生扩链反应。
(2)在另一50mL烧杯(2#)中依次加入25g三羟基聚醚、 10g甲苯二异氰酸酯和0.1g(约3滴)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均匀, 可观察到有反应热放出。
(3)然后在1#烧杯中加入0.1~0.2g(约10滴)硅油,搅拌均 匀后倒入2#烧杯,搅拌均匀,当反应混合物变稠后,将其倒入纸盒 中。
(4)在室温下放置0.5h后,放入约70℃的烘箱中加热0.5h, 即可得到一块白色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3)交联固化,游离的异氰酸酯基与脲基上的活泼氢反应,使 分子链发生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软硬取决于所用的羟基聚醚或聚酯,使用较 高分子量及相应较低羟值的线型聚醚或聚酯时,得到的产物交联度 较低,为软质泡沫塑料;若用短链或支链的多羟基聚醚或聚酯,所 得聚氨酯的交联密度高,为硬质泡沫塑料。

10实验十 大青叶,番泻叶的鉴定

10实验十 大青叶,番泻叶的鉴定

三、作业: 作业:
1. 大青叶的横切面结构简图。 大青叶的横切面结构简图。 2. 番泻叶的横切面结构简图。 番泻叶的横切面结构简图。 3. 番泻叶的粉末特征图。 番泻叶的粉末特征图。
大青叶、 实验十 大青叶、番泻叶的鉴定
实验目的: 实验Biblioteka 的:1. 掌握大青叶、番泻叶的横切面构造和番 掌握大青叶、 泻叶的粉末特征。 泻叶的粉末特征。 2. 熟悉叶类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 熟悉叶类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
内容与步骤: 内容与步骤
一、大青叶的鉴别 取大青叶的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 取大青叶的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分 析其各部分结构。 析其各部分结构。
内容与步骤: 内容与步骤
二、番泻叶的鉴别 1. 取番泻叶的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 取番泻叶的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 分析其各部分结构。 分析其各部分结构。 2.取番泻叶的粉末,制作水合氯醛透化片, 取番泻叶的粉末,制作水合氯醛透化片, 取番泻叶的粉末 分析其主要显微特征。 分析其主要显微特征。

10个经典实验

10个经典实验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

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

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

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

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

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

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

10个兴趣物理小实验实验一: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拟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

假如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二:感受大气压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参加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此时易拉罐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宏大的响声,实验者应有思想准备,以防惊惶中碰到其它实验仪器而被烫伤甚至引起火灾。

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

实验三:振幅交换准备两个摆长一样的摆(摆锤质量要大些)和一根细尼龙绳,将尼龙绳两端分别固定在高度上,把两个摆的上端系于尼龙线的中部,悬点相距不超过10厘米,(固定时要检查摆长是否一样)。

使一摆处于竖直位置,将另一摆沿垂直于尼龙绳方向拉开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让其在垂直于尼龙绳方向上振动,观察二摆的振幅变化(可能需要比拟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所需时间与装置有关)。

可以看到,两摆的振幅会不断地交换。

实验四: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枯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这是因为电压高而产生放电,但因电量少,电流持续时间短暂,虽有微麻的感觉,但并不危及人体的生命与安康)注意,本实验的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在枯燥的天气比在空气潮湿时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内比在人多的室内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风处比在室内容易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一、欧姆表原理(多用电表测电阻原理)1.构造:如图1所示,欧姆表由电流表G 、电池、调零电阻R 和红黑表笔组成.图1欧姆表内部:电流表、电池、调零电阻串联.外部:接被测电阻R x .全电路电阻R 总=R g +R +r +R x2.工作原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E R g +R +r +R x. 3.刻度的标定:红黑表笔短接(被测电阻R x =0)时,调节调零电阻R ,使I =I g ,电流表的指针达到满偏,这一过程叫欧姆表调零.(1)当I =I g 时,R x =0,在满偏电流I g 处标为“0”.(图甲)(2)当I =0时,R x →∞,在I =0处标为“∞”.(图乙)(3)当I =I g 2时,R x =R g +R +r ,此电阻是欧姆表的内阻,也叫中值电阻. 二、多用电表1.表盘: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并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外形如图2所示:上半部为表盘,表盘上有电流、电压、电阻等多种量程的刻度;下半部为选择开关,它的四周刻有各种测量项目和量程.另外,还有欧姆表的调零旋钮、指针定位螺丝和测试笔的插孔.图2由于多用电表的测量项目和量程比较多,而表盘的空间有限,所以并不是每个项目的量程都有专门的标度,有些标度就属于共用标度,如图中的第二行就是交、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共用的标度.2.挡位:如图3所示,其中1、2为电流测量端,3、4为电压测量端,5为电阻测量端,测量时,黑表笔插入“-”插孔,红表笔插入“+”插孔,并通过选择开关接入与待测量相对应的测量端.图3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1.晶体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有两个极,即正极和负极,它的符如图4甲所示.2.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符上的箭头表示允许电流通过的方向).当给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它的电阻很小,电路导通,如图乙所示;当给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它的电阻很大,电路截止,如图丙所示.图43.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拨到欧姆挡,红、黑表笔接到二极管的两极上,当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电阻示数较小,反之电阻示数很大,由此可判断出二极管的正、负极.四、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目的1.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2.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及电阻.3.会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二极管、定值电阻(大、中、小)三个.实验步骤1.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对应的测量项目及量程.2.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4.按如图5甲所示连好电路,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挡,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5.按如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图56.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步骤(1)调整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向电流的零刻度.(2)选择开关置于“Ω”挡的“×1”,短接红、黑表笔,调节欧姆调零旋钮,然后断开表笔,再使指针指向∞.(3)将两表笔分别接触阻值为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再与标定值进行比较.(4)选择开关改置“×100”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5)再将两表笔分别接触标定值为几十千欧的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与标定值进行比较.(6)测量完毕,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7.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测电阻时,电阻值等于指针的示数与倍率的乘积,指针示数的读数一般读两位有效数字.2.测电流和电压时,如果所读表盘的最小刻度为1、0.1、0.01等,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若表盘的最小刻度为0.2、0.02、0.5、0.05等,读数时只读到与最小刻度位数相同即可.误差分析1.电池用旧后,电动势会减小,内电阻会变大,致使电阻测量值偏大,要及时更换新电池.2.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不均匀,估读时易带来误差,要注意其左密右疏特点.3.由于欧姆表刻度的非线性,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误差增大,因此要选用恰当挡位,使指针指中值附近.4.测电流、电压时,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电流、电压值均小于真实值.5.读数时的观测易形成偶然误差,要垂直表盘正对指针读数.注意事项1.表内电源正极接黑表笔,负极接红表笔,但是红表笔插入“+”孔,黑表笔插入“-”孔,注意电流的实际方向应为“红入”,“黑出”.2.区分“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机械零点是表盘刻度左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是指刻度盘右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挡的调零旋钮.3.测电压时,多用电表应与被测元件并联;测电流时,多用电表应与被测元件串联.4.刻度线有三条:上为电阻专用,中间为电流、电压、交流直流共用,下为交流2.5 V 专用.5.由于欧姆表盘难于估读,测量结果只需取两位有效数字,读数时注意乘以相应量程的倍率.6.使用多用电表时,手不能接触测试笔的金属杆,特别是在测电阻时,更应注意不要用手接触测试笔的金属杆.7.测量电阻时待测电阻要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否则不但影响测量结果,甚至可能损坏电表.8.测电阻时每换一挡必须重新欧姆调零.9.在研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切记在二极管正向导通的情况下电路中必须连有灯泡或其他用电器,不能只连接一个二极管,否则极易烧坏二极管.10.使用完毕,选择开关要置于OFF挡.长期不用,应把表内电池取出.记忆口诀机械调零第一步,断开表笔调螺母,指针指向∞时,根据阻值来选挡.短接表笔指零Ω,测时双手勿触阻.中值附近去读数,测量阻值高精度.勿忘得数乘倍率,用完拨回“OFF”挡.考点一多用电表的使用例1(2011·北京理综·21(1))用如图6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图6(1)旋动部件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2)将K旋转到电阻挡“×100”的位置.(3)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________(填“0刻线”或“∞刻线”).(4)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_____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A.将K旋转到电阻挡“×1 k”的位置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考点二多用电表的读数例2如图7所示为多用电表的刻度盘.若选用倍率为“×100”的电阻挡测电阻时,表针指示如图所示,则:图7(1)所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如果要用此多用电表测量一个阻值约为2.0×104Ω的电阻,为了使测量结果比较精确,应选用的欧姆挡是________(选填“×10”、“×100”或“×1 k”).(2)用此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当选用量程为50 mA的电流挡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_____mA;当选用量程为250 mA的电流挡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_______mA.(3)当选用量程为10 V的电压挡测量电压时,表针也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压为________ V.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电路故障的分析判断方法: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若电压表有读数,说明这两点与电源之间的连线是通路,断路故障点就在这两点之间;若电压表无读数,说明这两点与电源之间的连线是断路,断路故障点就在这两点与电源的连线上.逐渐缩小测量范围,不难找出断路故障点.短路的表现为电流不为零而两点之间电压为零,判断短路故障可据此判断.例3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点的标.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源、开关、小灯泡、3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点.图8 (1)为了检测小灯泡及3根导线,在连接点1、2已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________挡.在连接点1、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________挡.(2)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5、6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故障.(3)将小灯泡拆离电路,写出用多用电表检测该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b的位置,如图9所示.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表格中所指的挡位,a和b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图92图10(1)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a箭头所示,则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测量结果为____.(2)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b箭头所示,则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测量结果为__.(3)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c箭头所示,则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测量结果为__.(4)若选择开关的位置如c箭头所示,正确操作后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很小,那么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全部测量结束后,应把选择开关拨到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6)无论用多用电表进行何种测量(限于直流),电流都应该从______色表笔经______插孔流入电表.3.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做了以下实验:(1)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把选择开关扳到“×100”的欧姆挡上;②把表笔插入测试插孔中,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旋转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刻度线上;③把两根表笔分别与某一待测电阻的两端相接,发现这时指针偏转较小;④换用“×10”的欧姆挡,随即记下欧姆数值;⑤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就把多用电表放回桌上原处,实验完毕.这个学生在测量时已注意到:待测电阻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不用手碰表笔的金属杆,那么该学生在实验中有哪些操作是错误的?(三个错误)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11所示,为多用电表的表盘,测电阻时,若用的是“×100”挡,这时指针所示被测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___Ω;测直流电流时,用的是100 mA的量程,指针所示电流值为________mA;测直流电压时,用的是50 V量程,则指针所示的电压值为________V.图114.在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四节干电池串联,小灯泡A、B的规格均为“3.8 V,0.3 A”,合上开关S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片,A、B灯都不亮.图12(1)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检查故障.①选择开关置于下列量程的________挡较为合适(用字母序表示)A.2.5 V B.10 V C.50 V D.250 V②测得c、d间电压约为5.8 V,e、f间电压为0,则故障是()A.A灯丝断开B.B灯丝断开C.d、e间连线断开D.B灯被短路(2)接着利用欧姆表的“×1”挡测电阻,欧姆表经过欧姆调零.①测试前,一定要将电路中的开关S____________;②测c、d间和e、f间电阻时,某次测试结果如图13所示,读数为________ Ω,此时测量的是______间电阻.根据小灯泡的规格计算出的电阻为________Ω,它不等于测量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3答案课堂探究例1(1)S(3)T0刻线(4)ADC例2(1)1.5×103×1 k(2)30.8(30.7~30.9都正确)154(3)6.2例3(1)电压欧姆(2)开关或连接点5、6(3)①将多用电表挡位调至欧姆挡;②将红、黑表笔短接,检查欧姆挡能否正常工作;③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若电阻为无穷大,表明小灯泡有故障.随堂训练1.23.00.573202.(1)直流电压 1.20 V(2)直流电流48 mA(3)电阻 1.6 kΩ(4)改用“×1 k”倍率,重新欧姆调零,测量、读数(5)OFF挡交流电压最高挡(6)红正3.(1)错误一:换用“×10”的欧姆挡,应该换用“×1 k”的欧姆挡.错误二:换挡后没有进行欧姆调零.错误三:使用完后没有将选择开关转到“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2)1 7004723.54.(1)①B②A(2)①断开②6e、f12.7欧姆表测量时灯泡未工作,灯泡温度低,电阻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