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实验十 细菌的运动

指老师:雒晓芳
一、实验目的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学习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 实验原理
采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细菌是否具有
运动能力,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观察
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 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
三、材料仪器
1.仪器: 显微镜、凹玻片、载玻片、镊子、接种环、 滴管等 。
2.活材料: 培养24h的变形杆菌和未知球菌。 3.试剂: 凡士林、石蜡油。
四、实验方法
1.涂凡士林:取洁净的盖玻片,在其周围涂少 许的凡士林。 2.加菌液:在盖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菌液,并用 记号笔做记号。
3.盖凹玻片:将凹玻片的凹槽对准盖玻片中心的菌 液,并轻轻的盖在盖玻片上。轻轻按压使盖玻片于 凹玻片粘合在一起, 把液滴封闭在小室里。翻转凹 玻片,使菌液滴悬在盖玻片下并位于凹槽中央。
4.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标本,并将液滴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若用油镜观察,盖玻片厚度不 能超过0.17mm,并要十分细心,以免压碎盖玻片、 损坏镜头。
五、注意事项
1、载玻片与盖玻片要洁净无油; 2、滴加菌液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细菌的正常运动; 3、若使用油镜观察,需加石蜡油! 4、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缩小光圈或降低聚光器 以增大反差,区分细菌运动与布朗运动; 5、衰老的细菌鞭毛易脱落,宜选用幼龄菌体!
六、实验结果
1、绘出所看到的细菌的形态图,并用箭头表 示其运动方向。 2、悬滴法中,为什么要涂凡士林?为什么加 的菌液不能太多?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内大量 细菌向一个方向流动,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10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第五部分探究性实验考情总析:本部分实验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中考中往往在16、26题中出现,是能力题。
一般来说,这类实验往往要求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物理本质和规律,进行定性、定量探究。
实验十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一、实验介绍考纲要求: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生活经验:分别用玻璃与合金制造的体积相同的海宝纪念品质量不相同,由同种合金制造的大小不同的海宝纪念品质量不相同。
(一)实验准备:1.猜想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2.复习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二)实验要求实验目的: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水;橡皮或其他几种物体。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1.每组同学只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橡皮(或玻璃弹子),用天平称出一些橡皮的质量,并用盛水的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
改变橡皮的质量,并测出相应的体积。
重复5磁,记录五组数据,填入下表物质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23452.用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用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你所测出的五组数据在m-V坐标系中标出适当的分度,并用描点法将甲物质的数据点在坐标系中标出,用平滑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观察图线形状,讨论橡皮(或玻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收集别组的数据,也画在同一张坐标系中,分析并比较。
必须明确的问题: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有两处多次测量,一处是对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测量3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质量和体积的变化中得出规律;另一处是选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2种不同的物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得出普遍规律。
2.比较“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与“测量物质密度”两个实验,所用的器材相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也相同。
实验十 萃取实验

5.2 萃取实验 Ⅰ转盘萃取塔一、 实验目的1、 掌握转盘萃取塔操作的工艺流程特点;2、 学习转盘萃取塔效率或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3、 研究不同搅拌转速对萃取塔效率或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测定转盘萃取塔效率或传质单元高度;2、 测定外加能量对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萃取塔是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液-液传质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等特点。
在液-液传质系统中,两相间的重度差较小,界面张力差也不大,导致推动相际传质的惯性力较小,已分层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
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补给外加能量,如搅拌、脉冲、振动等。
本实验所采用的设备为转盘萃取塔,通过调节转盘的速度可以改变外加能量的大小。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约为0.2%(质量)。
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 表示,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又称分散相、轻相)。
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
萃取相及萃余相的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
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萃取塔的分离效率可以用传质单元高度或理论级当量高度表示。
在轻重两相流量固定的条件下,增加转盘的速度,可以促进液体分散,改善两相流动条件,提高传质效果和萃取效率,降低萃取过程的传质单元高度。
但过多的外加能量加入反而会使萃取效率下降,因此寻找适度的外加能量成为本实验的重要目的。
1、 按萃余相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OR OR H H N =⋅ (5-2)式中H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O R H ——萃余相基准的总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程度; O R N ——萃余相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
*F Rx O R x dx N x x=-⎰(5-3)式中x ——萃取塔内某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以质量分率来表示(下同);*x ——与相应萃余相浓度成平衡的萃取相中溶质的浓度; F x ,R x ——分别表示进塔和出塔的萃余液中溶质的浓度。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
1.飞行器模型:制作纸飞机、纸直升机等模型,探索空气动力学原理。
2.磁悬浮列车:使用磁铁和导体制作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列车,研究磁力和电磁感应。
3.水火箭:利用压力和空气动力学原理,制作一个能够飞行的水火箭。
4.光的折射:通过将光线通过不同介质中观察其折射现象,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5.音叉实验:使用音叉和水杯,观察不同频率的声音对水面的影响,研究声音传播原理。
6.阻力实验: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和表面材质,测量不同条件下的阻力大小,研究阻力的影响因素。
7.电磁铁:使用铁芯、线圈和电源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力和磁场效应。
8.镜面反射:利用平面镜和凹凸镜,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研究镜面反射规律。
9.音叉共振:使用音叉和玻璃杯,调整音叉频率,观察共振现象,研究共振原理。
10.颜色混合:使用彩色滤光片和光源,观察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后的效果,研究颜色的原理。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
3、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在碟子中装入水。
2、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实验四彩虹糖实验材料:水、一包彩虹糖和一个盘子1、把彩虹糖按不同颜色放到盘子上,糖与糖之间间隔相近,相邻两颗颜色不同。
2、向盘中缓缓倒水,没过彩虹糖一半的高度3、稍等片刻,彩虹旋涡出现了!实验五滴水不漏实验道具:瓶子、纱网、牙签、橡皮筋、水实验步骤:1.往瓶内灌满水(一定要倒满)2.将纱网套在瓶口用橡皮筋扎住3.将瓶子缓慢地倒转过来4.观察瓶子里的水有没有漏出来实验六弹跳鸡蛋实验材料:鸡蛋、白醋、杯子实验步骤:1、在杯子中倒入白醋。
2、将一个带壳的生鸡蛋放入白醋中。
3、1-2天后,拿出鸡蛋,用水冲洗干净,观察鸡蛋的变化。
(鸡蛋外壳已经没有了,而且蛋清和蛋黄也发生了变化,就像一个弹球一样,富有弹性)实验七拉不开的书实验材料:两本书实验步骤:1、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
2、然后尝试拉开他们,却发现怎么拉都拉不开实验八生气的瓶子实验材料:塑料瓶、小苏打、白醋、气球实验步骤:1、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白醋。
实验十(方案设计)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诱变物质导致微核形成的可能原因,如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
结果讨论
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讨论本实验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和建议。
06
实验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诱变物质对微核率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诱变物质处理后的微核率,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现上升趋 势,表明诱变物质具有诱导微核形成的能力。
6. 数据分析
根据观察到的微核数量,计算诱变物质的诱变指数(MI), 并绘制剂量-效应曲线。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梯度下的MI值, 评估诱变物质的诱变能力。
03
微核测试技术
微核测试原理
微核形成机制
微核是由于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无着丝粒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 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成为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 质,即形成微核。
诱变物质作用
诱变物质能够导致染色体断裂,形成无着丝粒断片,从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 成微核。通过检测微核的出现频率,可以评估诱变物质的遗传毒性。
微核测试方法
样本制备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或细胞系,给予不同浓度的诱变物质处理, 同时设立对照组。
微核观察
在特定的时间点,收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样本,经过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微核的出现情况。
微核测试优缺点
假阳性率高
某些非诱变物质也可能导致微核的形成,从而产生假 阳性结果。
无法确定具体机制
微核测试只能检测到遗传物质的损伤,但无法确定具 体的损伤机制和路径。
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 状态以及处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十--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1)HCl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
(2)甲基橙指示剂(1g/L)。
(3)酚酞指示剂(10g/L)。
(4)混合碱试样
四、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1.5~碱试样于250.0mL烧杯中,加水使之溶解后,定量转入25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用移液管移取25.00mL试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0.1mol/LHCl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记下HCl溶液用量V1,然后,加入甲基橙指示液1~2滴,继续用HCl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HCl溶液用量V2(即终读数减去V1)。平行测定三次。
M(NaHCO3)——NaHCO3的摩尔质量,g/mol。
1
2
3
V1(ml)
V2(ml)
Na2O%
NaHCO3%
Na2CO3%
六、思考题
1、什么叫双指示剂法?
答:所谓双指示剂法就是分别以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在同一份溶液中用盐酸标准溶液作滴定剂进行连续滴定,根据两个终点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多元酸盐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掌握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方法;
2.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是指NaOH、Na2CO3、与NaHCO3中两种组分NaOH与Na2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在试液中,先加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褪去,消耗HCl溶液体积为V1。反应式如下:
2、混合碱是何物?
答:混合碱是指Na2CO3与NaHCO3,或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实验十裸子植物观察及解剖

B.种鳞与苞鳞合生或离生 C.种鳞内种子的形态;数目?是否有翅?
作业
1. 根据植物材料与标本观察结果,编制裸 子植物5个纲代表植物苏铁、银杏、罗 汉松、云南松、柳杉、侧柏、买麻藤、 麻黄检索表。
2. 根据观察结果列表比较球果纲松科(云 南松、滇油杉)、杉科(柳杉、北美红 杉、水杉、杉木)、柏科(侧柏、干香 柏等)的区别特征。
实验内容
1. 呈贡校园裸子植物观察。
2. 实验观察认识裸子植物5个纲的代表植物; 松柏纲松、杉、柏科代表植物球果与枝条 分类特点。
3. 编制检索表。
观察方法
1.孢子体外形观察: A.区分茎、叶各部分; B.观察茎:木本或草本茎?是否有长枝与短枝之分?是否有 分枝?
C.观察叶:是否有孢子叶或营养叶的分化?观察营养叶着生 方式、外形:单叶、复叶?单叶形态?针形、钻形、鳞形等 其他形态?孢子叶是否有分化(能育或不能育)?孢子叶的 形态?胚珠形态?
实验材料
1. 材料:
苏铁、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球果)、柳杉、水杉、 杉木、北美红杉、侧柏、龙柏、墨西哥柏、银杏、雪松、 罗汉松等。
2. 腊叶标本:
苏铁大小孢子叶、银杏枝条与大小孢子叶、云南松、 冷杉、落叶松、红豆杉、罗汉松、买麻藤、麻黄等。
3. 切片:
松(雌雄)球果纵切、松胚珠纵切 、松子纵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函数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2.掌握函数的实参、形参和返回值的概念及使用。
【实验内容】
一、试着编写下列程序
【例10-1】输出如下图形
**********
hello
**********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star() /*定义函数*/
{
printf("**********\n");
}
void fun() /*定义函数*/
{
printf(" hello\n");
}
main()
{
star();
fun();
star();
}
举一反三
【10-1】输出如下图形
**********
**********
hello
**********
**********
【例10-2】在函数fun中求1+2+3+4+5的和值,在main()函数中输出和值。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fun(int n) /*定义函数*/
{
int i=1,sum=0;
for(;i<=n;i++)
sum+=i;
return sum; /*通过return语句向main()返回值*/
}
main()
{
int i=5,sum;
sum=fun(i);
printf("sum=%d\n",sum);
}
举一反三
【10-2】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n,计算n!的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fac(n),计算n!。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fac(int m)
{/***************begin****************/
/***************end******************/
}
int main()
{
int n;
double f;
printf(“input n:”);
scanf(“%d”,&n);
f=fac(n);
printf(“%d!=%f\n”,n,f);
}
【例10-3】输入x,输出相应的y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fun,实现下面的分段函数。
0 (x=0)
y= sin(x) (x>0)
|x| (x<0)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float fun(float x) /*在自定义函数体中可以有若干个return语句,但只有一个起作用*/ {
if(x==0)
return 0;
else if(x<0)
return fabs(x);
else
return sin(x);
}
main()
{ float x,y;
printf("Enter x:");
scanf("%f",&x);
printf("\n");
y=fun(x);
printf("y=%f\n",y);
}
举一反三
【10-3】输入x,输出相应的y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fun,实现下面的分段函数。
2x-1 (x=0)
y= x(x>0)
cos(x) (x<0)
【例10-4】任意输入两个实型数,输出最大值。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double max(double x,double y); /*函数说明*/
main()
{
double a,b;
printf("Enter a,b:");
scanf("%lf,%lf",&a,&b);
printf("最大者=%.2f\n",max(a,b));
}
double max(double x,double y) /*对形参分别定义*/
{
double max;
if(x>y)max=x;
else max=y;
return max;
}
举一反三
【10-4】任意输入三个实型数,在自定义函数fun中求它们的和值,在主函数中输出和值。
二、程序改错
不允许增加行也不允许删除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1、下列给定程序中,函数fun的功能是:根据整型形参m,计算如下公式的值。
Y=1+1/(2×2)+1/(3×3)+1/(4×4)+…+1/(m×m)
例如,若m中的值为5,则应输出:1.463611。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found********/
int fun(int m)
{
double y = 1.0;
int i;
/********found********/
for (i=2; i<m; i++)
/********found********/
y += 1/(i*i);
return (y);
}
main()
{
int n = 5;
/********found********/
printf("\nThe result is %1f\n", fun(int n));
}
2、输入三个实型数,输出其中的最大数。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max,找出并返回最大数。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found********/
int max(double x,double y,double z); /*函数说明*/
main()
{
double a,b,c;
printf("Enter a,b,c:");
scanf("%lf,%lf,%lf",&a,&b,&c);
printf("最大者=%.2f\n",max(a,b,c));
}
/********found********/
double max(double x, y, z)
{
double max;
if(x>y)max=x;
else max=y;
if(max<z) max=z;
return max;
}
三、程序填空
注意:不要改动main函数,不得增行或删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1、读入一个整数,统计并输出该数中数字‘2’的个数。
定义并调用函数countdigit(number,digit),它的功能是统计整数number中数字digit的个数。
例如,countdigit(12929,2)的返回值是2。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countdigit(long number,int a);
main()
{
long number;
printf("Enter number:");
scanf("%ld",&number);
printf("%d\n",【1】);
}
int countdigit(【2】)
{
int n=0;
while(number)
{
if(number%10==a)
n++;
number=number/10;
}
【3】;
}
2、下列给定程序中,fun函数的功能是:传入一个整数m,计算如下公式的值。
t=l-1/2-1/3 -……-1/m
例如,若输入5,则应输出-0.2833330
源程序 :
#include<stdio.h>
【1】
main()
{
int m;
printf(“Enter m:”);
scanf(“%d”,&m);
printf(“The result is %lf\n”,fun(m));
}
【2】 fun(int m)
{
double t=1.O;
int i;
for(i=2;i<=m;i++)
t=t-1./i;
【3】;
}
【思考题】
1、实参和形参的关系?
2、函数说明和函数定义的区别?
3、函数可以嵌套定义吗?
4、函数可以嵌套调用吗?主函数与自定义函数之间可以任意相互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