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知识要点
继电保护知识点

第1章1、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什么?答:当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从电力系统切除,以保证其余部分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受损害。
当被保护元件发生异常运行状态时,经一定延时动作于信号,以使值班人员采取措施。
2、继电保护按反应故障和按其功用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类型?答:(1)按反应故障可分为:相间短路保护,接地短路保护,匝间短路保护,失磁保护等。
(2)按其功用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
3、何谓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答:(1)能反应整个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以最短延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主保护。
(2)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于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
(3)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不足而增设的比较简单的保护称为辅助保护。
4、继电保护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答: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第2章5、何谓电流互感器10%误差特性曲线?答:10%误差曲线是指电流误差10%,角度误差不超过7°时,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倍数和允许负荷阻抗之间的关系曲线。
6、怎样用10%误差曲线校验电流互感器?答:(1)根据接线方式,确定负荷阻抗计算;(2)根据保护装置类型和相应的一次电流最大值,计算电流倍数;(3)由已知的10%曲线,查出允许负荷阻抗;(4)按允许负荷阻抗与计算阻抗比较,计算值应小于允许值,否则应采用措施,使之满足要求。
7、保护装置常用的变换器有什么作用?答:(1)按保护的要求进行电气量的变换与综合;(2)将保护设备的强电二次回路与保护的弱电回路隔离;(3)在变换器中设立屏蔽层,提高保护抗干扰能力;(4)用于定值调整。
8、用哪些方法可以调整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定值?答:调整动作电流可采用:(1)改变线圈连接方式;(2)改变弹簧反作用力;(3)改变舌片起始位置。
9、信号继电器有何作用?答:装置动作的信号指示并接通声光信号回路。
10、微机保护硬件由哪些部分组成?答:一般由:模拟量输入系统;微机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人机对话接口回路和电源五部分组成。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

1、简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式答: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
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将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起动与跳闸元件或闭锁与动作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
(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
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一般从装设速动保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开关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3、简述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答:(1)对于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电网的线路继电保护一般都采用近后备原则。
当故障元件的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拒动时,由相互独立的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而当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断开与故障元件相连的所有其他联接电源的断路器。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第一节第一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一、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3)(2)(1)(1,1)1. 电力系统的故障:三相短路f 、两相短路f 、单相短路接地f 、两相短路接地f 、断线、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复合故障等。
2. 不正常运行状态: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单相接地、过负荷、变压器过热、系统振荡、电压升高、频率降低等。
二、发生故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1、 1、故障点通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设备烧坏;2、 2、系统中设备,在通过短路电流时所产生的热和电动力使设备缩短使用寿命; 3、 3、因电压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产品质量;破坏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产生振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事故:指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以致造成对用户的停止送电、少送电、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程度,甚至毁坏设备等等。
三、电保护装置及其任务1.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2.它的基本任务是:(1)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2)对不正常运行状态,为保证选择性,一般要求保护经过一定的延时,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且能与自动重合闸相配合。
第二节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继电保护的原理是利用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为信息量,当突变量达到一定值时,起动逻辑控制环节,发出相应的跳闸脉冲或信号。
1、 1、利用基本电气参数的区别发生短路后,利用电流、电压、线路测量阻抗等的变化,可以构成如下保护。
(1)过电流保护:反映电流的增大而动作,如图1-1所示,(2)低电压保护:反应于电压的降低而动作。
(3)距离保护(或低阻抗保护):反应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之间的距离(或测量阻抗的减小)而动作。
继电保护知识重点

继电保护知识重点第一章绪论1. 继电保护装置是什么?其基本任务是什么?答: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者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基本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答: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基本组成元件——继电器(一种当输入量(电、磁、声、光、热)达到一定值时,输出量将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自动控制器件。
) 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测量部分:测量被保护设备相应的电气量,并与整定值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启动保护。
逻辑部分:根据各测量部分输出量的大小、性质等判断被保护设备的工作状态。
执行部分:完成保护所承担的任务,如跳闸、发告警信号等。
3. 试述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的内容: 答:选择性:※ 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 主保护:正常情况下,有选择性切除故障· 但存在主保护不能够隔离故障元件的可能性,如断路器拒动 ※ 后备保护:主保护不能切除故障时起作用· 远后备:在远处(变电站)实现,性能比较完善,但其动作将扩大停电范围。
· 近后备:在主保护安装处实现,要同时装设必要的断路器失灵保护。
速动性:※ 力求保护装置能够迅速动作切除故障 ● 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 暂态稳定等面积定则极限切除时间 · 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 ● 减轻对设备、用户的损害※ 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要求(工程实际的考虑) ● 切除故障时间:保护装置动作时间+断路器动作时间。
·快速保护动作时间:0.01~0.04s · 断路器动作时间:0.02~0.06s 灵敏性: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继电保护知识点

一填空题: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 )( 速动性)(灵敏性) ( 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
2.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总伴随有电流〔增大〕电压〔降低〕线路始端测量阻抗的〔减小〕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变大〕3.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切除故障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发出信号〕4.电力系统切除故障时的时间包括〔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的时间5.继电保护灵敏性指其对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的反应能力6.继电保护装置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组成。
7.继电保护装置的测量部分是由被保护原件的〔某些运行参数〕与保护的整定值进行比较。
8.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随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而变。
9.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在被保护线路始端,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保护范围最小。
10.本线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一般不超过相邻下一条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故只需带 0.5S 延时即保证选择性。
11.线路装设过电流保护一般是为了作本线路的主保护和近后备保护及作相邻下一条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12.为使过电流保护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其动作电流应大于最大负荷电流,为使过电流保护在外部故障切除后可靠返回,其返回电流应大于最大负荷电流。
13.电力系统零序电流保护采用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其二次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则开口三角形出口MN端子上电压Ừmn= 3Ừo ,而零序电流过滤器Ỉj=Ỉa+Ỉb+Ỉc= 3Ỉo。
14.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的大小和分布主要取决于变压器接地中性点的零序阻抗和送电线路的零序阻抗。
15.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零序电压最高值应在故障点处,最低值在变压器接地中性点处。
16.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由瞬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限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和零序过电流保护组成。
17.零序电流速断保护与反应相间短路的电流速断保护比较,其保护区广,而且没有死区;其灵敏性高、动作时限短。
继电保护最全面的知识

继电保护最全面的知识一、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
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1)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
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
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
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如瓦斯保护。
二、基本要求继电保护装置为了完成它的任务,必须在技术上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
对于作用于继电器跳闸的继电保护,应同时满足四个基本要求,而对于作用于信号以及只反映不正常的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这四个基本要求中有些要求可以降低。
1、选择性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时,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的设备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当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应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将故障切除。
继电保护知识点总结

继电保护知识点总结1、电保护装置的概念和基本任务:继电保护装置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器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断路器跳闸或着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基本任务: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反应电器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持条件而动作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继电保护装置是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组成3、保护的四性及含义:1选择性:指电力系统中有故障时,应由距离故障点最近的保护装置动作,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安全运行。
2速动性:快速切除故障,提高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3灵敏性: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4可靠性: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他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装置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过电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5继电器能够动作的条件:Me≥Mth+Mf,满足这个条件并能使保护装置动作的最小电流值称为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起动电流)Ik’act继电器能够返回的条件:Me≤Mth-Mf,满足这个条件并能使保护装置返回原位的最大电流值称为返回电流Ik’re 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称为返回系数Kre,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求过电流继电器有较高的返回系数,如0.85~0.9。
6概念:最大运行方式: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处电流最大(系统阻抗最小)的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处的电流最小(系统阻抗最大)的运行方式应用:最大运行方式应用于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最小运行方式应用于电流保护的灵敏度校验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的电流I3k’max在最小情况下两相短路I2k’min()k s k Z Z E I+=?3()ks k Z Z E I+?=?232六、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因为在正方向短路时,电流落后于电压的角度为锐角,在反方向短路时为钝角,所以利用判别短路功率的方向或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就可以判断发生故障的方向。
继电保护复习知识点

2、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是:接线组别一致、短路比一致、额定电压一致。
3、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利用对称分量可以将电流分为:正序分量、负序分量、零序分量。
4、运行中应特别注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能断线(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能短路。
1、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是三相短路2、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不接地方式3、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是后备保护4、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性摆动5、所谓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潜动,是指只给继电器加入电流或电压时,继电器动作现象。
6、继电保护后备保护逐级配合是指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7、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断开线路等大的扰动后仍能保持同步稳定运行,我们称之为系统暂态稳定2、若规定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区内故障时两侧功率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3、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是后备保护4、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性摆动6、零序电流保护的逐级配合是指零序电流定值的灵敏度和动作时间都要相互配合。
7、母线电压不能过高或过低,允许范围一般是±10%8、使电流速断保护有最小保护范围的运行方式为系统最小运行方式9、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小于110、发电机横差保护的作用是保护定子绕组匝间短路7、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一般为1A 、5A 。
电力系统不允许长期非全相运行,为了防止断路器一相断开后长时间非全相运行,应采取措施断开三相,并保证选择性,其措施是装设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9、单侧电源线路的自动重合闸必须在故障切除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允许发出重合闸脉冲,这是因为故障点去游离10、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对综合重合闸的动作描述正确的是跳开单相,然后进行单相重合,重合不成功则跳开三相而不再重合11、瓦斯保护是变压器的内部故障的主保护12、若规定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区内故障时两侧功率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13、当中性点采用经装设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后,如果接地故障时所提供的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总和,则其补偿方式为过补偿方式5、三段式电流保护中,III 段灵敏度最高,I 段灵敏度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1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要求:了解有哪三种状态,各种状态的特征正常状态: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不正常运行状态:所有的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部分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不满足但又不是故障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电力系统的所有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绝缘老化、过电压、误操作、设计制造缺陷等原因会发生如短路、断线等故障。
2、故障的危害要求:(了解,故障分析中学过)①过短路点的很大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
②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作用,会使其的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
③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使大量的电力用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产生废品。
④破坏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之间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系统瓦解。
3、继电保护定义及作用(或任务)要求:知道定义,明确作用。
定义:继电保护是继电保护技术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总称基本任务:①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②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4、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要求:构成三部分,哪三部分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执行输出元件。
5、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四性”的含义要求:知道有哪四性,各性的含义选择性: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
灵敏性: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
可靠性:在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应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动;而在任何其他不该动作的情况下,应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
6、主保护、后备保护、近后备、远后备保护的概念要求:什么是主保护、后备保护、近后备、远后备保护主保护:指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的保护装置。
后备保护:考虑到主保护或断路器可能拒动而配置的保护。
近后备:当电气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起后备作用。
远后备:当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上一元件的保护起后备作用。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基本概念1继电器的定义及类型要求:了解定义:是一种能自动执行断续控制的部件,当其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其输出的被控制量发生预计的状态变化,具有对被控制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作用。
类型:按动作原理分: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电子型和数字型按反应物理量分: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频率继电器、气体继电器按所起的作用分:启动继电器、量度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出口继电器2、继电特性、动作电流、返回电流、返回系数要求:什么继电特性,动作电流、返回电流、返回系数的定义无论启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这种特性被称为“继电特性”。
在过电流继电器中,为使继电器启动并闭合其触点,就必须增大通过继电器线圈的电流,以增大电磁转矩,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之为动作电流。
在继电器动作之后,为使它重新返回原位,就必须减小电流以减小电磁力矩,能使继电器返回原位的最大电流称之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3、单则电源网络相短路时电流量有哪些特征要求:1)短路电流是单方向的,2)短路电流比正常电流大得多,3)短路电流的大小同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电源电势、故障位置等因素有关4、最小运行方式和最大运行方式要求:了解最小运行方式的定义,用于校验保护灵敏度;了解最大运行方式的定义,用于整定保护的速断电流最小运行方式: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电流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小,对应的系统等值电抗最大,Z s=Z s.m ax最大运行方式: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电流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大,对应的系统等值电抗最小,乙=Z s.min5、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动作选择性是如何保证的(P16)要求:电流速断保护的定义,根据什么参数来整定计算, 上下级保护的动作选择性是如何保证的?靠整定电流的大小反应于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也称为电流I段速断是按照躲开本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通常都是优先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即从保护装置启动参数的整定上保证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不启动,在继电保护技术中,这又称为躲开下一条线路出口出短路的条件整定6、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优缺点(简述)要求:了解主要优缺点,如快速简单,不能保护线路全长优点:简单可靠、动作迅速缺点:不能保护线路全长7、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原则要求:主保护,能保护线路全长,但不能用于下一级线路的远后备保护工作原理:保护范围延伸到下一条线路为保证选择性,必须使保护的动作带有一定的时限为了使动作时限尽量缩短,考虑使它的保护范围不超出下一条线路速断保护的范围其动作时限比下一条线路的速断高出一个时间阶段;取1.1-1.2整定原则:①启动电流的整定i s et.^K r i e l i s et.1,其中K保护范围不超过下级线路速断的保护范围②动作时限的选择t2=t;+Lt,其中」t取030.5动作时限比下级的限时速断保护高出一个时间梯度8、灵敏系数的定义,灵敏度需大于1的原因,III段式保护哪段最灵敏?要求:了解灵敏系数的定义,知道III段式保护哪段最灵敏(第III段)为了能够保护本线路的全长,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必须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末端发生两相短路,具有足够的反应能力,这个能力通常由反应系数来衡量。
灵敏度大于1线路才没有死区。
’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的计算值K =—sen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值III段式保护中,III段灵敏度最高,I段灵敏度最低。
9、过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原则,上下级保护的动作选择性是如何保证的?要求:了解过电流保护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上下级保护的动作选择性靠整定时间来保证的工作原理:起动电流大于(躲开)最大负荷电流起动电流大于(躲开)最大负荷自起动电流,外部故障能可靠返回(理解的难点)保护定值不能保证选择性为保证选择性,必须使保护的动作带有一定的时限与相邻线路动作时限配合:阶梯时限特性整定原则:①启动电流的整定保护装置的启动电流必须大于该线路上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 ;同时还必须考虑在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负荷自启动电流作用下保护装置必须能够返回,其返回电流应大于自启动电流K III KI Set = rel ss I L.max,其中K*取1.15-1.25 K ss取1.5-2.5, K re取0.85-0.95K re②动作时限的选择各保护的启动电流均按照躲开被保护元件上各自的最大负荷电流整定10、III 段式电流保护是指哪三段?各段的保护范围、时限配合(分析)参见书中图 2.13要求:要会分析,是三段式保护的核心内容。
故障发生在I 段时,II 、山 段会起动吗?三段: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11、继电保护的整定分哪三步曲?继电保护上下级保护的配合是指灵敏度和时间的配合 吗?要求:知道保护整定三步曲!继电保护上下级保护的配合是指灵敏度和时间的配合 保护整定三部曲: 动作值的整定、动作时限的整定、灵敏度校验12、继电保护的接线方式和接线系数要求:了解接线方式,主要是二相二继电器和三相三继电器,接线系数的定义接线方式:1 )三相三继电器的完全星形接线 种相间短路保护和单相接地短路保护。
2) 两相两继电器的不完全星形接线 接接地电网中,广泛作为相间短路保护的接线方式。
3) 两相一继电器的两相电流差接线 敏度较易满足的场合接线系数: 13、双测电源网络相间短路功率方向的定义要求:明确功率方向的定义,单电源线路和双电源线路的核心区别是功率 短路功率:短路时母线电压与线路电流相乘所得到的感性功率,当功率方向由母线流向线路为正方向 14、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元件的动作特性分析(分析) 要求:知道15、90度接线方式,相间短路时功率方向元件的动作特性分析(分析) 要求:________16、采用90接线方式的LG-11型功率方向继电器,其内角为:时其灵敏度角是多少?线 路阻抗角多大最灵敏?继电器动作范围是什么? 要求:掌握,能正确回答内角a=P 。
,灵敏度角代en =-®:线路阻抗角歸」。
最灵敏 继电器动作范围-90。
-「,乞;<90°+ :,它主要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进行各 应用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和中性点非直主要用于低压线路保护和电动机保护中灵16、方向元件电流保护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取消方向元件 要求:了解在电流速断保护中能用电流整定保证选择性要求的,尽量不加方向元件; 对于线路两端的保护, 能在一端保护中加方向元件后满足选择性要求的, 不在两端保护中加方向元件。
17、分支系数及计算方法故障保护线路流过的短路电流 前一级保护所在线路上流过的短路电流18、 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电流、功率的分布特性 要求:_________零序电源在故障点, 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 系统中距离故障点越远处的零序电压越低,取决于测量点到大地间阻抗的大小零序电流的分布,主要决定于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 对于发生故障的线路, 两端零序功率方向与正序功率方向相反,零序功率方向实际上都是由线路流向母线的19、 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方向判别 P50要求:熟悉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的相位关系。
应该是电流超前电压95~1103|10超前于3山0为95。
-110。
sen =-95 --110°20、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方法 P46要求:了解,同一线路零序电流保护同相电流保护比较哪个灵敏度高?—、基本计算1、 单侧电源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要求:熟练掌握2、 双侧电源方向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要求:明确与单侧电源电流保护的区别和联系3、 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要求:了解第三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一、基本概念1、距离保护的定义及组成部分(简述) 要求:了解要求: :熟练掌握,专门进行过讨论K b =定义: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组成部分: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 2、接地距离保护和相间距离保护中电压、电流的取值方法(表达式) 要求:熟悉取值方法和表达式,特别是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测量电压为保护安装处故障相对地电压,测量电流为带有零序电流补偿的故障电相间电流: 测量电压为保护安装处两故障的电压差,测量电流为两故障相的电流差3、全阻抗继电器、方向阻抗继电器、带偏移特性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分析(分析) 要求:重点熟练掌握方向阻抗继电器的作用(作用有二个:一是测阻抗的大小,二判别故障 的方向)、动作特性分析,包括绝对值比较方程和相位比较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