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新区投资指南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成都高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也是成都市的经济、科技和创新中心。
成都高新区自1991年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先导区。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概况、特色产业和创新创业环境。
一、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概况成都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此后,成都高新区以其良好的区位条件、优惠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吸引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进驻,快速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如今,成都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优秀初创企业的创新创业聚集地。
二、成都高新区的特色产业1.信息技术产业成都高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地之一,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如腾讯、华为、中兴等,他们集中在高新区,形成了一个信息技术产业的生态系统。
成都高新区以打造国家级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为目标,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和信息安全等领域。
2.生物医药产业成都高新区拥有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如三生制药、成都生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
高新区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和创新创业支持,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进驻。
3.新材料产业成都高新区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加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如华星创业、亚星化学等。
这些企业在高新区中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新材料产业链,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4.装备制造产业成都高新区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较快,涉及到电子设备、航空航天器材、高铁轨道交通等领域。
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新区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技术创新团队,如中航光电、东软载波等。
三、成都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1.优越的政策环境成都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着许多政策优惠。
(完整)高新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管理实施细则216

高新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管理,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文件,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高新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由高新区政府各级财政投资和高投集团自筹资金投资或者两者共同投资,投资估算在50万元以上的新建基建项目及市政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桥梁、涵洞涉及结构安全的大修项目;按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列入《高新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建设项目;及以《重点建设任务通知书》下达的其他建设项目,具体包括:(一)公益性建设项目:1、公共住房建设项目:包括农迁房、员工公寓、经济适用住房等;2、公建配套建设项目:包括中小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处及派出所、卫生服务中心等;3、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广场、绿化、电力、给水、排水、通讯、燃气、防洪、消防等;4、其他建设项目:如光彩工程、立面整治、装饰装修、土石方工程、水电气等线(管)迁改、零星建设工程等。
(二)经营性产业发展载体建设项目:包括软件园、孵化园、科技园、总部园、标准厂房等。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高新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全部公益性建设项目。
本细则前三章及第七章、第八章适用于经营性产业发展载体建设项目。
第四条高新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管理的重点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设计阶段的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招标阶段的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合同管理的投资控制、施工阶段的建设标准及投资控制和项目后评价等。
第五条高新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遵照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及程序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实行事前控制、过程监督、事后评价的动态管理方式。
重点办(评审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建设业主、专业咨询机构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和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和部分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工程量清单预算进行评审。
成都市关于鼓励外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的若干规定-成都市府令第12号

成都市关于鼓励外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的若干规定正文:---------------------------------------------------------------------------------------------------------------------------------------------------- 成都市关于鼓励外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的若干规定(1991年7月4日成都市府令第12号)第一条为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资,加速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建设,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依法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
第三条在开发区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原则上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出让金以优惠价格计收。
第四条对在开发区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并已取得约定成效的外国投资者,经批准可以在以下方面扩大投资和经营范围,或举办新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根据开发区建设规划,投资兴办服务性行业,投资经营房产开发业;(二)国家限制外商投资的行业,凡符合成都市产业政策,60%以上产品出口并能保证外汇收支平衡的,可允许外商投资。
第五条经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认定为高新技术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含十年,下同)的,按下列办法计征所得税:(一)从企业获利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二年,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减免期满后,凡企业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免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企业因技术投入量大,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和促销费用高,缴纳所得税有困难,或税后留利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经报请税务部门批准,还可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税优惠;(三)在二000年以前,免征地方所得税;(四)外商投资者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汇出中国境外,免征汇出额的所得税。
成都高新区工作规划范围

成都高新区工作规划范围成都高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成都市的主要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创业引擎。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新区的发展,制定一份工作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成都高新区的工作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的范围和内容。
一、规划的范围成都高新区工作规划的范围主要是指高新区内的经济、科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规划。
1.经济规划:主要是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政策等方面的规划内容。
2.科技规划:主要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制定科技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支持政策等方面的规划内容。
3.产业规划:主要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布局、支持政策等方面的规划内容。
4.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方面的规划内容。
二、规划的内容成都高新区工作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规划:制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布局。
2.科技规划:制定科技创新的目标和重点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3.产业规划:制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4.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改善城市的交通和环境条件,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三、工作规划的实施成都高新区工作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工作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
总之,成都高新区的工作规划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规范了高新区内的经济、科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成都高新区简介
2.成都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3.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布局
4.成都高新区的发展优势
5.成都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
【成都高新区简介】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成都高新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它是 1991 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之一,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成都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自 1991 年成立以来,成都高新区经历了多次跨越式发展。
从最初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到后来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并举,再到现在的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都高新区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布局】
成都高新区目前形成了“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是指科技创新中心,两轴是指产业发展轴和生态景观轴,三区是指产业发展区、科技研发区和生活配套区。
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成都高新区的发展优势】
成都高新区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优势,包括税收优惠、人才政策等;二是区位优势,地处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便捷的陆、空、铁交通网络;三是人才优势,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四是产业优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成都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
面对未来,成都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成都高新区创业有什么政策最近

成都高新区创业有什么政策最近01成都高新区孵化载体概况:成都高新区孵化器面积已达到180万平方米,聚集了在孵企业4300家,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已经建立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创业载体。
02不同层次人才补贴: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海外高层次人才以不同的优惠支持、政策补贴。
03公共平台技术支持:成都高新区针对初创企业、成长企业、成熟企业建立了梯度的融资体系。
05开展创业辅导:成都高新区每周举行创业培训,针对专业领域培训和通用培训。
06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定期举行创业沙龙和项目路演。
07下一步规划:打造全国最大的众创空间:25万平方米的蓉创广场。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总量达400家孵化场地面积总量达2000万平方米天使投资资金总额超过200亿元创业导师和孵化器专业管理人才超过2000人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30000家基本形成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新格局。
支持政策1、支持改(扩)建创新创业载体引导和支持区(市)县、高校院所、领军企业、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等多元主体,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和存量土地等改(扩)建为创新创业载体,对其为提升孵化能力实施场地改造及公共技术设备设施购置等发生的费用,经核定,给予费用总额的2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经费补贴。
2、支持新建创新创业载体3、支持校院地共建创新创业载体支持中心城区依托高校共建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鼓励近郊区县发挥产业和科教资源聚集优势,共建校院地科技创新产业园;引导远郊市县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吸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经费补贴,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4、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引进来走出去对新引进的知名创新型孵化器运营机构来蓉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分级分类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补贴。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成都高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西部地区高科技产业的策源地和龙头区域。
如今,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是一本介绍成都高新区的相关信息和发展政策的手册,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成都高新区的优势和投资机会。
首先,成都高新区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成都市郊区,毗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交通便利。
区内拥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人才资源丰富。
这为成都高新区吸引了许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的落户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成都高新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
手册中可以介绍成都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比如,成都高新区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领域具备明显的优势。
手册可以详细介绍这些产业的发展情况、优势和发展前景。
另外,还可以介绍成都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合作伙伴的选择。
第三,成都高新区拥有良好的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
手册可以详细介绍成都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如企业所得税优惠、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等。
此外,手册还可以介绍成都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服务平台,如高新区的孵化器、加速器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帮助创业者和企业家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和平台。
第四,成都高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手册中可以介绍成都高新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政策。
如成都高新区致力于建设生态园区、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帮助企业了解在成都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机会。
最后,成都高新区的投资合作机会。
手册中可以介绍成都高新区的合作项目和投资机会,包括土地利用、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投资流程和联系方式,帮助企业联系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和投资。
综上所述,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可以通过介绍地理位置优势、产业链条、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投资合作机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成都高新区的优势和机会,促进成都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

成都高新区读地手册
成都高新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科技产业集聚区之一。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创新创业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交通
成都高新区位于成都市南部,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交通便利。
区域内拥有成都机场和火车站,与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保持良好的联系。
二、产业布局
成都高新区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软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等;生物医药产业涵盖了药物研发、医疗设备生产等;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材料、特种材料等;智能制造产业集中发展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领域。
三、创新创业环境
成都高新区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区内设置了多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园区,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
此外,高新区还积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企业家和企业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四、教育资源
成都高新区内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科研人才和资源支持。
企业可以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
五、生活配套
成都高新区拥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
区内有大型购物中心、医院、学校等,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总之,成都高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科技产业基地,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创新创业环境。
从地理位置到产业布局再到生活配套,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平台。
无论是已经在高新区发展的企业,还是计划将业务扩展到西部地区的企业,成都高新区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高新区投资指南●自然条件1、气候■成都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7.5℃。
■年平均相对湿度:84%■年平均降水量:873-1265毫米2、风向■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北风和北东风。
■年平均风速1.2米/秒,年平均静风频率46%。
3、地质、地貌及土壤特征■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属典型的内陆地带。
■大地构造单元分别由龙泉山断带、成都凹陷、龙门山台褶带等三部分构成。
以黄褐色粉质粘土(亚粘土)为主。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由坚硬的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平均深度约5-7米的杂填土和平均深度约7-10米的沙卵石组成。
因杂填土、沙卵石都比较“松软”,其间密布小缝隙,因此对地震波具有较强的消耗能力。
虽然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及系列余震,但由于所处位置及独特的地质构造,成都平原未受破坏性影响。
4、水系及水文■水系属都江堰自流灌溉水系,均源于岷江内江水系。
■地下水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能源动力1、供水成都市自来水供水总量达5.21亿立方米,水源品质达到GB57-84,水压达到0.16兆帕。
日供水能力180.95万吨。
西部园区属成都供水大网。
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质优良,硬度11.2-12个德国度,矿化度0.2-0.3G/L,以碳酸钙型为主。
日供水量50万立方米,水压0.14兆帕以上。
水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达到欧共体EEC(98)标准。
2、供电成都市供电量约145.2亿千瓦时/年。
高新区西部园区属成都供电大网,供应系统架构为110千伏(国家主网供电),系统规格为110千伏,现有变电站220千伏1座、110千伏4座供电总量10亿千瓦时/年,并对企业实行不间断供电。
电源供应稳定性99.89%,跳电频率(MTBB)为50±0.2赫兹。
3、供气成都市天然气供气总量26亿立方米。
高新区西部园区属成都市供气大网,区内有3家天然气公司供应,日供气量90万立方米。
由直径219-273毫米,压力0.8兆帕的主供气管道网络不间断供气。
天然气不含硫化氢及其他酸性气体,对工厂设备及燃器具无腐蚀。
●物流通信1、邮政成都是全国重要的邮政枢纽之一。
成都市邮政局是全国七大一级邮政通讯处理中心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邮件转口局和四川省邮政通讯枢纽局。
2、网络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通讯枢纽,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直通电话业务。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计算机互联网中心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西南地区网络中心。
成都宽带互联网传输总带宽达3200G,城域网出口带宽超过100G;正在构建IDC和IXC,形成200G国际通达能力。
出省光缆总数超过30条,干线传输总带宽超过8000G,城域网出省带宽达450G。
3、航空成都双流机场平均每天起降飞机700余架次,2012年旅客吞吐量达3159.5万人次,排名上升至全国机场第五,城市排名上升至全国第四。
T2航站楼建成启用,实现了“双跑道+双航站楼”运营。
成都已开通至阿姆斯特丹、班加罗尔、温哥华、墨尔本等19条国际地区定期直航客运航线,成都—卢森堡—布拉格、仁川—成都—仁川,华沙/科隆—成都—浦东—仁川—华沙/科隆、阿拉木图—成都—浦东—芝加哥等9条货运直飞航线。
国际及地区航线56条,国内航线143条,通航城市149个,航线网络覆盖率居中西部首位。
4、公路成都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公路网络十分发达。
目前经过成都和以成都为起点的国道干线有八条,省道七条,初步形成了贯穿成都东西南北的公路运输主骨架,为成都与周边城市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成都11条高速公路与全省23条出川公路的连接,形成成都至周边7省(区)、市的高速公路网,构筑省内城际1小时和2小时交通圈;开通成都至省内二级城市、周边7个中心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
5、铁路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宝成、成昆、成渝、达成四大铁路骨干的交汇点,现已开通了成都至上海、深圳、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城市的9条铁路货运班列。
2007年建成我国最大的成都铁路枢纽编组站,2010年建成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沪(上海)汉(武汉)蓉(成都)铁路是铁道部规划建设的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大动脉,建成后将开行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班列。
我市境内的铁路货运外绕线已于2010年7月建成。
新建8条对外铁路,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铁路枢纽网络,形成成都至周边省会城市的4小时交通圈,成都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地区8小时交通圈。
加快成都对外铁路建设,新建川藏、川青铁路,打通西向通道;新建成兰、成西铁路,扩大北向通道;新建成渝城际铁路、沪汉蓉铁路,强化东向通道;新建成贵铁路、增建成昆二线,突出南向通道。
开通成都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地区铁路货运的五定班列,推进成都连接泛亚、南亚、中亚地区的铁路货运快速通道的建设。
探索“内陆港”的建设,实现沿海港口功能内移。
蓉欧快铁,2013年4月26日开行,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到欧洲最快捷的货运大通道(成都-宝鸡-兰州-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罗兹),全长9826公里。
6、水运四川内河水运资源丰富。
距离成都市最近的主要港口有乐山港、泸州港和宜宾港,三港利用长江水道通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乐山港距离成都144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万标箱,最大起重能力180吨,可供1500吨级船舶停靠,有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相连接;宜宾港距离成都260公里,货物吞吐量800万吨,有成都-宜宾高速公路连接;泸州港距离成都290公里,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万标箱,有成都-泸州高速公路相连接。
7、物流货运拥有中外运、大通国际、北京近铁、金鹰国际、丹沙物流、联邦快递、美国联合包裹、嘉柏国际、明捷航空、TNT物流、新加坡新科安达、日本近铁等众多物流公司。
拥有综合保税区, 集保税出口、保税物流、口岸功能于一身,是目前中国国内功能最全、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科教人力成都是中国西部人才和科技的重要基地。
共有各类人才229.47 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2.46万人,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西部地区第一。
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4%,大学本科占39%,专科占45%。
四川现有高校99所,其中成都有高校51所,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
在校学生59万人。
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理工科学生5万人,硕士学位以上的毕业生1万余人。
中等专业学校44所,在校学生6万余人。
成都有研究院所70个,企业技术中心31个,国家专业、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3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拥有多家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联盟。
●知识产权成都高新区致力于营造优良的知识产权环境,打造包括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特派员工作室、信息服务平台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出台知识产权鼓励政策,园区专利申请量超过万件,并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环保绿化1、污水处理成都市现有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22万吨。
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三瓦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为40万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PH:6-9、COD:60mg/1、BOD:520mg/1、SS:20mg/1)。
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排污管网已全部形成。
合作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万吨,排污管网即将于2009年6月全部形成。
2、噪声成都高新区区域环境噪声控制要求为:达到标准GB-12348-90,白天65dB(A)、夜间55dB(A)。
3、固体废弃物区内企业所产生的有毒(包括剧毒)有害及放射性废弃物,如企业自身无力处理的,可委托成都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四川辐射管理监测中心站处理。
4、绿化成都市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15%,;建成区绿地率35.12%,绿化覆盖率36.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2平方米。
成都高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金融服务成都市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业务交易量居中国西部各城市首位。
英国渣打、美国花旗、荷兰银行、新加坡华侨、新加坡大华、东亚银行、香港汇丰、法国巴黎、日本东京三菱等14家外资银行在蓉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
英杰华、纽约人寿、法国安盟等14家外资保险公司及1家外资证券公司入驻成都。
建有西部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已入驻金融保险机构15家。
2012年成都市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400亿元,同比增长19.0%;贷款余额15600亿元,增长13.5%。
拥有证券、期货机构57家。
保险公司69家,全年保费收入369亿元,增长12.9%。
●生活配套1、居住成都市有旅馆近6000 家,其中四星级酒店有27家,五星级酒店14家,有洲际酒店、香格里拉、锦江宾馆、天府丽都喜来登、皇冠假日酒店、万达索菲特、凯宾斯基等。
另有凯悦、JW万豪、国际金融中心等20家五星级酒店在建或将建。
拥有中海国际社区、麓山国际、银都花园、锦绣花园、凯莱帝景等配套完善的成熟涉外居住小区。
2、购物家乐福、伊藤洋华堂、宜家、麦德龙、欧尚、迪卡侬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在成都开设有多家分店。
成都本土知名商业零售企业红旗连锁总部、富森美家居、哦哦连锁均设在高新区内。
3、餐饮娱乐成都餐饮娱乐业发达。
川菜被誉为中国的第一大菜系,在全国享有盛名。
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必胜客、星巴克、哈根达斯以及众多的西式餐厅、酒吧分布于市区各处。
按国际标准修建的成都牧马山国际高尔夫球场、青城山高尔夫球场,距离市区仅15公里、45公里。
网球场、保龄球馆、健身俱乐部、夜总会等众多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4、旅游成都地处前往九寨沟、峨眉山、长江三峡、西藏的主要通道,旅游地理位置优越,名胜古迹众多。
全市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青城山等人文景观172处。
有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5、学校成都市有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成都美国学校、成都国际学校、成都乐盟国际学校、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南洋国际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东方双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等十余所双语教育学校,以及成都金苹果国际幼儿园、成都倍特幼儿园、妈咪家幼儿园等双语幼稚园,可供外籍人员子女入学或入托。
6、医疗成都市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口腔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并有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华西金卡医院、华西国际妇女儿童医院、新加坡百汇医疗机构、等可为外籍人士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政府服务成都市致力于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设立了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成都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成都市台商投诉中心等机构为投资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