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词

合集下载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场惨烈的冲突,同样也是诗人们灵感的源泉之一。

古今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人间悲欢离合,这些诗词唤起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社会、个人的深远影响。

古代战争诗词在古代,战争是国家间争夺资源、疆土、权力的主要手段。

古代文人往往身临其境,用简练而凝练的词句,传递战争中的烽火狼烟和人间苦难。

【唐】杜甫的《战城南》一诗写道:烽火断,羽书飞,烽前冲阵楚先疑。

长沙独有云山在,秋水共长天一辉。

数十万人如兰破,城千堆雪遍无踪。

广陵散尽消息客,犹胜却回风怀之。

这首诗以战争作为背景,表达了无数将士奋力冲锋的壮丽景象,以及那些战火纷飞、生离死别的深情厚爱。

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痕的悲愤之情。

【宋】辛弃疾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是对战争的痛心疾首的表达: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写了北宋时期的国际环境和战争形势。

辛弃疾借用了词人的真挚情感,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悲伤。

现代战争诗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战争依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痛。

现代诗人通过诗词,描写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现代】席慕容的《平壤日记》中写道:当红日出东方的时候,炮战才刚刚停息;黑暗才刚刚把血染红,孩子们已经从废墟上钻出来了。

这首诗以现代战争带给无辜群众的痛苦为主题,以残酷的战争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间悲剧的哀悼。

【现代】北岛的《波兰的秋天》:一九三九年的九月,南波兰进入永恒的黑夜。

北岛的这首诗以波兰战争为背景,以文字简洁而直接地表达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绝望与无奈,以及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对战争的反思。

一人顶千军万马的诗句

一人顶千军万马的诗句

一人顶千军万马的诗句
在古代战争中,人们常用“一人顶千军万马”来形容某个人的英勇无畏和强大战斗力。

这句诗句源于何时何地已经无法考证,但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广泛流传,成为形容英雄形象的常见表述。

下面这首唐诗出塞,就很好地表现了一人顶千军万马的意境。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一人顶千军万马,不仅表现了个人的勇猛无敌,更是凸显了个人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这句诗的背后,是人类对于英雄主义的向往和崇敬。

在战争中,一个强大的领袖,一个英勇的战士,其作用可以超过万千士兵。

他们能够以一己之力,改变战局,保卫国家。

然而,一人顶千军万马并不仅仅是说一个人可以战胜无数敌人。

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表达了人类对于个人力量的赞美和
个人精神的敬佩。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人们可以超越常人认为的不可超越之境,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这个诗句在很多中国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出现过,每一次的出现都象征着一次英雄主义的鼓舞。

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有这样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去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历史。

所以,“一人顶千军万马”,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赞美,更是对人类精神的赞美。

这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去追求卓越,去创造奇迹。

诗经里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词

诗经里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词

诗经里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词《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战争的诗经,方便大家学习。

一是“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所写的千古名句可谓绝唱,这其中的爱国情怀至今仍让后人为之感动。

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人物。

然而,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时代,便有了这样感动人心的情感。

说到《诗经》,提起战争诗,人们一定得想到《秦风》。

在《秦风》总共的十首诗中,大多都是描写战争的,可见秦人尚武好战,而在此我重点提起《无衣》。

《无衣》是秦风著名的军中战歌,它的真正背景至今也无法确定,然而这其中热烈的情怀,却是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正是出征之时,士兵们互相激励,不在乎战争的艰苦环境,即使是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衣服又如何?我和我的战友共穿一件战袍!君主命我们抗击戎狄、保家卫国,我便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我们共同修整武器、共同面对强敌,只要你我同心协力、无论多么艰巨的任务都能攻克!多么真挚的情感,秦人不贪图苟且之生,当强敌压境、外族入侵,人民便立即听从王命,准备从战,毫无顾忌,那种战斗的热情,由心而生。

整首《无衣》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三章句式相同,只变换了几个字样,可这首诗却丝毫不给人简单的感觉,而是一种雄伟的气势,相同的句式反而使语调增强,让今天的我们更易了解那时人们面对生死时的从容不迫和为求国家安宁而奋不顾身的爱国情怀。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让他们摒弃心中的恐惧,直面眼前的强敌?是秦国的强大与伟岸;是对外敌的强烈仇恨;是每个士兵心中浓浓的爱国之情。

流血牺牲尚不可怕,无衣岂在话下!这颗爱国之心从未消失,它一直留在世上,传达到我们的心中。

中国古代战争的著名诗词

中国古代战争的著名诗词

中国古代战争的著名诗词中国古代战争历史悠久,无数名将英勇战斗,而他们留下的战争诗词更是震动世人。

这些诗词以其雄壮的气势、深刻的情感和工整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些著名诗词,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战争哲理和文化意义。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古人曰:“烟波江上使人愁,不见长江滚滚流。

”这句诗描绘了古人战争中长期离别的辛酸。

古原草送别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表明了当时的军旅生活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截然不同。

整首诗表达了战争对个体生活和家庭团聚的破坏性影响,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伤痛。

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诗出自杜牧之手,诗中描绘了秋天登山时的景象。

这首诗以壮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猿啸山寒、鸟飞沙白的景象,抒发对逝去的岁月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的感慨。

正如作者所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他通过这句诗告诉读者,无论经历多少灾难,人们都要坚强面对,团结一心。

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苏轼的这首诗以高亢的情感表达了对乱世的痛心和对国家的担忧。

“袖江山,世几代;江山不老,何有年?”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深情厚谊。

他用诗来寄托国家民族的希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这首词是他对自己一生奋斗和失意的回顾。

尽管辛弃疾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首词仍然展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深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孤独、无依无靠的心情,但他依然坚守初心,对国家不离不弃。

这首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很多战斗英雄的身世遭遇,他们在浮沉中坚守信仰,表现出战斗意志的顽强。

五、《战城南》于谦的《战城南》,以他亲历的战争经历为基调,描绘了长期战争对人们心理的摧残和对生活的毁坏。

这首诗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坚定的意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时,也让读者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体现古代战争的古诗词10篇热

体现古代战争的古诗词10篇热

体现古代战争的古诗词10篇潼关吏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塞下曲·其二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前出塞九首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蒿里行朝代:三国|作者: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垂老别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兰陵入阵曲相关诗词

兰陵入阵曲相关诗词

兰陵入阵曲相关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兰陵入阵曲》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为民歌艺人吴均。

该曲通过讲述兰陵美女贾娥被虏入敌将军的帐幕,展开一系列悲壮故事,揭示了坚贞不屈、爱国主义的主题。

这部作品被称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兰陵入阵曲》的相关诗词。

1.六朝兰陵入阵曲帐外春寒,林麓悲风。

美女何辜,被困敌中。

只身千里,忠魂不泯。

虎帐豪杰,泪染锦绣。

2.泪湿罗巾,风吹柳絮。

悲歌满怀,恨不及度。

明月照夜,思梦难寐。

借问谁家,悲歌凄凄。

3.黄昏林外,凄风寒照。

青年将士,低吟长诀。

携剑垂泪,情绵绵。

兰陵贾娥,念共存亡。

4.暗香窥千古,遗恨凄心肠。

泪湿罗巾,谁共同航?历劫千年,情难忘。

兰陵贾娥,永镌心房。

5.兰陵入阵曲,古调如澜。

悲歌风吹,萧萧寒。

临危不屈,情义难舍。

美女贾娥,永铭心扉。

6.红颜薄命,悲歌泣血。

入敌将相,坚贞勇武。

忠孝感天,永不屈。

兰陵美女,传世佳话。

7.长发落尽,情仇未了。

镜中花影,悲泪萦绕。

怎奈英雄,去世悲早。

兰陵贾娥,千古传颂。

8.断肠无力,泪湿罗巾。

兰陵贾娥,心事沉沉。

忠魂不灭,爱国情深。

临危不屈,史册传金。

以上是关于《兰陵入阵曲》的诗词,这些诗句展现了该文学作品中的悲壮主题,表达了人物的坚贞不屈、爱国情怀。

这些诗词描绘了历史上的兰陵美女贾娥的形象,使人们对这位英雄人物产生敬慕和怜惜之情。

《兰陵入阵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通过这些诗词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感人之处,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篇示例:兰陵入阵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元朝著名文学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兰陵王入阵曲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兰陵王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果断,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于兰陵入阵曲的诗词也是不少文人墨客追捧的对象,被广泛传颂和传唱。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兰陵入阵曲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优美动人的文字。

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

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

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导言: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诗词以其豪迈激昂的气势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中的英勇与壮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多个具体的示例,探讨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的历史渊源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中的英勇壮丽场面。

早在《诗经》时期,就有关于战争与冲锋的诗篇。

例如《大雅·文王》中的“百尔君子,宜尔多士,亦各有尔心,亦各有尔力”表达了军队万众一心、奋勇向前的深刻意境。

二、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的艺术特点1. 豪迈激昂的气势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以其豪迈激昂的气势给人深刻的印象。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中的狂风怒号、高山巍峨和猿啸鸟飞等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豪情壮志。

2. 形象生动的描写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震撼力。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拔剑四顾心茫然。

”通过描绘铁马冰河、黄沙百战,以及拔剑四顾的情景,使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无畏。

三、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的具体示例1. 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这首诗以其铿锵有力的语言,刻画了军队浩浩荡荡行军的场景。

通过描绘车辚马萧的声音以及众多家人相送的情景,展现了军队壮丽迈进的气势。

2.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词以其豪情壮志的笔调,描绘了猎场上千军万马冲锋的壮丽景象。

通过描绘黄云、北风、雁雪等自然景象,以及前路无知己的心境,表达了词人追求正义与荣誉的决心。

结语:千军万马冲锋的诗词以其豪迈激昂的气势和形象生动的描写,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瑰宝。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出自唐代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1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赏析此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
宗广明元年。

”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

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
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
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

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只可惜这种樵
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

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古代战争的诗词
导读:1、《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3、《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