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摄影工艺发展简史
摄影技术的发展历史

摄影技术的发展历史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摄影技术的发展历史呀!你想想,要是回到几百年前,那时候的人们想留下个影像可难喽!不像咱现在,手机拿出来“咔嚓”一下就搞定。
最开始啊,那可没有相机这玩意儿。
人们只能靠画画来记录一些重要的场景和人物。
这画画可不容易啊,得花好多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能画得特别像呢!这就好比是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挪。
后来呢,终于出现了相机的雏形。
那时候的相机可老大个了,操作起来也麻烦得很。
但是这就像是突然有了辆自行车,虽然比不上汽车快,但好歹能比走路快不少啦!人们能通过这个大家伙把影像留下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啦。
再往后发展,相机就越来越小巧轻便啦。
就好像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速度更快,也更方便携带了。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拍拍照,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到了现在呀,那简直就是摄影技术的黄金时代!手机都有超级厉害的拍照功能,各种美颜滤镜啥的,让每个人都能拍出美美的照片。
这就像是有了一架私人飞机,想去哪儿拍就去哪儿拍,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你说这摄影技术的发展是不是很神奇?从一开始的艰难绘画,到后来的大块头相机,再到现在的便捷手机摄影,这一路走来,真的是让人惊叹不已啊!摄影技术不仅让我们能留住美好的瞬间,还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呢!那些老照片,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它们就像是时光机器,带我们回到过去的岁月。
而且啊,摄影还让很多普通人变成了艺术家呢!通过镜头,我们能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能捕捉到那些动人的瞬间。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吗?摄影技术的发展,不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吗?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能更好地记录和分享我们的故事。
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珍惜现在这么发达的摄影技术,多拍些好看的照片,留下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这摄影技术的发展历史,真的是太有意思啦,不是吗?。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介绍摄影是一项通过利用光线记录图像的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摄影技术从诞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社会和艺术的影响。
早期摄影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最早的摄影技术称为"银板法",即用涂有银盐的玻璃或金属板曝光。
这种技术的发明为后来的摄影技术奠定了基础。
可乐式胶卷的发明在19世纪末,可乐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可乐式胶卷。
可乐式胶卷的优势在于便携性和易处理,它取代了银板法成为了主流的摄影技术。
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摄影技术的普及。
自动化相机的出现20世纪初,自动化相机开始出现。
以柯达公司为代表的制造商开始推出便于操作的相机,使更多人能够参与摄影。
这一阶段的创新进一步加速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数码摄影的兴起20世纪末,数码摄影技术迅速兴起。
数码摄影的优势在于图像可以直接存储在数字媒体中,并且可以随时进行编辑。
这一技术革新改变了传统摄影方式,并为创意摄影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当代摄影技术如今,摄影技术正不断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
各种新型相机和拍摄设备的出现,使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摄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社会和艺术的影响摄影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摄影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扩大了信息的传播和表达的范围。
它也成为了艺术的一种重要媒介,许多摄影作品成为了艺术品,并在艺术市场上受到了重视。
结束语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早期的银板法到现今的数码摄影,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贡献。
这些发展不仅改变了摄影本身,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和艺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将继续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应用。
第三章 摄影工艺发展简史

• 五、明胶乳剂和干版法
• 明胶:动物软骨的提炼物,透明无色的粘合剂。 • 1871年开始使用。 • 1880年后,明胶干版法取代湿版法。
• 干版法 人们期望一种涂布能“干”用的材料,在商店里可以买到, 并可以随时装入照相机拍照。 1868年,W.H.哈里森提出了使用胶棉 明胶来替代胶棉乳剂的设想。
干版法的发展与演变 然而,人们还是不满足,越来越多的摄影者希望能够有连续拍摄而不
必来回更换干版的新摄影材料,同时,强感光度干版的出现也促使了新型 手持照相机的问世。美国一家银行的一位24岁记帐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伊 斯曼(Eastman)发明了一个干版涂布机,并于1880年开设了“伊斯曼干 版公司”。 摄影要普及必须具备轻便、价廉、操作简易的照相机和感光 片。经过几年的奋斗,他于1888年6月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架“柯达” (Kodak)照相机,次年生产了成卷的软质胶片。
火胶棉摄影法的特点
• 火棉胶法制作过程敏感度十分高,而且多变,要在每一片玻璃上用手 工涂上火棉胶的混合物(用军用强棉药溶解在天空醚和酒精中),当 玻璃还是湿的时候,小心地用银硝酸钾激活,曝光和冲晒,然后在氰 化钾溶液中固定,最后在金属版上涂上温暖的山达脂和薰衣草油混合 物从而完成制作,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的操作。由于成像 过程的不可预计性,这种火棉胶技术可以产生独特又富有个人风格和 情感的影像。
在底片和感光相纸都处于湿润状态时就对其进行曝光,然 后用五倍子酸进行冲洗,并在酸性溶液中浸泡相对久一点,最 后将相纸取出在阳光下曝晒,就可以将照片上红褐色的色调转 变成丰富而浓郁的黑色调,这样拍摄和制作出来的摄影作品, 成像效果非常细腻。
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表面进行过抛光处理的蛋白相纸 非常受欢迎。火棉胶湿版的玻璃底版和蛋白相纸的结合,使 得大规模商业化输出摄影作品成为可能。
简述摄影术的发展历程

简述摄影术的发展历程摄影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光学原理和影像的初步记录。
然而,摄影术在19世纪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和科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太阳通过一个小孔或凸透镜时可以形成一个倒置的影像。
这些早期的观察者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记录环境的景象。
然而,这只是简单的影像记录,而无法固定下来。
古希腊的数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详细描述了相似的现象,但他并没有将其用作摄影的目的。
直到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和光学学家在实践中使用了相同的原理。
这些早期摄影学家也开始使用透镜来改善影像的质量。
他们将通过小孔形成的图像聚焦在接受者上,记录了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影像。
直到16世纪末,奥地利医生约瑟夫·洛夫戈特纳首次使用相机放大器,通过透镜和布网筛将图像投影到黑暗房间的墙上。
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图像,但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的发展,摄影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19世纪早期,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尼埃普斯创建了第一台可固定反射到银板上的照相机。
这种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时间,并且只能拍摄静止的景象,但这是第一个真正成功的摄影技术。
接下来,英国摄影家威廉·福克斯·塔尔博特开发了一种新的摄影技术,即卡罗塔比型负片。
这种技术通过使用透明胶卷和底片来捕捉影像。
尽管这种技术在当时还很不成熟,但它奠定了将来摄影技术的基础。
随着摄影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摄影术开始扩展到各个领域。
摄影家开始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相机和镜头来捕捉不同类型的图像。
随着快门速度的增加和曝光时间的减少,摄影术开始能够捕捉到运动中的对象。
20世纪初,彩色摄影技术的发展为摄影术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技术通过将不同颜色的感光表层覆盖在一起,使得照片可以以彩色显示。
这为摄影术带来了新的艺术和表现手法。
同时,摄影术也开始发展为一门商业活动。
人们开始使用照相机来拍摄肖像照和风景照,并以此为生。
摄影工艺的演变

摄影工艺的演变发布时间:2022-10-28T07:26:09.5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2期作者:施小军[导读] 摄影术的发明虽有明确的年份时间,但最终的结果也并非一蹴而就施小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 201620 )摘要:摄影术的发明虽有明确的年份时间,但最终的结果也并非一蹴而就,与无数的技术演进变化一样,也是通过长期的知识技术积累,在锲而不舍的人类需求欲望之下的不断尝试与偶遇,机缘巧合在历史的某个进程中灵光乍现,横空出世。
自此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实现,能将上帝之光保留,时间凝固,并且细节清晰,纤毫毕现。
人类的历史记录不光有文字绘画,也进入到了影像时代。
关键字:摄影工艺;蓝晒;湿版;胶片根据摄影的基本定义,光与感光材料是两大基本要素,但真正使摄影得以发明的关键是找到可以保留光在感光材料上形成的影像痕迹的解决方案。
世界公认的摄影发明是1839年以法国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作为标志。
达盖尔综合前人的知识经验,通过探索终于找到了留住光影的神奇魔法,并将之申请专利向世界宣布摄影的诞生。
尽管同时期英国的塔尔博特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殊途同归找到了另一种摄影术,并日后成为现代摄影“负正-可复制”模式的鼻祖,但在专利申请、发布时间上都逊于法国达盖尔;另外同时期的法国政府小职员贝亚尔也发明了“纸上摄影术”,但均无法改变历史的和世界的对于1839达盖尔摄影术发明元年的确认。
一、摄影工艺光学系统演变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摄影术中有关光的了解与运用相对感光材料的发现和掌握要早得多。
首先,有关光线本身的成像,从原始洞穴中篝火投影到立竿见影的生活常识,人们从远古时代便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中国春秋时期的墨子首先发现“小孔成像”原理;至14世纪的欧洲也发现同样的成像原理,并进一步发展其实用性。
通过光学玻璃镜头增加光线的聚集和亮度,在暗箱中形成更加清晰的影像。
这样的暗箱装置即是日后相机的原型,在摄影术发明之前被用于绘画,17世纪的荷兰画派中著名的维米尔就是借助暗箱装置完成一系列荷兰日常人物生活场景画。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摄影的发展历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摄影的史前史 二 摄影术的发展 三 胶卷时代 四 数字化摄影时代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光线的 直线传播原理最早的记录。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暗箱——辅助绘画工具。
1841年他为此申请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也称“塔尔博 特摄影法”。这项发明使一张底片可以印制多幅照片,奠定了现代摄影 的基础。
为了宣传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点,塔尔博特印制了许多照片放在文具 店出售。他还制作了一本摄影集,将24幅照片分贴在画册的画页上,取 名“自然的画笔”,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如今早已成为收藏家 们极珍贵的藏品。
1881年,乔治·伊士曼和合作伙伴正 式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并于后半年 辞去了银行的工作,全身投入到自己的 事业之中,最终成就为一个全球性的企 业。2005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全球的 销售额达到143亿美元以上。
章节目录
1.3.4数字摄影时代
1981年,索尼世界第一部 数码相机MAVICA
1.3.4数字摄影时代
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 术 )。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
章节目录
“日光绘画”与“达盖尔银版法”
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二楼窗台上, 并在暗箱的后而装上一块涂有白沥青的铅锡合金板。经过8个多小时的曝 光后,他将板放置在熏衣草油中,把未硬化部分的沥青擦掉,板上显现 出与被摄影物相似的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在湿版法发明5年后,再也没有人用银版法和卡罗式摄影法拍照了。 但用湿版法在远离暗室的地方拍摄就必须带上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 以便制作火棉胶底片
摄影的发展简史

摄影的发展简史摄影啊,那可是个神奇的事儿。
就像用一个小盒子把时间和空间都给装起来了一样。
咱得从很早很早以前说起,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相机。
人们要是想留下个影像,可费老劲了。
最早啊,就有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人像或者风景,这就好比是用手工一点一点地复制眼前的世界。
那时候的画家可真是厉害,他们就像一台精密的复印机,只不过这复印机全靠自己的眼睛和手。
可是呢,这画画再怎么像,也不可能和真实的场景一模一样啊。
这就像是你用泥巴捏一个苹果,再怎么捏也不会和真苹果一个味儿。
后来啊,就出现了暗箱。
这暗箱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盒。
它能把外面的景色投射到一个平面上。
你想啊,这就像把外面的世界偷偷地给拉进了一个小黑屋里。
不过呢,这个时候还不能把这个影像固定下来,只能看个新鲜。
这就好比你看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梦,可是你一睁眼,就没了,多可惜啊。
再后来啊,摄影技术就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
有人发明了可以记录影像的东西。
这可不得了,就像给时间按下了暂停键。
最开始的照片啊,那可不像现在这么清晰漂亮。
拍个照片得等老长时间,就像等一锅老汤慢慢熬好一样。
而且那时候的相机啊,又大又笨重,就像个大铁疙瘩。
拿着这玩意儿拍照,感觉就像是扛着一门大炮似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技术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慢慢长大了。
相机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
胶片也出现了,这胶片就像是照片的家。
各种各样的相机也冒出来了,有小巧玲珑适合出去玩带着的,也有那种特别专业的,看起来就特别高大上。
彩色摄影的出现更是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以前的黑白照片虽然也有它的韵味,就像水墨画一样,简单却充满了意境。
可是彩色照片就像是给这个世界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服。
每一种颜色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你看那些老照片里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时候。
到了现在啊,数码摄影又把摄影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你看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能拍照的东西。
手机摄影让摄影变得更加平民化了。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摄影是一门影像记录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从最早的相机雏形到今天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概述摄影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
1.早期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早期的摄影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18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埃佩斯研究了光线对银盐的影响,并于1826年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摄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设计了第一台可移动的相机,称为达盖尔式相机,其原理是将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然而,早期的摄影技术非常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够使用。
2.彩色摄影(19世纪末)19世纪末,彩色摄影技术开始出现。
法国发明家盖布里埃尔·卡尔曼设计了一种三色分离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滤镜将光线分成红、绿、蓝三种光谱,然后使用三个不同的感光材料进行记录。
这种技术成为后来彩色摄影的基础,但由于复杂性和使用成本高昂,直到20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
3.照相机的小型化(20世纪初)20世纪初,照相机开始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
德国莱茵河畔的庆堂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莱卡”的便携照相机,它使用了35毫米胶卷,这是当时最小的胶卷规格。
莱卡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相机之一,它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电子相机的出现(20世纪中叶)到了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开始在摄影领域发挥作用。
1951年,美国工程师哈罗德·尤根设计了第一台数字影像传感器,实现了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存储。
然而,早期的电子相机非常笨重和昂贵,直到数十年后才开始普及。
5.数码相机的普及(21世纪初)21世纪初,数位相机开始成为主流。
数码相机不再依赖于胶卷,而是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图像。
摄影师可以通过显示屏即时查看拍摄图像,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更高像素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底片和感光相纸都处于湿润状态时就对其进行曝光,然 后用五倍子酸进行冲洗,并在酸性溶液中浸泡相对久一点,最 后将相纸取出在阳光下曝晒,就可以将照片上红褐色的色调转 变成丰富而浓郁的黑色调,这样拍摄和制作出来的摄影作品, 成像效果非常细腻。
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表面进行过抛光处理的蛋白相纸 非常受欢迎。火棉胶湿版的玻璃底版和蛋白相纸的结合,使 得大规模商业化输出摄影作品成为可能。
火棉胶摄影法的优缺点
• 火胶棉摄影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拍摄出像达盖尔式摄影法那样清晰的影像, 而成本却不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1/10。同时,它像塔尔博特式摄影法那样,能 用查纸进行反复印制,而影像质量却远比塔尔博特摄影法精细。它兼具二者之 长,而无二者之短,加上它的感光速度比达盖尔式或塔尔博特式摄影法都高, 在明亮阳光下,曝光时间只需要15秒至1分钟.
《巴黎街道》,达盖尔,1838
《卢浮宫》,达盖尔,1839
《画室》,达盖尔 1837.
《餐桌》,尼埃普斯 1827
达盖尔式摄影法的进步之处:
尼埃普斯
达盖尔
1、具有摄影学上最精美的影像质量,丰富的银色影调完全没有颗粒;
2、曝光时间大大缩短。 8小时——5分钟
达盖尔摄影法拍摄出来的照片画面精美细腻,但是很容易被指纹和空 气环境损毁,因此照片必须放在玻璃封闭的箱子里来保存。
进步之处: 1、氯化银比碘化银感光性强; 2、主要靠显影而不是靠晒相来曝光,可以观察和控制成
像; 3、纸质负片,价格低,可以多次复制
不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像颗粒粗
第二节 摄影术的改进
一、安布罗式摄影法
在火棉胶湿版工艺被广泛用于制作负片之前,玻璃 正片,也被称为安布罗式摄影法,曾经流行过一段时 间。波士顿人詹姆斯·安布罗斯·卡廷1854年对该技术申 请了专利。
照相机和现代摄影始于1790年,英国人托 马斯·韦奇伍德制造出了照相机的基本模型。
• 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 “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
《牵马的孩子》,尼埃普斯,1825年——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窗外的景色》,尼埃普斯,1826年。(8个小时)
——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
• 四·塔尔博特(W.H.F.Talbot)与卡罗式摄影法 (Calotype)
• 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
• 第一位在暗箱内用感光材料录下影像以达到记录目的的人——数次不成功的 实验
• 暗箱(Camera Obscura)——一个黑暗的房间
干燥
• 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烘干玻璃板,或者把它放在敞开的架子上吹干,如 果用火焰加热的话,注意要不停地移动玻璃板,使其受热均匀。由于 此时的图像还很脆弱,所以操作起来必须非常小心。如果玻璃板没有 漂洗干净的话,上面的火棉胶有可能会剥落。另外,焦酚显影的图像 也较容易剥落。
上漆
• 在早期摄影工艺中,玻璃版和铁版照片一般都放在达盖尔法所用的相 框中,而不用任何漆加以修饰。通过上漆这道工艺,可以在照片的表 面形成一层香松树树脂、酒精和熏衣草油的保护层。对很多艺术家来 说,上漆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道工艺。不上漆的火棉胶照片存放久了之 后,容易磨损,剥落,并失去光泽。 玻璃版工艺—上漆配方 414ml, 190标准强度“粮食酿造”的酒精 57g 香松树树脂 44ml, 熏衣草油
Nelson Column,
Trafagar Square,
London,
under Constructi on),约1843年。 卡罗式负片在银 盐纸上的印相。 福克斯·塔尔博特 收藏,科学博物 馆,伦敦,英国。
威廉·亨利·福克 斯·塔尔博特。 《开着的门》 (The Open Door), 1843年。 卡罗式负片在银
《餐桌》,尼埃普斯,1827
• 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 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
•
1839年
达盖尔在1835年偶然了解到一种叫作摄影潜像的现象。实 际操作中,摄影师不需要在曝光时一直在旁边观察是否已显影, 而是可以后期通过化学制剂冲洗底版来得到影像。
为防止卤化银持续对光线做出反应,持续变黑变暗,直至 影像最终从底版上消失,使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海波)冲洗掉 未经曝光的银盐物质。可以得到永久的影像。
• 五、明胶乳剂和干版法
• 明胶:动物软骨的提炼物,透明无色的粘合剂。 • 1871年开始使用。 • 1880年后,明胶干版法取代湿版法。
• 干版法 人们期望一种涂布能“干”用的材料,在商店里可以买到, 并可以随时装入照相机拍照。 1868年,W.H.哈里森提出了使用胶棉 明胶来替代胶棉乳剂的设想。
盐纸上的印相。 (平版VI,《自然的 画笔》,18441846年。) 福克斯·塔尔博特 收藏,科学博物 馆,伦敦,英国。
卡罗摄影法又称“塔尔博特摄影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负-----正”摄影术,也是现代“负------正”摄影的基础。这种摄影术是先拍出 负像底片,再冲洗为正像照片。
卡罗摄影法的负片是采用在一种优质书写纸上涂碘化钾和硝酸银,制 成一种半透明的纸质负片。
但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能用负片反复印制正片,这是达盖 尔式摄影法所不及的。
正因为如此,由负片制作正片这个方法,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用 的摄影方法的基础。也可以说,这是F.塔尔博特对摄影做出的最大 的贡献,尽管他的卡罗式摄影法为后来比它更好的摄影方法代替 了。
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的进步与不足
达盖尔式摄影法的缺陷:
• 1、成本高,操作复杂,普及性不强; • 2、是直接的正像,无法复制,不利传播。
• 四·塔尔博特与卡罗式摄影法 (Calotype) 卡罗式摄影法(又称负性相纸或碘化银纸照相法) 1841年
《英国乡村》,卡罗式摄影法,无名氏,用相纸负片制作的盐纸照片
威廉·丰利·福克 斯·塔尔博特。 《在建的纳尔逊 柱,特拉法加广 场,伦敦》(The
路易·徳西雷·布兰夸特-埃夫拉尔于1850年公布了首个可行的 蛋白相纸工艺制作流程,它需要在相纸上涂抹蛋清和食盐的混合物, 或者是将蛋清和氯化铵混合在一起,然后将混合溶液涂抹在相纸表 面上待其干燥备用。在曝光前,会将纸张涂抹有蛋清混合物的一面 浸入浓度较高的硝酸银溶液中。干燥之后将相纸对着底片曝光,曝 光时间长短取决于相纸显影成像的时间,这样,就不需要其他的化 学制剂来冲洗。
卡罗摄影法的正像照片具有木炭画的素质,色调柔和而又浓厚。由于 纸质负片的纸张纤维在印相过程中要挡住一些光的渗透,因而印制的照 片清晰度稍差。
卡罗式摄影法的问世,仅比达盖尔式摄影法晚两年。从影像质量 讲,远不如达盖尔式摄影法。这主要是由用白纸作为片基造成的。 影像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清晰度差: (2)层次少; (3)影纹粗糙。
四、蓝晒法
约翰·赫歇尔爵士在1842年最早对这种方法进行过描述和 介绍,这种方法基于铁盐的感光性能,通过光线的照射之后 铁盐会变成有色金属的状态,同其他盐成分一起使用,能够 达到显影的效果。
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这种方法成本低廉且易于操作, 被广泛用来制作植物标本。1890年左右,蓝晒法开始吸引业 余摄影爱好者,但进入20世纪之后,蓝晒法主要被用来制作 工业图纸。而在过去,艺术摄影师认为这种明亮的蓝色很具 吸引力,部分当代艺术摄影师也采用这种方法来制作照片。
火胶棉摄影法的特点
• 火棉胶法制作过程敏感度十分高,而且多变,要在每一片玻璃上用手 工涂上火棉胶的混合物(用军用强棉药溶解在天空醚和酒精中),当 玻璃还是湿的时候,小心地用银硝酸钾激活,曝光和冲晒,然后在氰 化钾溶液中固定,最后在金属版上涂上温暖的山达脂和薰衣草油混合 物从而完成制作,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的操作。由于成像 过程的不可预计性,这种火棉胶技术可以产生独特又富有个人风格和 情感的影像。
• →影象清晰、质量精细,成本较低,感光速度快
• 火棉胶摄影法的唯一缺点是,拍摄和冲洗必须在火棉胶未干燥前约20分钟之内 进行。因为,火棉胶干燥后不透水,药液无法发生作用,所以,又名“湿版” 摄影法。它的这个缺点,给摄影者带来极大的麻烦,特别是外出拍摄,除了摄 影机和三脚架外,还必须携带化学药品、暗室帐篷及其他冲洗用具,使许多摄 影爱好者不敢采用。
• 2.湿法火棉胶工艺显影剂配方: 负片 355mI 蒸馏水 1g 焦酚 60mI 冰醋酸 lOml 190标准强度“粮食酿造”酒精
定影
• 定影方法有好几种。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稀释后的快速定 影剂(如Ilford或者Kodafix)。另一种方法是将150g硫代硫酸钠溶于900ml 蒸馏水中,也可用来定影。还有一种比较危险的方法,氰化钾配方太 毒,暂时不推荐。
• 从此,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照相感光材料工业。
干版法的原理 1.溴化银(AgBr)是干版法的主要原材料。有感光性,遇光分解, 形成极小颗粒银核,含银核的AgBr易被还原剂还原为金属银而呈黑色。用 于制作摄影胶卷和感光纸。 2.印相纸上一般涂一簿层含有细小溴化银的明胶。 3.摄影时强弱不同的光线射到底片上时就引起底片上AgBr不同程度 的分解。 4.分解产物溴与明胶化合。 5.银成为极细小的银核析出底片上。 6.哪部分感光强AgBr分解就越多那部分就越黑。
世界摄影史
第三章 摄影技术简史
第一节 早期的摄影尝试
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
• 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
• 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
_____ “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
• 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
制作火棉胶的配方
+
火棉 (即三硝化纤维素 及四硝化纤维素) 40g
+
酒精(乙醇)200g
=
火棉胶